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OS2017-2018—意大利NO.04—聖彼得大教堂:20171224(首場彌撒)
↑梵蒂岡 三、再探聖彼得23日白天的梵博行時控超標,且錯過捷徑,等到 聖彼得 大教堂時已近15點後,因晚上另有安排故調整24日一早行程,吃罷早餐立即出發,十分鐘的步程不算遠,一路一人大路小徑均行遍,無遇險境~ ↑梵蒂岡 過了這座小城門便是 梵蒂岡 的地界~ ↑梵蒂岡 昨日下午熙熙攘攘的主道空無一人,旋轉跳躍,怎麼撒歡怎麼來,吃飽喝足無視惶恐~ ↑梵蒂岡城門 其實最早的等待區在正面,老遠瞧見遇一 東南亞 男子,以為是老鄉開心著上前招呼“Good morning. Do you speak Chinese”,對方尷尬著回了句“Sorry, I'm Japanese”…雖說年齡相仿,但中日關係歷來…此後,等待的時間里不尷不尬的瞎聊…直至有巡查巡檢,忙問今天開門否,他們也不知…接著一波修女姐姐們經過MS同想法入場,便尾隨她們至偏門,沒成想,竟早已有隊伍成列~ ↑聖彼得廣場 大致看了下隊伍情況,獨ME一 東南亞 寧,早7點20過,忐忑著等待,大家都不知今天是否會開放~ 修女(Nun)是天主教、東正教、聖公會以及 信義 宗的女性修行人員,通常鬚髮三願(即“絕財”、“絕色”、“絕意”),從事祈禱和協助神父進行傳教。由於不能結婚,因此相當於佛教的比丘尼。在 中國 ,修女有時稱為“姆姆”。
修女必須領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請,並需加入女修會,在初學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為修女,需經過誓發初願、復願、終身願等過程,表示自己對天主的獻身。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 ↑聖彼得廣場 神父(Father)接著,神父師傅也出現在身後,陸續等待:神父即神甫,司祭、司鐸的尊稱。介於主教與助祭之間,屬七級神品。是 羅馬 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宗教職位。千百年來只有男修士才可擔當此職位。天主教的神父終身不可結婚,而東正教的神父可以在晉鐸前結婚,但主教只能在獨身者中挑選。 ↑聖彼得廣場 1、聖彼得廣場位於 梵蒂岡 的最東面,因廣場正面的 聖彼得 大教堂而出名,是 羅馬 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最多可容納50萬人。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11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替教宗 亞歷山大 七世設計建造,且親自監督工程的建設。廣場大得驚人,最長的地方長340米寬240米,共有284根托斯 卡拉 式柱子,柱廊上方共有140尊超過真人尺寸的聖徒雕像,同樣由貝尼尼設計。 ↑聖彼得廣場 整個廣場猶如鑰匙孔一般,周圍由圓柱圍成巨大的橢圓形狀。據資料顯示,每周日教皇會在廣場中央發表演說,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聚集於此聆聽參加彌撒。 ↑聖彼得廣場 這個廣場以敞開雙臂的歡迎姿勢擁抱廣場,意為能夠容納成千上萬的朝聖者,也同樣形成了教堂主建築的延續。貝尼尼形容其象徵—“教堂慈愛的臂彎”。 ↑聖彼得廣場 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 ↑聖彼得廣場
