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二島24日——倫敦篇
↑倫敦國家軍事博物館 2018年8月10日:大英博物館大英 博物館的建立源於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年–1753年)的遺願,他是一名內科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後它們還可以完好地保存。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將所有的收藏遺贈給了國王 喬治 二世,回報是給他的繼承人20000英鎊。
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1753年6月7日,國會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 大英 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建築南側的主立面由44根45英尺高的愛奧尼式柱支撐起一個長長的柱廊。中間八柱式的門廊上方是卡諾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的學生理查•韋斯 特馬 克特(Richard Westmacott,1775-1856)創作的以“文明的進步”為主題的三角楣。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寬敞明亮的伊麗莎白二世大中庭。據說這個2000年落成的大中庭是當今 歐洲 最大的有頂廣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6100平米的格紋玻璃屋頂。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頂部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 大英 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 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期所建,共有70個常年對外開放的固定展館 ,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埃及 文物館分為木乃伊和 埃及 建築兩個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專題陳列館之一,這裡展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築、為數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數量達10萬多件 [5] ,其中包括19世紀 英國 海軍統帥 納爾遜 從 法國 國王拿破侖手中奪取的古 埃及 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 羅塞塔 石碑位於4號展廳,製作於 埃及 托勒密五世(Ptolemy V Epiphanes)統治時期(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81年)。1799年拿破侖軍隊在古城 羅塞塔 (Rosetta,今稱埃爾拉什德el-Rashid)發現了它,由於上面刻了三種文字,發現者很快意識到其重要價值。拿破侖聞訊命令工匠為石碑刷上油墨將碑文印在紙上寄給當時 歐洲 專門解讀古文的學者。拿破侖戰敗後根據1801年 亞歷山大 協議, 羅塞塔 石碑及 法國 人發現的其它文物都成為 英國 財產。 英國 科學家托馬斯·楊(Thomas Young,1773-1829)率先指出 羅塞塔 石碑的某些象形文字寫下了王室名字的發音。 法國 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1790-1832)於1822年 成功 解讀碑上文字,發現古 埃及 象形文字同時具有表音和表意的作用(類似 中國 的形聲字)。這一研究成果奠定了之後認識古 埃及 語言和文化的基礎,如今學者們已經破解了幾乎全部古 埃及 象形文字。現在我們知道碑文是祭司團通過的一項法令,是證實13歲的托勒密五世在其第一個加冕禮周年紀念日舉行王室祭禮的其中一條法令。法令在石碑上分別用以下三種字體重覆雕刻了三次:象形文字(適用於祭司的法令),通俗文字(當地人在日常使用的草寫體)和 希腊 文字(行政機關的官方語言)。 ↑大英博物館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頭像(Amenhotep) ↑大英博物館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約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 埃及 第十九王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其執政時期是 埃及 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正前方,帕特農神廟的東三角楣: 雅典 娜的誕生。
帕特農神廟的內殿中楣:泛 雅典 娜節游行。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帕特農神廟浮雕位於18號展廳,製作於公元前447年-公元前438年。19世紀初, 英國 駐奧斯曼帝國大使 埃爾金 伯爵托馬斯·布魯斯(Thomas Bruce,1766-1841)從昏庸的奧斯曼帝國統治者手中騙取了帕特農神廟中殘存的雕塑,將其轉運至 英國 ,後賣給 大英 博物館,包括三角楣、柱間壁板和內殿中楣上的浮雕。這些雕刻展現了 雅典 的神話( 雅典 娜的誕生、 雅典 娜與波塞冬爭奪 雅典 守護權、提坦之戰、特洛伊之戰、亞馬遜之戰、拉庇泰人與人頭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戰)和祭禮(泛 雅典 娜節游行)等,在 雅典 我們看到的是複製品,這裡才是原件。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書籍、手抄本、關於某些文物的自然標本(包括錢幣、徽章、版畫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種志組成。1757年國王 喬治 二世捐獻了 英國 君主“老王室圖書館”(Old Royal Library)的藏書。 ↑大英博物館 這裡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自己在去世後它們還可以完好地保存。為了國家的利益,他將所有的收藏遺贈給了國王 喬治 二世,回報是給他的繼承人20000英鎊。
