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7日新加坡深度游】環球影城、魚尾獅、濱海灣、金沙酒店、聖淘沙島、烏節路……獅城全景攻略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門口廣場上還有記錄著 新加坡 人生活的展板,它從一個個細微的層面、從普通民眾生活的變遷向游客展示 新加坡 年輕、創新的精神。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 四、 新加坡 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
創立於2000年,是 亞洲 乃至世界公認的頂級財經類院校。
與 美國 精英大學相同,新大採用了 美國 常春藤大學式研討會形式的教學方法。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 管理大學在2020年QS世界同類型專業性大學(Specialist University)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1位(由於新大隻開設商科、信息技術、和少量社會科學,在綜合性大學比較中不占優勢)。
新加坡 管理大學經過不斷擴充學額,現已成為一所擁有10,000名學生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以商學、經濟、法律、社會科學等為主的中型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 2018年,SMU法學院大樓獲東盟節能建築獎。
該建築的設計響應了場地的太陽路徑,具有多種功能,如雙層玻璃,低輻射玻璃,玻璃上的熔塊,外部遮陽設備和綠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築物的眩光和熱量吸收,從而降低整體建築能耗。
在設計階段,計算機模擬優化了外觀和佈局設計,引入自然通風的中央社交空間,如中庭和開放式樓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的舒適度。大部分教學設施的設計用於接收來自相鄰開放空間的漫射自然 日光 ,以減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整幢建築展示了設計元素中精美和細緻的融合,以實現“整體建築性能”方法,確保最佳可持續的建築性能。 ↑新加坡管理大學 法學院外有一條文藝街,牆上有許多美麗的畫作。 ↑新加坡 除了畫作,建築風格也是十分的小清新。 ↑新加坡 五、電力站:藝術之家(The Substation)
這個實驗藝術中心是當代藝術家嘗試新概念、打破邊界的舞臺。
1990 年 9 月,華人劇作家郭寶崑 (Kuo Pao Kun) 創辦了電力站:藝術之家,這是在 新加坡 成立的第一個獨立藝術中心。該中心所在地是一座建於 1926 年的電力站。中心也由此得名。
這個獨立藝術中心如今製作並上演一系列藝術作品和表演,涵蓋舞蹈、文學、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等廣泛領域。常年在此登臺的藝術家和藝術活動多姿多採,從年輕的詩人到著名視覺藝術家,從本地搖滾樂隊到國際短片電影節,不一而足,精彩節目輪番登場。
電力站:藝術之家擁有兩個表演區:108 座席的黑箱劇場和 113 平方米的白色立方視覺藝術空間(也被稱為電力站:藝術之家畫廊)。由於電力站:藝術之家強調創新,在上述兩個表演區域之外,許多藝術家也對錶演場地進行了創新利用,例如,在畫廊空間表演戲劇,或使用樓梯井和屋頂等區域進行藝術展示。這裡還舉辦藝術和攝影課程。 經過時,看到有學生在此拍攝影視作品。 六、土生文化館(Peranakan Museum)
文藝街上還有一座土生文化館。
土生文化館設在一所漂亮的舊校舍內。這所學校就是建於 1912 年的道南小學,是海峽殖民時期創立的第一所現代化 福建 學校。這所舊校舍現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博物館上下三層共設 10 個永久展館,通過互動多媒體展覽,生動再現 東南亞 混合文化的方方面面。亮點包括鋪張的 12 天土生華人婚禮、 新加坡 歷史上傑出土生華人的事跡,以及當今土生華人的文化習俗如何隨著時代演變。 七、 新加坡 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成立於1968年,隸屬於文化部,負責國家檔案的永久性保護。
