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19日自由行全攻略
然後邂逅了另外一所教堂——聖安妮教堂,外表完全由紅磚砌成,走的越近,感覺越震撼。 然後我們來到了 維爾紐斯 主教座堂,非常宏偉,類似於一個廣場,我們到的時候接近黃昏。夕陽把我們的影子拉長, 維爾紐斯 的小巧美好留在我們心中。 第十天,8月2日 立陶宛 特拉凱我們坐早上的火車來到了 立陶宛 的另一個城市—— 特拉凱 ,距離 維爾紐斯 半個多小時的火車車程。
特拉凱 太美啦!一齣火車站就是一片 大湖 !湖水超級藍,而且有棧道一直延伸到湖中。 湖邊安靜,湖面平靜,幾乎沒有人經過。當我們坐在湖邊的蘋果樹下吃我們自帶的中餐,有小貓立刻走了過來。吃著吃著,有幾個人經過,然後去了直接從棧道下去了湖裡游泳。感覺一切娛 樂都 源自天然。 沿著湖區一直走,就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特拉凱 城堡。城堡建在水中央,只有一條橋可以過去。城堡入內需要門票,但在外延參觀不需要。我們過了橋後繞著城堡轉了一圈就離開了。 雖然城堡是我們的重頭戲,但是在 特拉凱 的路邊,隨處都是風景,五顏六色的斜頂房子啦、插滿鮮花的自行車啦、突然出現的教堂啦等等,滿眼都是驚喜。 回到 維爾紐斯 後,晚餐繼續老街,吃的是炸雞,店名是PERI PERI,感覺在當地超火,滿滿都是人。 第十一天,8月3日 人在囧途之十字架山這天的經歷總結起來,就是人在囧途——但是是專屬於我們的小幸運版。
早上,原計劃是從 維爾紐斯 坐火車去 希奧利艾 再轉汽車到十字架山,計劃的好好的。結果,從 維爾紐斯 坐火車的時候,由於火車晚點,在本來應該到 希奧利艾 的時間點才到了 希奧利艾 的前一站,總而言之我們提前一個火車站下了車!
一下車就丹丹就已經發覺不妙,我們一看谷歌地圖,果然, 希奧利艾 還遠著呢!就這樣我們來到了 立陶宛 的一個不知名小鎮!我絕望的去火車站售票廳詢問下一班火車到 希奧利艾 是幾點,一頓英文溝通無果因為他們根本不說英文,還是後來來了個會英文的小哥才告訴我們下一班要等到下午,而我們後面的行程完全不能耽誤那麼久。
正在我們焦急的時候,一個老爺爺走過來,他也不會英文,但他是和我們一起下火車的!(丹丹後來告訴我,從下火車起他就一直在留意我們)他連講帶比划了半天,通過旁邊的翻譯小哥我們才知道,他是告訴我們去 希奧利艾 還可以去汽車站坐汽車過去!
得知這個消息我們有了一線希望,再次谷歌地圖,發現我們所在的火車站離小鎮的汽車站離了有2-3公里,而那個火車站,看不見任何的公共交通工具。再一次陷入絕望。
在我倆打算拖著箱子背著背囊走路去汽車站的時候,老爺爺又過來了!他沖我們招手,我完全沒看懂什麼意思,丹丹反應快:他要我們過去!我們跟著他往火車站外走,他指了指遠處的他的車,我才明白了,他是打算送我們去車站啊!
但這時候我們還是猶豫了,畢竟在陌生的國家,語言也不通,我們倆女生。我們猶豫了大概十秒鐘,上車了。
車上依然很害怕,一直開著谷歌導航,生怕被賣了。但是老爺爺最終把我們送到了汽車站。我們不停道謝,老爺爺揮揮手掉頭就走了。
到了 希奧利艾 汽車站後,我們寄存好了行李,便到12站台去等到JONISKIS的巴士,在DOMANTAI站下車。依然是一切都計劃的好好的,但是!我們在巴士上又坐過了站!本來在DOMANTAI下車也還有走20分鐘才到十字架山,但我們晚下車後,導致我們又要步行進一個小時才能到十字架山!
