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OS2017-2018—意大利NO.04—聖彼得大教堂:20171224(首場彌撒)
一、記住 ↑聖彼得大教堂 生活
過的是今後
而非以前
2017-12-24 登頂所感 聖誕子夜彌撒在聖誕期間, 梵蒂岡 的聖·彼得大教堂會有場吸引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特殊活動——由教皇親自主持、在 聖彼得 大教堂舉行的聖誕節子夜彌撒。25日零時,號角手將吹響喇叭,在教堂里聚集的各國信徒眼眶裡含著熱淚,以各自的語言唱出悠揚的“平安夜”為世界祈禱。 ↑聖彼得廣場 前夕彌撒:12 月 24 日晚間(晚禱時間前後,即午後五時左右)可舉行前夕彌撒,這也是屬於本節日的禮儀。天主使我們每年因期待救恩而喜樂,今晚我們知道,上主要降來救贖我們,明天早晨我們將看見上主的榮耀。所有生靈,都要看見我們天主的救援。 ↑聖彼得大教堂 子夜彌撒:“進堂詠”首先指出今夜彌撒的主題:新生命的誕生。 “救世主為我們誕生了,他就是主基督。我們要向上主高唱新歌:普世大地,要向上主詠唱。” ↑聖彼得大教堂 黎明彌撒:隨著太陽在東方升起,本彌撒的經文強調光的象徵意義。“進堂詠”首先指出基督是光,他照耀在我們身上。我們沐浴在他的新光中(集禱經)。聖子耶穌的誕生正像朝日,以其聖潔的光輝來驅逐罪惡的黑暗。因此在讀經之間,我們再度歡唱:“光明今天要照耀在我們身上,因為主為我們誕生了。光明已為義人升起,心地正直的人必將歡喜。”(答唱詠) ↑聖彼得大教堂 天明彌撒:“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字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 和平 之王。”(依 9:5)今天,天主聖子降生取了我們的人性,求主賜我們也能分享他的天主性。 人生首場完整彌撒—塞巴斯蒂安經堂24日早7點30分後入場,一路停停拍拍沒成想相機內存卡前晚充電取出後便沒裝入…一早的空寂寥寥十幾號人的場面存檔記憶,順著修女們的隊伍進了主堂,拿著相機四下靜靜地拍著,陸續有人緩緩入某一偏廳—小經堂,好奇著也走了過去,入口處黑衣護衛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坐著的均是年出四五十以上的修士或虔誠的教徒,沒過多久坐滿了身後也站了些許參加儀式的人兒,門口也被截流不准再進入,簡單的準備後,開始~ ↑聖彼得大教堂 天主教的彌撒非常濃重、莊嚴,非常講究儀式,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聖歌、讀經、講道等等,在領受聖餐(聖體)時認為酒和餅是耶穌身體真是的臨在,是彌撒最神聖的時刻。基督教的禮拜沒有天主教那麼講究儀式,主要是強調祈禱和講道,在領受聖餐時也不認為餅酒是耶穌真實的臨在,只認為是紀念的含義。 ↑聖彼得大教堂 聖歌的領唱和合唱小隊均由身著白、灰、藍等色系的修女們完成,全程不間斷N首中只有一首《雪絨花》能全程跟著吟唱~ ↑聖彼得大教堂 結束後的聖體環節,原想立馬走,但左右兩邊的大叔和大嬸示意我按線路一一參入隊伍中,主教大人把一片奶白色圓片沾了聖水後放入我口中。原來查了資料:白色小圓片是用小麥做的餅,很薄的。在經過神父祝聖後(祝聖的時候有念經文,下跪,響鈴),小圓餅成為了耶穌基督的肉。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這是我的肉,為你們舍的。這是為救贖人類而犧牲的。 ↑聖彼得大教堂 經堂中央為塞 巴斯 蒂安 祭壇,其祭壇主畫《聖塞 巴斯蒂亞 諾殉難》為Domenichino於1631年所作油畫在18世紀中葉的 馬賽 克摹品。