它收藏的檔案最早可到1805年。
國家檔案館彙集了政府各部門的文件、地圖、規劃、微型膠片、照片及其他重要文件。作為國家的歷史寶庫,檔案館的基本功能就是讓政府部門、學者和一般公眾對保存超過二十五年的檔案查閱利用。 八、聖格雷戈里亞米尼亞教堂(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of Sain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
建於1835年—1836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 九、 新加坡 國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 of Singapore)
新加坡 國會大廈是當前 新加坡 政府的所在。
上世紀80年代, 新加坡 國會議員從1963年的51人增至75人,舊國會大廈的辦公空間越來越緊張。
1989年,時任 新加坡 副總理的吳作棟提議 新建 一座國會大廈,得到大家的一致認並很快開始設計施工建設,最終於1999年9月建成完工並投入使用。 ↑新加坡國會大廈 ↑新加坡國會大廈 十、 新加坡 最高法院大廈(Supreme Court of Singapore)
2005年啟用,由 英國 建築師事務所Foster and Partners所設計。
大廈耗資兩億新元、歷時三年半建成,總樓面達7萬2000平方米,內有12個民事庭、8個刑事庭和3個上訴庭。大廈內也有許多空曠空間,追求明亮清新又不失莊嚴的感覺。
這座建築最搶眼的設計,莫過於頂樓的圓形“飛碟”。這個“飛碟”是該建築的最高樓層即第九層樓, 新加坡 的終審法院——最高法院上訴庭就設在這裡。“飛碟”象徵著 新加坡 司法制度的最高權力。 十一、 新加坡 舊國會大廈(The Arts House At The Old Parliament)
建於1827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政府建築物。
這座殖民地式建築物昔日是 新加坡 民主制度下的國會大廈,現已改為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建築外的銅像,是暹羅朱拉隆恭國王於1871年所贈的禮物。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建築氣派威嚴,是已故的 新加坡 首位民選總統王鼎昌親自設計的。
大廈頂部採用棱柱形結構,像是傳統的圓頂屋呈現現代化的色彩,莊嚴肅穆。
當前,舊國會大廈展現了國內外藝術家所創造的現代視覺藝術、音樂、舞蹈、電影與話劇。這裡擁有多種藝術設施包括小型電影院、音樂廳、黑盒子劇場、彩排空間、接待室、視覺藝術展覽廳、憲法史展覽廳。
走入“時光的長廊”,可從展覽品中瞭解當年國會大廈的精神、面貌與多個著名人物。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十二、 達豪 施紀念碑(Dalhousie Obelisk)
這座紀念碑建於1850 年 2 月,是 新加坡 的首座公共雕像,標志著當年 新加坡 作為海峽殖民地由英屬 印度 孟加拉管轄的那一段歲月。
這座紀念碑正是為了紀念 印度 殖民地總督 達豪 施公爵詹姆斯·安 德魯 勛爵 (Lord James Andrew) 對 新加坡 的第二次訪問而建的。
紀念碑四側分別用爪夷文、華文、淡米爾文和英文刻上了碑文。
其針型建築結構巍然挺立,外觀獨特鮮明,讓人從遠處即可一眼發現。 ↑達豪施紀念碑 十三、 維多利亞 劇院與音樂廳(Victoria Theatre&Victoria Concert Hall)
作為 新加坡 頂尖的表演藝術場所, 維多利亞 劇院與音樂廳是 新加坡 交響樂團 (Singapore Symphony Orchestra) 的常駐地。
