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逃學邊旅行(2)——你所知與不知的劍橋之一:2018之夏別樣英倫行
劍橋 大學國王學院禮拜堂的彩繪玻璃
接上一篇: 邊逃學邊旅行(1)——開篇& 倫敦 :2018之夏別樣英倫行, 倫敦 自助游攻略 - 馬蜂窩 http://www.mafengwo.cn/i/12026606.html 劍橋與我們的鏈接:徐志摩
劍橋 ,Cambridge,是一座音譯與意譯合成的翻譯地名。有一條河從這裡穿行而過,這條河名叫卡姆河(音譯,又叫康河),河上建有很多橋,城市名由此而來, 劍橋 也稱康橋。這是一座知名的 大學城 , 劍橋 大學就是這座城市的象徵。
關於這座城的歷史和大學的歷史,我這裡不多費筆墨。而說起這座城市與 中國 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到 大名 鼎鼎的詩人徐志摩。他的《再別康橋》把我們帶入一個充滿浪漫和詩意的地方,令我們仰慕和遐想。他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濃濃的康橋情結揮之不去。也許,正是因為徐志摩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以這樣的方式尋找到與 劍橋 的連接點。 劍橋 ,無疑是古老的,也是浪漫多情的,也許 劍橋 與 牛津 相比不夠深沉,因為就大學的歷史來看這裡的確不如 牛津 悠久,但大多數人一定會更喜愛這裡的活力與閑適。
劍橋嘆息橋泛舟康河,當你聆聽著船夫以優雅的倫敦腔介紹著徐志摩和他的詩,你會不知不覺融化在綠水的柔波中。
在這裡住一段時間和匆匆而過的旅行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我在當地遇到過好幾位,也和我同樣在這座城市短期游學,)他們都和我說,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或學習, 劍橋 那麼小,三天下來就膩味了。看風景的感覺真的和人的年齡、閱歷有關,不同的年齡段感受到的東西一定是不同的,當你學會在風景中感受到超越眼前景緻的魅力時,那便是你成熟的開始。
劍橋 國王學院 ↑劍河 康河(卡姆河) 劍橋英孚(EF)學校的游學生活EF英語培訓機構在 劍橋 似乎有三個校區。一座是高級管理學院,一座是成人學校,一座是青少年學校。我們自然是在成人學校游學。成人部位於 劍橋 大學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 )正對面,有一座 維多利亞 時代的二層小樓加一座紅磚禮拜堂。 劍橋 大學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 ) 我是偷偷潛入 劍橋 大學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 )的。不管是 劍橋 大學的哪座學院,都是這裡的一道風景。
EF學校的教學非常嚴謹,尤其是 劍橋 的這所學校,不知道是不是沾染了 劍橋 的學院氣。這裡最短游學體驗可一周,最長可按年計算,根據個人的不同要求和目的,你可以提出不同的申請。本以為業餘學習英語的學校,比較輕鬆,加上當初我們只是抱著玩玩兒的心態想體驗一下這種學習的方式而已,可沒想到老師們上課都要點名簽到,如果上課出勤率少於70%還會拿不到證書。對於不能爽快出去玩兒這件事情雖然耿耿於懷,但既來之則安之。註冊、報到、口語面試一個也沒有落下,然後按語言程度國際化分班,短期體驗者被集中在一起,大約一個班15、6人。 EF學校的建築是一幢 維多利亞 時代的老房子改建的,在老房子的青磚上還可見徽章標誌。 主課的老師有個中文名字叫大力。他曾經在 中國 上海 的英孚學校教過書,最愛的 中國 菜是宮保雞丁。
