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加拿大東部八日自駕(海洋三省+魁北克省)含每日路線圖
↑Kings Landing ↑Kings Landing ↑Kings Landing ↑Kings Landing ↑Kings Landing ↑Kings Landing 3、倒流瀑布。 ↑Reversing Falls 倒流瀑布位於芬迪灣附近的 聖約翰 ,是當地的著名景點。因為芬迪灣的海潮最大落差為14米,所以漲潮的時候海面高過河面很多,當大量的海水倒灌進河裡,就形成了河水倒流的奇景。如果在短時間內從低潮變為高潮的話,那就是十多米高的倒流瀑布。我們到達的時候剛剛開始漲潮,海水只比河面高出一點點,不過確實是在倒流。
4、岩石公園。 ↑好望角 岩石公園位於芬迪灣 東北 角,附近的地層主要由砂礫岩組成,在最後一次冰河時代的冰川消融後,地表水通過懸崖上的裂縫不斷侵蝕岩層,使得部分岩石與懸崖分開。芬迪灣三面是陸地,僅在西南方通過緬因灣與大西洋相連,漲潮時約1600億噸海水不斷涌入芬迪灣,形成了全世界最高的14米漲落潮差,在潮水的反覆沖刷下,孤立於懸崖之外的眾多岩石形成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結構,花瓶、外星人、熊、蘋果、鑽石等等。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芬迪灣漲潮和退潮的時間均為6個小時左右,幾個小時之前還在高聳的岩石旁邊划船,或是在水邊的觀景平臺上看海,幾個小時後就漫步於濕漉漉的海灘,而這裡曾灌滿了14米高的海水,真的是世界太奇妙!不過不能在海灘停留太久,因為幾個小時後,千億噸海水將沖回海灣,淹沒一切。 ↑好望角 公園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開放,沿著海岸修建有長長的步道,一側是懸崖山林,一側是海灘鹽沼,中間有幾個觀景台和休息區,觀景台和海灘上有工作人員提醒游客們漲潮的時間。如果覺得徒步勞累,可以乘坐公園裡的電瓶車往返,單程2加元,兩端的車站都有自助售票機,也可以在游客中心購買,殘障人士及隨行人員免費。電瓶車在林中快速行駛,一隻鹿被驚得在車前飛速逃竄,幾個跳躍便失去了蹤影。沿著觀景台的臺階下到海灘上,潮水裹挾著泥沙褪去,一片渾濁。首先看到的是河馬石和熊石,河馬石又叫情人拱,我還真是沒看出來。西邊不遠處就是ET石,還真像電影里那個外星人,笑容可掬,惟妙惟肖。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公園關門的時間,為了趕最後一班電瓶車,也就沒往遠處走。 ↑好望角 ↑好望角 D3:340km,岩石公園至佩姬灣景點:岩石公園、 哈利法克斯 要塞、佩姬灣、瑞航紀念碑。 1、岩石公園。 ↑好望角 岩石公園的門票可以連續兩天使用,就是為了方便游客觀賞最高和最低潮。早餐後又來到了公園,這次是徒步去,坐車返。林間小道長約1公里,並不難走。下到海灘往東側前行,各種形態的奇 石林 立岸邊,有的像昂首的恐龍,有的像帶著氈帽的老人。有些岩石的根部長滿了綠色的海生植物,一串串一片片的密密麻麻,工作人員說它們的汁液對皮膚好,捏破一個,有一點點黏,應該是和蘆薈的作用類似吧。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2、 哈利法克斯 要塞。 哈利法克斯 要塞又叫星型軍事城堡,因為有八個角而得名,也叫 喬治 堡(取名於英王 喬治 二世),現在是國家歷史公園。城堡修建在全城的制高點,由鐵礦石和 大理 石建造,曾是 英國 與 法國 在 加拿大 對峙時的重要據點,但是建成後卻從未遭到過敵軍的攻擊,現在有身著 維多利亞 時代服飾的士兵站崗,整點時還有換崗儀式。
