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來桂林看山看水



“現在是眼保健操,第一眼……”,鈴聲音樂響起,我才知道田埂的一側的建築是一所小學。“我們這裡的孩子可以在此讀小學,初中就要走出去了。”不知為什麼,侗寨突聞小學鈴聲,還是有很多感慨。
我專門繞到小學門口,“平岩小學”四個字很是醒目,這是承載希望的地方。










16年過去了,《印像》系列推陳出新,它一直被模仿,甚至被超越,但是依然擁有鼻祖之位的實力。以今日眼光看,它的光芒畢盡有限,放在16年前,它的誕生太了不起。








演出有不完美的地方,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挑出一二毛病,但是不影響它仍是一部非常偉大和優秀的作品。室內的視覺盛宴,我有很多機會看到,但是 桂林 實景的山水演出,只有到了 陽朔 ,到了這裡,才能欣賞到。 看山靠想象,看水必漓江“ 桂林 山水甲天下, 陽朔 山水甲 桂林 ”。很少有人選擇冬游 桂林 ,我偏想在冬日去看山水。意識中,只有頂住蕭瑟冬日的山水,才像抗住御妝液的女人,那份美麗,才讓人服氣。
讓我意外的是,桂樹成林之地居然抗住了蕭瑟的冬,綠色依舊在,層林中又跳出絳紅、土紅、棗紅、橙紅、猩紅、緋紅,等等沾了“紅”的色彩,仿佛走進青澀年華的女子,更加明媚生輝。
中國 南方分佈著全球最廣的喀斯特地貌,是屬於 中國 的世界自然遺產,也孕育著獨特美麗的 桂林 山水。
看山,只能三分形象,七分想象。少了情趣,山又能有趣到哪裡。


就連坐船游水,其實也在看山。漓江邊的山,好似一位老朋友。明明山高,需要仰望,卻不遙遠。水域窄處,好像再伸長一點手臂就可以碰到山壁,於是你與山一下子就親近起來,它們那麼高大,卻又那麼謙和地佇在那兒,等著你的到來,與你打招呼。水域寬處,抬頭看去,峰林與峰叢平分秋色,或疏或密、或尖或銳、或開或合,它們均衡交錯,高低起伏、層層平疊,形成了大自然“最精緻的盆景”。
都是山,卻千變萬化,右岸有大 黃山 、筆架山、 獅子 嶺等高低錯落,左岸有觀音山、金雞嶺千姿百態,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風格。至於九馬畫山、美女照鏡、石人洞府、鯉魚掛壁、七仙下凡……一個個景點經人點拔後,再看過去,便栩栩如生。當然,最廣為流傳的就是黃布倒影,流通的二十元人幣背面 桂林 山水就濃縮在這個景點。因為雨天,我舉著銀幣,只能看出大致的輪廓,後面的山已經完全被“屏蔽”。

桂林 有兩江四湖,擁有漓江、桃花江這“兩江”和桂湖、榕湖、杉湖、木龍湖這“四湖”。但是說到看水,那必是漓江。作為 桂林 最重要的河流,漓江就象大動脈一樣,源源不斷地為八桂大地提供養分,不僅孕育了 桂林 兩千年的城市文明,更雕鑿出 陽朔 段嘖嘖稱奇的人間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