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makiori】以色列~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在參觀這些聖跡的過程中,不時的也遇到一些國內的信徒,他們在這裡唱歌跳舞,
歌頌偉大的主 ,虔誠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臉上,也許有信仰的話人有了精神支柱確實會不一樣吧。 訓話信眾 八福堂 :兩千多年以前,在加利利湖邊,耶穌帶信眾上山,對他們訓話說:有八種人可以得福。後來《馬太福音》這樣記述: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悲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主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溫飽;體恤別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主體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受壓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八福堂 ”依山傍水,院內綠樹和花草構成一幅極其美麗和諧的畫面。 基布茲~共產主義烏托邦的現實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經常會唱少先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接下來,我記不得了)”
不知道,現在的00後,10後上學的時候還唱不唱了,反正從那時起我心中就一直有個疑問?
天天嘴上唱的共產主義到底是怎樣的?結果,這次在 以色列 就參觀了共產主義制度的社區~基布茲。 “基布茲”(Kibbutz)是希伯來語“集聚”、“團結”、“集體定居點”的音譯,它指的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農業公社或集體農莊,它既是一種農業經濟實體,也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自治組織。 以色列 《猶太人百科全書》把基布茲定義為:志願組成的集體社區,主要務農,在那裡沒有私人財產,它對它的成員及其家庭的一切需要負責。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基布茲”,具有如下“共產主義”特征和我們當年失敗的人民公社非常像,
(1)所有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和個人收入均歸集體所有。除分配給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和少量的津貼以外,“基布茲”成員不擁有任何私人財產。作為生產資料的土地在最初是利用 “猶太民族基金”購買的,屬於全體猶太移民共同所有,建國後政府收歸國有,“基布茲”以很低的價格租用。
(2)實行個人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制。在“基布茲”內,沒有商品、貨幣,也沒有工資。“基布茲”成員所需要的一切,從住房、衛生、教育和食物,都由“基布茲”負擔。他們在公共食堂就餐。他們的子女由公共托兒所與學校撫養和教育,直至成年。
(3)權利平等,民主管理。“基布茲”成員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權利一律平等,人人在生活用品的享用、選舉、教育、娛樂、休假等方面都享有同等資格。“基布茲”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社員大會,各級領導機構由全體社員民主選舉產生,任期兩年。有關基布茲前途命運的各種重大問題都由社員大會討論決定。
(4)各盡所能,禁止雇佣勞動。凡是有勞動能力的成員都必須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無勞動能力者則由“基布茲”提供生活保障。基布茲既沒有雇佣勞動,也不允許其成員受雇於人。 但是,後來“基布茲”面臨著價值觀方面的巨大衝擊。在一個新的、相對 和平 的多樣化世界里,很多年輕人失去了清教徒般的“勞動宗教”狂熱,開始追求放鬆、自由的小天地。根據 以色列 法律,年輕人必須在部隊服役三年,期滿後,“基布茲”容許他們自由選擇去留。這樣,大部分年輕人服完役後不再回來,而是去上大學或到城市中闖盪。所以,每年因各種原因離開“基布茲”的人都在千人以上。2002年,全國大約有2000名“基布茲”居民離開,而選擇進入“基布茲”生活的只有600多人。
