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二島24日——倫敦篇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這座露天式劇院的舞臺位於正廳中央,周圍為傾斜式三層座椅。每場演出能容納約1300人,很多觀眾甚至是站在正廳舞臺一旁。
劇場演員正在排練今晚的節目,裡面是禁止拍照的,這張是偷拍。 2018年8月7日: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位於 泰晤士 河南 岸,與 聖保羅 大教堂隔岸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 泰晤士 河的千禧大橋。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美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囪是它的標誌。 15世紀迄今的 英國 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的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其歷史要追溯到1897年亨利泰特爵士創立泰特美術館,當時名為國立 英國 藝術美術館。1917年,一向只專著於本國藝術的泰特美術館奉命開始收藏世界現代藝術,於是,老泰特美術館於80年代決定另行設立一座專門進行20世紀現代藝術品收藏和展覽的美術館,這就是泰特現代美術館。
充滿藝術氣息的TATE“家族”在 英國 一共有四個美術博物館, 倫敦 有兩個, 利物浦 有一個,還有一個在 聖艾夫斯 。 ↑泰特現代美術館 今天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由 瑞士 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們將巨大的渦輪車間改造成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 通道 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廳,觀眾從這裡乘扶梯上樓。 ↑泰特現代美術館 最受歡迎的館藏為拉斐爾前派和泰納(JMW Turner)的作品。拉斐爾前派是復古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成物,3個最著名的畫家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和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eti),各自有精彩的代表作。
泰特現代美術館專門收藏20世紀現代藝術,畢加索、馬蒂斯、安迪瓦豪、蒙德里安、達利的作品吸引全世界的觀眾前來觀賞,美術館並未按傳統的年代編排方式陳列它的藝術品,而是把藝術品分成四大類,分別擺放在3樓和5樓的展廳內。這四大類是:歷史-記憶-社會、裸體人像-行動-身體、風景-材料-環境、靜物-實物-真實的生活。這種割破歷史脈絡的陳列方式使得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與時間與不同年代圍繞同一主題創作的藝術品相遇,人們在觀看莫奈的大型壁畫“睡蓮”的同時可以瞥見身旁的Richard Long創作於1991年的石頭陣。不同的藝術思維和創作手段在此直接碰撞,這正是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高明之處,也是它指引人們思考藝術的的精神魅力所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波普 藝術(Pop art)的領軍人物、 美國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他以連續重覆並且顏色單調的絲網印作品《瑪麗蓮·夢露》為我們所熟知。這幅畫被覆制了無數幅,但最初的一幅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個。這幅作品完成於1962年8月, 美國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去世後的幾周內,夢露的形象源自她1953年的電影《 尼亞加拉 》。整幅畫由左右兩部分組成,左邊的25張夢露面孔均為明艷的彩色,用以表現她生前光鮮的一面,數量眾多的頭像形容這位電影演員在媒體中無處不在的巨星地位;右邊的25張則為純黑白,藉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右邊逐漸變淡,表現她死後最終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幅畫在對500名藝術家進行的投票中,在最有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品中排名第三。 ↑泰特現代美術館