教室里沒有空調,而18年的夏天, 英國 又是那麼得熱!有一天下午,熱得受不了了,大力老師只好以這樣的坐姿上課。 每一周的周末都會有同學從班裡“畢業”。我們和來自 葡萄牙 、 西班牙 、 波蘭 、 愛沙尼亞 、 意大利 、 日本 、 土耳其 、 馬來西亞 以及 中國 的學生都同學過。年齡層也從18到50歲不等,同樣的課程和主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敞開胸懷,暢所欲言,領略彼此不一樣的世界觀。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討論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時, 歐洲 的同學普遍認為在他們的心目中一些平凡的人物也可稱之為英雄, 比如 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護士,為了整個家庭每日操勞的母親,而那些為了國家利益獻身戰場上的士兵或者為國家贏得獎牌的運動員反而在他們的心目中不如平凡默默付出的人值得尊敬和贊美。這讓我看到不同國家的人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而所謂的“英雄”在不同人的心目中評判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在他們看來沒有功力心的坦蕩也許更符合心目中的道德處事標準。
在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中,你還會發現,其實 歐洲 的一些非英語國家的人,英語口語也不是太好,尤其是語法,肯定是 中國 人完勝 。
同時,在不經意間我也發現,來游學的 中國 大學生和 歐洲 的大學生差別還是蠻大的。 中國 的很多孩子比較宅,上課也離不開手機,周末也是宅在學生宿舍或寄宿家庭不出門,外國孩子會結伴出行,更喜歡戶外活動。有的 中國 女生還是會參與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的,但 中國 男孩根本不愛參與,交際能力也很欠缺,甚至不如我這個中年婦女。還有 中國 人喜歡扎堆行動。的確,在國外能遇到同胞很親切,能說中文也很舒服,但是我覺得,如此一來,旅行的意義也就失去了一半,所以在這類場合適當技巧地學會拒絕是很重要的。 學校里的免費冰激凌 學校的庭院以及積极參与午休活動的歐美學生
暑期是游學高峰期,來短期游學的人群,除了真正為了提高英語水平的人之外,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和我們一樣孩子同時在 英國 EF學校短期游學,自己順便跟過來的,這樣的成人基本都是 中國 媽媽,但這些 中國 媽媽居然不考慮旅行的事情,都在很認真地學習英語且同時照顧自己半大的孩子(已經17,18歲的兒子),只有我們夫婦把12周歲不到的孩子獨自留在 倫敦 營地,除了晚上互相通個微信問好,其他時間都撒手不管,還天天想著出游 ;二是因為喜歡旅行,想學好英語去旅行的中年婦女或中年男性;三是退休了,想以邊學英語邊旅行的方式瞭解這個國家的人。我和我家先生的游學目的正好是這三種形式和想法的混合體。
我不得不提一位已經退休的 中國 阿姨。她已經快60歲了,一個人先在 倫敦 的EF學校學習一個月的英語,然後在曼 切斯特 的校區獃了一個月,接著又來到了 劍橋 校區,她就是我說的屬於第三類游學目的的人。阿姨的英語口語很不錯,上了我們班兩節課後,申請換班了,我真的很佩服她。在這樣的環境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些事也成為我旅行生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EF學校還會在課餘時間安排學生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及短途旅行。活動可自由報名, 比如 晚上的新生歡迎會,各種派對,組織參觀 劍橋 大學的博物館、植物園、康河皮划艇,周末的遠游, 比如 大家可以一同去 約克 、 牛津 、 倫敦 、 布萊頓 、 巴斯 等等地方觀光,當然這些活動是付費的。不過,EF學校的學生卡還是好用的,憑學生卡在 劍橋 的一些公共付費場所可以打折, 比如 我們去國王學院的禮拜堂,一般門票是10磅,有學生卡就是5磅。呵呵,這是挺大的優惠了。在兩周的時間內,我們除了自行出游,(當然有些時候是逃課出游,為了去旅行只能對老師編一下理由, 比如 去 倫敦 看女兒。 所以我們不是好學生 ),也先後參與了EF學校組織的 倫敦 漫步、 約克 鎮探訪,以及參觀 劍橋 大學植物園的活動。這幾次活動的內容我穿插到各個篇幅中另表。 你所知與不知的劍橋因為不想成為 劍橋 的過客,所以選擇在此停留。停留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能說跑遍了 劍橋 的角角落落,但確與一日游或者只是匆忙打卡的人相比,我們的腳步要緩慢得多。
