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我們找到了一座超酷的地下藝術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在這篇文章里其實有兩個博物館的概念,一個是MONA本身 (Museum of Old and New Art, 古今藝術博物館,簡稱MONA),另一個是正在MONA里展出的一個大型展“Museum of Everything”,前者前衛又有著傳奇的身世背景,後者像是一塊兒巨大的海綿,無限吸收著很多“野生”藝術家的養分。
MONA的傳奇身世MONA的建造,基於一種看似最不可能的收入:賭博。
這個耗資8000萬美元的藝術館居然沒有依靠任何政府或機構的資金支持,完全出於它的擁有者David Walsh的個人腰包。
而這位生於1961年,叫David Walsh的男子身上有著3個這樣的標簽:數學天才,職業賭徒,和藝術品收藏家。就是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身份標簽碰撞出了David Walsh身上的傳奇色彩。 David Walsh曾在 塔斯馬尼亞 大學研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後,他和幾位同樣知悉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朋友一起成立了Punters'Club,一個19人的高智商賭博集團,這些成員除了就讀於 塔斯馬尼亞 大學的天才數學家,還包括撲克高手和職業賭客。
之後天才家伙們發明出了一種高超的,用於賽馬等體育項目的賭博技術(一個使用複雜的數學算法在賽馬開始之前應用的博彩系統)。每次下註之前,他們都會利用自己精通的專業數學方法對各種中獎概率進行推理演算,以驚人的準確率在世界各國的博彩業瘋狂捲錢。單從2004年到2006年期間,短短3年時間里,他們竟總計贏取了超過24億澳元。
隨後,David Walsh,這名“自製的億萬富翁”不僅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富豪生活,還瘋狂的購買藝術品,變成了一名十足的藝術品收藏家,也有了建立藝術館的想法。
雖然富足,但博物館在建立過程中龐大的花銷也讓這位富翁先生經歷過資金用盡的情況。不過我們的David Walsh依然採取了賭博的方式,在幾天內便贏取了1600萬美元,瞬間解決了財務危機。
從水中登陸博物館MONA坐落在 德文 特河邊,這種依水而建的博物館並不算稀奇,但還是被我們的富翁先生玩出了新花樣:他希望他的游客從水中登陸博物館,於是就有了圖上這艘整身被噴繪上迷彩的船。聽說這個靈感來自於古 希腊 人對他們的廟宇所做的那樣。
一切從洞底開始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去過MONA的人對它有著褒貶不一的態度,確實,這個從建築結構就開始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可以說是在世界眾多博物館 中非 常獨特的一個,極具反叛性。
其實早在我們開車來到MONA的時候就覺得有些奇怪,明明剛纔還遠遠可以望見的一座大型博物館建築卻在你完全靠近它的時候,消失不見,唯一可以明顯看到的只有那個反著金屬光的鏡像牆壁入口和一旁的蹦蹦床。 其實這是一個特別思考過的設計。建築師希望,比起傳達給大家藝術館本身宏偉身影的印象,不如讓大家自然而然地進入它,融入其本身。 ↑古今藝術博物館 進入MONA,買票,拿宣傳冊,再平常不過的博物館游覽步驟卻會從下一步“工作人員指路”開始,變得有趣。 ↑古今藝術博物館 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我們走到一層展廳中間處的一個圓柱形電梯前。電梯的外罩是透明玻璃的,從上到下,通透地直立於博物館中央。我們進入電梯,按下了數字最大的按鈕,然後..電梯開始下行,是的,我們在往地下走,越來越深,我甚至能感覺到電梯里的溫度比剛纔低了那麼幾度。
電梯還在下行,我們被一種莫名地神秘感包圍,整個人好像要去挖金子似的興奮起來。我喜歡那種感覺,一種因為未知和對未知的腦補想象而產生的興奮感。
當電梯門打開,一切將從“洞”底開始..
