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國八日漫游記——我與荷蘭的第二次遇見(更新中……)
沙拉 一般,生洋蔥我真的是沒法接受,還有寫酸黃瓜什麼的……
後切的菲力吧應該是,調味略淡,肉質還算可以,不過感覺沒有下麵的大家伙來的招我的喜愛。如果可以錶面再焦一點,調味再豐富一點或許會更好。
重頭戲……上菜後對著這一盤龐然大物好一頓猛拍……吃完一塊就已經很飽了……偏甜的調味是我們喜歡的風格,外焦里嫩,肉汁也很豐富。真的算是無意間的驚喜了!
吃完飯過個馬路便是今天第一站重頭戲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了,近看威廉·德瑞斯(Willem Drees)紀念碑。有一隻海鳥躲在雕塑上,顯得有點搞笑……
Willem Drees,自1948年以來擔任 荷蘭 總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艱難時期,仍然被認為是最好的總理人選。如今,對於一個旅行者來說,威廉·德瑞斯紀念碑只不過是旅游景點之一,或許甚至只是前往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認路標記。但,選擇將Willem Drees至於這樣一個政府職能機構林立的重要地點,大概也多少能夠體現這位領導者在 海牙 乃至 荷蘭 人心目中的地位吧。 ↑騎士廳 往裡走,便是著名的騎士廳了。不過我們只是經過,沒有入內參觀。這個附近的建築甚多,先來一張官網圖例(圖片因為是截圖的,有點糊……)。
各個建築的歷史介紹和方位和目前的情況,都可查看游客中心官網提供的手冊 https://prodemos.nl/english/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6/04/ProDemos-Binnenhof-brochures-engels-2015.pdf 4.2 國會大廈與騎士廳 英雄故事里的名字國會大廈(Binnenhof)其實是 海牙 市中心的一個廣場。 在其中心是騎士廳(Ridderzaal),廣場上坐落有議會大樓 和政 府大樓。國會大廈的翻譯可能會讓人有一種誤解,但其實它是Inner Court的意思。
Binnenhof中最古老的部分建於13世紀早期,當時是 荷蘭 伯爵的居所,自1446年起,它即為 荷蘭 國會(Staten-Generaal)開會之所,現在這是眾議院會晤的地方,總理工作的地方和部長們每周進行磋商的地方。幾個世紀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 荷蘭 的政治中心。
Binnenhof所處的土地由 荷蘭 的弗洛裡斯四世伯爵購於1229年,他於此地建造了自己的宅邸,自13世紀起它與現稱Hofvijver ('Court Pond',即“庭池”)的小湖相鄰(在上面的路線圖裡可以看到湖的方位)。
更多的建築物被構築於該庭周圍,其中若干建築以其名號廣為人知,如騎士廳(Ridderzaal,字面意思為Knight's Hall,是大廳Great hall),參議院和眾議院每年一次在騎士廳的召開聯合會議。該會議於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舉行, 荷蘭 國家元首在此發表“國王的演講”,以介紹政府未來一年的計劃。
另外附近有一座毗鄰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塔樓het Torentje ('the Little Tower',即“小塔”,在很不起眼的靠湖的角落裡,在靠近美術館的角度才可以看到),自1982年起已成為 荷蘭 首相的辦公室。
這些建築基本都是連成一片,是 海牙 中心區塊,也是 荷蘭 的政治中心。
實用信息如下:
海牙 游客中心ProDemos為游客提供游覽路線,可以感覺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路線進行游覽。
ProDemos游客中心地址:Hofweg 1 2511 AA The Hague
開放時間:周一-周六 9:00-17:00 公共假期關門
官方網址: https://prodemos.nl/english/
導覽預定:online reservation system 穿過兩道這樣的門就可以看見左側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終於看到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了,這個正門著實有點小家子氣……
4.3 大小合宜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與位於 阿姆斯特丹 的國立博物館、梵高美術館經常會拿來進行比較和提及,只因其麻雀雖小,卻珍藏著很多 荷蘭 黃金時代著名畫家的畫作,相較於其他大型博物館,也毫不遜色,弗美爾 (Vermeer) 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倫勃朗 (Rembrandt) 的《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法布里蒂烏斯 (Fabritius) 的《金翅雀》(The Goldfinch) 以及波特 (Potter) 的《公牛》(The Bull) 等名作永久展示於這座 17 世紀古跡的私人博物館陳列間中。
實用信息如下:
官方網址: https://www.mauritshuis.nl/nl-nl/bezoekinformatie-chinees/
開放時間:周一 13:00 - 18:00
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周四 10:00 - 20:00
節假日期間遵循特定的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成人 15,50€
團體(15人以上) 12,50€
未滿 18 周歲的兒童、Holland Pass 免費
票價包含了里美術館不遠的坐落於Buitenhof的 Prince William V Gallery(開放時間是周二-周
日 12:00-17:00)
購票網址:門票同樣可以通過官網購買以後使用手機電子票進 入
https://www.mauritshuis.nl/en/ticketshop/tickets/selecteer/
比梵高美術館等好的是,這裡的電子票不需要確定哪天參觀,購買後一年 內都是有效的,非
常人性化,也不知道是不是和這裡的人流遠沒有去膜拜 梵高的多還是什麼原因呢……
友情提示:
1)行李箱不得入內,如果剛到 海牙 ,提著行李箱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來瞻仰名作,你看會指望,因為門口的保安會不好意思地將你攔在門外,告知你得去中央車站寄存行李。所以一定記得先寄存好行李再來!
