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初生 春林初盛 春風十里~德比荷
↑波恩 走到 波恩 火車站時,旁邊這個拆毀中的廢舊建築物吸引了我的眼球,好像在這裡剛剛拍完了一個大片……
拜拜了 波恩 ,有緣再會。 ↑科隆火車總站 火車一路開過來,遠遠的就能望見那遺世獨立的克隆大教堂,完全沒有任何其他的建築物可以比肩,不對,應該是比腿。 科隆 火車站也很大氣,還沒出車站就能看見玻璃牆外魁梧而莊嚴的克隆大教堂了!它就以 泰山 壓頂之勢矗立在眼前!你說震撼不震撼 ↑科隆大教堂 萊茵河畔的 科隆 市是 德國 第四 大城 市,是萊茵地區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也是金星的老公漢斯的家鄉。這是一座古老而優雅的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公元前 羅馬 人就在此建立城市,中世紀時又迎來空前的發展,成為 德國 一個重要的教會、藝術和教育中心。 科隆 城市內勝跡眾多,風景優美,而最著名的大教堂是 科隆 當之無愧的一塊瑰寶。
科隆 的景點大部分集中在中央火車站和大教堂周圍,步行即可參觀主要的幾座教堂和博物館。一般旅行者在 科隆 只停留一日,但若時間充足,可留一天時間參觀下位於 科隆 附近的世界文化遺產 布呂爾 。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 (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 德國 第二(僅次於 烏爾姆 市的 烏爾姆 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 歐洲 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1996年, 科隆 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 德國 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建築高度:157米(與今天40層高樓大廈相近)
建築面積:7914平方米(大過一個現代標準足球場700多平方米)
建築耗資:668.2萬銀 塔勒 (大約相當於今天12.5億歐元,120億人民幣,也就是差不多5個半鳥巢的造價)
時間跨度:1248年—1880年(前後花費632年時間。在這期間, 中國 南宋的歷史結束,元代的歷史翻過,明朝的歷史跳過,大清王朝也還只剩下30年的時光)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除了有重要的建築和藝術價值外,還在於它是 歐洲 基督教權威的象徵。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1164年,德意志帝國皇帝、 科隆 大主教萊納德征戰 意大利 米蘭 時,奪得一件珍貴的戰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聖王的遺骸。於是, 科隆 成為繼 西班牙 的聖地亞圖、 意大利 的 羅馬 和 德國 的 亞琛 之後最有名的朝聖地。它與 巴黎 聖母院大教堂和 羅馬 聖彼得 大教堂並稱為 歐洲 三大宗教建築。 ↑科隆大教堂 以 中國 建築為代表的東方建築講究坐南朝北,而哥特式教堂一般都是坐東朝西,大門永遠是對著西面。因為耶穌受難的 耶路撒冷 在 歐洲 的東方,佈道者面對西方,就有代表耶穌基督面對信徒的意思。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這個龐然大物,二戰中躲過一劫不是什麼奇跡。事實上,盟軍是有意保留這座教堂,作為飛行參照物的。600年漫長而艱辛的修建,卻要在剎那間灰飛煙滅,想想怎能不讓人惋惜。 ↑科隆大教堂 克隆大教堂以 法國 蘭斯 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範本,是 德國 第一座完全按照 法國 哥特盛期樣式建造的教堂。十二世紀開始, 西歐 人把對宗教的信仰投入到了建造教堂的狂熱當中,幾乎每一座城市都在 大興 土木。這是一個大教堂的時代,信仰的聖殿被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而發源於 法國 的一種嶄新的建築形式,滿足了信徒們的需求。大量的尖拱、交叉肋拱、以及對飛扶壁的運用,使得原本黑暗沉重的教堂霎時間變得輕盈,高大和明亮起來。尤其是教堂的牆壁從厚重的磚石中被解放出來,取而代之以大幅的彩繪玻璃。一個個繪製在花窗上栩栩如生的聖經故事,在那個多數信徒只是文盲的時代,成了引領人們瞭解聖經,理解佈道的捷徑。 ↑科隆大教堂 禮拜堂排有整齊的木製席位5700個,聖職人員的座位有104個,全用極厚木板製成。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本身既是一個傳奇,也是藝術史上非常出眾的題材。傳說舒曼進入這個大教堂即震攝於其氣勢,而萌發了寫作〝萊茵交響曲〞的意念。 ↑科隆大教堂 考古發掘表明,在今天克隆大教堂高高聳立的地方,曾存在過一座 羅馬 的神殿,圍繞它的是 富裕 商人的豪宅。第一座基督教堂建於公元320年,當時的洗禮盆在今天的大教堂內還可以看到。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原來不是這個顏色的,當時 科隆 是 德國 的重工業基地,也是褐煤的重要產地。泛酸的空氣侵蝕著教堂的每一塊石頭,由於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黑褐色。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科隆 ↑科隆 繞到大教堂的身後就能看到眾多攝影傑作中都會與 科隆 大教堂一起出現的鐵路橋Hohenzollern Bridge了。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Hohenzollern Bridge