還有一組畫是讓 中國 人很熟悉的《毛澤東》。安迪·沃霍爾總能抓住新聞熱點進行快速創作,這幅畫創作於1972年時任 美國 總統尼克鬆訪華之際。安迪·沃霍爾解釋說他看了很多關於 中國 的報道,在那裡唯一無處不在的就是毛澤東畫像。據說這幅畫曾於2014年在 倫敦 蘇富比拍賣行以76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2018年8月7日:博羅市場初建於13世紀的 博羅 市場(Borough Market),其歷史可追溯到11世紀,那時僅是 倫敦 塔橋附近進行穀物、魚類、蔬菜和牲畜交易的市場,隨後才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市集,確實是第一次見到。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老市場就有老市場的規矩,商鋪的營業時間看起來非常複雜:周一二四10:00-17:00,周三10:00-20:00,周五10:00-18:00,周六8:00-17:00,周日10:00-16:00。我們到這時剛好是周二下午五點,多數商鋪都在陸續打烊了。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穿過玻璃棚和鐵路高架下錯落的店鋪,走到石頭街(Stoney Street)與公園街(Park Street)交叉的路口,我們找到了著名的網紅咖啡店Monmouth。在連鎖咖啡店林立的 倫敦 ,開一家 成功 的獨立咖啡店並不容易。這家咖啡館1978年開業,堅持自己烘焙和售賣咖啡豆,也許是味道確實獨特,也許是大家喝膩了COSTA,不知從哪一天起,這家不起眼的街角小店突然就火了。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他家的招牌咖啡Flat white,右手邊的黃糖粉自己加 ↑博羅市場 倫敦 的現代化公寓 外觀有點像上世紀中葉的“老爺車”,這種一戰時期的老古董 倫敦 出租車是聞名天下的 倫敦 一景 上了出租車,背靠著司機而坐,形成一個圍合結構的小包廂。 2018年8月7日:倫敦眼坐落在 泰晤士 河畔的巨型摩天輪高達135米,於2000千禧之年正式對游人開放,有32個全封閉的座艙,每個可乘坐約25人,乘坐一圈約半小時。充滿現代感的龐然大物和周圍歷史悠久的建築群相映成趣,給古老的 倫敦 帶來新的活力。這個 倫敦 最火爆的景點可是每天都排長隊的,提前買好LONDON PASS就可以排專門的 通道 提前一點進入。 ↑倫敦眼 當然這個快速 通道 也排了半個多小時才能坐上,比起現場 買票和普通隊伍需要2個小時,這個確實快了不少。 ↑倫敦眼 ↑倫敦眼 ↑倫敦眼 俯看大笨種和威敏宮 ↑倫敦眼 ↑倫敦眼 漸漸地快到高點了。 ↑倫敦眼 遠處的碎片大廈 ↑倫敦眼 另一個視覺的 倫敦 橋
劇場演員正在排練今晚的節目,裡面是禁止拍照的,這張是偷拍。 2018年8月7日:泰特現代美術館泰特現代美術館位於 泰晤士 河南 岸,與 聖保羅 大教堂隔岸相望,連接它們的是橫跨 泰晤士 河的千禧大橋。外表由褐色磚牆覆蓋、內部是鋼筋結構的美術館原本是一座氣勢宏大的發電廠,高聳入雲的大煙囪是它的標誌。 15世紀迄今的 英國 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的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其歷史要追溯到1897年亨利泰特爵士創立泰特美術館,當時名為國立 英國 藝術美術館。1917年,一向只專著於本國藝術的泰特美術館奉命開始收藏世界現代藝術,於是,老泰特美術館於80年代決定另行設立一座專門進行20世紀現代藝術品收藏和展覽的美術館,這就是泰特現代美術館。
充滿藝術氣息的TATE“家族”在 英國 一共有四個美術博物館, 倫敦 有兩個, 利物浦 有一個,還有一個在 聖艾夫斯 。 ↑泰特現代美術館 今天的泰特現代美術館由 瑞士 兩名年輕的建築家Jacqes Herzog和 Pierre de Meuron改建而成,他們將巨大的渦輪車間改造成既可舉行小型聚會、擺放藝術品,又具有主要 通道 和集散地功能的大廳,觀眾從這裡乘扶梯上樓。 ↑泰特現代美術館 最受歡迎的館藏為拉斐爾前派和泰納(JMW Turner)的作品。拉斐爾前派是復古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成物,3個最著名的畫家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和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eti),各自有精彩的代表作。