2)同樣的,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三腳架和自拍桿。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進門後,可以看到簡潔的大廳,右側是衣物寄存處(雨傘以及大於A4型紙規格的包需要寄存)和導覽租賃處。當然,和國立博物館一樣,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官方app獲取語音和文字導覽。不過很多畫作沒有語音導覽,想要具體瞭解,大廳往裡走的紀念品商店或許能找到答案,或者就和我一樣,全部拍下來,感興趣的回家檢索咯。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紀念品商店左側一旁的狹窄樓梯上行,是定期更換主題的特展,誤打誤撞的,我們先前往特展層看了一圈,發現怎麼一幅熟悉的名作都沒有,最後才傻傻發現正廳在一進入大廳的左側。
我們去的時候特展內容為:Jan Steen's Histories(2018年2月15日-5月13日)
揚·斯蒂恩(Jan Steen's Histories),17世紀著名風俗派畫家,以描繪日常生活中混亂無序而聞名,以輕鬆幽默的生活場景最為突出,甚至使得 荷蘭 出現了'a Jan Steen家庭'的諺語。但他也描繪了截然不同的主題:聖經中的故事,古典神話等等。Mauritshuis試圖通過二十一幅畫作展示揚·斯蒂恩是一位多才多藝,雄心勃勃的藝術家,他對敏銳的故事有敏銳的眼光以及一些軼事。
揚·斯蒂恩的畫作賞析可以看這裡 http://www.youhuaaa.com/page/painter/show.php?id=4987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官方網址上會列出一定期限內的特展內容,以下是2018年-2019年還在展或即將展出的內容:
2018.6.14-2018.9.9-羅吉爾·凡·德爾·維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研究與修複
2018.10.11-2019.1.6-來自國民托管組織(National Trust Houses)的 荷蘭 油畫
2019.1.31-2019.9.15-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 Rembrandt(暫定標題)
2019.4.4-2019.7.7-約翰•莫里茨肖像和認知(暫定標題)
2019.10.17-2020.1.19-Nicolaes Maes(暫定標題)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Jacob de Gheyn II, Flowers in a Glass Flask,1612
來自 海牙 的畫家De Gheyn可能是第一個在17世紀後不久就畫出只已花為主題的靜物畫的 荷蘭 大師。十多年後,他做了這幅畫,這幅畫中展示了許多不同的花。
De Gheyn並沒有複製現有的花束,因為這裡的花朵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開花。他更關心的是畫一幅最美麗的花的“肖像”。這就是為什麼他把它們組合在了一起。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Adriaen Coorte, Still Life with Wild Strawberries, 1705
這些精美的花卉和水果靜物畫讓人很容易喜歡起來,站再畫面前就能感受濃郁的顏色和生命撲面而來,能長出花來的草莓還是第一次看到……。
17世紀的 荷蘭 ,繪畫從教會和宮廷轉向了普通市民,真正成了商品。藝術家們努力描繪市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為市民服務,畫幅變得小巧而適合在家庭中陳列,內容也表現出忠實於生活的特點。尼德蘭藝術家歷來有講究技巧精良的傳統,畫家必須專攻一定的繪畫類別才可能達到精湛的地步。因此畫家們各自選擇專一的題材,獨門專攻,出現了畫風俗、肖像、海景、普通風景、靜物等分類別的畫家,這些畫分類細、畫幅小,美術史上就稱這些畫家為“ 荷蘭 小畫派”。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Paulus Potter, The Bull, 1647
Mauritshuis的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曾經作為名作送往其他國家展出。這頭公牛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Potter在如此大的尺度上畫出了諸如公牛這般普通的東西,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儘管有這麼大的尺寸,他還是非常註意那些最小的細節, 比如 天空中的百靈鳥,草地上的陽光,牛背上的蒼蠅和牛的鬍鬚。這使得這幅畫成為了 荷蘭 自然主義繪畫的縮影。
湊近看,牛背上的蒼蠅也只只分明,看的讓人汗毛都要立起來了……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Golden Room