1901 年,英殖民政府為了紀念當年 1 月去世的 維多利亞 女王 (Queen Victoria),決定建一個紀念堂,並將市政廳規劃其中。因此, 維多利亞 紀念堂就建在市政廳旁邊,兩棟建築統一為帕拉第奧建築風格,並建了一座鐘樓,將兩棟建築連為一體。市政廳更名為 維多利亞 劇院 (Victoria Theatre)。如今,它已成為 新加坡 市中心的一個地標。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十四、安德遜橋(Anderson Bridge)
維多利亞 劇院與音樂廳的正對面,便是安德遜橋了。
這座外觀宏偉的鐵橋,兩端擁有裝飾華麗的拱形鐵門——這是舊一代橋梁的最主要特色,同時有提醒司機橋梁開始與結束的作用。在1910年3月12日建竣啟用時,安德遜橋可算是當時最現代化的鐵橋,不過,它也是 新加坡 最後的大鐵橋,之後的橋梁建築材料便由鋼筋混凝土取代了。
安德遜橋以海峽殖民地總督約翰.安德遜爵士(任期1904—1911年)的名字命名,據史載,安德遜處理政務頗具創見, 新加坡 港務局和 新加坡 幣都是由他創立的。 ↑安德遜橋 十五、 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美術館位處市政區的中心,由 新加坡 歷史上曾經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兩座標誌性建築物——政府大廈和前高等法院改建而成。
占地 6 萬 4000 平方米,是 新加坡 最大的視覺藝術殿堂,也是 東南亞 地區規模最大的視覺藝術場館之一。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展出 8000 餘件國家藏品,藏品之豐富完整,堪稱 19 世紀至今全球規模最大,也最具歷史價值的 新加坡 及 東南亞 現代美術珍藏。國家美術館展品當中,就有多位讓 新加坡 引以為傲的本地藝術家巨作,包括陳荔英 (Georgette Chen)、陳宗瑞、劉抗等。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去的當天看到有新人在此拍照。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即使是美術館門口的“石凳”,也充滿了藝術的氣息。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十六、 聖安德烈 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
一座潔白的歌特式教堂,高高的尖頂直插藍天。像一位高大而聖潔的神的使者,他默默佇立在喧囂的市中心,卻讓每一個見到他的人,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嚮往和敬畏。這就是 新加坡 最著名的一座教堂—— 聖安德烈 教堂。
潔白亮麗的外牆是 聖安德烈 教堂最傲人的特點之一。據說是將貝殼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調成糊狀,再放入浸泡到柔軟的椰子殼,製成一種實用又美觀的石膏,將其塗在建築的錶面,不容易出現裂痕,而且潔白有 光澤 。
這是 新加坡 最大的教堂,也是最古老的 英國 聖公會禮拜堂。 ↑聖安德烈教堂 十七、世界大戰陣亡戰士紀念碑(The Cenotaph)
矗立在 康樂 通道 旁鬱郁蔥蔥的濱海公園內的這座紀念碑近乎 60 英尺高,由本地花崗岩雕制而成,在中央商業區內自成一處靜謐之地,阻隔了周圍街區的喧囂,讓人擁有沉思緬懷先烈的一小方空間。
紀念碑上以四種官方語言(英文、馬來文、中文、淡米爾文)刻著簡明扼要卻意味深長的一句話:“他們的犧牲成全了我們的幸存。”銅製碑誌上,銘刻著海峽殖民地戰死沙場的戰士的姓名。 十八、海濱公園(Esplanade Park)
建於1943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公園之一。
公園內更有不少 新加坡 獨有的古跡,如伊麗莎白女皇道(Queen Elizabeth Walk)、 印度 國民軍紀念碑(the former Indian National Army Monument site)、戰亡紀念碑(The Cenotaph)、陳金聲噴泉(Tan Kim Seng Fountain)及林謀盛紀念碑(Lim Bo Seng Memorial)等,相信漫步其中時,必能感受絲絲的歷史氣息。 ↑樟宜海濱公園 十九、 新加坡 雙螺旋橋(Double Helix Bridge)