由於 梵蒂岡 國界除 聖彼得 廣場外均以城牆為界,因此 意大利 不承認 聖彼得 廣場屬於 梵蒂岡 。
花崗岩方尖塔—堂內青銅華蓋的高度一致 ↑聖彼得大教堂 廣場中央重300噸高25米的這尊方尖塔,由1世紀的 卡利 古拉大帝從 埃及 的赫里奧 波里 斯帶到了 羅馬 帝國,當時靠著150匹馬和47部絞車合力完成,後被暴君尼祿在他的競技場用作戰車比賽轉向的標記。 ↑聖彼得大教堂 大圓柱後面的大樓,是教皇的官方住所,頂層最右一扇窗是教皇的卧室,卧室左面那扇窗是書房,有時教皇本人會從那裡向眾人問候。不過,當今的教皇比較謙卑低調,他寧可和其他紅衣大主教一起住,而毫無搬進這裡住的興趣。 ↑聖彼得廣場 2、全球第一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教堂所在位置相傳為聖徒彼得的埋葬之地。彼得的名字就是耶穌所起,含義是“ 磐石 ”,意思是他將成為教會的基石。耶穌升天后,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公元64年,他在 羅馬 被尼祿皇帝殺害。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而之後的天主教皇都作為 聖彼得 的繼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據說 聖彼得 就埋在這座教堂內,1940年 梵蒂岡 的發掘者聲稱,他們在聖壇下發現了彼德的遺骨。 羅馬 天主教把彼得確認為 羅馬 第一任大主教,在彼得大教堂內有聖彼德的銅製雕像。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同時禮拜。 ↑聖彼得廣場 公元四世紀, 羅馬 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這裡建立小型教堂;15 世紀中葉,重修擴建工程陸續開始,16 世紀整個百年間, 米羅 、波特、貝爾尼尼等藝術大師如接力賽般,分別完成不同部分的教堂設計與建築,最後終於在 1614 完工啟用,此後 聖彼得 大教堂便成為全球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 ↑聖彼得廣場 去完博格賽美術館,再看教堂前的柱子上方那美妙絕倫的聖者塑像,這些都是四百年曆史進程中,那位才華橫溢的建築天才貝爾尼尼最好的簽名。 ↑聖彼得廣場 正大門入口處的頂端,就層高和裝飾而言,美輪美奐:主體建築高45.4米~ ↑聖彼得大教堂 原以為警戒很嚴,當天教皇老人家應該在,結果…和國內的戒備水準相比,這裡內部一片祥和~ ↑聖彼得廣場 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征是 羅馬 式的圓頂穹窿和 希腊 式的 石柱 式及平的過梁相結合。教堂融會了多種建築風格:原建築是以 羅馬 式風格修建的,其拱門是哥特式的,18世紀加建的正門則有 希腊 \- 羅馬 式的圓柱和類似 羅馬 的萬神殿的穹頂。 ↑聖彼得廣場 雕像等裝飾畫,主題均圍繞聖經展開~ ↑聖彼得廣場 大殿下麵有5扇門,平常一般游客的入口為右邊第二扇是“聖事門”,。 ↑聖彼得大教堂 聖門平時是關著的,只有每隔25年的聖年或其他慶典才由教皇親自打開,聖誕夜那天由教皇用銀錘親自叩門三次而打開,由教皇領頭走入聖堂,意為走入天堂,其歡迎各地的朝聖者進入。最近一次開門是1999年聖誕夜,一年後用一把禮儀性小泥刀將門用磚塊砌上,到2024年聖誕夜才能再打開。 ↑聖門 門廊牆上畫《 聖彼得 像》他手上一金一銀兩把鑰匙可以上天堂,這是耶穌回天國前交給他,下麵的名字是教皇克雷芒十世,這幅畫的寓意是 聖彼得 將上天堂的鑰匙交給了教皇。