在不同的日子里,即便再次行走同樣的道路,也能收穫不一樣的風景。晴日有晴日的美好,雨天有雨天的情緒,清晨的微波,傍晚的斜陽,空氣中的濕氣與乾爽,在綠葉蔓藤的磚牆下,在花朵扶疏的陰影下,看歲月的詩與畫。於是,教堂中古老的風琴被奏響;烈日下校園裡我們與某位教授擦肩而過,熱鬧的市集中有我們大快朵頤的背影,在街頭的咖啡廳從容地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記下了,你們或熟悉或不熟悉的 劍橋 。 ↑劍橋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坐在巴士二層的最前排,車窗玻璃上的雨水把視線前的街道塗抹成一幅印象派油畫,街道兩側的所有建築都在雨水中浸潤。 ↑劍橋 雨停了。碧天如洗,陽光刺目。康河邊的柳條爛漫輕盈,從老牆內垂掛下來的繁茂枝葉輕微顫動著,流動的空氣中有風的聲音拂過。 從 劍橋 聖瑪麗大教堂的塔樓頂部俯瞰著名的 劍橋 集市。
這座集市與我們朝夕相伴。在 劍橋 生活,我們離不開它。只要有課餘時間,在不逃課的日子里,來到 劍橋 市中心,我們就會把它當成我們的日常,在此淘寶,在此品嘗美食,尤其是尋找 中國 的味道,因為連續十幾天的 英國 食物已經讓我們的 中國 胃提出了抗議。好在廣場上有不少 中國 美食攤主,做的 中國 料理雖然價格稍貴,但口味正宗。 ↑劍橋集市 ↑劍橋集市 毗鄰國王學院的馬路邊有一家咖啡館,從內部看頗為古老。裡面的服務生帥得出奇。午後的陽光有些灼熱,在曬不到太陽的背陰處,喝著下午茶,看人潮穿梭涌動,耳邊還不時傳來國語,讓我們對這座城市完全沒有陌生感。那天,我鬼使神差地點了一份綠茶。
這家咖啡館是我們探訪 劍橋 的起點。離開 劍橋 的最後一天,有些依依不捨,帶著些許儀式感,我們又來到這家咖啡館。在這家咖啡館的調查問卷里以游客的身份寫下了對這座城市的感想。 離開 英國 的前一天,在 劍橋 的同一家咖啡館的同一個座位再次眺望國王學院。
我們點了冰咖啡和香草冰激凌,作為與這座城市的告別。
劍橋的晨、正午與傍晚因為EF學校課程的安排,使我們無法擁有一整日的時間去仔細觀察這座城市。碎片化的city-walk,讓我們湊成了對這座城市的片段印象。
既有清晨的寧靜,正午的喧囂,也有傍晚的閑適。
晨
接上一篇: 邊逃學邊旅行(1)——開篇& 倫敦 :2018之夏別樣英倫行, 倫敦 自助游攻略 - 馬蜂窩 http://www.mafengwo.cn/i/12026606.html 劍橋與我們的鏈接:徐志摩
劍橋 ,Cambridge,是一座音譯與意譯合成的翻譯地名。有一條河從這裡穿行而過,這條河名叫卡姆河(音譯,又叫康河),河上建有很多橋,城市名由此而來, 劍橋 也稱康橋。這是一座知名的 大學城 , 劍橋 大學就是這座城市的象徵。
關於這座城的歷史和大學的歷史,我這裡不多費筆墨。而說起這座城市與 中國 的淵源,就不得不提到 大名 鼎鼎的詩人徐志摩。他的《再別康橋》把我們帶入一個充滿浪漫和詩意的地方,令我們仰慕和遐想。他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濃濃的康橋情結揮之不去。也許,正是因為徐志摩讓我們這些普通人以這樣的方式尋找到與 劍橋 的連接點。 劍橋 ,無疑是古老的,也是浪漫多情的,也許 劍橋 與 牛津 相比不夠深沉,因為就大學的歷史來看這裡的確不如 牛津 悠久,但大多數人一定會更喜愛這裡的活力與閑適。
劍橋嘆息橋泛舟康河,當你聆聽著船夫以優雅的倫敦腔介紹著徐志摩和他的詩,你會不知不覺融化在綠水的柔波中。
在這裡住一段時間和匆匆而過的旅行是不一樣的。但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我在當地遇到過好幾位,也和我同樣在這座城市短期游學,)他們都和我說,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或學習, 劍橋 那麼小,三天下來就膩味了。看風景的感覺真的和人的年齡、閱歷有關,不同的年齡段感受到的東西一定是不同的,當你學會在風景中感受到超越眼前景緻的魅力時,那便是你成熟的開始。