同時很多“基布茲”經濟狀況堪憂,在一些“基布茲”生產企業中,由於沒有精神動力又缺乏激勵機制,人浮於事,出工不出力現象劇增,勞動生產率大大下降,平均主義色彩的分配製度,使工程師、教授與老弱勞力報酬相差無幾,從而造成大量寶貴人才外流,巨額無度的貸款到期未還又使許多基布茲負債纍纍,舉步維艱。有資料顯示,到九十年代,“基布茲”累計欠銀行的無力償還的債務已達到五十億美元之巨,有65%以上“基布茲”處於經濟危機,瀕臨破產。 於是,基布茲也面臨了改革,按照“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打破實際中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用差別工資制代替過去的無差異的實物報酬,並放棄了以前不雇用“基布茲”社員以外的人工作以避免“剝削”現象的觀念,為解決工廠勞力短缺開了方便之門。允許有更多的個人空間和家庭生活,允許孩子晚上回家和父母一同住宿,對穿衣、吃飯不再強行統一,允許家庭起炊,允許社員私人購買小汽車、手機等高檔生活用品,有的“基布茲”甚至還實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將原來統一分配的住房折價賣給個人,並開始收取水、電費。
因此,如今的基布茲里成員可以擁有私人財產,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都是免費的,每個成員擁有居住權和投票權,並且根據勞動貢獻獲得相應的報酬,不再是吃大鍋飯的平均時代,外人可以加入基布茲,裡面的人也可以隨時退出,退出的時候還可以領一筆費用回報成員對社區的貢獻。 上世紀中期,由於戰爭的原因,靠近邊境的基布茲社區往往也會受到威脅,
因此,其中有三年他們是住在防空洞里生活的,狹小的空間里放置著十幾個掛床給孩子們住,
下圖帶領我們參觀的女士,就是照片里當年的年輕媽媽,歲月不饒人啊。 在基布茲生活,每天會有人收衣服,洗好,燙好。基布茲人都吃食堂自助餐,食堂除了專職的人員外,還要靠大家輪流值班。總之這裡的游泳池,食堂,博物館,洗衣房,體育館等等,所有的福利設施都免費向基布茲人提供。至於管理,是由社員大會集體管理,每個問題都提到大會上大家討論,最後表決來決定。 我們抵達的時候,正好遇到七七節,因此所在的基布茲社區正在舉辦一個盛大的PARTY,
這種氣氛和氛圍真的是我從沒見過,而且十分羡慕,舉辦PARTY的費用由該基布茲社區統一支出,
所有基布茲社區成員的家庭都能免費來參加各種活動,除了一些特殊的食物 比如 披薩需要另外購買,
其他冰激凌等等食物都是免費向大家乃至游客提供,我也去拿了一支冰激凌味道還不錯。 所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其樂融融的參加著活動,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
人與人之間見面了,都是一個擁抱後,親密的在一起交談,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
如此簡單,純粹,整個社區的人全部聚集在一起,這種氛圍在國內幾乎是見不到的。 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受到了他們熱情的歡迎,很快也融入了當時的氛圍里,
突然,那一剎那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此輕鬆,不需要戴著形形色色的面具,
做最真實的自己,彼此都是敞開心扉的交流,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如今的基布茲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基本上是加重了私有化程度,提高了成員的積極性,
從而避免了基布茲消亡的局面,雖然變化很大,但我認為只要基布茲裡面的成員滿意這樣的生活,
這樣的分配製度,就活的非常值得和滿足了。
換句話說,人們過得幸福快樂與否才是檢驗社會制度是否 成功 的評判標準!
如今,居住在各個基布茲里的成員過得舒適自在,開心快樂,這就是對基布茲改革的肯定! 戈蘭高地~有滄桑有美酒也有純真戈蘭高地 區區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是千百年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自1948年 以色列 建國以來,便將目光死死的盯著 戈蘭高地 , 以色列 寧可被全世界罵,
也要從六日戰爭中從鄰國 敘利亞 手中搶來,可見小小的 戈蘭高地 對 以色列 和 敘利亞 在戰略上有多重要,
戈蘭高地 就是一天然屏障,無論是 以色列 還是 敘利亞 ,誰控制了格蘭高地,誰就控制了主動權,
