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向北,直到最北—哈爾濱 漠河游記【東北三省】
為什麼要去 東北 ?
為了在雪地里撒潑!
為了拍出下麵這樣的日出!!
為了滿足一個南方人對北方的所有幻想!!!
頭像就是用的這張照片 ↑北極村 對於冰雪早有預期,但這樣的銀河是真的完全超出我所有的想象! ↑北紅村
攻略什麼的就不單獨拿出來說了,大家都知道 東北 這些年經濟不振,但旅游行業蓬勃發展,每年冬天都是 東北 的超級旺季。
東北 曾經的底子還在,基礎設施上沒什麼大問題,這些年宰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所以在 東北 旅行基本上是不會碰到障礙的。
想看雪,去就是了。
向北、蒼白的天地元旦 東北 全是人,我不去趕場子,在家過了個無生趣的跨年後,才踏上北上的行程,3號一早飛 長春 ,再轉火車到 哈爾濱 。為什麼這麼麻煩,省錢呀,我又不缺時間。
為了去 東北 還更新了裝備,小鷹58,拉桿箱要占用一隻手太不方便,於是買了這個大包。
容量超大、背負舒服,小鷹的名聲絕對不是假的,相機、腳架、衣服、洗漱、藥品等等,所有必須的東西都塞了進去。不管去哪裡,我這一個大包都足夠了。裡面再塞一個小包,白天就小包帶些隨身物品。
杭州 起飛,一路往北,地面上慢慢出現白色。一開始我還不敢確實是雪,直到整片整片的白色出現才確信已經到了北國。
這時候正巧雲層散去,可以清楚的看見地上的狀況,鋪滿雪的大片的田地和其中點綴的小村莊,亦或是堆滿雪的山林以及冒著白煙的工廠大煙囪,在萬米高空俯瞰雪國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
順便誇一句, 海南 航空的伙食還不錯,想起了上次的川航。
長春 落地, 長春 龍嘉機場距離 長春 市區很遠,好在有動車往來,半個小時,也算方便。我不趕時間,從 長春 到 哈爾濱 是綠皮硬座,晚飯趕得上到 哈爾濱 吃就可以了。即使加上前一天在 杭州 機場附近的住宿,總費用也比 杭州 直飛 哈爾濱 要便宜不少,不過多點周折。
綠皮車窗上停不下來的水珠。 旅途中總有讓人意外的巧合,綠皮車對面的兩個姑娘是和我同一架飛機飛到 長春 ,叫個出租一起到中央大街。後來行程不同,卻再沒碰見。 ↑中央大街步行街
第一次到 哈爾濱 完全沒經驗,直接穿著家裡那套衣服就出去了,結果給凍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街上凍成狗不說,一回到室內又熱出汗。又吃了沒經驗的虧,在室內等我註意到的時候,相機上已經結了一層細密的水珠,嚇得我趕緊拿紙巾擦乾凈,完了還得塑料袋給包起來,以後得隨身帶著塑料袋,一進室內就得給相機包嚴實。
中央大街初見,特別乾凈,路上沒有一點積雪,兩邊張燈結彩,印象特別好。當然,勸你們別第一天就別往兩邊的岔路逛。
南邊是聖索菲亞大教堂,中間有各種特色建築和商鋪,北邊江邊是防洪紀念塔和斯 大林 公園,再就到松花江了,走走停停一個晚上也足夠了。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下麵是廣告時間~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冰城、繁華與破敗本來就是個起床困難症晚期患者,又趕上北國的寒冬,簡直想整天待在暖氣房的被窩裡,睡上幾天就回家去好了。於是 日上三竿了,才磨磨蹭蹭出門去。不管太陽多高了,這玻璃窗外的冰 花都 不會化了。當日室外溫度零下19度,哦對了, 東北 人才不說“零下”,人都是說:
“才19度,不冷不冷,30度那會才能叫冷呢”
說起 東北 人, 哈爾濱 人的普通話對於我這南方人來說其實是字正腔圓的,他們告訴我, 東北 話都是 沈陽 那片才講的, 哈爾濱 可沒有大碴子味。
日上三竿,窗戶上還是結著冰花 ↑中央大街步行街 老廚家鍋包肉,寒冬也擋不住的長隊,味道不錯 ↑老廚家鍋包肉 ↑老廚家鍋包肉 ↑老廚家鍋包肉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這麼多年,我們只知道 哈爾濱 “冰城”之名,作為南方人總嚮往著來看雪玩雪,可從不曾想這裡曾經有多繁華。
20世紀初,我們有過兩個東方 巴黎 ,一個是 上海 ,另一個就是這 哈爾濱 。時至今日, 上海 日益繁華,而 哈爾濱 只怕是榮光的尾巴都快看不見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俄 北京 條約簽訂, 東北 大片土地割讓給沙俄,此後,沙俄一直在努力 東北 進行滲透。以沙俄修建的 中東 鐵路為契機,形成了新樞紐城市 哈爾濱 。大量 俄羅斯 人, 波蘭 裔鐵路工程師,各國商人紛紛遷入,他們不分國籍種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哈爾濱 人”,這才有了 哈爾濱 最好的時代。