Mauritshuis最美麗的地方通常被認為是這個金色的房間。在1704年毀滅性的大火之後,這個接待室被裝飾成當時盛行的路易十四風格,配有大量的漩渦形裝飾和鍍金,還有 威尼斯 藝術家Giovanni Antonio Pellegrini的精美壁畫和天花板畫。
多年來,這裡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官網非常有意思的提供了這間房屋的變化圖片,並就各處的細節做了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https://www.mauritshuis.nl/en/discover/mauritshuis/gouden-zaal/ ,看了會覺得,當時是白去了這個房間,因為真的沒有說明很難看懂裡面繁複的細節。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窗外即是Hofvijver湖,坐在Golden Room的靠窗座位上小歇一會兒,看看窗外的湖景,實屬愜意。、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Willem van Haecht, Apelles Painting Campaspe, c. 1630
這幅畫如果直接在網上用上面的名字找可能比較難找到,因為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Alexander the Great Visiting the Studio of Apelles’(《 亞歷山大 大帝蒞臨阿佩萊斯的畫室》),畫面左側前景即為畫名中的主角:畫家阿佩萊斯和蒞臨畫室的 亞歷山大 大帝。
Willem van Haecht,弗蘭德斯畫派畫家,其從1628年開始成為了 安特衛普 當地著名商人科乃裡斯·凡·德爾·傑斯特(Cornelis van der Geest)的藝術收藏管理者。而科乃裡斯·凡·德爾·傑斯特是當時 大名 鼎鼎的巴 洛克 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的贊助人和朋友。1630年,Willem van Haecht畫下了上圖這幅畫,他將 亞歷山大 和阿佩萊斯的故事嫁接到傑斯特的畫廊里,充滿古 希腊 風格的建築樣式和雕塑同牆上的傑斯特的私人收藏混雜在一起,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而這種表達方式,是Haecht有意為之,其將自己的雇主傑斯特和雇主之友名畫家魯本斯比作畫中的阿佩萊斯和蒞臨畫室的 亞歷山大 大帝,以將兩人比作古代的 亞歷山大 大帝和傑出畫家阿佩萊斯,藉此歌頌傑斯特對藝術的虔誠之心以及贊揚魯本斯的高超技藝以及畫壇霸主地位。
畫者所處時期的 安特衛普 ,商業文化繁盛,特別流行這種描繪王公貴族的收藏室和畫廊的畫。這些畫被稱為“畫廊畫”(Gallery Pictures),擁有十分複雜的構圖和場景,牆上往往掛滿油畫,並且這些油畫大多真實存在。Haecht就是因為“畫廊畫”而聞名於世。據瞭解,他一共有三幅“畫廊畫”流傳於世。也正是因為Haecht的記錄,才使傑斯特的收藏流傳後世,變得不朽。
由於作為一名收藏家,傑斯特尤其鐘愛康坦·梅西斯(Quinten Massys,1465-1530)和魯本斯的作品。所以在這幅“畫廊畫”中,可以看到多幅他倆的作品。
梅西斯是16世紀尼德蘭最傑出的畫家之一,他成熟時期的畫風,傾向於描繪世俗生活。 比如 畫面最右側第一排放豎放著的《銀行家和他的妻子》(The Moneylender and his Wife,1514),就是梅西斯的代表作。這幅畫可謂是開創了尼德蘭繪畫描繪現實生活的先河,表現的是一家錢鋪的日常情景——一種 安特衛普 剛出現的商業形式。畫面中,丈夫正在專心致志地稱量著錢幣,旁邊的妻子一邊翻著書,一邊關註著他。《銀行家和他的妻子》的斜上方,有一幅精緻的人物肖像,是梅西斯的《拿著眼鏡的男人肖像》(Portrait of a Man with Glasses,1520-1523)。在16世紀,描繪這種中產階級的肖像變得越來越普遍。
畫面左半部分牆上所掛最下排中間的是魯本斯的偉大傑作《阿瑪戎之戰》(Battle of the Amazons,1615)。《阿瑪戎之戰》描繪的是 希腊 神話中一場因忒修斯和阿瑪戎女王希波呂忒相愛而引發的戰爭。英雄忒修斯遠行至亞細亞的克律姆諾伊,見到了美麗的希波呂忒,並向她求婚。婚後英雄攜帶美女回家,但這引起了阿瑪戎部落的不滿,於是發兵攻打 希腊 。這幅畫描繪的正是兩隊人馬在橋上狹路相逢,拼死搏鬥的場景。 希腊 軍隊從左側橋頭衝過來,一副勢不可擋的氣勢。但是阿瑪戎人也並不退縮,拼死保護著軍旗。激戰的戰士,脫韁狂奔的馬,以及跌落橋底的士兵,整幅畫面充斥著一股強烈的動感,令人熱血沸騰。
除了 安特衛普 繪畫大師的傑作外,牆上還掛了一些其他畫家的名作。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柯勒喬(Antonio da Correggio)的《Venus and Cupid with a Satyr》(1524-1527)掛在右面牆的上方,畫中維納斯和她的兒子丘比特在熟睡著,森林之神薩梯正在騷擾他們。還有一幅塞 巴斯蒂亞 諾(Sebastiano del Piombo,1485-1547)的作品(Portrait of Ferry Carondolet with his secretary)掛在了右面牆最下方《拿著眼鏡的男人肖像》的下側。這幅畫的光線運用得十分巧妙,主人公占據了畫面左半部分,右邊則是門柱和遠處的風景。他沐浴在陽光中,同躲在陰影里兩個僕人形成鮮明對比。塞 巴斯蒂亞 諾也是一位 意大利 畫家,他很好地結合 威尼斯 畫派色彩和 羅馬 畫派的構圖,成為文藝復興晚期的代表人物。這些 意大利 畫家作品的出現,表明瞭Haecht並沒有完全忠實於現實,而是描繪了一個半真半假的理想式畫廊。