這是世界上首座雙螺旋人行橋, 其設計結構就像人體基因脫氧核糖核酸(DNA),由兩條主鋼索朝相反方向環繞而成,象徵生命、延續、更 新和 成長,也反映 新加坡 人對濱海灣新市區的期待。
大橋採用不鏽鋼鋼管建造的兩條螺旋曲線相互纏繞,盤旋形成長達280米的核心結構。
橋梁全長280公尺,寬6公尺,可同時容納1萬6000人。毗鄰的汽車橋則長303公尺,寬近40公尺,設有三條雙向車道。
橋上設有可讓行人休息或眺望市景的圓形瞭望台,該處也是水上運動和煙花表演的最佳觀景台。
創立於2000年,是 亞洲 乃至世界公認的頂級財經類院校。
與 美國 精英大學相同,新大採用了 美國 常春藤大學式研討會形式的教學方法。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 管理大學在2020年QS世界同類型專業性大學(Specialist University)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1位(由於新大隻開設商科、信息技術、和少量社會科學,在綜合性大學比較中不占優勢)。
新加坡 管理大學經過不斷擴充學額,現已成為一所擁有10,000名學生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以商學、經濟、法律、社會科學等為主的中型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 2018年,SMU法學院大樓獲東盟節能建築獎。
該建築的設計響應了場地的太陽路徑,具有多種功能,如雙層玻璃,低輻射玻璃,玻璃上的熔塊,外部遮陽設備和綠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築物的眩光和熱量吸收,從而降低整體建築能耗。
在設計階段,計算機模擬優化了外觀和佈局設計,引入自然通風的中央社交空間,如中庭和開放式樓梯,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的舒適度。大部分教學設施的設計用於接收來自相鄰開放空間的漫射自然 日光 ,以減少人工照明的使用。
整幢建築展示了設計元素中精美和細緻的融合,以實現“整體建築性能”方法,確保最佳可持續的建築性能。 ↑新加坡管理大學 法學院外有一條文藝街,牆上有許多美麗的畫作。 ↑新加坡 除了畫作,建築風格也是十分的小清新。 ↑新加坡 五、電力站:藝術之家(The Substation)
這個實驗藝術中心是當代藝術家嘗試新概念、打破邊界的舞臺。
1990 年 9 月,華人劇作家郭寶崑 (Kuo Pao Kun) 創辦了電力站:藝術之家,這是在 新加坡 成立的第一個獨立藝術中心。該中心所在地是一座建於 1926 年的電力站。中心也由此得名。
這個獨立藝術中心如今製作並上演一系列藝術作品和表演,涵蓋舞蹈、文學、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等廣泛領域。常年在此登臺的藝術家和藝術活動多姿多採,從年輕的詩人到著名視覺藝術家,從本地搖滾樂隊到國際短片電影節,不一而足,精彩節目輪番登場。
電力站:藝術之家擁有兩個表演區:108 座席的黑箱劇場和 113 平方米的白色立方視覺藝術空間(也被稱為電力站:藝術之家畫廊)。由於電力站:藝術之家強調創新,在上述兩個表演區域之外,許多藝術家也對錶演場地進行了創新利用,例如,在畫廊空間表演戲劇,或使用樓梯井和屋頂等區域進行藝術展示。這裡還舉辦藝術和攝影課程。 經過時,看到有學生在此拍攝影視作品。 六、土生文化館(Peranakan Museum)
文藝街上還有一座土生文化館。
土生文化館設在一所漂亮的舊校舍內。這所學校就是建於 1912 年的道南小學,是海峽殖民時期創立的第一所現代化 福建 學校。這所舊校舍現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博物館上下三層共設 10 個永久展館,通過互動多媒體展覽,生動再現 東南亞 混合文化的方方面面。亮點包括鋪張的 12 天土生華人婚禮、 新加坡 歷史上傑出土生華人的事跡,以及當今土生華人的文化習俗如何隨著時代演變。 七、 新加坡 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Singapore)
