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我願將生命二分之一的時光浪費在雪域天堂
↑佈達拉宮廣場 ↑佈達拉宮廣場 拉薩 的夜生活不多,最多也是一些酒吧,但如果你來 西藏 為的只是去酒吧玩那就是浪費了。等到過了晚上九點,街上的人也會越來越少,佈達拉宮晚上十點以後關燈,關燈之前還可以看到宮內還有星星點點的燈光,估計是裡面的僧人正在夜裡學習經文。 拉薩 的夜晚雖然能夠看到星星,但是看不到銀河,因為城市光污染比較嚴重。
DAY5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觀景平臺就在白塔的後面,在旺季的時候需要收費2元才能上去,不過但是可能是淡季,所以並沒有人看守,而且拍照的人也不多,很容易占領絕好的位置。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觀景台是一個很好的拍攝點,不管是日出還是日落,太陽光總會灑在佈達拉宮上,把佈達拉宮的外牆染得一片金黃,而大馬路上也是金黃閃閃,來往的人和車都仿佛穿上金色的鎧甲。 ↑藥王山 ↑藥王山 一位高僧和他的徒弟,估計是從 西藏 其他地區過來的,也在佈達拉宮前留下了師徒二人的合影。 ↑藥王山 ↑藥王山 細心地從兜里掏出了準備已久嶄新的50元人民幣,這幾年走了 中國 的那麼多地方,也把其餘的人民幣背後走完了,當時就只差了 西藏 的佈達拉宮,從此,這185元的人民幣背後都有我到過的痕跡。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全稱為“色拉大乘洲”,位於 西藏 拉薩 佈達拉宮北面3千米巨石崢嶸的色拉烏孜山腳。與甘丹寺、哲蚌寺合稱“ 拉薩 三大寺”。“色拉”在藏語里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裡長滿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色拉寺離市區有段距離,坐公交車大概需要1小時才到達。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的主殿建在山腰之前,前面拜訪了很多紅色的墊子,是給辯經的僧人坐的。因為現在不算是旺季,所以原來在辯經場的辯經就改到了大殿前面,因為僧人他們的辯經場所是不定的,所以游客可以問問路過的僧人當天辯經的場所,大部分僧人都很有文化,會說漢語。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內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大多為 西藏 本地製作。還有許多是從內地或 印度 帶來的銅佛像。大殿和各扎倉經堂四壁保存著大量彩色壁畫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馬頭明王”像。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因為色拉寺在郊區所以來的人不多,就連當地的藏民也比較少,而游客大部分來的原因就是這裡的辯經。辯經周日不開放,官方說辯經的時間是下午的3:00~5:00,但是其實開始的時間要晚得多,一般都是下午四點才開始。一直坐在大殿前面等待,後來我才知道我坐的這個墊子是等級最高的喇嘛也就是辯經的老師才能坐的,游客不能隨意坐。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期待已久的辯經終於開始,僧人們紛紛造好了自己的位置盤腿而坐,而來看辯經的客人則圍著他們一圈,辯經這種方式最早源自 印度 。公元792年,赤鬆德贊從 印度 請來蓮花生、寂護(就是建桑耶寺的那兩個人)等高僧,入藏宏法。當時在 西藏 也有不少漢僧,領頭的叫大乘和尚。這兩派本著“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則,擺開了一場論戰擂臺,誓要一見高低。結果漢僧不敵印僧,十分丟臉地敗下陣來。落敗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漢傳佛教比 印度 佛教差勁,而是因為兩家修煉的重點各有不同。
DAY5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觀景平臺就在白塔的後面,在旺季的時候需要收費2元才能上去,不過但是可能是淡季,所以並沒有人看守,而且拍照的人也不多,很容易占領絕好的位置。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 藥王山觀景台是一個很好的拍攝點,不管是日出還是日落,太陽光總會灑在佈達拉宮上,把佈達拉宮的外牆染得一片金黃,而大馬路上也是金黃閃閃,來往的人和車都仿佛穿上金色的鎧甲。 ↑藥王山 ↑藥王山 一位高僧和他的徒弟,估計是從 西藏 其他地區過來的,也在佈達拉宮前留下了師徒二人的合影。 ↑藥王山 ↑藥王山 細心地從兜里掏出了準備已久嶄新的50元人民幣,這幾年走了 中國 的那麼多地方,也把其餘的人民幣背後走完了,當時就只差了 西藏 的佈達拉宮,從此,這185元的人民幣背後都有我到過的痕跡。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全稱為“色拉大乘洲”,位於 西藏 拉薩 佈達拉宮北面3千米巨石崢嶸的色拉烏孜山腳。與甘丹寺、哲蚌寺合稱“ 拉薩 三大寺”。“色拉”在藏語里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裡長滿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色拉寺離市區有段距離,坐公交車大概需要1小時才到達。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的主殿建在山腰之前,前面拜訪了很多紅色的墊子,是給辯經的僧人坐的。因為現在不算是旺季,所以原來在辯經場的辯經就改到了大殿前面,因為僧人他們的辯經場所是不定的,所以游客可以問問路過的僧人當天辯經的場所,大部分僧人都很有文化,會說漢語。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內保存著上萬個金剛佛像,大多為 西藏 本地製作。還有許多是從內地或 印度 帶來的銅佛像。大殿和各扎倉經堂四壁保存著大量彩色壁畫原作。最著名的塑像就是大殿里的“馬頭明王”像。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因為色拉寺在郊區所以來的人不多,就連當地的藏民也比較少,而游客大部分來的原因就是這裡的辯經。辯經周日不開放,官方說辯經的時間是下午的3:00~5:00,但是其實開始的時間要晚得多,一般都是下午四點才開始。一直坐在大殿前面等待,後來我才知道我坐的這個墊子是等級最高的喇嘛也就是辯經的老師才能坐的,游客不能隨意坐。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色拉寺 期待已久的辯經終於開始,僧人們紛紛造好了自己的位置盤腿而坐,而來看辯經的客人則圍著他們一圈,辯經這種方式最早源自 印度 。公元792年,赤鬆德贊從 印度 請來蓮花生、寂護(就是建桑耶寺的那兩個人)等高僧,入藏宏法。當時在 西藏 也有不少漢僧,領頭的叫大乘和尚。這兩派本著“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則,擺開了一場論戰擂臺,誓要一見高低。結果漢僧不敵印僧,十分丟臉地敗下陣來。落敗的原因,倒不是因為漢傳佛教比 印度 佛教差勁,而是因為兩家修煉的重點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