(以上內容基本摘自知乎叫做“400年前,這位畫家畫了一幅畫,把好多名畫都藏了進去”的文章中,有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去看,感謝作者讓我在只是感嘆畫作本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不過解釋的是否準確,我並沒有經過嚴密的其他方式的考證,如有錯誤,還當糾正)。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Rembrandt van Rijn, Self-Portrait, 1669
倫勃朗自畫像,《夜巡》畫者倫勃朗的自畫像。該畫同樣使用了倫勃朗貫用的“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 法國 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沒有一個藝術家像倫勃朗這般鐘愛自畫像,倫勃朗在不同時期創作了很多自畫像,從年輕氣盛意氣風發到年老垂暮從容淡然。這幅畫可以追溯到1669年,也就是倫勃朗去世的那一年,所以這可能是他畫的最後一幅。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Rembrandt van Rijn,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Mauritshuis中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倫勃朗的早期畫作,畫中人物為 阿姆斯特丹 外科醫生行會成員。當時流行的這種群像畫往往是人物的羅列,缺少藝術構思。倫勃朗卻與眾不同,他把這幅群像處理為既有一定的情節,又讓每個人的肖像能夠清晰展現,使作品更富於表現力。主要人物杜爾教授在畫幅右邊,他一邊解剖屍體,一邊認真地講解著,其他人凝神察看和聆聽著。光線的集中運用是倫勃朗藝術的重要特點,左邊射來的一束光照亮了杜爾教授和屍體,襯著深暗的背景,使主要情節十分突出。其他人的頭部也在光線的照射下比較明亮,突出表現了他們的肖像特征。這種人物的安排和光線的運用,在當時都是頗有新意的創造。
由於這幅《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肖像畫的 成功 ,倫勃朗在 阿姆斯特丹 一舉成名,並確立了其在畫界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Johannes Vermeer,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c. 1665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是維米爾最著名的畫作。當然也是很多人慕名來到Mauritshuis最重要的原因(包括我……) ,是這裡最最著名的傑作。事實證明,這幅畫做真的遠比想象中的有吸引力。
這不是肖像,而是‘tronie’—— 一幅想象中的人物畫。 Tronies描繪的是某種類型或特征。
這是一幅謎一樣的作品。畫中背景里的濃黑,赫然出現的亮麗女子孤影,異國情調穿著的女孩,戴著東方頭巾,耳朵上戴著一顆不可思議的大珍珠,這種畫法,在維米爾的作品中現存的僅此一幅。這幅畫如同他的大部份肖像畫一樣,認不出畫的是何許人。約翰內斯·維米爾是光之大師,表現著畫中女孩臉部柔軟,嘴唇濕潤的光線以及閃亮的珍珠,筆法綿長流暢。
很多人將《戴珍珠耳環的女孩》與達 芬奇 的蒙娜麗莎拿來比較,但在我的個人看來,蒙娜麗莎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反而讓人有一種期望過高的感受,或許是因為蒙娜麗莎本身作為在我看來畫得過於精細有一點過度創作,也或許是因為偌大的羅浮宮更適合那些宏達的作品,對於蒙娜麗莎這樣小幅的畫作有點過於隆重了。而對於《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它的美剛剛好,剛好在Mauritshuis這樣小巧的美術館被珍藏,剛好於 海牙 清新的風格相得益彰,剛好的線條顏色,剛好的燈光,少女的眼神望向前方,仿佛就這樣與我對視,美獃了。
游覽完Mauritshuis,感覺收穫滿滿,Mauritshuis的規模精緻的剛剛好,不算擁擠的展館也給人異於很多大型博物館美術館的舒暢感受。是 海牙 必須要打卡的強推景點之一。 隨意走走,來到可以乘坐電車的街道(其實就是原來吃午飯的那裡),坐上1路電車,前往今日的下一站:席凡寧根海灘。
後切的菲力吧應該是,調味略淡,肉質還算可以,不過感覺沒有下麵的大家伙來的招我的喜愛。如果可以錶面再焦一點,調味再豐富一點或許會更好。
重頭戲……上菜後對著這一盤龐然大物好一頓猛拍……吃完一塊就已經很飽了……偏甜的調味是我們喜歡的風格,外焦里嫩,肉汁也很豐富。真的算是無意間的驚喜了!