由於被客車放在一個鄉間公路的路牙子上,公共交通工具什麼的就別想了,走路的地方都幾乎沒有,只有車行道!我們冒著酷暑,再次絕望地在路牙上走著!
奇跡再一次出現了!
一個白人大叔從我們逆行的方向駛過,然後掉頭回來,問我們要不要坐車。我們當然想!但是依然!猶豫而害怕!
但還是上了車!大叔的英文很好,他告訴我們他的女兒和我們差不多年紀,他只是看天氣太熱了我們兩個一看就是外國人一看就是要去十字架山而十字架山還遠著呢 巴拉 巴拉 ,其實一路上我都沒有能卸下防備,一直邊聊天邊盯著谷歌地圖,阿叔還說他和他老婆都是老師,他們的女兒和我們差不多大,所以他有惻隱之心要載我們一程。
聊著聊著,大叔已經把我們送到了十字架山,算是因禍得福吧,本來我們在正確的地方下車也還要走二十分鐘的,現在可好,直接把我們送到了門口。我們再次再三感謝大叔,目送他離開。
這樣,才終於到了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本來是紀念二戰中逝世的戰士,每個戰士就有一個十字架,但是後來這個地方被廣泛使用,很多普通民眾逝世後也把十字架放來這裡,日積月累,十字架堆的像山一樣高,所以叫十字架山。
大老遠辛辛苦苦地跑過來,確實是長了見識,看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場景,還是相當壯觀的。不過這個景點就算是不坐錯車的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還是很難抵達,所以不是特別推薦。
當然,由於我們的囧途,這一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行中的收穫往往來自於出乎意料。不小心兩次坐錯車卻又兩次都碰上了好心人,這種經歷難得又難忘,而源自於陌生人無條件的幫助,無法回報,只好回報給以後需要幫助的其他人。往往是這樣,善意會傳遞,世界因此充滿愛。 我們掐著點等車回 希奧利艾 ,生怕再錯過。在 希奧利艾 車站吃了一頓後,坐巴士到了 拉脫維亞 首都, 裡加 。
特拉凱 太美啦!一齣火車站就是一片 大湖 !湖水超級藍,而且有棧道一直延伸到湖中。 湖邊安靜,湖面平靜,幾乎沒有人經過。當我們坐在湖邊的蘋果樹下吃我們自帶的中餐,有小貓立刻走了過來。吃著吃著,有幾個人經過,然後去了直接從棧道下去了湖裡游泳。感覺一切娛 樂都 源自天然。 沿著湖區一直走,就到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特拉凱 城堡。城堡建在水中央,只有一條橋可以過去。城堡入內需要門票,但在外延參觀不需要。我們過了橋後繞著城堡轉了一圈就離開了。 雖然城堡是我們的重頭戲,但是在 特拉凱 的路邊,隨處都是風景,五顏六色的斜頂房子啦、插滿鮮花的自行車啦、突然出現的教堂啦等等,滿眼都是驚喜。 回到 維爾紐斯 後,晚餐繼續老街,吃的是炸雞,店名是PERI PERI,感覺在當地超火,滿滿都是人。 第十一天,8月3日 人在囧途之十字架山這天的經歷總結起來,就是人在囧途——但是是專屬於我們的小幸運版。
早上,原計劃是從 維爾紐斯 坐火車去 希奧利艾 再轉汽車到十字架山,計劃的好好的。結果,從 維爾紐斯 坐火車的時候,由於火車晚點,在本來應該到 希奧利艾 的時間點才到了 希奧利艾 的前一站,總而言之我們提前一個火車站下了車!
