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愛與愁 | 特別的春節,濃烈的鄉愁
太陽終於在緩慢的節奏中落入海平面之下,火紅的晚霞餘暉映襯清真寺金色的穹頂。宣禮塔傳出的誦經聲和海浪聲激起節奏的共鳴,深藍色的暮色像一塊毯子覆蓋在清真寺上空。建築徐徐亮起彩燈,營造出了一番夢幻的氛圍。站在清真寺旁,我感受到的是自然之美與人類宗教力量的完美結合。 天色從深藍徹底變成了黑色,信徒們仍在大殿祈禱。游客們逐漸散去。我們站在清真寺門口準備叫車回家時,意外地發現這座還在建設中的人工島沒有公交車,晚上7點左右也非常難叫到回 馬六甲 市中心的車。只見 馬六甲 當地人的小車魚貫而出,歐美游客一個個都騎著自行車,篤篤悠悠地離開清真寺。我從未像此刻一般佩服他們的機智。早知道我也應該騎車前來我不是叫出租車。 手機屏幕一次次顯示叫車訂單無人回應,我開始有些焦急該如何回去。我身邊還有一家三口,與我有同樣的情況。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說中文,大門口只剩下我們兩對華人家庭。父親人到中年,中文發音中摻雜著粵語口音,孩子青春年少,18歲左右的年紀。時不時接到電話,英文流利。
我狠了狠心,將小費加到頂,呼叫價格最高的六人座商務車,終於有人接單了。我合計著兩人坐兩人車太浪費,不如將那一家三口一起捎回市裡。中年男士反覆像我道謝,我說:“你太客氣啦!”。大家依次上車落座。
“哎,沒想到這裡回程車這麼難叫啊,還好今天碰到你們。你們從哪裡來?”他落座後回頭與我攀談。
“我們從 上海 來,你們一家三口呢?”
“ 新加坡 。這不是過年嗎?我們回 馬來西亞 探親。”果然,與我猜測的一致, 新加坡 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非馬來語與中文,雖然華人占比最高,但是中文非官方語言),怪不得孩子已經習慣於同學用英語對話了。中年人繼續和我說:“現在 新加坡 與 馬來西亞 是不同的國家,以前卻是一體的。 馬六甲 與 新加坡 交通比較方便,一天就能往返。許多家族兩地都有產業和房子,親戚間有來有往。誰料到 新加坡 在50年代被踢出馬來聯邦,獨立成國。你說這國家能分開,親情怎麼分得開?現在每年過年,我都會帶著孩子回來看爺爺奶奶,就怕等我父母去世後,這孩子也不會再來 馬六甲 了。”
是啊,時間、距離割不斷感情,人無論走多遠,家鄉永遠是心中的月光。我回到酒店後,在閱讀區翻到了一本英文書,封面主題是:“ 中國 年。”它是翻譯於中文原版。序言中寫著:當今世界有許多渠道去瞭解 中國 的社會與風俗。這些渠道中最快速的一扇門就是 中國 年。“過年”是 中國 最令人感興趣的傳統了。 過年,對許多 中國 人來說,是一個契機,它連接了親情與血脈。 新加坡 家庭每年來 馬六甲 探親是個例子,我在 馬六甲 牽掛著 中國 也是一個例子。
【檳城喬治鎮 活著的世界文化遺產】從 檳城 國際機場到 喬治 鎮的路上,一路上都種植著綠油油的檳榔樹,聽說 檳城 的名字由此而來。 檳城 是 馬來西亞 的第三 大城 市,也是聚集著華人最多的一座城市。隨處可見的同鄉會館與大街小巷傳來的中文讓人回到了華人奮鬥打拼的南洋舊時光。 喬治 城的古意讓人一見鐘情。 \--喬治城的“老”與“新”喬治 城很老。18世紀 英國 人建鎮後留下了許多在陽光下白得發光的建築。大批 潮汕 人帶來了傳統文化與房屋。現代化經濟發展沒有帶走它們,這些元素在老城被完好的保留。來這裡得把心態放得舒緩,節奏放得緩慢。此地最適合旅行的方式是騎一輛自行車,篤悠悠地穿行在 檳城 的小道上。一路欣賞各個宗教的寺廟、華人會館、 潮汕 老屋,感受獨特的市井文化。累了在路邊長椅坐下,買一碗涼茶,再聽聽樹上的鳥鳴,逗一逗路邊翹著尾巴一路小跑的貓咪。“閑適”這個詞從書本上蹦進了生活。
老習俗,老傳統不再只存在於舞臺上。 潮州 會館前傳來震耳欲聾的敲鑼/擊鼓聲,走進一看,少年們兩兩分組,頂著金色的 獅子 ,隨著節拍舞動。 獅子 的眼睛一睜一眨,異常靈動。舞獅少年旁站著的師傅對大家吆喝:“新年好!檳榔嶼 潮州 會館祝福父老鄉親鼠年大吉。” 會館廣場內張羅結彩,一桌桌紅色的圓桌前坐滿了人,大家等著年飯開席。
我狠了狠心,將小費加到頂,呼叫價格最高的六人座商務車,終於有人接單了。我合計著兩人坐兩人車太浪費,不如將那一家三口一起捎回市裡。中年男士反覆像我道謝,我說:“你太客氣啦!”。大家依次上車落座。
“哎,沒想到這裡回程車這麼難叫啊,還好今天碰到你們。你們從哪裡來?”他落座後回頭與我攀談。
“我們從 上海 來,你們一家三口呢?”
