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紐約的故事(New York City)








雖然大冬天的站在橋上被風吹的已經獃滯了。
唐人街的探索(China Town)







迴首再想想那批首赴 美國 土地的華人祖先們,他們憑藉自己勤勞的雙手,打下了這一片屬於 中國 人的天地,真的很不容易。
語言不通,沒關係,環境不適應,慢慢來。他們為子孫後代留下的財富卻扎根在了這片土地山,讓遠赴重洋的中華兒女能在異國他鄉感受到家的溫暖,真的算是一個奇跡了,我想。

時代廣場(Times Square)晚上,回到住處,休整了一下,還是想要出門轉轉。
有點茶餘飯後漫步大街的味道,15分鐘的步行,便來到了時代廣場。





他有一次說過,從前覺得 比爾 蓋茨很厲害,覺得誰誰誰很厲害(名字不記得了),但當自己認識他們以後,反倒覺得他們也沒那麼厲害了,都是很普通的人。
我覺得這句話真的說的很有意思,在任何事上面,對一個人也好,對一座城市也好,在沒有見到其真面目時,總會抱有很大的仰視感。就覺得...這人好厲害啊,這個地方好厲害啊。
僅憑一張照片,一段文字,你會知道一個人或者一座城,你可能對其會有很大的憧憬與期待。
但當你真的認識了那個人,與他產生了交集後,你會覺得,誒,還好哦。
我這裡想表達的意思是,並不是說這人不好,而是你們認識了,瞭解了,你對他的未知感減少了,所以會產生那種感覺。
就像旅游一樣,世界著名的景點,從一張照片就能一窺它的模樣,但,那是真的嗎?
就像提到 邁阿密 、 紐約 ,從前我會想,哇...不得了的地方誒。
但當我真正來到 邁阿密 ,來到 紐約 ,來到時代廣場,心中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裡好嗎?很好,但更像是認識了一位普通的朋友,他就在那兒,你就在這兒。
無數關於他的傳奇歷史,在此刻都已不再重要了,更多的是一份平靜,一份安詳。
這可能就是旅行的意義,腳底所感受到的溫度,永遠比書本上的文字、網上看到的圖片要來的更加強烈。
呃...茶餘飯後的閑話,也比平時的要多。不過,時代廣場很繁華,很好。
“究竟有多好,還是得自己來看看。”
中央火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住在市中心的好處是,毫無目的地瞎走走,也能走進世界上最大的火車站。
紐約 中央火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
說真的,一股腦走進來,還以為是什麼大型商場,定睛一看,竟然來到了 紐約 的中央火車站。

建築與藝術相結合的那種美感,賦予了它一種特殊的意義。







登上自由女神像,遠眺 曼哈頓 島。
自由女神像中有兩個部分,一個是可以進入它的基座,還有一個是可以登上皇冠。
不過登上皇冠的票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
愛麗絲島(Ellis Island)有很多朋友可能看過自由女神像就結束了,殊不知在其旁邊的一個小島上,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愛麗絲島(Ellis Island)
這裡是百年前 歐洲 移民前往 美國 必經的一個地方,而他們,都是帶著要在這裡大幹一場的夢想而來的。
當然,緊張的心情也不可避免,畢竟還有可能會被拒簽,那可能損失的不僅是長途跋涉的辛勞,更是長期以來心中的夢想。

可能現在看來沒什麼了不起,但是在百年前,當移民們到達這裡時,整個人都是顫抖的,有的甚至流出了淚水。
根據一名移民的回憶,他這輩子都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建築,如此的宏偉高大,在這裡,他看見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