一下車就丹丹就已經發覺不妙,我們一看谷歌地圖,果然, 希奧利艾 還遠著呢!就這樣我們來到了 立陶宛 的一個不知名小鎮!我絕望的去火車站售票廳詢問下一班火車到 希奧利艾 是幾點,一頓英文溝通無果因為他們根本不說英文,還是後來來了個會英文的小哥才告訴我們下一班要等到下午,而我們後面的行程完全不能耽誤那麼久。
正在我們焦急的時候,一個老爺爺走過來,他也不會英文,但他是和我們一起下火車的!(丹丹後來告訴我,從下火車起他就一直在留意我們)他連講帶比划了半天,通過旁邊的翻譯小哥我們才知道,他是告訴我們去 希奧利艾 還可以去汽車站坐汽車過去!
得知這個消息我們有了一線希望,再次谷歌地圖,發現我們所在的火車站離小鎮的汽車站離了有2-3公里,而那個火車站,看不見任何的公共交通工具。再一次陷入絕望。
在我倆打算拖著箱子背著背囊走路去汽車站的時候,老爺爺又過來了!他沖我們招手,我完全沒看懂什麼意思,丹丹反應快:他要我們過去!我們跟著他往火車站外走,他指了指遠處的他的車,我才明白了,他是打算送我們去車站啊!
但這時候我們還是猶豫了,畢竟在陌生的國家,語言也不通,我們倆女生。我們猶豫了大概十秒鐘,上車了。
車上依然很害怕,一直開著谷歌導航,生怕被賣了。但是老爺爺最終把我們送到了汽車站。我們不停道謝,老爺爺揮揮手掉頭就走了。
到了 希奧利艾 汽車站後,我們寄存好了行李,便到12站台去等到JONISKIS的巴士,在DOMANTAI站下車。依然是一切都計劃的好好的,但是!我們在巴士上又坐過了站!本來在DOMANTAI下車也還有走20分鐘才到十字架山,但我們晚下車後,導致我們又要步行進一個小時才能到十字架山!
由於被客車放在一個鄉間公路的路牙子上,公共交通工具什麼的就別想了,走路的地方都幾乎沒有,只有車行道!我們冒著酷暑,再次絕望地在路牙上走著!
奇跡再一次出現了!
一個白人大叔從我們逆行的方向駛過,然後掉頭回來,問我們要不要坐車。我們當然想!但是依然!猶豫而害怕!
但還是上了車!大叔的英文很好,他告訴我們他的女兒和我們差不多年紀,他只是看天氣太熱了我們兩個一看就是外國人一看就是要去十字架山而十字架山還遠著呢 巴拉 巴拉 ,其實一路上我都沒有能卸下防備,一直邊聊天邊盯著谷歌地圖,阿叔還說他和他老婆都是老師,他們的女兒和我們差不多大,所以他有惻隱之心要載我們一程。
聊著聊著,大叔已經把我們送到了十字架山,算是因禍得福吧,本來我們在正確的地方下車也還要走二十分鐘的,現在可好,直接把我們送到了門口。我們再次再三感謝大叔,目送他離開。
這樣,才終於到了十字架山! 十字架山本來是紀念二戰中逝世的戰士,每個戰士就有一個十字架,但是後來這個地方被廣泛使用,很多普通民眾逝世後也把十字架放來這裡,日積月累,十字架堆的像山一樣高,所以叫十字架山。
大老遠辛辛苦苦地跑過來,確實是長了見識,看到了從來沒有見過的場景,還是相當壯觀的。不過這個景點就算是不坐錯車的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還是很難抵達,所以不是特別推薦。
當然,由於我們的囧途,這一程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旅行中的收穫往往來自於出乎意料。不小心兩次坐錯車卻又兩次都碰上了好心人,這種經歷難得又難忘,而源自於陌生人無條件的幫助,無法回報,只好回報給以後需要幫助的其他人。往往是這樣,善意會傳遞,世界因此充滿愛。 我們掐著點等車回 希奧利艾 ,生怕再錯過。在 希奧利艾 車站吃了一頓後,坐巴士到了 拉脫維亞 首都, 裡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