回眸千年,只為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的2018吳哥行(四) 熱氣球和吳哥外圈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在金字塔的下麵三層,巨大的石象被作為守衛放置在四角處。在 印度 神話中,大象用鼻子撐起了地球,在這裡象徵著力量;同時,大象也是諸神之王因陀羅的坐騎,所以它也代表著權力。 ↑羅洛斯遺址 獅子 雕像守衛臺階兩側。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中央五層金字塔形 石台 四周各有兩座磚塔,共八座;它們代表著濕婆(Shiva)的八種特征:太陽,月亮,風,土地,水,火,空氣和靈魂。磚塔四面都有門和石階,但只有東面是實門,其它三面皆為假門。 ↑羅洛斯遺址 巴孔寺金字塔頂部有一座獨立的廟塔,高一個十五公尺高的頂塔,仔細觀察這頂塔可以發現建築形式和原時期的建物風格大不相同。事實上,這是屬於吳哥(AngkorWat)時期的建物風格,也就是十二世紀時的建物,與原始建物羅洛士 (Rolous) 時期的年代相隔了300年之譜,學者推測很可能是由耶輸跋摩二世 (Yasovarman II) 後來加上去的。正門臺階兩側有 石獅 把守;其它三面均為假門。門上有4層逐漸縮小的塔頂,塔頂有一蓮花寶座;塔內供奉著林伽。
頂塔上有典型吳哥形式建物的三角門楣,東面的門楣上為描述濕婆神 (Shiva) 跳戰舞的雕刻,南面是 印度 教的精采故事翻攪乳海,西面有斜倚姿的另一位 印度 教大神毗濕奴 (Vishnu),北面則描述 印度 史詩羅摩耶那 (Ramayana) 中,羅摩的弟弟《Lakshmana》被魔王《Ravana》拉伐那之子因陀羅基德 (Indrajit) 放出蛇索捆綁的故事。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藍天白雲綠樹依然倒映在護城河中,巴孔寺的輝煌不復存在。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巴孔寺原為廢墟, 法國 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裡斯·格萊斯(MauriceGlaize)從1936年開始修複,以原物歸位的方法,經過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複原貌。
根據發現的石碑K.826號上的銘文顯示:公元881年,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將該寺廟獻給濕婆神(Shiva),並將其核心宗教形象——名為“斯里·因陀雷斯婆羅(Sri Indresvara)”的林伽(lingam)尊為聖物。這尊林伽的名字是國王自己的名字和代表濕婆的後綴“-esvara”(濕婆又被稱為“Iśvara”)的結合。 羅洛斯遺址之神牛寺/普利科寺(Preah Ko)神牛寺始建於公元880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吳哥王朝中歷史最老的寺廟。由因陀羅跋摩一世下令修建,與前吳哥真臘時代的早期磚結構建築有直接聯繫。寺內主要供奉了 印度 教的三大神之一的——濕婆,寺中另一重要供奉對象則是王室的先祖。濕婆在 印度 宗教中並不是像字面理解那樣是“婆”,濕婆實則為男性,所以神牛寺的六座塔中前三座供奉濕婆和王室的男性先祖,而後三座則供奉著 印度 教中的女神和王室的女性先祖。
高棉國王登基後,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所以要先建祖先廟神牛寺(Preah Ko),以供奉先王和祖先,再建國廟巴空寺(Bakong)以樹立自己的威望。由此可見古代高棉的統治也是以宗教為手段的,將統治者與宗教信仰緊緊聯繫。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神牛寺不大,幾乎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它雖然很小,但它的歷史最老,在吳哥建築里地位很高,因為它開創了一代建築風格。神牛寺有六座沙石和泥灰浮雕的磚結構的塔。雖然已經很破舊, 很多雕像都已殘缺不堪,但是仍然可以想象當時的輝煌。 ↑羅洛斯遺址 塔前臺階上的 石獅 子,面朝東方靜靜佇立。中央廟塔面前的三座砂岩公牛雕像,是 印度 教主神Shiva神的坐騎 南迪 ,這也是神牛寺得名的原因。建造者的用意可是祈禱神靈護佑吳哥王國萬世昌盛。 ↑羅洛斯遺址 陽光照射給寺廟和神牛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這個面朝聖殿的石刻神牛,乃 印度 教最高主神濕婆神的坐騎,神牛用大石塊築成,形態逼真,牛身上的肌肉文理也清晰可見,牛角強壯有力,栩栩如生。 ↑羅洛斯遺址