吃完飯過個馬路便是今天第一站重頭戲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了,近看威廉·德瑞斯(Willem Drees)紀念碑。有一隻海鳥躲在雕塑上,顯得有點搞笑……
Willem Drees,自1948年以來擔任 荷蘭 總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艱難時期,仍然被認為是最好的總理人選。如今,對於一個旅行者來說,威廉·德瑞斯紀念碑只不過是旅游景點之一,或許甚至只是前往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認路標記。但,選擇將Willem Drees至於這樣一個政府職能機構林立的重要地點,大概也多少能夠體現這位領導者在 海牙 乃至 荷蘭 人心目中的地位吧。 ↑騎士廳 往裡走,便是著名的騎士廳了。不過我們只是經過,沒有入內參觀。這個附近的建築甚多,先來一張官網圖例(圖片因為是截圖的,有點糊……)。
各個建築的歷史介紹和方位和目前的情況,都可查看游客中心官網提供的手冊 https://prodemos.nl/english/wp-content/uploads/sites/2/2016/04/ProDemos-Binnenhof-brochures-engels-2015.pdf 4.2 國會大廈與騎士廳 英雄故事里的名字國會大廈(Binnenhof)其實是 海牙 市中心的一個廣場。 在其中心是騎士廳(Ridderzaal),廣場上坐落有議會大樓 和政 府大樓。國會大廈的翻譯可能會讓人有一種誤解,但其實它是Inner Court的意思。
Binnenhof中最古老的部分建於13世紀早期,當時是 荷蘭 伯爵的居所,自1446年起,它即為 荷蘭 國會(Staten-Generaal)開會之所,現在這是眾議院會晤的地方,總理工作的地方和部長們每周進行磋商的地方。幾個世紀以來,國會大廈一直是 荷蘭 的政治中心。
Binnenhof所處的土地由 荷蘭 的弗洛裡斯四世伯爵購於1229年,他於此地建造了自己的宅邸,自13世紀起它與現稱Hofvijver ('Court Pond',即“庭池”)的小湖相鄰(在上面的路線圖裡可以看到湖的方位)。
更多的建築物被構築於該庭周圍,其中若干建築以其名號廣為人知,如騎士廳(Ridderzaal,字面意思為Knight's Hall,是大廳Great hall),參議院和眾議院每年一次在騎士廳的召開聯合會議。該會議於9月的第三個星期二舉行, 荷蘭 國家元首在此發表“國王的演講”,以介紹政府未來一年的計劃。
另外附近有一座毗鄰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塔樓het Torentje ('the Little Tower',即“小塔”,在很不起眼的靠湖的角落裡,在靠近美術館的角度才可以看到),自1982年起已成為 荷蘭 首相的辦公室。
這些建築基本都是連成一片,是 海牙 中心區塊,也是 荷蘭 的政治中心。
實用信息如下:
海牙 游客中心ProDemos為游客提供游覽路線,可以感覺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路線進行游覽。
ProDemos游客中心地址:Hofweg 1 2511 AA The Hague
開放時間:周一-周六 9:00-17:00 公共假期關門
官方網址: https://prodemos.nl/english/
導覽預定:online reservation system 穿過兩道這樣的門就可以看見左側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終於看到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了,這個正門著實有點小家子氣……
4.3 大小合宜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與位於 阿姆斯特丹 的國立博物館、梵高美術館經常會拿來進行比較和提及,只因其麻雀雖小,卻珍藏著很多 荷蘭 黃金時代著名畫家的畫作,相較於其他大型博物館,也毫不遜色,弗美爾 (Vermeer) 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倫勃朗 (Rembrandt) 的《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法布里蒂烏斯 (Fabritius) 的《金翅雀》(The Goldfinch) 以及波特 (Potter) 的《公牛》(The Bull) 等名作永久展示於這座 17 世紀古跡的私人博物館陳列間中。
實用信息如下:
官方網址: https://www.mauritshuis.nl/nl-nl/bezoekinformatie-chinees/
開放時間:周一 13:00 - 18:00
周二至周日 10:00 - 18:00
周四 10:00 - 20:00
節假日期間遵循特定的開放時間:
門票價格:成人 15,50€
團體(15人以上) 12,50€
未滿 18 周歲的兒童、Holland Pass 免費
票價包含了里美術館不遠的坐落於Buitenhof的 Prince William V Gallery(開放時間是周二-周
日 12:00-17:00)
購票網址:門票同樣可以通過官網購買以後使用手機電子票進 入
https://www.mauritshuis.nl/en/ticketshop/tickets/selecteer/
比梵高美術館等好的是,這裡的電子票不需要確定哪天參觀,購買後一年 內都是有效的,非
常人性化,也不知道是不是和這裡的人流遠沒有去膜拜 梵高的多還是什麼原因呢……
友情提示:
1)行李箱不得入內,如果剛到 海牙 ,提著行李箱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來瞻仰名作,你看會指望,因為門口的保安會不好意思地將你攔在門外,告知你得去中央車站寄存行李。所以一定記得先寄存好行李再來!