泰特現代美術館專門收藏20世紀現代藝術,畢加索、馬蒂斯、安迪瓦豪、蒙德里安、達利的作品吸引全世界的觀眾前來觀賞,美術館並未按傳統的年代編排方式陳列它的藝術品,而是把藝術品分成四大類,分別擺放在3樓和5樓的展廳內。這四大類是:歷史-記憶-社會、裸體人像-行動-身體、風景-材料-環境、靜物-實物-真實的生活。這種割破歷史脈絡的陳列方式使得觀眾在同一個空間與時間與不同年代圍繞同一主題創作的藝術品相遇,人們在觀看莫奈的大型壁畫“睡蓮”的同時可以瞥見身旁的Richard Long創作於1991年的石頭陣。不同的藝術思維和創作手段在此直接碰撞,這正是泰特現代美術館的高明之處,也是它指引人們思考藝術的的精神魅力所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波普 藝術(Pop art)的領軍人物、 美國 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28-1987),他以連續重覆並且顏色單調的絲網印作品《瑪麗蓮·夢露》為我們所熟知。這幅畫被覆制了無數幅,但最初的一幅就是我們眼前的這個。這幅作品完成於1962年8月, 美國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Marilyn Monroe,1926-1962)去世後的幾周內,夢露的形象源自她1953年的電影《 尼亞加拉 》。整幅畫由左右兩部分組成,左邊的25張夢露面孔均為明艷的彩色,用以表現她生前光鮮的一面,數量眾多的頭像形容這位電影演員在媒體中無處不在的巨星地位;右邊的25張則為純黑白,藉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思,右邊逐漸變淡,表現她死後最終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幅畫在對500名藝術家進行的投票中,在最有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品中排名第三。 ↑泰特現代美術館
還有一組畫是讓 中國 人很熟悉的《毛澤東》。安迪·沃霍爾總能抓住新聞熱點進行快速創作,這幅畫創作於1972年時任 美國 總統尼克鬆訪華之際。安迪·沃霍爾解釋說他看了很多關於 中國 的報道,在那裡唯一無處不在的就是毛澤東畫像。據說這幅畫曾於2014年在 倫敦 蘇富比拍賣行以76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 2018年8月7日:博羅市場初建於13世紀的 博羅 市場(Borough Market),其歷史可追溯到11世紀,那時僅是 倫敦 塔橋附近進行穀物、魚類、蔬菜和牲畜交易的市場,隨後才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擁有1000多年曆史的市集,確實是第一次見到。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老市場就有老市場的規矩,商鋪的營業時間看起來非常複雜:周一二四10:00-17:00,周三10:00-20:00,周五10:00-18:00,周六8:00-17:00,周日10:00-16:00。我們到這時剛好是周二下午五點,多數商鋪都在陸續打烊了。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穿過玻璃棚和鐵路高架下錯落的店鋪,走到石頭街(Stoney Street)與公園街(Park Street)交叉的路口,我們找到了著名的網紅咖啡店Monmouth。在連鎖咖啡店林立的 倫敦 ,開一家 成功 的獨立咖啡店並不容易。這家咖啡館1978年開業,堅持自己烘焙和售賣咖啡豆,也許是味道確實獨特,也許是大家喝膩了COSTA,不知從哪一天起,這家不起眼的街角小店突然就火了。 ↑博羅市場 ↑博羅市場 他家的招牌咖啡Flat white,右手邊的黃糖粉自己加 ↑博羅市場 倫敦 的現代化公寓 外觀有點像上世紀中葉的“老爺車”,這種一戰時期的老古董 倫敦 出租車是聞名天下的 倫敦 一景 上了出租車,背靠著司機而坐,形成一個圍合結構的小包廂。 2018年8月7日:倫敦眼坐落在 泰晤士 河畔的巨型摩天輪高達135米,於2000千禧之年正式對游人開放,有32個全封閉的座艙,每個可乘坐約25人,乘坐一圈約半小時。充滿現代感的龐然大物和周圍歷史悠久的建築群相映成趣,給古老的 倫敦 帶來新的活力。這個 倫敦 最火爆的景點可是每天都排長隊的,提前買好LONDON PASS就可以排專門的 通道 提前一點進入。 ↑倫敦眼 當然這個快速 通道 也排了半個多小時才能坐上,比起現場 買票和普通隊伍需要2個小時,這個確實快了不少。 ↑倫敦眼 ↑倫敦眼 ↑倫敦眼 俯看大笨種和威敏宮 ↑倫敦眼 ↑倫敦眼 漸漸地快到高點了。 ↑倫敦眼 遠處的碎片大廈 ↑倫敦眼 另一個視覺的 倫敦 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