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愛與愁 | 特別的春節,濃烈的鄉愁
坐在從 吉隆坡 機場歸程的飛機上,看著窗外漸漸亮起的晨光。飛機撥開雲霧,向 上海 的方向駛去。我長噓了一口氣,終於回家了。
2020年,從一月中下旬開啟的 馬來西亞 西部跨年之旅,起先充滿了探索異域的歡樂與滿足感。隨著日曆翻向2月,我得知我的祖國生病了,病情越發嚴重。整個 中國 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批批醫護人員、建設者、運輸員奔赴前線,每個省市都嚴防戒備。我們的敵人不只是大疫,還有恐慌、流言和被歧視。旅行的最後兩天,身處異鄉的我,需要向許多有意或無惡意的人解釋祖國的情況與闢謠,需要時刻關註回程航班是否會被取消——彼時 馬來西亞 東部機場已然取消了所有與的 中國 往來航班。
這些出發前始料不及的狀態讓我深刻地明白:身為 中國 人,無論你走多遠。血脈里那根感情線永遠與家鄉緊密相連。我們的心跳是同步的,愁緒是共通的。身為游子,當母親健 康平 安時,在外看世界是那麼得無憂無慮。當母親傳來不好的消息時,我哪裡還有心情游山玩水,只想趕緊回家。只有待在家鄉,心才會篤定,必勝的決心也會無比堅定。
坐在飛機上回頭望,與 馬來西亞 的首都 吉隆坡 漸行漸遠。儘管旅行結束得倉促,但這段旅程還是豐富多彩,不枉此行。出發前, 馬來西亞 西部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有著諸多絕美的自然景觀,悠久歷史記載著無數王宮的興衰。古老的傳統、百家爭春的民俗、多樣的建築風格薈萃於此,造就了獨一無二的 馬來西亞 風情。最讓我好奇的是從源自明朝的華人下南洋運動。幾百年來,一脈親承的華人在異國他鄉是如何落腳並生活至今的?那些從祖國南部帶過去的風俗傳統,與 馬來西亞 本土人文碰撞後,會出現什麼絢麗的文明?要解開這些答案,得從我旅行的第一天說起。
{ 吉隆坡 } { 布城 } { 雪蘭莪 } { 馬六甲 } { 檳城 } {娘惹峇峇文化} { 馬來西亞 美食} 【吉隆坡|解密民族拼圖】一月的 吉隆坡 烈日似驕陽,早晨九點的艷陽曬得大地白晃晃。我走出富有老派英倫風格的大華酒店——1932開業的老樓是 馬來西亞 歷史保護建築,它成為二戰後 馬來西亞 飛速發展的象徵之一。一位帶著圓檐帽,穿著短褲套裝與白色及膝襪的服務生熱情地與我打招呼並祝我今日旅途愉快。有著憨厚笑容的他,是早上目送我離開與晚上迎接我回酒店的人。明明素不相識,我卻在看到那份笑容的那刻莫名安心。 道路上鬱郁蔥蔥的 大樹 將都市打造成花園。枚紅色的三葉梅,墨綠的椰子樹,潔白的雞蛋花隨處可見。
我眯著眼抬頭望,一棵參天古樹上掛滿了石斛和球蘭。比起歷史悠久的 馬來西亞 其它古城, 吉隆坡 至今才160年曆史。當年興建在兩河交匯處,起勢於錫礦產業的它是 馬來西亞 人的淘金夢工廠。城市就像人一樣,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它年輕、敢闖的精神帶來了迅速的富饒。從馬來各州趕來的夢想淘金者們在此彙集並扎根生存。 三大民族(馬來族、漢族、 印度 族)在 吉隆坡 和諧共生。這個特質成為我對 吉隆坡 最感興趣的部分,今天我將探訪一些有特色的建築,街道與廣場來解密這個城市的民族拼圖。