2)同樣的,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三腳架和自拍桿。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進門後,可以看到簡潔的大廳,右側是衣物寄存處(雨傘以及大於A4型紙規格的包需要寄存)和導覽租賃處。當然,和國立博物館一樣,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官方app獲取語音和文字導覽。不過很多畫作沒有語音導覽,想要具體瞭解,大廳往裡走的紀念品商店或許能找到答案,或者就和我一樣,全部拍下來,感興趣的回家檢索咯。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紀念品商店左側一旁的狹窄樓梯上行,是定期更換主題的特展,誤打誤撞的,我們先前往特展層看了一圈,發現怎麼一幅熟悉的名作都沒有,最後才傻傻發現正廳在一進入大廳的左側。
我們去的時候特展內容為:Jan Steen's Histories(2018年2月15日-5月13日)
揚·斯蒂恩(Jan Steen's Histories),17世紀著名風俗派畫家,以描繪日常生活中混亂無序而聞名,以輕鬆幽默的生活場景最為突出,甚至使得 荷蘭 出現了'a Jan Steen家庭'的諺語。但他也描繪了截然不同的主題:聖經中的故事,古典神話等等。Mauritshuis試圖通過二十一幅畫作展示揚·斯蒂恩是一位多才多藝,雄心勃勃的藝術家,他對敏銳的故事有敏銳的眼光以及一些軼事。
揚·斯蒂恩的畫作賞析可以看這裡 http://www.youhuaaa.com/page/painter/show.php?id=4987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官方網址上會列出一定期限內的特展內容,以下是2018年-2019年還在展或即將展出的內容:
2018.6.14-2018.9.9-羅吉爾·凡·德爾·維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研究與修複
2018.10.11-2019.1.6-來自國民托管組織(National Trust Houses)的 荷蘭 油畫
2019.1.31-2019.9.15-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 Rembrandt(暫定標題)
2019.4.4-2019.7.7-約翰•莫里茨肖像和認知(暫定標題)
2019.10.17-2020.1.19-Nicolaes Maes(暫定標題)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Jacob de Gheyn II, Flowers in a Glass Flask,1612
來自 海牙 的畫家De Gheyn可能是第一個在17世紀後不久就畫出只已花為主題的靜物畫的 荷蘭 大師。十多年後,他做了這幅畫,這幅畫中展示了許多不同的花。
De Gheyn並沒有複製現有的花束,因為這裡的花朵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開花。他更關心的是畫一幅最美麗的花的“肖像”。這就是為什麼他把它們組合在了一起。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Adriaen Coorte, Still Life with Wild Strawberries, 1705
這些精美的花卉和水果靜物畫讓人很容易喜歡起來,站再畫面前就能感受濃郁的顏色和生命撲面而來,能長出花來的草莓還是第一次看到……。
17世紀的 荷蘭 ,繪畫從教會和宮廷轉向了普通市民,真正成了商品。藝術家們努力描繪市民的日常生活和風俗習慣,為市民服務,畫幅變得小巧而適合在家庭中陳列,內容也表現出忠實於生活的特點。尼德蘭藝術家歷來有講究技巧精良的傳統,畫家必須專攻一定的繪畫類別才可能達到精湛的地步。因此畫家們各自選擇專一的題材,獨門專攻,出現了畫風俗、肖像、海景、普通風景、靜物等分類別的畫家,這些畫分類細、畫幅小,美術史上就稱這些畫家為“ 荷蘭 小畫派”。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Paulus Potter, The Bull, 1647
Mauritshuis的最著名的畫作之一,曾經作為名作送往其他國家展出。這頭公牛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Potter在如此大的尺度上畫出了諸如公牛這般普通的東西,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儘管有這麼大的尺寸,他還是非常註意那些最小的細節, 比如 天空中的百靈鳥,草地上的陽光,牛背上的蒼蠅和牛的鬍鬚。這使得這幅畫成為了 荷蘭 自然主義繪畫的縮影。
湊近看,牛背上的蒼蠅也只只分明,看的讓人汗毛都要立起來了……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Golden Room