1964年 敘利亞 、 埃及 等國計劃掐斷 約旦 河上流,這一計劃讓 以色列 冷汗直流,不得不出動轟炸機將其計劃打破,因為這個計劃一旦實現, 以色列 將會面臨嚴重的缺水狀態。也是從這次事件開始, 以色列 冒著被世人譴責的壓力,誓死堅持著對 戈蘭高地 的控制權。對自己的生殺大權,一定不能掌握在別人手中,自己一定要握住水源,而 戈蘭高地 正好臨近加利利湖,此湖以及所帶來的降水,供應著40% 以色列 飲用水來源。因此不管國際社會怎樣譴責, 以色列 人就 戈蘭高地 問題態度都很強硬,一度放言“沒得談”,2016年4月18日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還誓言 戈蘭高地 將“永遠”屬於 以色列 。 時過境遷,如今 敘利亞 連自身都難保,當然顧不得 戈蘭高地 了,
我們踏上了 戈蘭高地 邊境最高的一處山頂,遇到了UN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事觀察員,
他們常年駐守在這裡,觀察對面 敘利亞 地區的衝突局勢,
山頂腳下對面就是 敘利亞 的領土,當時打仗的時候時不時能在山頭上觀摩對岸的硝煙。 這就是最靠近三國邊界的地方了,左手 黎巴嫩 右手 敘利亞 ,
打卡定個位發朋友圈,收穫的全是“哇~註意安全”諸如此類的……
據人介紹,雖然 敘利亞 那邊之前也發生過衝突,但是也沒發生過炮彈落入 以色列 境內的情況。 以色列 占領 戈蘭高地 以後,對 敘利亞 首都 大馬士革 直接形成威脅,因為 戈蘭高地 上公路網四通八達,到 大馬士革 只有60公里的路程。原來的天然自然屏障,現在被 以色列 占領三分之二,使 大馬士革 直接暴露在 以色列 勢力面前。之前, 敘利亞 政府也曾多次試圖收回 戈蘭高地 ,但是由於武力打不贏 以色列 ,談判也沒有結果,所以一直未能 成功 。最近幾年, 敘利亞 深陷內戰,自身難保,更無暇顧及收復 戈蘭高地 的事。但是,一旦 敘利亞 政府軍取得全國統一的勝利,必然會再次去收復 戈蘭高地 。 戈蘭高地 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註定使得這片土地意義非同一般,
落差高達2000米的海拔差,以及充分的陽光照射,使得這裡非常適合生產葡萄酒,
我們這次就專門去了GOLAN HEIGHTS WINERY這家 戈蘭高地 大名 鼎鼎的酒莊,
歌頌偉大的主 ,虔誠幸福的表情洋溢在臉上,也許有信仰的話人有了精神支柱確實會不一樣吧。 訓話信眾 八福堂 :兩千多年以前,在加利利湖邊,耶穌帶信眾上山,對他們訓話說:有八種人可以得福。後來《馬太福音》這樣記述:貧窮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悲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主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土地;饑餓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溫飽;體恤別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主體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受壓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 八福堂 ”依山傍水,院內綠樹和花草構成一幅極其美麗和諧的畫面。 基布茲~共產主義烏托邦的現實我們從小到大在學校經常會唱少先隊歌:“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接下來,我記不得了)”
不知道,現在的00後,10後上學的時候還唱不唱了,反正從那時起我心中就一直有個疑問?
天天嘴上唱的共產主義到底是怎樣的?結果,這次在 以色列 就參觀了共產主義制度的社區~基布茲。 “基布茲”(Kibbutz)是希伯來語“集聚”、“團結”、“集體定居點”的音譯,它指的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農業公社或集體農莊,它既是一種農業經濟實體,也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自治組織。 以色列 《猶太人百科全書》把基布茲定義為:志願組成的集體社區,主要務農,在那裡沒有私人財產,它對它的成員及其家庭的一切需要負責。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的“基布茲”,具有如下“共產主義”特征和我們當年失敗的人民公社非常像,
(1)所有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和個人收入均歸集體所有。除分配給個人的生活必需品和少量的津貼以外,“基布茲”成員不擁有任何私人財產。作為生產資料的土地在最初是利用 “猶太民族基金”購買的,屬於全體猶太移民共同所有,建國後政府收歸國有,“基布茲”以很低的價格租用。
(2)實行個人生活必需品的供給制。在“基布茲”內,沒有商品、貨幣,也沒有工資。“基布茲”成員所需要的一切,從住房、衛生、教育和食物,都由“基布茲”負擔。他們在公共食堂就餐。他們的子女由公共托兒所與學校撫養和教育,直至成年。