每逢聖年就把有幸開門的那位教皇的徽章刻在門上的浮雕下方,現在門上已有27枚徽章,說明已有27位教皇開門27次。 ↑聖彼得大教堂 中門,由 費拉 來特1445年完成,也稱“ 費拉 來特門”:中排左為執劍肅立的 聖保羅 ;右為 聖彼得 正向籌劃鑄造這扇銅門的教皇 尤金 四世交付上天堂的鑰匙。 ↑聖彼得大教堂 上排浮雕左為正經危坐的基督,右為雙手胸前的聖母。 ↑聖彼得大教堂 第四扇為“善惡之門”, 意大利 雕塑家名古奇耗費7年,為慶祝教皇保羅六世80歲生日,於1977年完成了這扇門: 左為“惡門”,右為“善門”;上排左是基督徒在十字架殉教,右是 聖約翰 在為信徒施洗,中間一對鴿子象徵聖靈;下排左為歷代基督徒遭受各種酷刑,右為傳教施洗,教宗和主教們開會討論救助人類方法。 ↑聖彼得大教堂 最左邊那扇是“死亡之門”,由20世紀 意大利 雕塑家曼茲耗費4年於1964年完成,專為送殯設置,可別走錯哦!右扇門浮雕是耶穌受難拯救人類,中間是幾綹麥穗。 教堂主體擴建以後的拉丁十字形大教堂,主堂長187米,寬58米;主堂內可容納25000人(全堂可容納6W人)。大堂內共有11個小堂,50個祭台,約450尊雕像,500根 石柱 。主堂兩側各有6根 石柱 ,將主堂分為三條 通道 。中間一條最寬25米。金碧輝煌的堂頂,都是由金黃耀眼的瑪賽克鑲嵌而成,其豪華壯麗筆墨實難形容。在東西方向每兩根巨柱之間,有穹窿相連,它也是走向兩旁的過道;過道通向靠牆的小經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鄰的兩個小經堂交結的牆垣之間,又形成一個小穹窿。 ↑聖彼得大教堂 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兩側的小堂之間,巨柱的前後左右,十幾個穹窿,水平相連、高低相錯、大小相間,宛如十幾個倒垂的蓮花花瓣飄浮在大堂之上,愈顯得 聖彼得 大教堂高大寬闊、四通八達、精巧非凡。 ↑聖彼得大教堂 ⑴、貝爾尼尼—青銅大華蓋據說這四絞鏈銅柱的材料原是 羅馬 萬神廟的,熔化重新鑄造搬遷到這裡,足有5層樓房高那麼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 聖彼得 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據說祭壇的 大理 石地板下麵約7米深的地方埋著 聖彼得 被倒釘十字架處死後的遺骨,游客不能下去彼得墓看,只能在上面的圍欄外想象並向下peeking。無論如何,墓地里確實有1940年考古發現的1世紀男性骨骼,但到底是不是 聖彼得 呢?根據某教皇聲明:"Definitely maybe." … ↑聖彼得大教堂 一束陽光透射揮灑而下,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據說,製造華蓋的青銅是1633年從萬神廟的屋頂移來的。華蓋下有臺階向下通往 聖彼得 墓,只是游客不能進入。
修女必須領洗5年以上才可提出申請,並需加入女修會,在初學院修道至少6年。此外,要正式成為修女,需經過誓發初願、復願、終身願等過程,表示自己對天主的獻身。在誓發終身願後,便終身不能結婚。 ↑聖彼得廣場 神父(Father)接著,神父師傅也出現在身後,陸續等待:神父即神甫,司祭、司鐸的尊稱。介於主教與助祭之間,屬七級神品。是 羅馬 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宗教職位。千百年來只有男修士才可擔當此職位。天主教的神父終身不可結婚,而東正教的神父可以在晉鐸前結婚,但主教只能在獨身者中挑選。 ↑聖彼得廣場 1、聖彼得廣場位於 梵蒂岡 的最東面,因廣場正面的 聖彼得 大教堂而出名,是 羅馬 教廷舉行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最多可容納50萬人。廣場的建設工程用了11年的時間(1656~1667年),由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爾尼尼替教宗 亞歷山大 七世設計建造,且親自監督工程的建設。廣場大得驚人,最長的地方長340米寬240米,共有284根托斯 卡拉 式柱子,柱廊上方共有140尊超過真人尺寸的聖徒雕像,同樣由貝尼尼設計。 ↑聖彼得廣場 整個廣場猶如鑰匙孔一般,周圍由圓柱圍成巨大的橢圓形狀。據資料顯示,每周日教皇會在廣場中央發表演說,來自世界各地的信徒聚集於此聆聽參加彌撒。 ↑聖彼得廣場 這個廣場以敞開雙臂的歡迎姿勢擁抱廣場,意為能夠容納成千上萬的朝聖者,也同樣形成了教堂主建築的延續。貝尼尼形容其象徵—“教堂慈愛的臂彎”。 ↑聖彼得廣場 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 ↑聖彼得廣場
由於 梵蒂岡 國界除 聖彼得 廣場外均以城牆為界,因此 意大利 不承認 聖彼得 廣場屬於 梵蒂岡 。
花崗岩方尖塔—堂內青銅華蓋的高度一致 ↑聖彼得大教堂 廣場中央重300噸高25米的這尊方尖塔,由1世紀的 卡利 古拉大帝從 埃及 的赫里奧 波里 斯帶到了 羅馬 帝國,當時靠著150匹馬和47部絞車合力完成,後被暴君尼祿在他的競技場用作戰車比賽轉向的標記。 ↑聖彼得大教堂 大圓柱後面的大樓,是教皇的官方住所,頂層最右一扇窗是教皇的卧室,卧室左面那扇窗是書房,有時教皇本人會從那裡向眾人問候。不過,當今的教皇比較謙卑低調,他寧可和其他紅衣大主教一起住,而毫無搬進這裡住的興趣。 ↑聖彼得廣場 2、全球第一大教堂——聖彼得大教堂教堂所在位置相傳為聖徒彼得的埋葬之地。彼得的名字就是耶穌所起,含義是“ 磐石 ”,意思是他將成為教會的基石。耶穌升天后,彼得以耶穌繼承人的身份傳道,公元64年,他在 羅馬 被尼祿皇帝殺害。彼得殉教後被後人尊為首任教皇,而之後的天主教皇都作為 聖彼得 的繼承人,被看成基督在世的代表。據說 聖彼得 就埋在這座教堂內,1940年 梵蒂岡 的發掘者聲稱,他們在聖壇下發現了彼德的遺骨。 羅馬 天主教把彼得確認為 羅馬 第一任大主教,在彼得大教堂內有聖彼德的銅製雕像。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同時禮拜。 ↑聖彼得廣場 公元四世紀, 羅馬 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這裡建立小型教堂;15 世紀中葉,重修擴建工程陸續開始,16 世紀整個百年間, 米羅 、波特、貝爾尼尼等藝術大師如接力賽般,分別完成不同部分的教堂設計與建築,最後終於在 1614 完工啟用,此後 聖彼得 大教堂便成為全球天主教徒的信仰中心。 ↑聖彼得廣場 去完博格賽美術館,再看教堂前的柱子上方那美妙絕倫的聖者塑像,這些都是四百年曆史進程中,那位才華橫溢的建築天才貝爾尼尼最好的簽名。 ↑聖彼得廣場 正大門入口處的頂端,就層高和裝飾而言,美輪美奐:主體建築高45.4米~ ↑聖彼得大教堂 原以為警戒很嚴,當天教皇老人家應該在,結果…和國內的戒備水準相比,這裡內部一片祥和~ ↑聖彼得廣場 大教堂的建築風格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期提倡的古典主義形式,主要特征是 羅馬 式的圓頂穹窿和 希腊 式的 石柱 式及平的過梁相結合。