劍橋 國王學院 ↑劍河 康河(卡姆河) 劍橋英孚(EF)學校的游學生活EF英語培訓機構在 劍橋 似乎有三個校區。一座是高級管理學院,一座是成人學校,一座是青少年學校。我們自然是在成人學校游學。成人部位於 劍橋 大學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 )正對面,有一座 維多利亞 時代的二層小樓加一座紅磚禮拜堂。 劍橋 大學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 ) 我是偷偷潛入 劍橋 大學哈默頓學院(Homerton College )的。不管是 劍橋 大學的哪座學院,都是這裡的一道風景。
EF學校的教學非常嚴謹,尤其是 劍橋 的這所學校,不知道是不是沾染了 劍橋 的學院氣。這裡最短游學體驗可一周,最長可按年計算,根據個人的不同要求和目的,你可以提出不同的申請。本以為業餘學習英語的學校,比較輕鬆,加上當初我們只是抱著玩玩兒的心態想體驗一下這種學習的方式而已,可沒想到老師們上課都要點名簽到,如果上課出勤率少於70%還會拿不到證書。對於不能爽快出去玩兒這件事情雖然耿耿於懷,但既來之則安之。註冊、報到、口語面試一個也沒有落下,然後按語言程度國際化分班,短期體驗者被集中在一起,大約一個班15、6人。 EF學校的建築是一幢 維多利亞 時代的老房子改建的,在老房子的青磚上還可見徽章標誌。 主課的老師有個中文名字叫大力。他曾經在 中國 上海 的英孚學校教過書,最愛的 中國 菜是宮保雞丁。
教室里沒有空調,而18年的夏天, 英國 又是那麼得熱!有一天下午,熱得受不了了,大力老師只好以這樣的坐姿上課。 每一周的周末都會有同學從班裡“畢業”。我們和來自 葡萄牙 、 西班牙 、 波蘭 、 愛沙尼亞 、 意大利 、 日本 、 土耳其 、 馬來西亞 以及 中國 的學生都同學過。年齡層也從18到50歲不等,同樣的課程和主題,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敞開胸懷,暢所欲言,領略彼此不一樣的世界觀。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討論你認為什麼樣的人才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時, 歐洲 的同學普遍認為在他們的心目中一些平凡的人物也可稱之為英雄, 比如 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護士,為了整個家庭每日操勞的母親,而那些為了國家利益獻身戰場上的士兵或者為國家贏得獎牌的運動員反而在他們的心目中不如平凡默默付出的人值得尊敬和贊美。這讓我看到不同國家的人存在不同的價值觀,而所謂的“英雄”在不同人的心目中評判的角度也是不一樣的,在他們看來沒有功力心的坦蕩也許更符合心目中的道德處事標準。
在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中,你還會發現,其實 歐洲 的一些非英語國家的人,英語口語也不是太好,尤其是語法,肯定是 中國 人完勝 。
同時,在不經意間我也發現,來游學的 中國 大學生和 歐洲 的大學生差別還是蠻大的。 中國 的很多孩子比較宅,上課也離不開手機,周末也是宅在學生宿舍或寄宿家庭不出門,外國孩子會結伴出行,更喜歡戶外活動。有的 中國 女生還是會參與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的,但 中國 男孩根本不愛參與,交際能力也很欠缺,甚至不如我這個中年婦女。還有 中國 人喜歡扎堆行動。的確,在國外能遇到同胞很親切,能說中文也很舒服,但是我覺得,如此一來,旅行的意義也就失去了一半,所以在這類場合適當技巧地學會拒絕是很重要的。 學校里的免費冰激凌 學校的庭院以及積极參与午休活動的歐美學生
暑期是游學高峰期,來短期游學的人群,除了真正為了提高英語水平的人之外,無外乎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和我們一樣孩子同時在 英國 EF學校短期游學,自己順便跟過來的,這樣的成人基本都是 中國 媽媽,但這些 中國 媽媽居然不考慮旅行的事情,都在很認真地學習英語且同時照顧自己半大的孩子(已經17,18歲的兒子),只有我們夫婦把12周歲不到的孩子獨自留在 倫敦 營地,除了晚上互相通個微信問好,其他時間都撒手不管,還天天想著出游 ;二是因為喜歡旅行,想學好英語去旅行的中年婦女或中年男性;三是退休了,想以邊學英語邊旅行的方式瞭解這個國家的人。我和我家先生的游學目的正好是這三種形式和想法的混合體。