國家接受了他的贈品。1753年6月7日,國會法案(Act of Parliament)批准建立 大英 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建築南側的主立面由44根45英尺高的愛奧尼式柱支撐起一個長長的柱廊。中間八柱式的門廊上方是卡諾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的學生理查•韋斯 特馬 克特(Richard Westmacott,1775-1856)創作的以“文明的進步”為主題的三角楣。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寬敞明亮的伊麗莎白二世大中庭。據說這個2000年落成的大中庭是當今 歐洲 最大的有頂廣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6100平米的格紋玻璃屋頂。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頂部用3312塊三角形的玻璃片組成的,廣場中央為 大英 博物館的閱覽室,對公眾開放。 ↑大英博物館 現有建築為19世紀中期所建,共有70個常年對外開放的固定展館 ,面積六七萬平方米,共藏有展品800多萬件。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埃及 文物館分為木乃伊和 埃及 建築兩個館,是博物館中最大的專題陳列館之一,這裡展有大型的人獸石雕、廟宇建築、為數眾多的木乃伊、碑文壁畫、鐫石器皿及金五首飾。其展品的年代可上溯到 5000多年以前,藏品數量達10萬多件 [5] ,其中包括19世紀 英國 海軍統帥 納爾遜 從 法國 國王拿破侖手中奪取的古 埃及 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 羅塞塔 石碑位於4號展廳,製作於 埃及 托勒密五世(Ptolemy V Epiphanes)統治時期(公元前204年-公元前181年)。1799年拿破侖軍隊在古城 羅塞塔 (Rosetta,今稱埃爾拉什德el-Rashid)發現了它,由於上面刻了三種文字,發現者很快意識到其重要價值。拿破侖聞訊命令工匠為石碑刷上油墨將碑文印在紙上寄給當時 歐洲 專門解讀古文的學者。拿破侖戰敗後根據1801年 亞歷山大 協議, 羅塞塔 石碑及 法國 人發現的其它文物都成為 英國 財產。 英國 科學家托馬斯·楊(Thomas Young,1773-1829)率先指出 羅塞塔 石碑的某些象形文字寫下了王室名字的發音。 法國 學者讓-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1790-1832)於1822年 成功 解讀碑上文字,發現古 埃及 象形文字同時具有表音和表意的作用(類似 中國 的形聲字)。這一研究成果奠定了之後認識古 埃及 語言和文化的基礎,如今學者們已經破解了幾乎全部古 埃及 象形文字。現在我們知道碑文是祭司團通過的一項法令,是證實13歲的托勒密五世在其第一個加冕禮周年紀念日舉行王室祭禮的其中一條法令。法令在石碑上分別用以下三種字體重覆雕刻了三次:象形文字(適用於祭司的法令),通俗文字(當地人在日常使用的草寫體)和 希腊 文字(行政機關的官方語言)。 ↑大英博物館 法老阿孟霍普特三世頭像(Amenhotep) ↑大英博物館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 )(約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前1213年7月或8月)古 埃及 第十九王朝法老, 埃及 第十九王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其執政時期是 埃及 新王國最後的強盛年代。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正前方,帕特農神廟的東三角楣: 雅典 娜的誕生。
帕特農神廟的內殿中楣:泛 雅典 娜節游行。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帕特農神廟浮雕位於18號展廳,製作於公元前447年-公元前438年。19世紀初, 英國 駐奧斯曼帝國大使 埃爾金 伯爵托馬斯·布魯斯(Thomas Bruce,1766-1841)從昏庸的奧斯曼帝國統治者手中騙取了帕特農神廟中殘存的雕塑,將其轉運至 英國 ,後賣給 大英 博物館,包括三角楣、柱間壁板和內殿中楣上的浮雕。這些雕刻展現了 雅典 的神話( 雅典 娜的誕生、 雅典 娜與波塞冬爭奪 雅典 守護權、提坦之戰、特洛伊之戰、亞馬遜之戰、拉庇泰人與人頭馬身的肯陶洛斯人之戰)和祭禮(泛 雅典 娜節游行)等,在 雅典 我們看到的是複製品,這裡才是原件。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博物館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書籍、手抄本、關於某些文物的自然標本(包括錢幣、徽章、版畫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種志組成。1757年國王 喬治 二世捐獻了 英國 君主“老王室圖書館”(Old Royal Library)的藏書。 ↑大英博物館 這裡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