(3)權利平等,民主管理。“基布茲”成員在政治經濟方面的權利一律平等,人人在生活用品的享用、選舉、教育、娛樂、休假等方面都享有同等資格。“基布茲”的最高權力機構是社員大會,各級領導機構由全體社員民主選舉產生,任期兩年。有關基布茲前途命運的各種重大問題都由社員大會討論決定。
(4)各盡所能,禁止雇佣勞動。凡是有勞動能力的成員都必須從事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無勞動能力者則由“基布茲”提供生活保障。基布茲既沒有雇佣勞動,也不允許其成員受雇於人。 但是,後來“基布茲”面臨著價值觀方面的巨大衝擊。在一個新的、相對 和平 的多樣化世界里,很多年輕人失去了清教徒般的“勞動宗教”狂熱,開始追求放鬆、自由的小天地。根據 以色列 法律,年輕人必須在部隊服役三年,期滿後,“基布茲”容許他們自由選擇去留。這樣,大部分年輕人服完役後不再回來,而是去上大學或到城市中闖盪。所以,每年因各種原因離開“基布茲”的人都在千人以上。2002年,全國大約有2000名“基布茲”居民離開,而選擇進入“基布茲”生活的只有600多人。
同時很多“基布茲”經濟狀況堪憂,在一些“基布茲”生產企業中,由於沒有精神動力又缺乏激勵機制,人浮於事,出工不出力現象劇增,勞動生產率大大下降,平均主義色彩的分配製度,使工程師、教授與老弱勞力報酬相差無幾,從而造成大量寶貴人才外流,巨額無度的貸款到期未還又使許多基布茲負債纍纍,舉步維艱。有資料顯示,到九十年代,“基布茲”累計欠銀行的無力償還的債務已達到五十億美元之巨,有65%以上“基布茲”處於經濟危機,瀕臨破產。 於是,基布茲也面臨了改革,按照“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打破實際中的平均主義“大鍋飯”,用差別工資制代替過去的無差異的實物報酬,並放棄了以前不雇用“基布茲”社員以外的人工作以避免“剝削”現象的觀念,為解決工廠勞力短缺開了方便之門。允許有更多的個人空間和家庭生活,允許孩子晚上回家和父母一同住宿,對穿衣、吃飯不再強行統一,允許家庭起炊,允許社員私人購買小汽車、手機等高檔生活用品,有的“基布茲”甚至還實行了住房制度改革,將原來統一分配的住房折價賣給個人,並開始收取水、電費。
因此,如今的基布茲里成員可以擁有私人財產,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都是免費的,每個成員擁有居住權和投票權,並且根據勞動貢獻獲得相應的報酬,不再是吃大鍋飯的平均時代,外人可以加入基布茲,裡面的人也可以隨時退出,退出的時候還可以領一筆費用回報成員對社區的貢獻。 上世紀中期,由於戰爭的原因,靠近邊境的基布茲社區往往也會受到威脅,
因此,其中有三年他們是住在防空洞里生活的,狹小的空間里放置著十幾個掛床給孩子們住,
下圖帶領我們參觀的女士,就是照片里當年的年輕媽媽,歲月不饒人啊。 在基布茲生活,每天會有人收衣服,洗好,燙好。基布茲人都吃食堂自助餐,食堂除了專職的人員外,還要靠大家輪流值班。總之這裡的游泳池,食堂,博物館,洗衣房,體育館等等,所有的福利設施都免費向基布茲人提供。至於管理,是由社員大會集體管理,每個問題都提到大會上大家討論,最後表決來決定。 我們抵達的時候,正好遇到七七節,因此所在的基布茲社區正在舉辦一個盛大的PARTY,
這種氣氛和氛圍真的是我從沒見過,而且十分羡慕,舉辦PARTY的費用由該基布茲社區統一支出,
所有基布茲社區成員的家庭都能免費來參加各種活動,除了一些特殊的食物 比如 披薩需要另外購買,
其他冰激凌等等食物都是免費向大家乃至游客提供,我也去拿了一支冰激凌味道還不錯。 所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其樂融融的參加著活動,每個人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
人與人之間見面了,都是一個擁抱後,親密的在一起交談,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
如此簡單,純粹,整個社區的人全部聚集在一起,這種氛圍在國內幾乎是見不到的。 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到來,受到了他們熱情的歡迎,很快也融入了當時的氛圍里,
突然,那一剎那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如此輕鬆,不需要戴著形形色色的面具,
做最真實的自己,彼此都是敞開心扉的交流,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如今的基布茲為了適應時代的變遷,基本上是加重了私有化程度,提高了成員的積極性,
從而避免了基布茲消亡的局面,雖然變化很大,但我認為只要基布茲裡面的成員滿意這樣的生活,
這樣的分配製度,就活的非常值得和滿足了。
換句話說,人們過得幸福快樂與否才是檢驗社會制度是否 成功 的評判標準!