Mauritshuis最美麗的地方通常被認為是這個金色的房間。在1704年毀滅性的大火之後,這個接待室被裝飾成當時盛行的路易十四風格,配有大量的漩渦形裝飾和鍍金,還有 威尼斯 藝術家Giovanni Antonio Pellegrini的精美壁畫和天花板畫。
多年來,這裡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官網非常有意思的提供了這間房屋的變化圖片,並就各處的細節做了介紹,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https://www.mauritshuis.nl/en/discover/mauritshuis/gouden-zaal/ ,看了會覺得,當時是白去了這個房間,因為真的沒有說明很難看懂裡面繁複的細節。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窗外即是Hofvijver湖,坐在Golden Room的靠窗座位上小歇一會兒,看看窗外的湖景,實屬愜意。、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Willem van Haecht, Apelles Painting Campaspe, c. 1630
這幅畫如果直接在網上用上面的名字找可能比較難找到,因為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Alexander the Great Visiting the Studio of Apelles’(《 亞歷山大 大帝蒞臨阿佩萊斯的畫室》),畫面左側前景即為畫名中的主角:畫家阿佩萊斯和蒞臨畫室的 亞歷山大 大帝。
Willem van Haecht,弗蘭德斯畫派畫家,其從1628年開始成為了 安特衛普 當地著名商人科乃裡斯·凡·德爾·傑斯特(Cornelis van der Geest)的藝術收藏管理者。而科乃裡斯·凡·德爾·傑斯特是當時 大名 鼎鼎的巴 洛克 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的贊助人和朋友。1630年,Willem van Haecht畫下了上圖這幅畫,他將 亞歷山大 和阿佩萊斯的故事嫁接到傑斯特的畫廊里,充滿古 希腊 風格的建築樣式和雕塑同牆上的傑斯特的私人收藏混雜在一起,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而這種表達方式,是Haecht有意為之,其將自己的雇主傑斯特和雇主之友名畫家魯本斯比作畫中的阿佩萊斯和蒞臨畫室的 亞歷山大 大帝,以將兩人比作古代的 亞歷山大 大帝和傑出畫家阿佩萊斯,藉此歌頌傑斯特對藝術的虔誠之心以及贊揚魯本斯的高超技藝以及畫壇霸主地位。
畫者所處時期的 安特衛普 ,商業文化繁盛,特別流行這種描繪王公貴族的收藏室和畫廊的畫。這些畫被稱為“畫廊畫”(Gallery Pictures),擁有十分複雜的構圖和場景,牆上往往掛滿油畫,並且這些油畫大多真實存在。Haecht就是因為“畫廊畫”而聞名於世。據瞭解,他一共有三幅“畫廊畫”流傳於世。也正是因為Haecht的記錄,才使傑斯特的收藏流傳後世,變得不朽。
由於作為一名收藏家,傑斯特尤其鐘愛康坦·梅西斯(Quinten Massys,1465-1530)和魯本斯的作品。所以在這幅“畫廊畫”中,可以看到多幅他倆的作品。
梅西斯是16世紀尼德蘭最傑出的畫家之一,他成熟時期的畫風,傾向於描繪世俗生活。 比如 畫面最右側第一排放豎放著的《銀行家和他的妻子》(The Moneylender and his Wife,1514),就是梅西斯的代表作。這幅畫可謂是開創了尼德蘭繪畫描繪現實生活的先河,表現的是一家錢鋪的日常情景——一種 安特衛普 剛出現的商業形式。畫面中,丈夫正在專心致志地稱量著錢幣,旁邊的妻子一邊翻著書,一邊關註著他。《銀行家和他的妻子》的斜上方,有一幅精緻的人物肖像,是梅西斯的《拿著眼鏡的男人肖像》(Portrait of a Man with Glasses,1520-1523)。在16世紀,描繪這種中產階級的肖像變得越來越普遍。
畫面左半部分牆上所掛最下排中間的是魯本斯的偉大傑作《阿瑪戎之戰》(Battle of the Amazons,1615)。《阿瑪戎之戰》描繪的是 希腊 神話中一場因忒修斯和阿瑪戎女王希波呂忒相愛而引發的戰爭。英雄忒修斯遠行至亞細亞的克律姆諾伊,見到了美麗的希波呂忒,並向她求婚。婚後英雄攜帶美女回家,但這引起了阿瑪戎部落的不滿,於是發兵攻打 希腊 。這幅畫描繪的正是兩隊人馬在橋上狹路相逢,拼死搏鬥的場景。 希腊 軍隊從左側橋頭衝過來,一副勢不可擋的氣勢。但是阿瑪戎人也並不退縮,拼死保護著軍旗。激戰的戰士,脫韁狂奔的馬,以及跌落橋底的士兵,整幅畫面充斥著一股強烈的動感,令人熱血沸騰。