我不得不提一位已經退休的 中國 阿姨。她已經快60歲了,一個人先在 倫敦 的EF學校學習一個月的英語,然後在曼 切斯特 的校區獃了一個月,接著又來到了 劍橋 校區,她就是我說的屬於第三類游學目的的人。阿姨的英語口語很不錯,上了我們班兩節課後,申請換班了,我真的很佩服她。在這樣的環境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群,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些事也成為我旅行生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EF學校還會在課餘時間安排學生參與各類社交活動及短途旅行。活動可自由報名, 比如 晚上的新生歡迎會,各種派對,組織參觀 劍橋 大學的博物館、植物園、康河皮划艇,周末的遠游, 比如 大家可以一同去 約克 、 牛津 、 倫敦 、 布萊頓 、 巴斯 等等地方觀光,當然這些活動是付費的。不過,EF學校的學生卡還是好用的,憑學生卡在 劍橋 的一些公共付費場所可以打折, 比如 我們去國王學院的禮拜堂,一般門票是10磅,有學生卡就是5磅。呵呵,這是挺大的優惠了。在兩周的時間內,我們除了自行出游,(當然有些時候是逃課出游,為了去旅行只能對老師編一下理由, 比如 去 倫敦 看女兒。 所以我們不是好學生 ),也先後參與了EF學校組織的 倫敦 漫步、 約克 鎮探訪,以及參觀 劍橋 大學植物園的活動。這幾次活動的內容我穿插到各個篇幅中另表。 你所知與不知的劍橋因為不想成為 劍橋 的過客,所以選擇在此停留。停留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不能說跑遍了 劍橋 的角角落落,但確與一日游或者只是匆忙打卡的人相比,我們的腳步要緩慢得多。
在不同的日子里,即便再次行走同樣的道路,也能收穫不一樣的風景。晴日有晴日的美好,雨天有雨天的情緒,清晨的微波,傍晚的斜陽,空氣中的濕氣與乾爽,在綠葉蔓藤的磚牆下,在花朵扶疏的陰影下,看歲月的詩與畫。於是,教堂中古老的風琴被奏響;烈日下校園裡我們與某位教授擦肩而過,熱鬧的市集中有我們大快朵頤的背影,在街頭的咖啡廳從容地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記下了,你們或熟悉或不熟悉的 劍橋 。 ↑劍橋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坐在巴士二層的最前排,車窗玻璃上的雨水把視線前的街道塗抹成一幅印象派油畫,街道兩側的所有建築都在雨水中浸潤。 ↑劍橋 雨停了。碧天如洗,陽光刺目。康河邊的柳條爛漫輕盈,從老牆內垂掛下來的繁茂枝葉輕微顫動著,流動的空氣中有風的聲音拂過。 從 劍橋 聖瑪麗大教堂的塔樓頂部俯瞰著名的 劍橋 集市。
這座集市與我們朝夕相伴。在 劍橋 生活,我們離不開它。只要有課餘時間,在不逃課的日子里,來到 劍橋 市中心,我們就會把它當成我們的日常,在此淘寶,在此品嘗美食,尤其是尋找 中國 的味道,因為連續十幾天的 英國 食物已經讓我們的 中國 胃提出了抗議。好在廣場上有不少 中國 美食攤主,做的 中國 料理雖然價格稍貴,但口味正宗。 ↑劍橋集市 ↑劍橋集市 毗鄰國王學院的馬路邊有一家咖啡館,從內部看頗為古老。裡面的服務生帥得出奇。午後的陽光有些灼熱,在曬不到太陽的背陰處,喝著下午茶,看人潮穿梭涌動,耳邊還不時傳來國語,讓我們對這座城市完全沒有陌生感。那天,我鬼使神差地點了一份綠茶。
這家咖啡館是我們探訪 劍橋 的起點。離開 劍橋 的最後一天,有些依依不捨,帶著些許儀式感,我們又來到這家咖啡館。在這家咖啡館的調查問卷里以游客的身份寫下了對這座城市的感想。 離開 英國 的前一天,在 劍橋 的同一家咖啡館的同一個座位再次眺望國王學院。
我們點了冰咖啡和香草冰激凌,作為與這座城市的告別。
劍橋的晨、正午與傍晚因為EF學校課程的安排,使我們無法擁有一整日的時間去仔細觀察這座城市。碎片化的city-walk,讓我們湊成了對這座城市的片段印象。
既有清晨的寧靜,正午的喧囂,也有傍晚的閑適。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