如今,居住在各個基布茲里的成員過得舒適自在,開心快樂,這就是對基布茲改革的肯定! 戈蘭高地~有滄桑有美酒也有純真戈蘭高地 區區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卻是千百年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自1948年 以色列 建國以來,便將目光死死的盯著 戈蘭高地 , 以色列 寧可被全世界罵,
也要從六日戰爭中從鄰國 敘利亞 手中搶來,可見小小的 戈蘭高地 對 以色列 和 敘利亞 在戰略上有多重要,
戈蘭高地 就是一天然屏障,無論是 以色列 還是 敘利亞 ,誰控制了格蘭高地,誰就控制了主動權,
1964年 敘利亞 、 埃及 等國計劃掐斷 約旦 河上流,這一計劃讓 以色列 冷汗直流,不得不出動轟炸機將其計劃打破,因為這個計劃一旦實現, 以色列 將會面臨嚴重的缺水狀態。也是從這次事件開始, 以色列 冒著被世人譴責的壓力,誓死堅持著對 戈蘭高地 的控制權。對自己的生殺大權,一定不能掌握在別人手中,自己一定要握住水源,而 戈蘭高地 正好臨近加利利湖,此湖以及所帶來的降水,供應著40% 以色列 飲用水來源。因此不管國際社會怎樣譴責, 以色列 人就 戈蘭高地 問題態度都很強硬,一度放言“沒得談”,2016年4月18日以總理內塔尼亞胡還誓言 戈蘭高地 將“永遠”屬於 以色列 。 時過境遷,如今 敘利亞 連自身都難保,當然顧不得 戈蘭高地 了,
我們踏上了 戈蘭高地 邊境最高的一處山頂,遇到了UN聯合國維和部隊的軍事觀察員,
他們常年駐守在這裡,觀察對面 敘利亞 地區的衝突局勢,
山頂腳下對面就是 敘利亞 的領土,當時打仗的時候時不時能在山頭上觀摩對岸的硝煙。 這就是最靠近三國邊界的地方了,左手 黎巴嫩 右手 敘利亞 ,
打卡定個位發朋友圈,收穫的全是“哇~註意安全”諸如此類的……
據人介紹,雖然 敘利亞 那邊之前也發生過衝突,但是也沒發生過炮彈落入 以色列 境內的情況。 以色列 占領 戈蘭高地 以後,對 敘利亞 首都 大馬士革 直接形成威脅,因為 戈蘭高地 上公路網四通八達,到 大馬士革 只有60公里的路程。原來的天然自然屏障,現在被 以色列 占領三分之二,使 大馬士革 直接暴露在 以色列 勢力面前。之前, 敘利亞 政府也曾多次試圖收回 戈蘭高地 ,但是由於武力打不贏 以色列 ,談判也沒有結果,所以一直未能 成功 。最近幾年, 敘利亞 深陷內戰,自身難保,更無暇顧及收復 戈蘭高地 的事。但是,一旦 敘利亞 政府軍取得全國統一的勝利,必然會再次去收復 戈蘭高地 。 戈蘭高地 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註定使得這片土地意義非同一般,
落差高達2000米的海拔差,以及充分的陽光照射,使得這裡非常適合生產葡萄酒,
我們這次就專門去了GOLAN HEIGHTS WINERY這家 戈蘭高地 大名 鼎鼎的酒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