St. Sebastian原為 羅馬 禁衛軍成員,他堅持基督教信仰,在被箭射未死後還面斥 羅馬 皇帝戴克裡先,最後被棒毆致死並投入 羅馬 下水道。塞 巴斯 蒂安 祭壇下葬有2011年移來的教宗約翰‧保羅二世的靈柩,原在此處的教皇英諾森六世靈柩被移至主顯聖容祭壇下。 神職人員衣著一路行,莫名參加了N場彌撒,早中晚均有,相較其他各大小教堂, 聖彼得 的儀式感更強,各個小經堂MS均有專屬的主教大人定時彌撒,可根據自己時間則選參加。但一旦開始,禁止入內~ ↑聖彼得大教堂 現代教會其實很少有修會會穿著厚重的長衫,一般都是襯衫、西服。唯一的不同是,神職人員(神父、修士、修生)一般都會帶上 羅馬 領,應該說這才是神職人員的標誌。神職人員的常服是沒有統一的、硬性的規定的,在日常生活中,神職人員可自由選擇合適的服裝,與常人無異。但司鐸(神父)參與主持聖事(宗教儀式),則必須身著符合特定聖事要求的特定服裝。天主教主要有聖洗、堅振、婚配、聖軼、告解、終傅和聖體聖事,共七件聖事。其中最頻繁舉行、最重要的當屬聖體聖事,也就是彌撒。 ↑聖彼得大教堂 白色:指純潔、喜樂、表示信德的勝利。用於複活期和聖誕期的彌撒。也可以用於重大的節日慶典(苦 難節日除外)以示慶祝。
紫色:是刻苦、補贖的象徵。用於將臨期和四旬期,也可適用於追思彌撒。 ↑聖彼得大教堂 紅色:表示熱愛、殉道,用於紀念耶穌苦難的聖枝主日,聖周星期五,聖神降臨及所有紀念耶穌苦難的日子,宗徒與聖史節,以及殉道聖人的慶節。
黑色:是死亡、末日的象徵;可用於追思彌撒。
綠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徵。用於常年期的彌撒。 ↑聖彼得大教堂 基本 聖彼得 大教堂里做彌撒的基本均是主教,用於參加隆重典禮的大禮服,也是主要以紫紅色調為主。最裡面是紫紅色的及腳長衫,中間套一件白色的及膝罩衫,外面是一件紫紅色的大披肩。這種大禮服的穿著非常講究,要佩戴紫紅色的方形帽,佩戴由綠色條紋繩子懸掛的十字架。
主教是天主教的高級神職,地位在神父之上,通常由天主教最 高領 袖 羅馬 教宗親自任命,是一個教區的負責人,對該教區下屬的各堂區、神父具有直接統轄權。教區是高於堂區的一個教會單位,教區通常包括好幾個城市、縣、鄉村在內。主教的著裝,與一般神職人員也是有較大區別的。 告解室告解室是神父和信徒個別交談的神秘所在,大堂內設有許多為各國不同語言服務的告解室。內部卻又隔成兩個只能容納一人的小閣,坐在其中一閣的神父和在另一閣的信徒,雖然近在咫尺卻不能“面談”;信徒只有通過兩閣之間的窗孔或帷幕,向代天立言的神父懺悔“告解”或接受神秘的勸導。 ↑聖彼得大教堂 天主教與國內基督新教的區別之一告解室:是一個用於告解儀式(或稱告罪、和好聖事)的小房間。這常見於 羅馬 天主教,但類似的建築也見於聖公宗的高派教會和 信義 宗之中。在 羅馬 天主教中,告解儀式原則上只能在告解室或者禱告所中進行,除非有正當理由(1983年天主教法典第964條第3款)。為配合在聖堂的特色建築,就將告解室放在教堂的側廳高處。 二、梵蒂岡城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 梵蒂岡 全稱 梵蒂岡 城國,位於 意大利 首都 羅馬 境內,是一個典型的城中之國。其面積僅相當於 北京 故宮五分之三大,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人口只有1380人,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有人形象地描述這個國家的大小:如果你在 梵蒂岡 國內放風箏,一不小心線斷了,風箏就會飛出國境去。 你可不要小看 梵蒂岡 國度小,這裡可是天主教總部,是8億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 ↑梵蒂岡城門 古城牆是 梵蒂岡 國界最為顯著的標誌。查資料得知:在還未建城之初,這裡是一片出產酸酒與巨蛇的沼澤地,它作為動植物的樂園….難以想象~ ↑梵蒂岡城門 梵蒂岡城的國徽和國旗繞著城牆行徑,時不時會遇見~
