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瑞)·德奧列瑞法5國游記(26)
在說 日內瓦 之前,我想先說一下與這次旅游無關但是與 瑞士 國旗有關的一個人:亨利·杜南(Jean Henri Dunant,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
杜南先生出生於 日內瓦 ,是國際紅十字會的創辦人,第一屆諾貝爾 和平 獎得主,後人尊稱他為“紅十字會之父”,每年的5月8日(杜南的生日)是國際紅十字日。
1859年6月24日晚上,時為商人的杜南先生抵達 意大利 的小城蘇法利諾,正好遇上 法國 、薩丁尼亞聯軍正在對 奧地利 作戰。那一天的戰鬥有3萬8千餘人傷亡,雙方的傷病員卻很少得到護理。杜南先生深感震驚,他不考慮傷亡者是衝突的哪一方,立即組織當地的平民百姓一律按照“都是兄弟姐妹”的原則予以救助。毫無疑問,支撐他這樣做的是基督教信仰以及秉持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回到 日內瓦 後,杜南自費出版了《蘇法利諾回憶錄》。他在書中提出,應該有一個中立的組織來照顧受傷的士兵。
1864年8月, 瑞士 聯邦委員會和 法國 政府聯合召集了有16個國家出席的 日內瓦 外交代表會議。會議通過了改善戰地傷者境遇的《 日內瓦 公約》,亨利·杜南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由於杜南先生是 瑞士 人,為了表彰其為人道主義做出的傑出貢獻, 日內瓦 國際委員會決定用其祖國 瑞士 國旗圖案相同但是顏色相反的旗幟作為這個組織的會旗,這就是紅十字旗。後來考慮到十字架代表基督教,與阿拉伯國家的傳統宗教不符,故增加紅新月作為共同標誌。
但是這樣一個高尚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在 中國 居然被一個名為郭×美的女子鬧得聲名狼藉,真不知道 日內瓦 的國際紅十字會(ICRC)有什麼樣的心情?我們到達 日內瓦 的第一站就是國際紅十字會總部,故生此感慨。
↑日內瓦 ▲國際紅十字會總部(ICRC)。不知為何樓頂的字是CICR?
日內瓦 (法語:Genève)是 瑞士 第二 大城 市,在 瑞士 與 法國 接壤的西南角。 日內瓦 也是 瑞士 的第二大金融市場,這裡有120多家銀行。 日內瓦 尤以國際組織所在地和國際會議城市著稱,與 紐約 、 維也納 並稱為聯合國城。
萬國宮坐落在阿麗亞娜公園內,占地25公頃,近130個國家在此設有常駐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在萬國宮廣場上有一把巨大的椅子。這把12米高的斷腿椅子是 瑞士 雕塑家丹尼爾·伯塞特1997年代表國際殘聯為紀念“地雷議定書”的正式生效而創作的。但我覺得這樣一個大椅子擺在萬國宮面前,顯得過於突兀了。
↑日內瓦 瑞士 是 歐洲 大陸三大河流發源地,有“ 歐洲 水塔”之稱。主要河流有萊茵河、阿爾河、羅納河。 瑞士 的湖泊共有1484個,其中最大的是 日內瓦 湖(萊蒙湖),面積582平方公里,最深處達310米。
日內瓦 湖的傑特大噴泉是 日內瓦 的代表性景觀,據說可以噴到140米的高程,但是我們到達時卻沒有看見那個著名的噴泉,時間不巧還是罷工不幹活了?總之有些遺憾。在 日內瓦 湖邊我們只看見了那座著名的大花鐘。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1898年9月10日,60歲的茜茜公主(伊麗莎白)沿著 日內瓦 湖邊步行,準備登上 日內瓦 號輪船前往 蒙特勒 ,結果被 意大利 無政府主義者盧伊季·盧切尼用一把磨尖的銼刀刺殺身亡。我不知道我們在 日內瓦 湖邊散步的地方是不是茜茜公主走過的路,只是看見許多面露菜色的阿拉伯人在湖邊無所事事地遊蕩。
我們在 德國 的 慕尼黑 一落地,外交部領保中心就開始一路發來提示短信:“入鄉隨俗,遵紀守法,加強防範,規避風險。”同時特別提示:“ 日內瓦 、 洛桑 、 蒙特勒 、 因特拉肯 、盧賽恩、 蘇黎世 等城市旅游景點和火車站偷盜案件頻發。”而這些城市恰恰是我們剛剛游覽過的地方。