教堂融會了多種建築風格:原建築是以 羅馬 式風格修建的,其拱門是哥特式的,18世紀加建的正門則有 希腊 \- 羅馬 式的圓柱和類似 羅馬 的萬神殿的穹頂。 ↑聖彼得廣場 雕像等裝飾畫,主題均圍繞聖經展開~ ↑聖彼得廣場 大殿下麵有5扇門,平常一般游客的入口為右邊第二扇是“聖事門”,。 ↑聖彼得大教堂 聖門平時是關著的,只有每隔25年的聖年或其他慶典才由教皇親自打開,聖誕夜那天由教皇用銀錘親自叩門三次而打開,由教皇領頭走入聖堂,意為走入天堂,其歡迎各地的朝聖者進入。最近一次開門是1999年聖誕夜,一年後用一把禮儀性小泥刀將門用磚塊砌上,到2024年聖誕夜才能再打開。 ↑聖門 門廊牆上畫《 聖彼得 像》他手上一金一銀兩把鑰匙可以上天堂,這是耶穌回天國前交給他,下麵的名字是教皇克雷芒十世,這幅畫的寓意是 聖彼得 將上天堂的鑰匙交給了教皇。每逢聖年就把有幸開門的那位教皇的徽章刻在門上的浮雕下方,現在門上已有27枚徽章,說明已有27位教皇開門27次。 ↑聖彼得大教堂 中門,由 費拉 來特1445年完成,也稱“ 費拉 來特門”:中排左為執劍肅立的 聖保羅 ;右為 聖彼得 正向籌劃鑄造這扇銅門的教皇 尤金 四世交付上天堂的鑰匙。 ↑聖彼得大教堂 上排浮雕左為正經危坐的基督,右為雙手胸前的聖母。 ↑聖彼得大教堂 第四扇為“善惡之門”, 意大利 雕塑家名古奇耗費7年,為慶祝教皇保羅六世80歲生日,於1977年完成了這扇門: 左為“惡門”,右為“善門”;上排左是基督徒在十字架殉教,右是 聖約翰 在為信徒施洗,中間一對鴿子象徵聖靈;下排左為歷代基督徒遭受各種酷刑,右為傳教施洗,教宗和主教們開會討論救助人類方法。 ↑聖彼得大教堂 最左邊那扇是“死亡之門”,由20世紀 意大利 雕塑家曼茲耗費4年於1964年完成,專為送殯設置,可別走錯哦!右扇門浮雕是耶穌受難拯救人類,中間是幾綹麥穗。 教堂主體擴建以後的拉丁十字形大教堂,主堂長187米,寬58米;主堂內可容納25000人(全堂可容納6W人)。大堂內共有11個小堂,50個祭台,約450尊雕像,500根 石柱 。主堂兩側各有6根 石柱 ,將主堂分為三條 通道 。中間一條最寬25米。金碧輝煌的堂頂,都是由金黃耀眼的瑪賽克鑲嵌而成,其豪華壯麗筆墨實難形容。在東西方向每兩根巨柱之間,有穹窿相連,它也是走向兩旁的過道;過道通向靠牆的小經堂;巨柱的外部和相鄰的兩個小經堂交結的牆垣之間,又形成一個小穹窿。 ↑聖彼得大教堂 由此可以想象,大堂和兩側的小堂之間,巨柱的前後左右,十幾個穹窿,水平相連、高低相錯、大小相間,宛如十幾個倒垂的蓮花花瓣飄浮在大堂之上,愈顯得 聖彼得 大教堂高大寬闊、四通八達、精巧非凡。 ↑聖彼得大教堂 ⑴、貝爾尼尼—青銅大華蓋據說這四絞鏈銅柱的材料原是 羅馬 萬神廟的,熔化重新鑄造搬遷到這裡,足有5層樓房高那麼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 聖彼得 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聖者舉行彌撒。據說祭壇的 大理 石地板下麵約7米深的地方埋著 聖彼得 被倒釘十字架處死後的遺骨,游客不能下去彼得墓看,只能在上面的圍欄外想象並向下peeking。無論如何,墓地里確實有1940年考古發現的1世紀男性骨骼,但到底是不是 聖彼得 呢?根據某教皇聲明:"Definitely maybe." … ↑聖彼得大教堂 一束陽光透射揮灑而下,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據說,製造華蓋的青銅是1633年從萬神廟的屋頂移來的。華蓋下有臺階向下通往 聖彼得 墓,只是游客不能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