右邊的國徽:包括一頂 羅馬 教宗的三重冠冕和兩把交叉的金黃與銀白色的鑰匙。教宗的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世俗的皇冠結合產生的。 羅馬 教宗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宗又是 梵蒂岡 的首腦,三重冠代表了 教宗的三種最高權力: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而那兩把金黃色與銀白色的鑰匙,則是基督交給 聖彼得 的,象徵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同時還附有《馬太福音》里的一段話:“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梵蒂岡城門 左側的是 梵蒂岡 國旗,由兩個面積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靠旗桿側為黃色,另一側則為白色。白色上還繪有教宗的牧徽:兩把交叉的 聖彼得 的鑰匙和一頂教宗的三重冕。黃白兩色是耶穌十二宗徒之長 聖彼得 的兩把鑰匙的顏色,代表了兩種最珍貴的金屬:金與銀;來自於1808年2月以來教廷衛兵 瑞士 衛隊帽徽的顏色。1825年時教宗良十二世訂定這面旗幟。 ↑梵蒂岡 上圖中,上為國旗下為國徽~
城牆上的內容著實也豐富的很,各大教皇名字,各大天使長雕刻,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長是最為常見的內容;前者是《聖經•啟示錄》中明確提到的七位御前天使,分別代表的是禮拜一到禮拜日;後者是常見於宗教傳統之中的天使,大天使長又稱天使長或總領天使,四大天使長為:加百列、米迦勒、拉斐爾、烏列。 ↑梵蒂岡城門 教廷建立至今一共265位教皇“教廷”的譯名,顧名思義,就是“ 羅馬 天主教”的“朝廷”(中央政府),又稱聖座(The Holy See,其行政組織稱為Roman Curia),為教宗及其幕僚的神職人員們在向全球各地的天主教會發出諭令時所使用的正式名稱。聖座不應與 梵蒂岡 城國混淆,後者是自1929年才成立的,聖座則早在基督教歷史早期即存在。官方大使的任命亦出自聖座的名義,而非 梵蒂岡 。 羅馬 教宗的一切國際活動亦以聖座為名。 ↑梵蒂岡 各個教皇均有專屬的徽章,又見 獅子 頭… ↑梵蒂岡城門 折騰了一小壺,嘗了下下,沒農夫山泉的好~ ↑梵蒂岡城門 以 聖彼得 大教堂登頂半路的大環廊牆壁上的 馬賽 克畫中的教宗保羅五世(Pope Paul V)的徽章,為 羅馬 第235任教皇(1605年5月16日—1621年1月28日在位,繼任為格列高利十五世),以審判伽利略而聞名。他主要的貢獻是繼續特力騰大公會義的決議,更於1614年頒佈 羅馬 教會禮儀書,作為全球教會舉行聖事禮儀的範本。1615年批准將《聖經》及彌撒經譯成中文,便於 中國 神父以中文行聖事。他還將一些住在 羅馬 寓所的主教們安排返回了他們自己的教區。並解決了 西班牙 與 法國 的衝突問題。 ↑聖彼得大教堂 265位的教宗徽章…教皇亦稱“教宗”,譯自拉丁文papa, 源於 希腊 文πππα,意指“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天主教成為 羅馬 帝國國教後, 羅馬 、君士坦丁堡、 亞歷山大 里亞、安提阿和 耶路撒冷 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表示其宗主教之銜,而 羅馬 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西 羅馬 帝國滅亡後, 羅馬 主教成為西方教會中的最高首領,加之756年法蘭克王丕平“獻土”後又在 意大利 形成“教皇國”世俗政權,“papa"這一稱謂遂逐漸為 羅馬 主教所獨有,開始構成“教皇”之涵義。到11世紀時, 羅馬 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獨占“papa"之稱,從而正式形成了西方 羅馬 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 “papa"一詞也就作為“教皇”之專稱沿用下來,即今日英語中的“pope”、德語中的“Papst'和法語中的“pape”。 ↑聖彼得大教堂 神權與政權的兩大勢力既鬥爭,又利用。 歐洲 歷史上曾出現過宗教控制政權或由封建君主擔任教主的局面。如拜占庭當教會的保護者和宗教事務的主持者;俄國沙皇伊凡四世濫用權力干預教會事務; 英國 亨利八世規定教會必須服從君主等。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及思想啟蒙運動後,多數國家實行政教分離,廢除政教合一制度,但仍有少數國家實行。
現存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國家只有 梵蒂岡 、 伊朗 。 梵蒂岡 從教廷建立至今一共265位教皇。 每位教皇都有自己的專屬徽章… “政教合一”制度,即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同為一人,政權和教權由一人執掌;國家法律以宗教教義為依據,宗教教義是處理一切民間事務的準則,民眾受宗教感情所支配。 ↑梵蒂岡城門 恰逢非常時期,時不時有抽檢,大多被檢對象外貌都很 中東 。 ↑梵蒂岡 梵蒂岡 博物館內錯過了捷徑,走常規路線,通往 聖彼得 的必經之道幾步路便是一臨時警衛處,全部真槍實彈~
過的是今後
而非以前
2017-12-24 登頂所感 聖誕子夜彌撒在聖誕期間, 梵蒂岡 的聖·彼得大教堂會有場吸引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特殊活動——由教皇親自主持、在 聖彼得 大教堂舉行的聖誕節子夜彌撒。25日零時,號角手將吹響喇叭,在教堂里聚集的各國信徒眼眶裡含著熱淚,以各自的語言唱出悠揚的“平安夜”為世界祈禱。 ↑聖彼得廣場 前夕彌撒:12 月 24 日晚間(晚禱時間前後,即午後五時左右)可舉行前夕彌撒,這也是屬於本節日的禮儀。天主使我們每年因期待救恩而喜樂,今晚我們知道,上主要降來救贖我們,明天早晨我們將看見上主的榮耀。所有生靈,都要看見我們天主的救援。 ↑聖彼得大教堂 子夜彌撒:“進堂詠”首先指出今夜彌撒的主題:新生命的誕生。 “救世主為我們誕生了,他就是主基督。我們要向上主高唱新歌:普世大地,要向上主詠唱。” ↑聖彼得大教堂 黎明彌撒:隨著太陽在東方升起,本彌撒的經文強調光的象徵意義。“進堂詠”首先指出基督是光,他照耀在我們身上。我們沐浴在他的新光中(集禱經)。聖子耶穌的誕生正像朝日,以其聖潔的光輝來驅逐罪惡的黑暗。因此在讀經之間,我們再度歡唱:“光明今天要照耀在我們身上,因為主為我們誕生了。光明已為義人升起,心地正直的人必將歡喜。”