\--不可思議的印度風|走進馬裡安曼印度廟我旅行的第一站是 吉隆坡 小 印度 區域。幾百年前,許多來自 中國 南部的華人出海來到印尼, 馬來西亞 , 新加坡 等地謀生。同樣的,來自 印度南部 的泰米爾人也因為錫礦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而遷移來此。小 印度 街區最著名的一棟建築便是此刻在我眼前的 馬裡 安曼 印度 廟。找到它非常容易:神廟前瀰漫著花香,只要看到滿街都是擺滿花環的小鋪子,便知道離它不遠了。 一大早,額頭點著紅色吉祥痣的 印度 裔居民熟練地將金盞菊、睡蓮、茉莉、白蠶花、蘭花等串在細繩上圍成花環。這些花環並不是用來給人做裝飾用,而是賣給參拜女神的信徒們。一如 印度 人灑脫熱情的性格,花環的顏色搭配也多以黃配紫,紅配黃等鮮亮的配色為主,十分明艷。 泰米爾人等來自 印度南部 的族群信奉 馬裡 安曼 女神。據說這位女神司水、司疾病痊愈,為南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精神慰藉,她也是在南洋討生活的 印度 裔心中的白月光。他們堅信在 馬裡 安曼 女神的保護下,人生會逢凶化吉。
神廟從遠處看像一座塔。走進看, 石門 之上的建築層層疊疊,由寬漸窄更像一座山。山上坐滿了“神”。工匠用色大膽,金粉、孔雀藍、硃砂紅、蘭花紫等彩色被描繪在一起,碰撞出不同凡響的美感。這些栩栩如生的神像被雕刻在塔門之上,令人眼前一亮。廟內傳來悠揚的樂曲聲,信徒脫鞋進入後,將鮮花、蠟燭、水果等放在銀色盤子中,排隊等待祭司祝福。眼前濃烈的異域風吸引我,我和先生也隨之脫鞋,與那些人一樣將鞋子放在門口,準備入內參觀。 “不能進去!” 一位穿著保安服飾的 印度 大兄弟攔住我們。真沒想到旅行一開始便吃了閉門羹。
“請問,我從網上得知,這是開放的景點,非 印度 教信徒不能進去參觀嗎?我滿臉迷茫地問道。
“游客可以進去,但是你們的鞋子不能放在外面。請去轉角處寄鞋。” 小哥的英語口音還留存著 印度南部 方言的影響,我仔細聽才辨別出大致意思。
“難道他是怕我們的鞋子丟了?”我和先生到寄鞋處看了下,門面上寫著大大的“寄鞋 20 cent 馬來西亞 林吉”。我又回頭望了塔門前,當地人泰然自若地把鞋子放在門口。角落裡堆疊著幾十雙五顏六色的拖鞋。只見一位中年人隨身帶了一隻塑料袋,低身脫鞋後將它放在袋子中隨身攜帶進入神廟。
我眼前一亮,得到提示!將兩人的鞋子放在先生的背包中,大搖大擺地再次進入塔門。
“你們寄鞋的票據呢?”沒想到我們又一次被 印度 裔小哥攔住。我指了下背包,示意在裡面。
“你們鞋子隨身帶也不行。請去寄鞋,然後把票據給我,我才能讓你們進去。” 小哥連連擺手。我恍然 大悟 。原來“攔門虎”在變相創收啊。我朝塔門內望去,色彩繽紛,神秘旖旎的 印度 文明在等我一探。相當於國內貨幣3角5分的“門票”也委實便宜。我們寄鞋拿票後,順利進入。 走進 馬裡 安曼 印度 廟,主殿光環如鏡,幾根粗壯的廊柱錶面佈滿花形瓷磚。主殿兩側供奉著幾個神龕,象鼻神、吡濕奴、濕婆在此接受世間香火。中軸線盡頭是中心胎室,它三面有牆,正面是一扇綠色的門。主神像在室內安放。它是神廟的核心,只有祭司持有資格進入。門兩側各矗立一座美輪美奐的女神站像。它是典型的後期達羅毗荼式神廟,這種神廟建築風格大概是從400年前南印地區開 始興 盛。
