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7日新加坡深度游】環球影城、魚尾獅、濱海灣、金沙酒店、聖淘沙島、烏節路……獅城全景攻略

山頂處還有一片小池塘,這裡混入了不少“偽裝者”。
仔細一看,便能發現這些大王花、食人草、豬籠草都是用樂高拼成的呢。


雲霧林採用了僅對人員活動區製冷的策略,減少了需要製冷的空氣量。為了減少冷卻過程需要的能源,冷室內的空氣還會先經過液體除濕劑除濕。
可見濱海灣花園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利用先進科技結合自然理念,做出了最精妙的設計。
從下麵看還是個心形。
石筍指在溶洞中直立在洞底的尖錐體。
石筍是由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或從鐘乳石上滴至洞底,一方面由於水分蒸發,另一方面,由於在洞穴里有時溫度較高,水溶解CO2的量減小,所以,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而形成的。日積月累就會自下向上生長的是石筍,從上往下生長的是石鐘乳。石筍形如竹筍出土,自下向上生長。
石筍成長緩慢,一萬年約長高一米。
《+5 Degrees》向游客展示了地球每升高0.5度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如果不想看到城市被淹沒、動植物被滅絕、水資源匱乏等情況,我們就得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裡面種了許多微型花,是個小型生態壞境,在觀景窗上有放大鏡,可供觀察,很是有趣。
另外有一些動物雕塑散落在植物中, 比如 不遠處潛藏在水面的“鱷魚”,栩栩如生,讓人仿佛是走進了鱷魚的棲息地。
九、擎天樹燈光秀
濱海灣花園的擎天樹燈光秀有兩場,每晚20:00和21:00準時上映,每場15分鐘。
最佳位置是躺在超級樹下麵近距離觀看,視野開闊沒有遮擋,且微風徐徐很是愜意。
設計師從熱帶雨林中的優勢樹種中汲取靈感,將成年樹的外形和功能相結合,建造出了這些高度介於25 至50 米的樹形結構。
擎天 大樹 的部分“樹冠”安裝了光伏電池,可吸收太陽能,供夜間照明,其他“樹冠”則與植物冷室系統相連,作為排氣口。
樹幹部分不僅可支持植物的生長,還能通過具備環境可持續性的特征模擬樹木的生態功能,通過垂直展示的方式向游客展現了各種熱帶攀緣植物、附生植物和蕨類植物。


十、飛行者摩天輪(Singapore Flyer)
摩天輪坐落在濱海中心填海得到的土地上,共有28個觀光客艙,輪體直徑150米,總高165米,比 英國 倫敦 的“千禧眼”還要高30米。旋轉一周約用30分鐘時間。
乘坐摩天輪時能遠眺直到約45公裡外的景色,可把風光明媚的濱海灣、高聳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甚至 馬來西亞 及 印度尼西亞 部分島嶼的大好風光亦可收入眼帘。
華人、 馬來西亞 人、 印度 人、歐亞混血,十幾個種族在這座城市裡和諧相處,交織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文化景觀。
坐著公交搖晃去了烏節路。
烏節路除了光鮮亮麗的大型購物中心外,還有不少文化景觀。
長老會恩澤堂前身是烏節路長老會華語聚會。
在1968年4月14日複活節主日,於烏節路長老會開始崇拜會,當時只有13人,發展至今天,會友人數超過2000多人。
恩澤堂的長老議會以“多個聚會、一個堂會”的概念,設定恩澤堂的組織架構。在這個概念下,恩澤堂有如榕樹,榕樹的氣根垂落地上,日久長成枝幹使榕樹越來越壯大;恩澤堂也是如此,以成立聚會擴展教會,各聚會彼此聯繫,在一個堂會的體系下自治、互養、共傳,使恩澤堂壯大擴展。
YMCA學校始建於1913年, 是一所基督教全日制正規私立教育機構。
學校總建築面積為989.195平方米,可容納218名學生。
學校是一個非營利性機構,所有盈餘直接用於社會福利及公益事業。
這是 新加坡 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體現的卻是本國年輕、創新的精神。
竣工於1849年,在當時,博物館僅僅是 新加坡 公共機構中一個圖書館的一部分。在經過幾次變革和佈置之後,於1887年成為了一個獨立而永久存在的場所。
國家博物館將現代科技融入歷史展覽品中,並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來傳達歷史信息,詮釋著傳統博物館的嶄新內涵。
新加坡 歷史館提供電子音頻視頻嚮導,介紹每個展品。觀看完視頻後,游客可以自由選擇是以歷史時間為順序的路線還是以人物為線索的路線來參觀。前者主要是歷史學家的講述,後者是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們的講述。正是因為這樣才給游客多角度去瞭解同一歷史事件。
而 新加坡 文化生活館有四個主題,它們是傳統美食、時尚潮流、攝影技術與電影戲劇,呈現20世紀 新加坡 民眾生活。博物館內還有360度的投影屏幕,全天反覆播放影片,展示了 新加坡 現代繁忙的都市生活。
一陣風吹過,發出“叮叮”的碰撞聲,煞是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