除了 安特衛普 繪畫大師的傑作外,牆上還掛了一些其他畫家的名作。 意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柯勒喬(Antonio da Correggio)的《Venus and Cupid with a Satyr》(1524-1527)掛在右面牆的上方,畫中維納斯和她的兒子丘比特在熟睡著,森林之神薩梯正在騷擾他們。還有一幅塞 巴斯蒂亞 諾(Sebastiano del Piombo,1485-1547)的作品(Portrait of Ferry Carondolet with his secretary)掛在了右面牆最下方《拿著眼鏡的男人肖像》的下側。這幅畫的光線運用得十分巧妙,主人公占據了畫面左半部分,右邊則是門柱和遠處的風景。他沐浴在陽光中,同躲在陰影里兩個僕人形成鮮明對比。塞 巴斯蒂亞 諾也是一位 意大利 畫家,他很好地結合 威尼斯 畫派色彩和 羅馬 畫派的構圖,成為文藝復興晚期的代表人物。這些 意大利 畫家作品的出現,表明瞭Haecht並沒有完全忠實於現實,而是描繪了一個半真半假的理想式畫廊。
(以上內容基本摘自知乎叫做“400年前,這位畫家畫了一幅畫,把好多名畫都藏了進去”的文章中,有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去看,感謝作者讓我在只是感嘆畫作本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不過解釋的是否準確,我並沒有經過嚴密的其他方式的考證,如有錯誤,還當糾正)。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Rembrandt van Rijn, Self-Portrait, 1669
倫勃朗自畫像,《夜巡》畫者倫勃朗的自畫像。該畫同樣使用了倫勃朗貫用的“光暗”處理手法,即採用黑褐色或淺橄欖棕色為背景,將光線概括為一束束電筒光似的集中線,著重在畫的主要部分。這種視覺效果,就好像畫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臺上,一束強光打在他的臉上。 法國 19世紀畫家兼批評家弗羅芒坦稱倫勃朗為‘夜光蟲’,還有人說他用黑暗繪就光明。
沒有一個藝術家像倫勃朗這般鐘愛自畫像,倫勃朗在不同時期創作了很多自畫像,從年輕氣盛意氣風發到年老垂暮從容淡然。這幅畫可以追溯到1669年,也就是倫勃朗去世的那一年,所以這可能是他畫的最後一幅。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Rembrandt van Rijn, 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 1632
《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Mauritshuis中最著名的畫作之一,倫勃朗的早期畫作,畫中人物為 阿姆斯特丹 外科醫生行會成員。當時流行的這種群像畫往往是人物的羅列,缺少藝術構思。倫勃朗卻與眾不同,他把這幅群像處理為既有一定的情節,又讓每個人的肖像能夠清晰展現,使作品更富於表現力。主要人物杜爾教授在畫幅右邊,他一邊解剖屍體,一邊認真地講解著,其他人凝神察看和聆聽著。光線的集中運用是倫勃朗藝術的重要特點,左邊射來的一束光照亮了杜爾教授和屍體,襯著深暗的背景,使主要情節十分突出。其他人的頭部也在光線的照射下比較明亮,突出表現了他們的肖像特征。這種人物的安排和光線的運用,在當時都是頗有新意的創造。
由於這幅《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肖像畫的 成功 ,倫勃朗在 阿姆斯特丹 一舉成名,並確立了其在畫界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Johannes Vermeer,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c. 1665
《戴珍珠耳環的女孩》是維米爾最著名的畫作。當然也是很多人慕名來到Mauritshuis最重要的原因(包括我……) ,是這裡最最著名的傑作。事實證明,這幅畫做真的遠比想象中的有吸引力。
這不是肖像,而是‘tronie’—— 一幅想象中的人物畫。 Tronies描繪的是某種類型或特征。
這是一幅謎一樣的作品。畫中背景里的濃黑,赫然出現的亮麗女子孤影,異國情調穿著的女孩,戴著東方頭巾,耳朵上戴著一顆不可思議的大珍珠,這種畫法,在維米爾的作品中現存的僅此一幅。這幅畫如同他的大部份肖像畫一樣,認不出畫的是何許人。約翰內斯·維米爾是光之大師,表現著畫中女孩臉部柔軟,嘴唇濕潤的光線以及閃亮的珍珠,筆法綿長流暢。
很多人將《戴珍珠耳環的女孩》與達 芬奇 的蒙娜麗莎拿來比較,但在我的個人看來,蒙娜麗莎並沒有想象中的美,反而讓人有一種期望過高的感受,或許是因為蒙娜麗莎本身作為在我看來畫得過於精細有一點過度創作,也或許是因為偌大的羅浮宮更適合那些宏達的作品,對於蒙娜麗莎這樣小幅的畫作有點過於隆重了。而對於《戴珍珠耳環的女孩》,它的美剛剛好,剛好在Mauritshuis這樣小巧的美術館被珍藏,剛好於 海牙 清新的風格相得益彰,剛好的線條顏色,剛好的燈光,少女的眼神望向前方,仿佛就這樣與我對視,美獃了。
游覽完Mauritshuis,感覺收穫滿滿,Mauritshuis的規模精緻的剛剛好,不算擁擠的展館也給人異於很多大型博物館美術館的舒暢感受。是 海牙 必須要打卡的強推景點之一。 隨意走走,來到可以乘坐電車的街道(其實就是原來吃午飯的那裡),坐上1路電車,前往今日的下一站:席凡寧根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