那時的 哈爾濱 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中國 第一家電影院, 中國 第一座廣播電臺, 中國 第一支交響樂團, 亞洲 最大的產糧區之一, 亞洲 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 中國 的金融中心,從方方面面來看, 哈爾濱 一點也不比 上海 要差。
20世紀30年代,蘇聯勢力退出 東北 , 日本 入侵建立了滿洲國, 哈爾濱 也成為了進一步入侵的兵工廠。戰爭的摧殘,還有解放後不可說的天災人禍,徹底摧毀了這裡。最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列車上也沒有 哈爾濱 的一個坐席,如今只能偏安一隅。
去看看流光溢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吧,這座幾乎和 哈爾濱 同歲的教堂,正是往昔繁華的最好表徵;再去看看骯髒破敗的老道外吧,那可不是一般城市裡來不及改造的城中村,那才是這個城市苟延殘喘的軀體。
先從聖索菲亞大教堂開始吧。教堂離中央大街很近,走過去就可以。 ↑索菲亞廣場 ↑索菲亞廣場 ↑索菲亞廣場 ↑老道外 ↑老道外 百年前,俄國人修建中俄鐵路的時候,修建了這座大教堂,原是木結構,歷經劫難和重建,留下現在的磚石結構。
這裡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是遠東地區的東正教宗教中心,見證了 俄羅斯 勢力在 東北 的侵入和退敗。
改革開放之後又全面修複,里牆依稀還能看出歷史的斑駁。現在完全沒有了宗教用途,裡面開闢成展覽館,用一系列的老照片來講述 哈爾濱 是如何在這一百年裡從小漁村興起成為東方小 巴黎 。
教堂真的很漂亮,圓頂是東正教的顯著風格,同 廣州 的石室聖心大教堂的哥特風格截然不同,我情不自禁繞著轉了好幾圈。不過這教堂周圍一圈高樓大廈,陽光給擋個嚴實,沒法拍照,於是我只好先坐公交去老道外了。晚上還會再回來,燈光映襯下的教堂才是最美的時刻。
門票15塊一張,學生證10塊一張,值得進去一看。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為了在雪地里撒潑!
為了拍出下麵這樣的日出!!
為了滿足一個南方人對北方的所有幻想!!!
頭像就是用的這張照片 ↑北極村 對於冰雪早有預期,但這樣的銀河是真的完全超出我所有的想象! ↑北紅村
攻略什麼的就不單獨拿出來說了,大家都知道 東北 這些年經濟不振,但旅游行業蓬勃發展,每年冬天都是 東北 的超級旺季。
東北 曾經的底子還在,基礎設施上沒什麼大問題,這些年宰客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所以在 東北 旅行基本上是不會碰到障礙的。
想看雪,去就是了。
向北、蒼白的天地元旦 東北 全是人,我不去趕場子,在家過了個無生趣的跨年後,才踏上北上的行程,3號一早飛 長春 ,再轉火車到 哈爾濱 。為什麼這麼麻煩,省錢呀,我又不缺時間。
為了去 東北 還更新了裝備,小鷹58,拉桿箱要占用一隻手太不方便,於是買了這個大包。
容量超大、背負舒服,小鷹的名聲絕對不是假的,相機、腳架、衣服、洗漱、藥品等等,所有必須的東西都塞了進去。不管去哪裡,我這一個大包都足夠了。裡面再塞一個小包,白天就小包帶些隨身物品。
杭州 起飛,一路往北,地面上慢慢出現白色。一開始我還不敢確實是雪,直到整片整片的白色出現才確信已經到了北國。
這時候正巧雲層散去,可以清楚的看見地上的狀況,鋪滿雪的大片的田地和其中點綴的小村莊,亦或是堆滿雪的山林以及冒著白煙的工廠大煙囪,在萬米高空俯瞰雪國就像是開了上帝視角。
順便誇一句, 海南 航空的伙食還不錯,想起了上次的川航。
長春 落地, 長春 龍嘉機場距離 長春 市區很遠,好在有動車往來,半個小時,也算方便。我不趕時間,從 長春 到 哈爾濱 是綠皮硬座,晚飯趕得上到 哈爾濱 吃就可以了。即使加上前一天在 杭州 機場附近的住宿,總費用也比 杭州 直飛 哈爾濱 要便宜不少,不過多點周折。
綠皮車窗上停不下來的水珠。 旅途中總有讓人意外的巧合,綠皮車對面的兩個姑娘是和我同一架飛機飛到 長春 ,叫個出租一起到中央大街。後來行程不同,卻再沒碰見。 ↑中央大街步行街
第一次到 哈爾濱 完全沒經驗,直接穿著家裡那套衣服就出去了,結果給凍的一把鼻涕一把淚。街上凍成狗不說,一回到室內又熱出汗。又吃了沒經驗的虧,在室內等我註意到的時候,相機上已經結了一層細密的水珠,嚇得我趕緊拿紙巾擦乾凈,完了還得塑料袋給包起來,以後得隨身帶著塑料袋,一進室內就得給相機包嚴實。