“The O”在開始第一個參觀時,我領取到一部像iPhone一樣的導覽設備,這就是"The O"。
“O”存在的重要意義在於,MONA曾在設計之初就決定摒棄掉傳統博物館牆壁上的導引標簽。當我身處的博物館並沒有給我任何觀展指導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感覺走,借助“O”上的定位系統和藝術品信息,來創造出屬於我自己的觀展體驗。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O"會定位出我附近的作品信息,不僅取代了傳統的壁掛解說文本和標簽,而且提供給我更豐富的視聽信息。 比如 我停留在了一個叫文字瀑布的作品時,“O”就提供給了我一段創作者的語音採訪。 ↑古今藝術博物館 而且特別酷的是,“O”系統在我回到家以後還可以在IOS系統下載使用,繼續瀏覽藝術家的作品和相關內容。
Museum of Everything ↑古今藝術博物館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了第一個參觀,也就是藏於MONA之中的第二個博物館的概念: “Museum of Everything”。其實MONA本身和Museum of Everything的氣質極其貼切,都是那種怪誕又神奇的風格。 ↑古今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Everything,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博物館,一個擁有一切的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首先,我有必要先拋出一些有關這個博物館的關鍵詞:
Travelling Museum / Huge Sprawling Shows /
Non-academic Artists and Private art-makers
Unintentional, Untrained, Undiscovered and Unclassifiable artists.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空間束縛的博物館,從2010年第一次在 倫敦 開1#展到如今 澳大利亞 塔島的7#展,它已經游歷過包括 巴黎 , 意大利 , 荷蘭 和 莫斯科 6個國家。而且展出藝術作品的門類也在毫無邊際的增長著。 在我看來,因為這裡的藝術家大都有著未曾受過專業性的學術訓練,反而讓這些藝術作品帶著一種強烈的,本能性的藝術靈感和創造力。 ↑古今藝術博物館 這個展讓我認識了他們的同時,也打開了我的另一個世界。在看展的過程中不僅時常因為作品對於視覺和內心的震撼暗暗驚嘆,也覺得這像是走過了很多國家,觸及了很多文化,又像是闖入了很多“怪”人的大腦思維。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在Museum of Everything 關於藝術家的官方介紹里,我特別喜歡這樣一段話:
“..Some you would have heard of, many more will be unknown, but they are all united by the idea that they make not for you or me, but for themselves..”
在這數量龐大的展品中,只有極少數的藝術家是你知道的,而且還必須在你本身是個十足藝術愛好者的前提下,很多人的作品你只有在這個“奇葩博物館”中才得以見到。而他們的作品都有著強烈的個體表達,他們創造這些不為你我,只為自己。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當我看每個藝術家的作品時,都不停地好奇著他們出生在什麼樣的地方,是什麼樣的人,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和經歷讓他們創造出了眼前的作品。 ↑古今藝術博物館 我想著,他們有的人可能有著和藝術毫無干系的本職工作,但每個脫離工作的日常,他們都是一個專心致志的創造狂人。又或者,他們是某個物件或某種文化的狂熱分子。總之,這後面的故事實在太讓人好奇和著迷了。 ↑古今藝術博物館 展廳的布展非常考究,根據不同的作品給展廳牆體塗刷了最好的襯托色,而且有時身處一個展廳時,透過隔壁展廳的拱門看到一個交錯的空間,感受非常特別。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MONA的傳奇身世MONA的建造,基於一種看似最不可能的收入:賭博。
這個耗資8000萬美元的藝術館居然沒有依靠任何政府或機構的資金支持,完全出於它的擁有者David Walsh的個人腰包。
而這位生於1961年,叫David Walsh的男子身上有著3個這樣的標簽:數學天才,職業賭徒,和藝術品收藏家。就是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身份標簽碰撞出了David Walsh身上的傳奇色彩。 David Walsh曾在 塔斯馬尼亞 大學研習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之後,他和幾位同樣知悉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的朋友一起成立了Punters'Club,一個19人的高智商賭博集團,這些成員除了就讀於 塔斯馬尼亞 大學的天才數學家,還包括撲克高手和職業賭客。
之後天才家伙們發明出了一種高超的,用於賽馬等體育項目的賭博技術(一個使用複雜的數學算法在賽馬開始之前應用的博彩系統)。每次下註之前,他們都會利用自己精通的專業數學方法對各種中獎概率進行推理演算,以驚人的準確率在世界各國的博彩業瘋狂捲錢。單從2004年到2006年期間,短短3年時間里,他們竟總計贏取了超過24億澳元。
隨後,David Walsh,這名“自製的億萬富翁”不僅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富豪生活,還瘋狂的購買藝術品,變成了一名十足的藝術品收藏家,也有了建立藝術館的想法。
雖然富足,但博物館在建立過程中龐大的花銷也讓這位富翁先生經歷過資金用盡的情況。不過我們的David Walsh依然採取了賭博的方式,在幾天內便贏取了1600萬美元,瞬間解決了財務危機。
從水中登陸博物館MONA坐落在 德文 特河邊,這種依水而建的博物館並不算稀奇,但還是被我們的富翁先生玩出了新花樣:他希望他的游客從水中登陸博物館,於是就有了圖上這艘整身被噴繪上迷彩的船。聽說這個靈感來自於古 希腊 人對他們的廟宇所做的那樣。
一切從洞底開始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去過MONA的人對它有著褒貶不一的態度,確實,這個從建築結構就開始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方可以說是在世界眾多博物館 中非 常獨特的一個,極具反叛性。
其實早在我們開車來到MONA的時候就覺得有些奇怪,明明剛纔還遠遠可以望見的一座大型博物館建築卻在你完全靠近它的時候,消失不見,唯一可以明顯看到的只有那個反著金屬光的鏡像牆壁入口和一旁的蹦蹦床。 其實這是一個特別思考過的設計。建築師希望,比起傳達給大家藝術館本身宏偉身影的印象,不如讓大家自然而然地進入它,融入其本身。 ↑古今藝術博物館 進入MONA,買票,拿宣傳冊,再平常不過的博物館游覽步驟卻會從下一步“工作人員指路”開始,變得有趣。 ↑古今藝術博物館 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我們走到一層展廳中間處的一個圓柱形電梯前。電梯的外罩是透明玻璃的,從上到下,通透地直立於博物館中央。我們進入電梯,按下了數字最大的按鈕,然後..電梯開始下行,是的,我們在往地下走,越來越深,我甚至能感覺到電梯里的溫度比剛纔低了那麼幾度。
電梯還在下行,我們被一種莫名地神秘感包圍,整個人好像要去挖金子似的興奮起來。我喜歡那種感覺,一種因為未知和對未知的腦補想象而產生的興奮感。
當電梯門打開,一切將從“洞”底開始..