守護著寺廟的 石獅 子,高高的仰起頭顯得氣勢非常威武。 ↑羅洛斯遺址 整個建築群用紅磚和灰泥完成,和我們之前參觀的女王宮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在這裡也能看到早期的吳哥雕刻工藝。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磚塔的門楣上雕刻的是象神Ganesha和鳥神Garuda,象神是天空之神因陀羅的坐騎,鳥神是毗濕奴的坐騎。
頂塔上有典型吳哥形式建物的三角門楣,東面的門楣上為描述濕婆神 (Shiva) 跳戰舞的雕刻,南面是 印度 教的精采故事翻攪乳海,西面有斜倚姿的另一位 印度 教大神毗濕奴 (Vishnu),北面則描述 印度 史詩羅摩耶那 (Ramayana) 中,羅摩的弟弟《Lakshmana》被魔王《Ravana》拉伐那之子因陀羅基德 (Indrajit) 放出蛇索捆綁的故事。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藍天白雲綠樹依然倒映在護城河中,巴孔寺的輝煌不復存在。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巴孔寺原為廢墟, 法國 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裡斯·格萊斯(MauriceGlaize)從1936年開始修複,以原物歸位的方法,經過七年努力到1943年大致修複原貌。
根據發現的石碑K.826號上的銘文顯示:公元881年,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將該寺廟獻給濕婆神(Shiva),並將其核心宗教形象——名為“斯里·因陀雷斯婆羅(Sri Indresvara)”的林伽(lingam)尊為聖物。這尊林伽的名字是國王自己的名字和代表濕婆的後綴“-esvara”(濕婆又被稱為“Iśvara”)的結合。 羅洛斯遺址之神牛寺/普利科寺(Preah Ko)神牛寺始建於公元880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吳哥王朝中歷史最老的寺廟。由因陀羅跋摩一世下令修建,與前吳哥真臘時代的早期磚結構建築有直接聯繫。寺內主要供奉了 印度 教的三大神之一的——濕婆,寺中另一重要供奉對象則是王室的先祖。濕婆在 印度 宗教中並不是像字面理解那樣是“婆”,濕婆實則為男性,所以神牛寺的六座塔中前三座供奉濕婆和王室的男性先祖,而後三座則供奉著 印度 教中的女神和王室的女性先祖。
高棉國王登基後,第一件事是不能忘祖,所以要先建祖先廟神牛寺(Preah Ko),以供奉先王和祖先,再建國廟巴空寺(Bakong)以樹立自己的威望。由此可見古代高棉的統治也是以宗教為手段的,將統治者與宗教信仰緊緊聯繫。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神牛寺不大,幾乎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它雖然很小,但它的歷史最老,在吳哥建築里地位很高,因為它開創了一代建築風格。神牛寺有六座沙石和泥灰浮雕的磚結構的塔。雖然已經很破舊, 很多雕像都已殘缺不堪,但是仍然可以想象當時的輝煌。 ↑羅洛斯遺址 塔前臺階上的 石獅 子,面朝東方靜靜佇立。中央廟塔面前的三座砂岩公牛雕像,是 印度 教主神Shiva神的坐騎 南迪 ,這也是神牛寺得名的原因。建造者的用意可是祈禱神靈護佑吳哥王國萬世昌盛。 ↑羅洛斯遺址 陽光照射給寺廟和神牛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這個面朝聖殿的石刻神牛,乃 印度 教最高主神濕婆神的坐騎,神牛用大石塊築成,形態逼真,牛身上的肌肉文理也清晰可見,牛角強壯有力,栩栩如生。 ↑羅洛斯遺址
守護著寺廟的 石獅 子,高高的仰起頭顯得氣勢非常威武。 ↑羅洛斯遺址 整個建築群用紅磚和灰泥完成,和我們之前參觀的女王宮有一脈相承的關係,在這裡也能看到早期的吳哥雕刻工藝。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羅洛斯遺址 磚塔的門楣上雕刻的是象神Ganesha和鳥神Garuda,象神是天空之神因陀羅的坐騎,鳥神是毗濕奴的坐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