中央大街初見,特別乾凈,路上沒有一點積雪,兩邊張燈結彩,印象特別好。當然,勸你們別第一天就別往兩邊的岔路逛。
南邊是聖索菲亞大教堂,中間有各種特色建築和商鋪,北邊江邊是防洪紀念塔和斯 大林 公園,再就到松花江了,走走停停一個晚上也足夠了。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下麵是廣告時間~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冰城、繁華與破敗本來就是個起床困難症晚期患者,又趕上北國的寒冬,簡直想整天待在暖氣房的被窩裡,睡上幾天就回家去好了。於是 日上三竿了,才磨磨蹭蹭出門去。不管太陽多高了,這玻璃窗外的冰 花都 不會化了。當日室外溫度零下19度,哦對了, 東北 人才不說“零下”,人都是說:
“才19度,不冷不冷,30度那會才能叫冷呢”
說起 東北 人, 哈爾濱 人的普通話對於我這南方人來說其實是字正腔圓的,他們告訴我, 東北 話都是 沈陽 那片才講的, 哈爾濱 可沒有大碴子味。
日上三竿,窗戶上還是結著冰花 ↑中央大街步行街 老廚家鍋包肉,寒冬也擋不住的長隊,味道不錯 ↑老廚家鍋包肉 ↑老廚家鍋包肉 ↑老廚家鍋包肉 ↑中央大街步行街 ↑中央大街步行街
這麼多年,我們只知道 哈爾濱 “冰城”之名,作為南方人總嚮往著來看雪玩雪,可從不曾想這裡曾經有多繁華。
20世紀初,我們有過兩個東方 巴黎 ,一個是 上海 ,另一個就是這 哈爾濱 。時至今日, 上海 日益繁華,而 哈爾濱 只怕是榮光的尾巴都快看不見了。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中俄 北京 條約簽訂, 東北 大片土地割讓給沙俄,此後,沙俄一直在努力 東北 進行滲透。以沙俄修建的 中東 鐵路為契機,形成了新樞紐城市 哈爾濱 。大量 俄羅斯 人, 波蘭 裔鐵路工程師,各國商人紛紛遷入,他們不分國籍種族,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哈爾濱 人”,這才有了 哈爾濱 最好的時代。
那時的 哈爾濱 是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先後有33個國家的16萬餘僑民聚集這裡,19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中國 第一家電影院, 中國 第一座廣播電臺, 中國 第一支交響樂團, 亞洲 最大的產糧區之一, 亞洲 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 中國 的金融中心,從方方面面來看, 哈爾濱 一點也不比 上海 要差。
20世紀30年代,蘇聯勢力退出 東北 , 日本 入侵建立了滿洲國, 哈爾濱 也成為了進一步入侵的兵工廠。戰爭的摧殘,還有解放後不可說的天災人禍,徹底摧毀了這裡。最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列車上也沒有 哈爾濱 的一個坐席,如今只能偏安一隅。
去看看流光溢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吧,這座幾乎和 哈爾濱 同歲的教堂,正是往昔繁華的最好表徵;再去看看骯髒破敗的老道外吧,那可不是一般城市裡來不及改造的城中村,那才是這個城市苟延殘喘的軀體。
先從聖索菲亞大教堂開始吧。教堂離中央大街很近,走過去就可以。 ↑索菲亞廣場 ↑索菲亞廣場 ↑索菲亞廣場 ↑老道外 ↑老道外 百年前,俄國人修建中俄鐵路的時候,修建了這座大教堂,原是木結構,歷經劫難和重建,留下現在的磚石結構。
這裡曾經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是遠東地區的東正教宗教中心,見證了 俄羅斯 勢力在 東北 的侵入和退敗。
改革開放之後又全面修複,里牆依稀還能看出歷史的斑駁。現在完全沒有了宗教用途,裡面開闢成展覽館,用一系列的老照片來講述 哈爾濱 是如何在這一百年裡從小漁村興起成為東方小 巴黎 。
教堂真的很漂亮,圓頂是東正教的顯著風格,同 廣州 的石室聖心大教堂的哥特風格截然不同,我情不自禁繞著轉了好幾圈。不過這教堂周圍一圈高樓大廈,陽光給擋個嚴實,沒法拍照,於是我只好先坐公交去老道外了。晚上還會再回來,燈光映襯下的教堂才是最美的時刻。
門票15塊一張,學生證10塊一張,值得進去一看。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