(答唱詠) ↑聖彼得大教堂 天明彌撒:“有一個嬰孩為我們誕生了,有一個兒子賜給了我們;他肩上擔負著王權,他的名字要稱為神奇的謀士、強有力的天主、永遠之父、 和平 之王。”(依 9:5)今天,天主聖子降生取了我們的人性,求主賜我們也能分享他的天主性。 人生首場完整彌撒—塞巴斯蒂安經堂24日早7點30分後入場,一路停停拍拍沒成想相機內存卡前晚充電取出後便沒裝入…一早的空寂寥寥十幾號人的場面存檔記憶,順著修女們的隊伍進了主堂,拿著相機四下靜靜地拍著,陸續有人緩緩入某一偏廳—小經堂,好奇著也走了過去,入口處黑衣護衛微微一笑做了個請的手勢…坐著的均是年出四五十以上的修士或虔誠的教徒,沒過多久坐滿了身後也站了些許參加儀式的人兒,門口也被截流不准再進入,簡單的準備後,開始~ ↑聖彼得大教堂 天主教的彌撒非常濃重、莊嚴,非常講究儀式,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聖歌、讀經、講道等等,在領受聖餐(聖體)時認為酒和餅是耶穌身體真是的臨在,是彌撒最神聖的時刻。基督教的禮拜沒有天主教那麼講究儀式,主要是強調祈禱和講道,在領受聖餐時也不認為餅酒是耶穌真實的臨在,只認為是紀念的含義。 ↑聖彼得大教堂 聖歌的領唱和合唱小隊均由身著白、灰、藍等色系的修女們完成,全程不間斷N首中只有一首《雪絨花》能全程跟著吟唱~ ↑聖彼得大教堂 結束後的聖體環節,原想立馬走,但左右兩邊的大叔和大嬸示意我按線路一一參入隊伍中,主教大人把一片奶白色圓片沾了聖水後放入我口中。原來查了資料:白色小圓片是用小麥做的餅,很薄的。在經過神父祝聖後(祝聖的時候有念經文,下跪,響鈴),小圓餅成為了耶穌基督的肉。耶穌基督在最後的晚餐上說:這是我的肉,為你們舍的。這是為救贖人類而犧牲的。 ↑聖彼得大教堂 經堂中央為塞 巴斯 蒂安 祭壇,其祭壇主畫《聖塞 巴斯蒂亞 諾殉難》為Domenichino於1631年所作油畫在18世紀中葉的 馬賽 克摹品。St. Sebastian原為 羅馬 禁衛軍成員,他堅持基督教信仰,在被箭射未死後還面斥 羅馬 皇帝戴克裡先,最後被棒毆致死並投入 羅馬 下水道。塞 巴斯 蒂安 祭壇下葬有2011年移來的教宗約翰‧保羅二世的靈柩,原在此處的教皇英諾森六世靈柩被移至主顯聖容祭壇下。 神職人員衣著一路行,莫名參加了N場彌撒,早中晚均有,相較其他各大小教堂, 聖彼得 的儀式感更強,各個小經堂MS均有專屬的主教大人定時彌撒,可根據自己時間則選參加。但一旦開始,禁止入內~ ↑聖彼得大教堂 現代教會其實很少有修會會穿著厚重的長衫,一般都是襯衫、西服。唯一的不同是,神職人員(神父、修士、修生)一般都會帶上 羅馬 領,應該說這才是神職人員的標誌。神職人員的常服是沒有統一的、硬性的規定的,在日常生活中,神職人員可自由選擇合適的服裝,與常人無異。但司鐸(神父)參與主持聖事(宗教儀式),則必須身著符合特定聖事要求的特定服裝。天主教主要有聖洗、堅振、婚配、聖軼、告解、終傅和聖體聖事,共七件聖事。其中最頻繁舉行、最重要的當屬聖體聖事,也就是彌撒。 ↑聖彼得大教堂 白色:指純潔、喜樂、表示信德的勝利。用於複活期和聖誕期的彌撒。也可以用於重大的節日慶典(苦 難節日除外)以示慶祝。
紫色:是刻苦、補贖的象徵。用於將臨期和四旬期,也可適用於追思彌撒。 ↑聖彼得大教堂 紅色:表示熱愛、殉道,用於紀念耶穌苦難的聖枝主日,聖周星期五,聖神降臨及所有紀念耶穌苦難的日子,宗徒與聖史節,以及殉道聖人的慶節。
黑色:是死亡、末日的象徵;可用於追思彌撒。
綠色:是生命、希望的象徵。用於常年期的彌撒。 ↑聖彼得大教堂 基本 聖彼得 大教堂里做彌撒的基本均是主教,用於參加隆重典禮的大禮服,也是主要以紫紅色調為主。最裡面是紫紅色的及腳長衫,中間套一件白色的及膝罩衫,外面是一件紫紅色的大披肩。這種大禮服的穿著非常講究,要佩戴紫紅色的方形帽,佩戴由綠色條紋繩子懸掛的十字架。