霍亨索倫橋
始建於1907年,橫跨萊茵河,是 德國 和 歐洲 鐵路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
原來由兩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平行組成。1945年重建時只建造了兩座鐵路橋,後來又增添了第三座鐵路橋。為了取代沒有重建的公路橋在鐵路橋的外側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車路。它位於 科隆 大教堂的中軸線上,景觀上與大教堂連為一體。在鐵路橋的一邊有一條寬闊的人行道,在人行道和鐵軌之間,有一道起隔離作用的鐵絲網。正是這道鐵絲網成就了它的另一道風景線。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站在河對岸看著眼前的連環景像,橋上不時駛過顏色各異的火車、橋下又不停的專過大大小小的船隻、上空的海鳥時不時聚眾而飛、時不時又形單影隻、這麼美的畫面里怎能少了兩位當家的身影?來一波虐狗專輯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為了拍這組合影,相機屏幕都摔裂啦
這一天狂風密雨,雨雖然是忽驟忽緩,但寒風卻從來都沒有消停過!我為了拍出大光圈的效果,特意換了大鏡頭,擺弄好三腳架,卡好角度,匆匆跑向鏡頭裡,還沒等我回頭就聽見身後的相機已然被吹翻在地啦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還要重覆前面我鋪墊過的那一大段話,
經歷過艱辛的兩夜一晝後的此時的我們形象不佳,
請只欣賞“意境”
別在意顏值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2008年橋上颳起的浪漫風潮,讓霍亨索倫橋慢慢被愛情鎖覆蓋,也因此這裡現在成為了 科隆 熱門的地點。
2008年,一對情侶在這個鐵絲網上掛上了第一把愛情鎖。此後,其他情侶陸續效仿,他們雙手把愛情鎖鎖在大橋上,然後把鑰匙扔進河中,這把再也打不開的愛情鎖就象徵著他們的愛情永固。霍亨索倫橋的鐵絲網上已經掛滿了幾萬多把鎖了。鎖的顏色大多是紅色的,遠遠望去,大橋的絲隔離網像是一堵長長的紅牆。霍亨索倫橋的名字已經淡出,人們習慣地把這座鐵橋稱之為愛情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拜拜了 波恩 ,有緣再會。 ↑科隆火車總站 火車一路開過來,遠遠的就能望見那遺世獨立的克隆大教堂,完全沒有任何其他的建築物可以比肩,不對,應該是比腿。 科隆 火車站也很大氣,還沒出車站就能看見玻璃牆外魁梧而莊嚴的克隆大教堂了!它就以 泰山 壓頂之勢矗立在眼前!你說震撼不震撼 ↑科隆大教堂 萊茵河畔的 科隆 市是 德國 第四 大城 市,是萊茵地區經濟文化和歷史中心,也是金星的老公漢斯的家鄉。這是一座古老而優雅的城市,也是一座現代化氣息極強的大都市。公元前 羅馬 人就在此建立城市,中世紀時又迎來空前的發展,成為 德國 一個重要的教會、藝術和教育中心。 科隆 城市內勝跡眾多,風景優美,而最著名的大教堂是 科隆 當之無愧的一塊瑰寶。
科隆 的景點大部分集中在中央火車站和大教堂周圍,步行即可參觀主要的幾座教堂和博物館。一般旅行者在 科隆 只停留一日,但若時間充足,可留一天時間參觀下位於 科隆 附近的世界文化遺產 布呂爾 。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瑪麗亞大教堂” (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 德國 第二(僅次於 烏爾姆 市的 烏爾姆 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 歐洲 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1996年, 科隆 大教堂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它始建於1248年,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 德國 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至今仍修繕工程不斷。
建築高度:157米(與今天40層高樓大廈相近)
建築面積:7914平方米(大過一個現代標準足球場700多平方米)
建築耗資:668.2萬銀 塔勒 (大約相當於今天12.5億歐元,120億人民幣,也就是差不多5個半鳥巢的造價)
時間跨度:1248年—1880年(前後花費632年時間。在這期間, 中國 南宋的歷史結束,元代的歷史翻過,明朝的歷史跳過,大清王朝也還只剩下30年的時光)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除了有重要的建築和藝術價值外,還在於它是 歐洲 基督教權威的象徵。罕見的五進建築,內部空間挑高又加寬,高塔直向蒼穹,象徵人與上帝溝通的渴望。