“The O”在開始第一個參觀時,我領取到一部像iPhone一樣的導覽設備,這就是"The O"。
“O”存在的重要意義在於,MONA曾在設計之初就決定摒棄掉傳統博物館牆壁上的導引標簽。當我身處的博物館並沒有給我任何觀展指導的時候,我按照自己的感覺走,借助“O”上的定位系統和藝術品信息,來創造出屬於我自己的觀展體驗。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O"會定位出我附近的作品信息,不僅取代了傳統的壁掛解說文本和標簽,而且提供給我更豐富的視聽信息。 比如 我停留在了一個叫文字瀑布的作品時,“O”就提供給了我一段創作者的語音採訪。 ↑古今藝術博物館 而且特別酷的是,“O”系統在我回到家以後還可以在IOS系統下載使用,繼續瀏覽藝術家的作品和相關內容。
Museum of Everything ↑古今藝術博物館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開始了第一個參觀,也就是藏於MONA之中的第二個博物館的概念: “Museum of Everything”。其實MONA本身和Museum of Everything的氣質極其貼切,都是那種怪誕又神奇的風格。 ↑古今藝術博物館 Museum of Everything, 顧名思義,這是一個博物館,一個擁有一切的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首先,我有必要先拋出一些有關這個博物館的關鍵詞:
Travelling Museum / Huge Sprawling Shows /
Non-academic Artists and Private art-makers
Unintentional, Untrained, Undiscovered and Unclassifiable artists.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空間束縛的博物館,從2010年第一次在 倫敦 開1#展到如今 澳大利亞 塔島的7#展,它已經游歷過包括 巴黎 , 意大利 , 荷蘭 和 莫斯科 6個國家。而且展出藝術作品的門類也在毫無邊際的增長著。 在我看來,因為這裡的藝術家大都有著未曾受過專業性的學術訓練,反而讓這些藝術作品帶著一種強烈的,本能性的藝術靈感和創造力。 ↑古今藝術博物館 這個展讓我認識了他們的同時,也打開了我的另一個世界。在看展的過程中不僅時常因為作品對於視覺和內心的震撼暗暗驚嘆,也覺得這像是走過了很多國家,觸及了很多文化,又像是闖入了很多“怪”人的大腦思維。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在Museum of Everything 關於藝術家的官方介紹里,我特別喜歡這樣一段話:
“..Some you would have heard of, many more will be unknown, but they are all united by the idea that they make not for you or me, but for themselves..”
在這數量龐大的展品中,只有極少數的藝術家是你知道的,而且還必須在你本身是個十足藝術愛好者的前提下,很多人的作品你只有在這個“奇葩博物館”中才得以見到。而他們的作品都有著強烈的個體表達,他們創造這些不為你我,只為自己。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 當我看每個藝術家的作品時,都不停地好奇著他們出生在什麼樣的地方,是什麼樣的人,出於什麼樣的想法和經歷讓他們創造出了眼前的作品。 ↑古今藝術博物館 我想著,他們有的人可能有著和藝術毫無干系的本職工作,但每個脫離工作的日常,他們都是一個專心致志的創造狂人。又或者,他們是某個物件或某種文化的狂熱分子。總之,這後面的故事實在太讓人好奇和著迷了。 ↑古今藝術博物館 展廳的布展非常考究,根據不同的作品給展廳牆體塗刷了最好的襯托色,而且有時身處一個展廳時,透過隔壁展廳的拱門看到一個交錯的空間,感受非常特別。 ↑古今藝術博物館 ↑古今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