主教是天主教的高級神職,地位在神父之上,通常由天主教最 高領 袖 羅馬 教宗親自任命,是一個教區的負責人,對該教區下屬的各堂區、神父具有直接統轄權。教區是高於堂區的一個教會單位,教區通常包括好幾個城市、縣、鄉村在內。主教的著裝,與一般神職人員也是有較大區別的。 告解室告解室是神父和信徒個別交談的神秘所在,大堂內設有許多為各國不同語言服務的告解室。內部卻又隔成兩個只能容納一人的小閣,坐在其中一閣的神父和在另一閣的信徒,雖然近在咫尺卻不能“面談”;信徒只有通過兩閣之間的窗孔或帷幕,向代天立言的神父懺悔“告解”或接受神秘的勸導。 ↑聖彼得大教堂 天主教與國內基督新教的區別之一告解室:是一個用於告解儀式(或稱告罪、和好聖事)的小房間。這常見於 羅馬 天主教,但類似的建築也見於聖公宗的高派教會和 信義 宗之中。在 羅馬 天主教中,告解儀式原則上只能在告解室或者禱告所中進行,除非有正當理由(1983年天主教法典第964條第3款)。為配合在聖堂的特色建築,就將告解室放在教堂的側廳高處。 二、梵蒂岡城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 梵蒂岡 全稱 梵蒂岡 城國,位於 意大利 首都 羅馬 境內,是一個典型的城中之國。其面積僅相當於 北京 故宮五分之三大,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人口只有1380人,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有人形象地描述這個國家的大小:如果你在 梵蒂岡 國內放風箏,一不小心線斷了,風箏就會飛出國境去。 你可不要小看 梵蒂岡 國度小,這裡可是天主教總部,是8億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 ↑梵蒂岡城門 古城牆是 梵蒂岡 國界最為顯著的標誌。查資料得知:在還未建城之初,這裡是一片出產酸酒與巨蛇的沼澤地,它作為動植物的樂園….難以想象~ ↑梵蒂岡城門 梵蒂岡城的國徽和國旗繞著城牆行徑,時不時會遇見~
右邊的國徽:包括一頂 羅馬 教宗的三重冠冕和兩把交叉的金黃與銀白色的鑰匙。教宗的三重冠是主教冠和世俗的皇冠結合產生的。 羅馬 教宗自稱是基督在世上的代表,教宗又是 梵蒂岡 的首腦,三重冠代表了 教宗的三種最高權力: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而那兩把金黃色與銀白色的鑰匙,則是基督交給 聖彼得 的,象徵把天上和地上的一切權力都交給他。同時還附有《馬太福音》里的一段話:“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 ↑梵蒂岡城門 左側的是 梵蒂岡 國旗,由兩個面積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靠旗桿側為黃色,另一側則為白色。白色上還繪有教宗的牧徽:兩把交叉的 聖彼得 的鑰匙和一頂教宗的三重冕。黃白兩色是耶穌十二宗徒之長 聖彼得 的兩把鑰匙的顏色,代表了兩種最珍貴的金屬:金與銀;來自於1808年2月以來教廷衛兵 瑞士 衛隊帽徽的顏色。1825年時教宗良十二世訂定這面旗幟。 ↑梵蒂岡 上圖中,上為國旗下為國徽~