成立於1968年,隸屬於文化部,負責國家檔案的永久性保護。
它收藏的檔案最早可到1805年。
國家檔案館彙集了政府各部門的文件、地圖、規劃、微型膠片、照片及其他重要文件。作為國家的歷史寶庫,檔案館的基本功能就是讓政府部門、學者和一般公眾對保存超過二十五年的檔案查閱利用。 八、聖格雷戈里亞米尼亞教堂(Armenian Apostolic Church of Saint Gregory the Illuminator)
建於1835年—1836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 九、 新加坡 國會大廈(Parliament House of Singapore)
新加坡 國會大廈是當前 新加坡 政府的所在。
上世紀80年代, 新加坡 國會議員從1963年的51人增至75人,舊國會大廈的辦公空間越來越緊張。
1989年,時任 新加坡 副總理的吳作棟提議 新建 一座國會大廈,得到大家的一致認並很快開始設計施工建設,最終於1999年9月建成完工並投入使用。 ↑新加坡國會大廈 ↑新加坡國會大廈 十、 新加坡 最高法院大廈(Supreme Court of Singapore)
2005年啟用,由 英國 建築師事務所Foster and Partners所設計。
大廈耗資兩億新元、歷時三年半建成,總樓面達7萬2000平方米,內有12個民事庭、8個刑事庭和3個上訴庭。大廈內也有許多空曠空間,追求明亮清新又不失莊嚴的感覺。
這座建築最搶眼的設計,莫過於頂樓的圓形“飛碟”。這個“飛碟”是該建築的最高樓層即第九層樓, 新加坡 的終審法院——最高法院上訴庭就設在這裡。“飛碟”象徵著 新加坡 司法制度的最高權力。 十一、 新加坡 舊國會大廈(The Arts House At The Old Parliament)
建於1827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政府建築物。
這座殖民地式建築物昔日是 新加坡 民主制度下的國會大廈,現已改為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建築外的銅像,是暹羅朱拉隆恭國王於1871年所贈的禮物。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建築氣派威嚴,是已故的 新加坡 首位民選總統王鼎昌親自設計的。
大廈頂部採用棱柱形結構,像是傳統的圓頂屋呈現現代化的色彩,莊嚴肅穆。
當前,舊國會大廈展現了國內外藝術家所創造的現代視覺藝術、音樂、舞蹈、電影與話劇。這裡擁有多種藝術設施包括小型電影院、音樂廳、黑盒子劇場、彩排空間、接待室、視覺藝術展覽廳、憲法史展覽廳。
走入“時光的長廊”,可從展覽品中瞭解當年國會大廈的精神、面貌與多個著名人物。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十二、 達豪 施紀念碑(Dalhousie Obelisk)
這座紀念碑建於1850 年 2 月,是 新加坡 的首座公共雕像,標志著當年 新加坡 作為海峽殖民地由英屬 印度 孟加拉管轄的那一段歲月。
這座紀念碑正是為了紀念 印度 殖民地總督 達豪 施公爵詹姆斯·安 德魯 勛爵 (Lord James Andrew) 對 新加坡 的第二次訪問而建的。
紀念碑四側分別用爪夷文、華文、淡米爾文和英文刻上了碑文。
其針型建築結構巍然挺立,外觀獨特鮮明,讓人從遠處即可一眼發現。 ↑達豪施紀念碑 十三、 維多利亞 劇院與音樂廳(Victoria Theatre&Victoria Concert Hall)
作為 新加坡 頂尖的表演藝術場所, 維多利亞 劇院與音樂廳是 新加坡 交響樂團 (Singapore Symphony Orchestra) 的常駐地。
1901 年,英殖民政府為了紀念當年 1 月去世的 維多利亞 女王 (Queen Victoria),決定建一個紀念堂,並將市政廳規劃其中。因此, 維多利亞 紀念堂就建在市政廳旁邊,兩棟建築統一為帕拉第奧建築風格,並建了一座鐘樓,將兩棟建築連為一體。市政廳更名為 維多利亞 劇院 (Victoria Theatre)。如今,它已成為 新加坡 市中心的一個地標。 ↑新加坡維多利亞劇院 十四、安德遜橋(Anderson Bridge)
