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灰的去騰衝Ⅱ

這才潛意識地把 雲南 騰衝 特別是滇緬一帶的地理與歷史知識補習了一下
這才有了六年前的第一次 騰衝 行
第一次知道了駝峰這個地名
為之映射出來的卻是駝峰機場、駝峰航線和飛虎隊
及其 中國 遠征軍

我們過去的教科書上
沒有讀到過這樣的故事
但隨著與 騰衝 不斷深入和瞭解
除了駝峰還有高黎貢山、 騰衝 古城等等都與那場戰爭有關
這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譜寫出來的歷史
歷史的背後則是一段段血雨腥風的故事

內心一下子有種沉重
無論是眼前的雕像
還是以1003頂鋼盔(寓意著10萬3千名遠征軍)作為實物背景來裝飾整個大廳
場面恢宏令人肅然起敬

歷史以各類實物、圖片、影像等多種方式進入參觀者的視野
那一段段悲壯慘勝的抗戰史
頓時在心中變得越發真實、清晰了起來

盟國部隊特別是美軍與遠征軍一直並肩作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以陳納德將軍為首的 美國 援華志願航空隊
掌握了滇緬戰區的制空權
多次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也被人稱贊為“飛虎隊”

成為二戰中時間最長
規模最大
最悲壯的空中運輸線
創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跡

館內還有大量的戰爭遺物作為實物展出
令人震撼
令人難忘

烽火狼煙早已飄渺
但是一場場腥風血雨的戰爭
這是一份不能被忘卻的紀念

40萬人出征中超過20萬人傷亡
陣亡103141人
他們的英名全部鐫刻在名錄牆上
牆腳下則莫名而來游客們送上的鮮花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蔣介石題、李根源書
“碧血千秋”四字

忠烈祠為重檐敬山式建築
上檐下懸蔣中正題“河岳英靈”匾額

當年攻剋 騰衝 的遠征軍主力部隊
“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抗日陣亡將士”的軍官集體墓碑
從碑上的官職、姓名看
全是少校以上的軍官


每一級臺階
上下左右全都是這些士兵的墓碑
他們似乎還活著
依然按軍人的秩序排著隊
時刻整裝待發
時刻等待著軍令的召喚
時刻等待著祖國的召喚



記載著一段刻骨銘心
永遠不能忘卻的歷史
張揚著一種悲壯
宣泄著一種正氣

是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剋 騰衝 陣亡將士紀念塔
如一柄利劍刺向天空

以紀念塔為圓心向四周輻射
把坡體分為六等分
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

一列列從山頂直直往山底排
整整齊齊
密密麻麻

與飛虎隊陳納德將軍塑像
空地處遍植松、柏、竹
林下經草如茵
階沿多置盆花
環境清幽肅穆

成了他們的長眠之地
火山死了
他們的精神卻世代長存
來了 騰衝
心靈最震憾的一次記憶
莫過於此了

是一座帶有白族風格的影壁
那麼平凡
那麼簡樸
正門兩旁繪著的一龍一虎
彰顯著這裡的大氣與不凡 綺羅 極邊“最後的貴族”騰衝 不是只有 和順
還有很多隱匿的神秘
只因被徐霞客稱作“極邊第一城”的地方
處處都能扯出一段過去
每每仿佛都能聽到
一串邊陲古道的馬鈴聲
……

確切地說應該是下綺羅
一個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僑鄉
一個沒有開發和商業化的古鎮
鎮上除了保留了原來的村道村貌外
還有幾個可以參觀的景點
這座400多年曆史的 文昌 宮便是其一
藍天白雲下
氣勢恢宏


文昌 宮宮門緊鎖(未對外開放)
但可以看到門楣上寫的是“玉真慶宮”
“忠孝”二字傳為朱熹手跡


分別為“禮門”和“義路”
其佈局似規範化的文廟
也有仿 北京 故宮局部之說

上截為木欄
把手伸進圍欄照了一張內景
宮門內側的泮池拱橋可以看得很清楚

其上有石欄拱橋
池中種荷養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