“ 新加坡 。這不是過年嗎?我們回 馬來西亞 探親。”果然,與我猜測的一致, 新加坡 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非馬來語與中文,雖然華人占比最高,但是中文非官方語言),怪不得孩子已經習慣於同學用英語對話了。中年人繼續和我說:“現在 新加坡 與 馬來西亞 是不同的國家,以前卻是一體的。 馬六甲 與 新加坡 交通比較方便,一天就能往返。許多家族兩地都有產業和房子,親戚間有來有往。誰料到 新加坡 在50年代被踢出馬來聯邦,獨立成國。你說這國家能分開,親情怎麼分得開?現在每年過年,我都會帶著孩子回來看爺爺奶奶,就怕等我父母去世後,這孩子也不會再來 馬六甲 了。”
是啊,時間、距離割不斷感情,人無論走多遠,家鄉永遠是心中的月光。我回到酒店後,在閱讀區翻到了一本英文書,封面主題是:“ 中國 年。”它是翻譯於中文原版。序言中寫著:當今世界有許多渠道去瞭解 中國 的社會與風俗。這些渠道中最快速的一扇門就是 中國 年。“過年”是 中國 最令人感興趣的傳統了。 過年,對許多 中國 人來說,是一個契機,它連接了親情與血脈。 新加坡 家庭每年來 馬六甲 探親是個例子,我在 馬六甲 牽掛著 中國 也是一個例子。
【檳城喬治鎮 活著的世界文化遺產】從 檳城 國際機場到 喬治 鎮的路上,一路上都種植著綠油油的檳榔樹,聽說 檳城 的名字由此而來。 檳城 是 馬來西亞 的第三 大城 市,也是聚集著華人最多的一座城市。隨處可見的同鄉會館與大街小巷傳來的中文讓人回到了華人奮鬥打拼的南洋舊時光。 喬治 城的古意讓人一見鐘情。 \--喬治城的“老”與“新”喬治 城很老。18世紀 英國 人建鎮後留下了許多在陽光下白得發光的建築。大批 潮汕 人帶來了傳統文化與房屋。現代化經濟發展沒有帶走它們,這些元素在老城被完好的保留。來這裡得把心態放得舒緩,節奏放得緩慢。此地最適合旅行的方式是騎一輛自行車,篤悠悠地穿行在 檳城 的小道上。一路欣賞各個宗教的寺廟、華人會館、 潮汕 老屋,感受獨特的市井文化。累了在路邊長椅坐下,買一碗涼茶,再聽聽樹上的鳥鳴,逗一逗路邊翹著尾巴一路小跑的貓咪。“閑適”這個詞從書本上蹦進了生活。
老習俗,老傳統不再只存在於舞臺上。 潮州 會館前傳來震耳欲聾的敲鑼/擊鼓聲,走進一看,少年們兩兩分組,頂著金色的 獅子 ,隨著節拍舞動。 獅子 的眼睛一睜一眨,異常靈動。舞獅少年旁站著的師傅對大家吆喝:“新年好!檳榔嶼 潮州 會館祝福父老鄉親鼠年大吉。” 會館廣場內張羅結彩,一桌桌紅色的圓桌前坐滿了人,大家等著年飯開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