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不如“意”——歐洲十國記(上)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 ↑西斯廷禮拜堂 西斯廷禮拜堂在 羅馬 教廷中有著重要且非凡的意義,用於舉行重要的宗教儀式,本篤十六世教宗就是在這個房間里選出來的。還沒有進到西斯廷禮拜堂內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嚴格的管制,這個禮拜堂內是禁止拍照的,大群的游客寄在小小的禮拜堂內駐足觀看牆壁上精美的壁畫。 ↑梵蒂岡博物館 這裡的牆上和天花板上都是米開朗基羅的作品,頭頂上的就是 大名 鼎鼎的《創世紀》,米開朗基羅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完成,由於長時間的仰著脖子作畫,當這幅作品完成後他的脖子和眼睛都不太好使了。西斯廷禮拜堂的牆上是米開朗基羅另一名作《最後的審判》,這兩件都是西斯廷的鎮館之寶。 ↑西斯廷禮拜堂 ↑西斯廷禮拜堂 對於全世界近13億天主教徒來說, 梵蒂岡 無疑是聖地,很多天主教徒都以能來 梵蒂岡 朝聖為榮,儘管我不是天主教徒,但是當這些景象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還是會被藝術的氣息和宗教信仰的力量所折服。 帝國昔日的輝煌在 羅馬 的第二天,我去了 羅馬 帝國留下來的遺跡,之前和大鬥獸場已經打過照面,這次要買票進去參觀,售票處就在鬥獸場正門口對著的地方,聯票12歐,包含鬥獸場、古 羅馬 遺址和帕拉蒂尼山的門票。但是只能用信用卡支付。如果在網上有預約過的話可以拿預約單去找工作人員。 ↑古羅馬鬥獸場 在古 希腊 時期的鬥獸場都是依山而建,呈半圓形,觀眾席就在山坡上一層一層的往上,之前在 土耳其 的以弗所劇院就是這樣的,到了公元前330年左右,皮力克雷托斯就設計出一種利用拱券結構的劇場,這就是 羅馬 鬥獸場,古 羅馬 鬥獸場分為五層,最下麵前排是貴賓(如元老、長官、祭司等)區,第二層供貴族使用,第三區是給富人使用的,第四區由普通公民使用,最後一區則是給底層婦女使用,在觀眾席上還有用懸索吊掛的天篷,這是用來遮陽的;而且天篷向中間傾斜,便於通風。這些天篷由站在最上層柱廊的水手們像控制風帆那樣操控。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進到鬥獸場內部就不難發現,其實這個建築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長軸長約為188米,短軸長約為156米,圓周長約527米,圍牆高約57米,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每次看到這種歷史遺留下的奇觀時總是會不由自主的驚嘆於古代人們的智慧和創造性。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在二層的展覽區可以看到鬥獸場的模型以及隨著古跡被髮現時一同留下的古代生活器具和牲畜骨架。在這裡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這個表演區地底下隱藏著很多洞口和管道,這裡可以儲存道具和飼養牲畜以及角鬥士。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以前的人們很喜歡看這種殘暴的活動,在這裡可以看到獸與獸、人與獸、人與人三種模式的角鬥,據說在公元80年鬥獸場竣工的時候,為了慶祝而舉行了為期100天的角鬥活動,光在活動期間就有5000多頭野獸和3000多名奴隸葬身在這裡,站在觀眾席上仿佛能聽到穿越了2000年的觀眾的歡呼和奴隸的吶喊。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古羅馬鬥獸場 在鬥獸場旁邊的是建於公元315年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它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2年徹底戰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並統一帝國而建的。是 羅馬 僅存的三座凱旋門中的其中一座,也是 巴黎 凱旋門的藍本。 ↑君士坦丁凱旋門 下麵這個是僅存的三座凱旋門中的第二座——提圖斯凱旋門,在鬥獸場的西邊,順著前往帕拉蒂尼山的方向走就能看到,建在一處山坡上。這裡也是古 羅馬 遺跡的東區必經之路,在售票處可以拿一份古遺跡地圖按照著上面標識的方向游覽遺跡。 ↑古羅馬遺址 ↑古羅馬遺址 按照著售票處給的地圖是從山下開始游覽,不過山下的入口要繞一圈才行,所以我按照著地圖上字母由後往前走,先游覽帕拉蒂尼山上的遺跡。在買票的時候撿到了一群從 意大利 東部 安科納 來 羅馬 玩的叔叔阿姨,方向感很好的我自然當起了團長。 ↑古羅馬遺址 ↑古羅馬遺址 ↑古羅馬遺址 ↑古羅馬遺址 ↑古羅馬遺址 其實在 羅馬 城裡到處都能看到遺跡,整個城市給我的感覺就是歷史和現實並存。走在 羅馬 的路邊就能看到一堆露天擺放卻用欄桿圍起來的石頭,都是跨越了千年的歷史文物。而建於帕拉蒂尼山和卡比托利歐山之間的遺跡群則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古羅馬遺址 在山上可以遠眺 威尼斯 廣場和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以及遠處的鬥獸場。不過夏日的 南歐 真的是太曬了,頂著烈日在遺跡里逛了三個小時,脖子和手已經嚴重曬傷。整個遺跡面積很大,全部走完大約需要三四個小時,而且在夏季來 歐洲 要做好每天曬十幾個小時的準備,因為這裡日落很晚,等這些景點都關閉了太陽還在當中照。 ↑古羅馬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