維多利亞 劇院與音樂廳的正對面,便是安德遜橋了。
這座外觀宏偉的鐵橋,兩端擁有裝飾華麗的拱形鐵門——這是舊一代橋梁的最主要特色,同時有提醒司機橋梁開始與結束的作用。在1910年3月12日建竣啟用時,安德遜橋可算是當時最現代化的鐵橋,不過,它也是 新加坡 最後的大鐵橋,之後的橋梁建築材料便由鋼筋混凝土取代了。
安德遜橋以海峽殖民地總督約翰.安德遜爵士(任期1904—1911年)的名字命名,據史載,安德遜處理政務頗具創見, 新加坡 港務局和 新加坡 幣都是由他創立的。 ↑安德遜橋 十五、 新加坡 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美術館位處市政區的中心,由 新加坡 歷史上曾經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兩座標誌性建築物——政府大廈和前高等法院改建而成。
占地 6 萬 4000 平方米,是 新加坡 最大的視覺藝術殿堂,也是 東南亞 地區規模最大的視覺藝術場館之一。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國家美術館展出 8000 餘件國家藏品,藏品之豐富完整,堪稱 19 世紀至今全球規模最大,也最具歷史價值的 新加坡 及 東南亞 現代美術珍藏。國家美術館展品當中,就有多位讓 新加坡 引以為傲的本地藝術家巨作,包括陳荔英 (Georgette Chen)、陳宗瑞、劉抗等。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去的當天看到有新人在此拍照。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即使是美術館門口的“石凳”,也充滿了藝術的氣息。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十六、 聖安德烈 教堂(St Andrew's Cathedral)
一座潔白的歌特式教堂,高高的尖頂直插藍天。像一位高大而聖潔的神的使者,他默默佇立在喧囂的市中心,卻讓每一個見到他的人,心中都會不由自主地生起嚮往和敬畏。這就是 新加坡 最著名的一座教堂—— 聖安德烈 教堂。
潔白亮麗的外牆是 聖安德烈 教堂最傲人的特點之一。據說是將貝殼磨成灰,加入蛋白和糖調成糊狀,再放入浸泡到柔軟的椰子殼,製成一種實用又美觀的石膏,將其塗在建築的錶面,不容易出現裂痕,而且潔白有 光澤 。
這是 新加坡 最大的教堂,也是最古老的 英國 聖公會禮拜堂。 ↑聖安德烈教堂 十七、世界大戰陣亡戰士紀念碑(The Cenotaph)
矗立在 康樂 通道 旁鬱郁蔥蔥的濱海公園內的這座紀念碑近乎 60 英尺高,由本地花崗岩雕制而成,在中央商業區內自成一處靜謐之地,阻隔了周圍街區的喧囂,讓人擁有沉思緬懷先烈的一小方空間。
紀念碑上以四種官方語言(英文、馬來文、中文、淡米爾文)刻著簡明扼要卻意味深長的一句話:“他們的犧牲成全了我們的幸存。”銅製碑誌上,銘刻著海峽殖民地戰死沙場的戰士的姓名。 十八、海濱公園(Esplanade Park)
建於1943年,是 新加坡 最古老的公園之一。
公園內更有不少 新加坡 獨有的古跡,如伊麗莎白女皇道(Queen Elizabeth Walk)、 印度 國民軍紀念碑(the former Indian National Army Monument site)、戰亡紀念碑(The Cenotaph)、陳金聲噴泉(Tan Kim Seng Fountain)及林謀盛紀念碑(Lim Bo Seng Memorial)等,相信漫步其中時,必能感受絲絲的歷史氣息。 ↑樟宜海濱公園 十九、 新加坡 雙螺旋橋(Double Helix Bridge)
這是世界上首座雙螺旋人行橋, 其設計結構就像人體基因脫氧核糖核酸(DNA),由兩條主鋼索朝相反方向環繞而成,象徵生命、延續、更 新和 成長,也反映 新加坡 人對濱海灣新市區的期待。
大橋採用不鏽鋼鋼管建造的兩條螺旋曲線相互纏繞,盤旋形成長達280米的核心結構。
橋梁全長280公尺,寬6公尺,可同時容納1萬6000人。毗鄰的汽車橋則長303公尺,寬近40公尺,設有三條雙向車道。
橋上設有可讓行人休息或眺望市景的圓形瞭望台,該處也是水上運動和煙花表演的最佳觀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