1164年,德意志帝國皇帝、 科隆 大主教萊納德征戰 意大利 米蘭 時,奪得一件珍貴的戰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東方三聖王的遺骸。於是, 科隆 成為繼 西班牙 的聖地亞圖、 意大利 的 羅馬 和 德國 的 亞琛 之後最有名的朝聖地。它與 巴黎 聖母院大教堂和 羅馬 聖彼得 大教堂並稱為 歐洲 三大宗教建築。 ↑科隆大教堂 以 中國 建築為代表的東方建築講究坐南朝北,而哥特式教堂一般都是坐東朝西,大門永遠是對著西面。因為耶穌受難的 耶路撒冷 在 歐洲 的東方,佈道者面對西方,就有代表耶穌基督面對信徒的意思。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這個龐然大物,二戰中躲過一劫不是什麼奇跡。事實上,盟軍是有意保留這座教堂,作為飛行參照物的。600年漫長而艱辛的修建,卻要在剎那間灰飛煙滅,想想怎能不讓人惋惜。 ↑科隆大教堂 克隆大教堂以 法國 蘭斯 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堂為範本,是 德國 第一座完全按照 法國 哥特盛期樣式建造的教堂。十二世紀開始, 西歐 人把對宗教的信仰投入到了建造教堂的狂熱當中,幾乎每一座城市都在 大興 土木。這是一個大教堂的時代,信仰的聖殿被越建越大,越建越高。而發源於 法國 的一種嶄新的建築形式,滿足了信徒們的需求。大量的尖拱、交叉肋拱、以及對飛扶壁的運用,使得原本黑暗沉重的教堂霎時間變得輕盈,高大和明亮起來。尤其是教堂的牆壁從厚重的磚石中被解放出來,取而代之以大幅的彩繪玻璃。一個個繪製在花窗上栩栩如生的聖經故事,在那個多數信徒只是文盲的時代,成了引領人們瞭解聖經,理解佈道的捷徑。 ↑科隆大教堂 禮拜堂排有整齊的木製席位5700個,聖職人員的座位有104個,全用極厚木板製成。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本身既是一個傳奇,也是藝術史上非常出眾的題材。傳說舒曼進入這個大教堂即震攝於其氣勢,而萌發了寫作〝萊茵交響曲〞的意念。 ↑科隆大教堂 考古發掘表明,在今天克隆大教堂高高聳立的地方,曾存在過一座 羅馬 的神殿,圍繞它的是 富裕 商人的豪宅。第一座基督教堂建於公元320年,當時的洗禮盆在今天的大教堂內還可以看到。 ↑科隆大教堂 科隆 大教堂原來不是這個顏色的,當時 科隆 是 德國 的重工業基地,也是褐煤的重要產地。泛酸的空氣侵蝕著教堂的每一塊石頭,由於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色變成了黑褐色。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科隆 ↑科隆 繞到大教堂的身後就能看到眾多攝影傑作中都會與 科隆 大教堂一起出現的鐵路橋Hohenzollern Bridge了。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Hohenzollern Bridge
霍亨索倫橋
始建於1907年,橫跨萊茵河,是 德國 和 歐洲 鐵路網最重要的樞紐之一。
原來由兩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平行組成。1945年重建時只建造了兩座鐵路橋,後來又增添了第三座鐵路橋。為了取代沒有重建的公路橋在鐵路橋的外側增添了人行路和自行車路。它位於 科隆 大教堂的中軸線上,景觀上與大教堂連為一體。在鐵路橋的一邊有一條寬闊的人行道,在人行道和鐵軌之間,有一道起隔離作用的鐵絲網。正是這道鐵絲網成就了它的另一道風景線。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站在河對岸看著眼前的連環景像,橋上不時駛過顏色各異的火車、橋下又不停的專過大大小小的船隻、上空的海鳥時不時聚眾而飛、時不時又形單影隻、這麼美的畫面里怎能少了兩位當家的身影?來一波虐狗專輯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為了拍這組合影,相機屏幕都摔裂啦
這一天狂風密雨,雨雖然是忽驟忽緩,但寒風卻從來都沒有消停過!我為了拍出大光圈的效果,特意換了大鏡頭,擺弄好三腳架,卡好角度,匆匆跑向鏡頭裡,還沒等我回頭就聽見身後的相機已然被吹翻在地啦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還要重覆前面我鋪墊過的那一大段話,
經歷過艱辛的兩夜一晝後的此時的我們形象不佳,
請只欣賞“意境”
別在意顏值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 2008年橋上颳起的浪漫風潮,讓霍亨索倫橋慢慢被愛情鎖覆蓋,也因此這裡現在成為了 科隆 熱門的地點。
2008年,一對情侶在這個鐵絲網上掛上了第一把愛情鎖。此後,其他情侶陸續效仿,他們雙手把愛情鎖鎖在大橋上,然後把鑰匙扔進河中,這把再也打不開的愛情鎖就象徵著他們的愛情永固。霍亨索倫橋的鐵絲網上已經掛滿了幾萬多把鎖了。鎖的顏色大多是紅色的,遠遠望去,大橋的絲隔離網像是一堵長長的紅牆。霍亨索倫橋的名字已經淡出,人們習慣地把這座鐵橋稱之為愛情橋。
↑德國科隆霍恩佐倫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