2020年,從一月中下旬開啟的 馬來西亞 西部跨年之旅,起先充滿了探索異域的歡樂與滿足感。隨著日曆翻向2月,我得知我的祖國生病了,病情越發嚴重。整個 中國 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批批醫護人員、建設者、運輸員奔赴前線,每個省市都嚴防戒備。我們的敵人不只是大疫,還有恐慌、流言和被歧視。旅行的最後兩天,身處異鄉的我,需要向許多有意或無惡意的人解釋祖國的情況與闢謠,需要時刻關註回程航班是否會被取消——彼時 馬來西亞 東部機場已然取消了所有與的 中國 往來航班。
這些出發前始料不及的狀態讓我深刻地明白:身為 中國 人,無論你走多遠。血脈里那根感情線永遠與家鄉緊密相連。我們的心跳是同步的,愁緒是共通的。身為游子,當母親健 康平 安時,在外看世界是那麼得無憂無慮。當母親傳來不好的消息時,我哪裡還有心情游山玩水,只想趕緊回家。只有待在家鄉,心才會篤定,必勝的決心也會無比堅定。
坐在飛機上回頭望,與 馬來西亞 的首都 吉隆坡 漸行漸遠。儘管旅行結束得倉促,但這段旅程還是豐富多彩,不枉此行。出發前, 馬來西亞 西部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它有著諸多絕美的自然景觀,悠久歷史記載著無數王宮的興衰。古老的傳統、百家爭春的民俗、多樣的建築風格薈萃於此,造就了獨一無二的 馬來西亞 風情。最讓我好奇的是從源自明朝的華人下南洋運動。幾百年來,一脈親承的華人在異國他鄉是如何落腳並生活至今的?那些從祖國南部帶過去的風俗傳統,與 馬來西亞 本土人文碰撞後,會出現什麼絢麗的文明?要解開這些答案,得從我旅行的第一天說起。
{ 吉隆坡 } { 布城 } { 雪蘭莪 } { 馬六甲 } { 檳城 } {娘惹峇峇文化} { 馬來西亞 美食} 【吉隆坡|解密民族拼圖】一月的 吉隆坡 烈日似驕陽,早晨九點的艷陽曬得大地白晃晃。我走出富有老派英倫風格的大華酒店——1932開業的老樓是 馬來西亞 歷史保護建築,它成為二戰後 馬來西亞 飛速發展的象徵之一。一位帶著圓檐帽,穿著短褲套裝與白色及膝襪的服務生熱情地與我打招呼並祝我今日旅途愉快。有著憨厚笑容的他,是早上目送我離開與晚上迎接我回酒店的人。明明素不相識,我卻在看到那份笑容的那刻莫名安心。 道路上鬱郁蔥蔥的 大樹 將都市打造成花園。枚紅色的三葉梅,墨綠的椰子樹,潔白的雞蛋花隨處可見。
我眯著眼抬頭望,一棵參天古樹上掛滿了石斛和球蘭。比起歷史悠久的 馬來西亞 其它古城, 吉隆坡 至今才160年曆史。當年興建在兩河交匯處,起勢於錫礦產業的它是 馬來西亞 人的淘金夢工廠。城市就像人一樣,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它年輕、敢闖的精神帶來了迅速的富饒。從馬來各州趕來的夢想淘金者們在此彙集並扎根生存。 三大民族(馬來族、漢族、 印度 族)在 吉隆坡 和諧共生。這個特質成為我對 吉隆坡 最感興趣的部分,今天我將探訪一些有特色的建築,街道與廣場來解密這個城市的民族拼圖。