瑞士 名錶百達翡麗公司的總部坐落在 日內瓦 湖邊。據說百達翡麗最貴的一款手錶賣價1100萬美元。我這個人對各類名牌的反應有些遲鈍,甚至對那些名牌不屑一顧。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明星、名牌趨之若鶩?我以為,媒體對明星、名牌推波助瀾的造勢運動的背後,其實都是在用明星文化刻意引領一種社會意識,讓人們遠離政治,放棄淡泊,以明星名牌推動世界的畸形發展。貴至百達翡麗,賤至二人轉小品,在媒體鋪天蓋地的造勢下,那些草民粉絲對明星、名牌的迷戀和崇拜猶如吃了迷幻藥一般,寧可賣腎也要去買一款ipad,那種變態的物質追求就像中世紀的基督徒傾家蕩產也要購買 羅馬 教皇利奧十世的“贖罪券”一樣,其實那是居心不良者專門設套在撈取老百姓的血汗錢。在 中國 這樣一個人均收入僅僅排名世界第89位的國度里,卻成為世界主要豪車和奢侈品的消費市場,許多人對“法拉利”、“江詩丹頓”、“路易斯威登”、“卡地亞”等名牌產品耳熟能詳津津樂道,是不是有點悲哀?今天人們可以嘲笑500年前的“贖罪券”,也許再過50年,那時的人們會嘲笑今天的各路名牌了。我不是馬丁·路德,無力改變這個花花世界,但是我願意有馬丁·路德般的警覺。
↑日內瓦 ▲ 日內瓦 湖邊的百達翡麗公司總部。
日內瓦 的出名不僅在於它是今天的聯合國城,而且在歷史上由於約翰· 加爾 文倡導的宗教改革, 日內瓦 被喻為“新教的 羅馬 ”。老城區的 聖彼得 大教堂便是新教創始人之一 加爾 文的基地,他曾在這裡佈道28年。 加爾 文於1536年定居 日內瓦 併在此發表《基督教原理》。
我聽說這裡是宗教改革新教的發祥地,於是在“春”的指點下特意尋到離 日內瓦 湖不遠的一條小巷子里,那裡正是老城區的 聖彼得 大教堂。 聖彼得 大教堂建於1160年,是 日內瓦 老城區的標誌性建築。我們登上了157級臺階的大教堂北塔的塔頂,站在那裡 日內瓦 湖一覽無餘。
↑日內瓦 ▲ 聖彼得 大教堂。
↑日內瓦
↑日內瓦 ▲ 聖彼得 大教堂內部簡樸的陳設帶著明顯的新教特色。
↑日內瓦
↑日內瓦 在 聖彼得 大教堂前面的廣場一角,有一尊身體扭曲雙手被反綁的塑像,下麵的名字是“洛多”(lodo),我想這一定與宗教改革事件有關,但是哪個“洛多”呢?待考。 加爾 文因宗教改革而留名,但他也迫害過異己份子,曾被稱為獨裁者。
在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中(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新教是中世紀具有改革精神的勇者,值得尊敬,特別是馬丁·路德痛斥“贖罪券”的勇氣令人欽佩,要知道那是有可能遭到宗教裁判所火刑的懲罰。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日內瓦 ▲ 日內瓦 新廣場。
↑日內瓦
↑日內瓦 ▲ 日內瓦 大劇院。
↑日內瓦
杜南先生出生於 日內瓦 ,是國際紅十字會的創辦人,第一屆諾貝爾 和平 獎得主,後人尊稱他為“紅十字會之父”,每年的5月8日(杜南的生日)是國際紅十字日。
1859年6月24日晚上,時為商人的杜南先生抵達 意大利 的小城蘇法利諾,正好遇上 法國 、薩丁尼亞聯軍正在對 奧地利 作戰。那一天的戰鬥有3萬8千餘人傷亡,雙方的傷病員卻很少得到護理。杜南先生深感震驚,他不考慮傷亡者是衝突的哪一方,立即組織當地的平民百姓一律按照“都是兄弟姐妹”的原則予以救助。毫無疑問,支撐他這樣做的是基督教信仰以及秉持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回到 日內瓦 後,杜南自費出版了《蘇法利諾回憶錄》。他在書中提出,應該有一個中立的組織來照顧受傷的士兵。
1864年8月, 瑞士 聯邦委員會和 法國 政府聯合召集了有16個國家出席的 日內瓦 外交代表會議。會議通過了改善戰地傷者境遇的《 日內瓦 公約》,亨利·杜南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現實。由於杜南先生是 瑞士 人,為了表彰其為人道主義做出的傑出貢獻, 日內瓦 國際委員會決定用其祖國 瑞士 國旗圖案相同但是顏色相反的旗幟作為這個組織的會旗,這就是紅十字旗。後來考慮到十字架代表基督教,與阿拉伯國家的傳統宗教不符,故增加紅新月作為共同標誌。
但是這樣一個高尚的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在 中國 居然被一個名為郭×美的女子鬧得聲名狼藉,真不知道 日內瓦 的國際紅十字會(ICRC)有什麼樣的心情?我們到達 日內瓦 的第一站就是國際紅十字會總部,故生此感慨。