城牆上的內容著實也豐富的很,各大教皇名字,各大天使長雕刻,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長是最為常見的內容;前者是《聖經•啟示錄》中明確提到的七位御前天使,分別代表的是禮拜一到禮拜日;後者是常見於宗教傳統之中的天使,大天使長又稱天使長或總領天使,四大天使長為:加百列、米迦勒、拉斐爾、烏列。 ↑梵蒂岡城門 教廷建立至今一共265位教皇“教廷”的譯名,顧名思義,就是“ 羅馬 天主教”的“朝廷”(中央政府),又稱聖座(The Holy See,其行政組織稱為Roman Curia),為教宗及其幕僚的神職人員們在向全球各地的天主教會發出諭令時所使用的正式名稱。聖座不應與 梵蒂岡 城國混淆,後者是自1929年才成立的,聖座則早在基督教歷史早期即存在。官方大使的任命亦出自聖座的名義,而非 梵蒂岡 。 羅馬 教宗的一切國際活動亦以聖座為名。 ↑梵蒂岡 各個教皇均有專屬的徽章,又見 獅子 頭… ↑梵蒂岡城門 折騰了一小壺,嘗了下下,沒農夫山泉的好~ ↑梵蒂岡城門 以 聖彼得 大教堂登頂半路的大環廊牆壁上的 馬賽 克畫中的教宗保羅五世(Pope Paul V)的徽章,為 羅馬 第235任教皇(1605年5月16日—1621年1月28日在位,繼任為格列高利十五世),以審判伽利略而聞名。他主要的貢獻是繼續特力騰大公會義的決議,更於1614年頒佈 羅馬 教會禮儀書,作為全球教會舉行聖事禮儀的範本。1615年批准將《聖經》及彌撒經譯成中文,便於 中國 神父以中文行聖事。他還將一些住在 羅馬 寓所的主教們安排返回了他們自己的教區。並解決了 西班牙 與 法國 的衝突問題。 ↑聖彼得大教堂 265位的教宗徽章…教皇亦稱“教宗”,譯自拉丁文papa, 源於 希腊 文πππα,意指“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天主教成為 羅馬 帝國國教後, 羅馬 、君士坦丁堡、 亞歷山大 里亞、安提阿和 耶路撒冷 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表示其宗主教之銜,而 羅馬 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西 羅馬 帝國滅亡後, 羅馬 主教成為西方教會中的最高首領,加之756年法蘭克王丕平“獻土”後又在 意大利 形成“教皇國”世俗政權,“papa"這一稱謂遂逐漸為 羅馬 主教所獨有,開始構成“教皇”之涵義。到11世紀時, 羅馬 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獨占“papa"之稱,從而正式形成了西方 羅馬 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 “papa"一詞也就作為“教皇”之專稱沿用下來,即今日英語中的“pope”、德語中的“Papst'和法語中的“pape”。 ↑聖彼得大教堂 神權與政權的兩大勢力既鬥爭,又利用。 歐洲 歷史上曾出現過宗教控制政權或由封建君主擔任教主的局面。如拜占庭當教會的保護者和宗教事務的主持者;俄國沙皇伊凡四世濫用權力干預教會事務; 英國 亨利八世規定教會必須服從君主等。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及思想啟蒙運動後,多數國家實行政教分離,廢除政教合一制度,但仍有少數國家實行。
現存實行政教合一制度的國家只有 梵蒂岡 、 伊朗 。 梵蒂岡 從教廷建立至今一共265位教皇。 每位教皇都有自己的專屬徽章… “政教合一”制度,即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同為一人,政權和教權由一人執掌;國家法律以宗教教義為依據,宗教教義是處理一切民間事務的準則,民眾受宗教感情所支配。 ↑梵蒂岡城門 恰逢非常時期,時不時有抽檢,大多被檢對象外貌都很 中東 。 ↑梵蒂岡 梵蒂岡 博物館內錯過了捷徑,走常規路線,通往 聖彼得 的必經之道幾步路便是一臨時警衛處,全部真槍實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