\--不可思議的印度風|走進馬裡安曼印度廟我旅行的第一站是 吉隆坡 小 印度 區域。幾百年前,許多來自 中國 南部的華人出海來到印尼, 馬來西亞 , 新加坡 等地謀生。同樣的,來自 印度南部 的泰米爾人也因為錫礦產業需要大量勞動力而遷移來此。小 印度 街區最著名的一棟建築便是此刻在我眼前的 馬裡 安曼 印度 廟。找到它非常容易:神廟前瀰漫著花香,只要看到滿街都是擺滿花環的小鋪子,便知道離它不遠了。 一大早,額頭點著紅色吉祥痣的 印度 裔居民熟練地將金盞菊、睡蓮、茉莉、白蠶花、蘭花等串在細繩上圍成花環。這些花環並不是用來給人做裝飾用,而是賣給參拜女神的信徒們。一如 印度 人灑脫熱情的性格,花環的顏色搭配也多以黃配紫,紅配黃等鮮亮的配色為主,十分明艷。 泰米爾人等來自 印度南部 的族群信奉 馬裡 安曼 女神。據說這位女神司水、司疾病痊愈,為南印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精神慰藉,她也是在南洋討生活的 印度 裔心中的白月光。他們堅信在 馬裡 安曼 女神的保護下,人生會逢凶化吉。
神廟從遠處看像一座塔。走進看, 石門 之上的建築層層疊疊,由寬漸窄更像一座山。山上坐滿了“神”。工匠用色大膽,金粉、孔雀藍、硃砂紅、蘭花紫等彩色被描繪在一起,碰撞出不同凡響的美感。這些栩栩如生的神像被雕刻在塔門之上,令人眼前一亮。廟內傳來悠揚的樂曲聲,信徒脫鞋進入後,將鮮花、蠟燭、水果等放在銀色盤子中,排隊等待祭司祝福。眼前濃烈的異域風吸引我,我和先生也隨之脫鞋,與那些人一樣將鞋子放在門口,準備入內參觀。 “不能進去!” 一位穿著保安服飾的 印度 大兄弟攔住我們。真沒想到旅行一開始便吃了閉門羹。
“請問,我從網上得知,這是開放的景點,非 印度 教信徒不能進去參觀嗎?我滿臉迷茫地問道。
“游客可以進去,但是你們的鞋子不能放在外面。請去轉角處寄鞋。” 小哥的英語口音還留存著 印度南部 方言的影響,我仔細聽才辨別出大致意思。
“難道他是怕我們的鞋子丟了?”我和先生到寄鞋處看了下,門面上寫著大大的“寄鞋 20 cent 馬來西亞 林吉”。我又回頭望了塔門前,當地人泰然自若地把鞋子放在門口。角落裡堆疊著幾十雙五顏六色的拖鞋。只見一位中年人隨身帶了一隻塑料袋,低身脫鞋後將它放在袋子中隨身攜帶進入神廟。
我眼前一亮,得到提示!將兩人的鞋子放在先生的背包中,大搖大擺地再次進入塔門。
“你們寄鞋的票據呢?”沒想到我們又一次被 印度 裔小哥攔住。我指了下背包,示意在裡面。
“你們鞋子隨身帶也不行。請去寄鞋,然後把票據給我,我才能讓你們進去。” 小哥連連擺手。我恍然 大悟 。原來“攔門虎”在變相創收啊。我朝塔門內望去,色彩繽紛,神秘旖旎的 印度 文明在等我一探。相當於國內貨幣3角5分的“門票”也委實便宜。我們寄鞋拿票後,順利進入。 走進 馬裡 安曼 印度 廟,主殿光環如鏡,幾根粗壯的廊柱錶面佈滿花形瓷磚。主殿兩側供奉著幾個神龕,象鼻神、吡濕奴、濕婆在此接受世間香火。中軸線盡頭是中心胎室,它三面有牆,正面是一扇綠色的門。主神像在室內安放。它是神廟的核心,只有祭司持有資格進入。門兩側各矗立一座美輪美奐的女神站像。它是典型的後期達羅毗荼式神廟,這種神廟建築風格大概是從400年前南印地區開 始興 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