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時光,純真的情懷】-行攝我最愛的上海(北外灘 、民生路碼頭、外灘圓明圓路|更新至東外灘)









提籃橋監獄,市級建築保護單位,位於 上海 市虹口區提籃橋,是一座著名的監獄,因其規模宏大,歷史悠久,號稱“遠東第一監獄”。提籃橋監獄在迎來首名囚犯的110年後,監獄被關閉。







下海廟俗稱“夏海廟”、“義王廟”。據記載,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l736~1795),當時僅有房屋九間,是當地漁民、居民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間神廟。嘉慶中間(1796-1820)荒塌,由心意師太重修,此後作為一所臨濟宗的比丘尼道場。 咸豐 四年(1854)又購地八畝一分七釐多,逐步擴建,相傳心意師太至98歲高齡時,交法成師太繼任主持,陸續增建前殿等二十餘間房屋殿舍。光緒二十一年(l895),由法成的徒弟福星師太繼任,光緒二十五年(1899),又增建後殿等十餘間房屋,至宣統三年,法成年87歲時尚在世。此後,先後由福根、覺蓮繼任。抗日戰爭初期,下海廟房屋被日軍炮火全部焚毀。1941年起,由覺蓮募資重新修建,至解放以後,基本保持原有規模。
下海廟位於虹口區商業鬧市提籃橋地區,當時夏海義王廟地處下海浦,長江船隻入海處,現正對廟門的馬路就叫 海門 路,居民船民進廟燒香,常常提籃而過橋,故名提籃橋。夏海廟也訛名為下海廟,以後正式以“下海廟”為名。因廟宇近海,沿海百姓崇拜護海神媽祖,因此也以天妃娘娘及其它地方神一起奉神祀在廟中。



傳統意義上的外灘,是從黃 浦江 邊十六鋪碼頭到 蘇州 河口的外白渡橋,黃 浦江 西岸沿江區域。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十六鋪碼頭向南到龍華地區形成了南外灘,外白渡橋向北形成了北外灘,浦東陸家嘴形成了浦東濱江。這些地方,都是可去走走看看的。
星外灘則是虹口區正在提籃橋附近打造的一個全新的城市文化地標,由位於虹口北外灘濱江核心地域的 上海 港國際客運中心、 上海 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和作為其腹地的星外灘中心—— 海門 路55號地塊組成。
虹口.星外灘坐北朝南,面水 朝陽 ,西向外白渡橋與老外灘相連,南面隔江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相望,綿延起伏的古典建築群和對岸的摩天大樓盡收眼底,與老外灘、陸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共同構成 上海 “黃 金三角 ”。

目前,區域內匯聚了3000餘家航運服務類企業,包括數十家央企和國企,其中有 上海 航運交易所、 中國 港口協會等26家航運功能性機構,此外還有中遠集團、中海集團、寶鋼集團、 上海 建工、 新加坡 太平船等龍頭企業。




從星外灘看 浦江 夜景,完全不輸黃埔外灘,浦東濱江,且清凈好多!






看著它造起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