日內瓦 (法語:Genève)是 瑞士 第二 大城 市,在 瑞士 與 法國 接壤的西南角。 日內瓦 也是 瑞士 的第二大金融市場,這裡有120多家銀行。 日內瓦 尤以國際組織所在地和國際會議城市著稱,與 紐約 、 維也納 並稱為聯合國城。
萬國宮坐落在阿麗亞娜公園內,占地25公頃,近130個國家在此設有常駐聯合國和其它國際組織代表。









日內瓦 湖的傑特大噴泉是 日內瓦 的代表性景觀,據說可以噴到140米的高程,但是我們到達時卻沒有看見那個著名的噴泉,時間不巧還是罷工不幹活了?總之有些遺憾。在 日內瓦 湖邊我們只看見了那座著名的大花鐘。




我們在 德國 的 慕尼黑 一落地,外交部領保中心就開始一路發來提示短信:“入鄉隨俗,遵紀守法,加強防範,規避風險。”同時特別提示:“ 日內瓦 、 洛桑 、 蒙特勒 、 因特拉肯 、盧賽恩、 蘇黎世 等城市旅游景點和火車站偷盜案件頻發。”而這些城市恰恰是我們剛剛游覽過的地方。
瑞士 名錶百達翡麗公司的總部坐落在 日內瓦 湖邊。據說百達翡麗最貴的一款手錶賣價1100萬美元。我這個人對各類名牌的反應有些遲鈍,甚至對那些名牌不屑一顧。我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明星、名牌趨之若鶩?我以為,媒體對明星、名牌推波助瀾的造勢運動的背後,其實都是在用明星文化刻意引領一種社會意識,讓人們遠離政治,放棄淡泊,以明星名牌推動世界的畸形發展。貴至百達翡麗,賤至二人轉小品,在媒體鋪天蓋地的造勢下,那些草民粉絲對明星、名牌的迷戀和崇拜猶如吃了迷幻藥一般,寧可賣腎也要去買一款ipad,那種變態的物質追求就像中世紀的基督徒傾家蕩產也要購買 羅馬 教皇利奧十世的“贖罪券”一樣,其實那是居心不良者專門設套在撈取老百姓的血汗錢。在 中國 這樣一個人均收入僅僅排名世界第89位的國度里,卻成為世界主要豪車和奢侈品的消費市場,許多人對“法拉利”、“江詩丹頓”、“路易斯威登”、“卡地亞”等名牌產品耳熟能詳津津樂道,是不是有點悲哀?今天人們可以嘲笑500年前的“贖罪券”,也許再過50年,那時的人們會嘲笑今天的各路名牌了。我不是馬丁·路德,無力改變這個花花世界,但是我願意有馬丁·路德般的警覺。

日內瓦 的出名不僅在於它是今天的聯合國城,而且在歷史上由於約翰· 加爾 文倡導的宗教改革, 日內瓦 被喻為“新教的 羅馬 ”。老城區的 聖彼得 大教堂便是新教創始人之一 加爾 文的基地,他曾在這裡佈道28年。 加爾 文於1536年定居 日內瓦 併在此發表《基督教原理》。
我聽說這裡是宗教改革新教的發祥地,於是在“春”的指點下特意尋到離 日內瓦 湖不遠的一條小巷子里,那裡正是老城區的 聖彼得 大教堂。 聖彼得 大教堂建於1160年,是 日內瓦 老城區的標誌性建築。我們登上了157級臺階的大教堂北塔的塔頂,站在那裡 日內瓦 湖一覽無餘。





在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中(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新教是中世紀具有改革精神的勇者,值得尊敬,特別是馬丁·路德痛斥“贖罪券”的勇氣令人欽佩,要知道那是有可能遭到宗教裁判所火刑的懲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