3、佩姬灣。 ↑佩姬灣 佩姬灣被稱做 加拿大 的天涯海角。關於佩姬灣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因為這個地方位於Margaret海灣的入口處,而Peggy是Margaret的昵稱,所以這裡被稱為佩姬灣;第二個說法來自當地藝術家和雕塑家William de Garthe的一本書《This is Peggy’s Cove》,裡面寫到:1800年10月,一個可怕的暴風雨之夜,濃霧瀰漫,一艘雙桅帆船在 燈塔 附近的海上行駛時撞到了Halibut 礁石,帆船擱淺並逐漸傾斜下沉,巨大的海浪不斷衝擊著受損嚴重的船體,除了一個名叫Margaret的年輕女人之外,船上的其他人都沉入了海底,她在洶涌的海浪中漂浮著,後來被當地漁民救起,便在那裡定居下來,並與當地一個單身漢結婚。附近村子的人們去探望她之前都說“我們去看看海灣的Peggy吧”,久而久之這個村子就被稱為佩姬灣。 ↑佩姬灣 同樣是原始的自然美, 冰島 的峽灣美得粗獷,稍顯狂野,而佩姬灣這一帶的峽灣則美得婉約,略帶溫柔。在海灣內隨意逛逛,小碼頭停泊著幾艘漁船,岸邊散佈著船塢、貨倉、商鋪、餐館,稍遠處是幾戶人家,牆面漆成了紅、黃等亮麗的顏色,屋後堆放著漁具和木柴,門口擺放著躺椅,周圍大片的草地上野花盛開、隨風搖擺,好一處世外 桃源 。 ↑佩姬灣 在佩姬灣南端的岩石上有一座 加拿大 最有名的 燈塔 ,建造於1914年,替代了1868年建的木製建築,是大西洋省份的地標之一。古老的 燈塔 ,白塔身、紅屋頂,站在旁邊的岩石上,濤聲入耳,海風拂面,不見小橋流水,只見藍天白雲;海浪洶涌,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夕陽低垂,碧水連天,映入眼中儘是深邃的藍。故此吟詩一首“佩姬灣邊有 燈塔 ,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上頭粗來下頭細。” 嘎嘎 ↑佩姬灣 ↑佩姬灣 ↑佩姬灣
4、岩石公園。 ↑好望角 岩石公園位於芬迪灣 東北 角,附近的地層主要由砂礫岩組成,在最後一次冰河時代的冰川消融後,地表水通過懸崖上的裂縫不斷侵蝕岩層,使得部分岩石與懸崖分開。芬迪灣三面是陸地,僅在西南方通過緬因灣與大西洋相連,漲潮時約1600億噸海水不斷涌入芬迪灣,形成了全世界最高的14米漲落潮差,在潮水的反覆沖刷下,孤立於懸崖之外的眾多岩石形成了各種奇形怪狀的結構,花瓶、外星人、熊、蘋果、鑽石等等。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芬迪灣漲潮和退潮的時間均為6個小時左右,幾個小時之前還在高聳的岩石旁邊划船,或是在水邊的觀景平臺上看海,幾個小時後就漫步於濕漉漉的海灘,而這裡曾灌滿了14米高的海水,真的是世界太奇妙!不過不能在海灘停留太久,因為幾個小時後,千億噸海水將沖回海灣,淹沒一切。 ↑好望角 公園每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開放,沿著海岸修建有長長的步道,一側是懸崖山林,一側是海灘鹽沼,中間有幾個觀景台和休息區,觀景台和海灘上有工作人員提醒游客們漲潮的時間。如果覺得徒步勞累,可以乘坐公園裡的電瓶車往返,單程2加元,兩端的車站都有自助售票機,也可以在游客中心購買,殘障人士及隨行人員免費。電瓶車在林中快速行駛,一隻鹿被驚得在車前飛速逃竄,幾個跳躍便失去了蹤影。沿著觀景台的臺階下到海灘上,潮水裹挾著泥沙褪去,一片渾濁。首先看到的是河馬石和熊石,河馬石又叫情人拱,我還真是沒看出來。西邊不遠處就是ET石,還真像電影里那個外星人,笑容可掬,惟妙惟肖。不知不覺中就到了公園關門的時間,為了趕最後一班電瓶車,也就沒往遠處走。 ↑好望角 ↑好望角 D3:340km,岩石公園至佩姬灣景點:岩石公園、 哈利法克斯 要塞、佩姬灣、瑞航紀念碑。 1、岩石公園。 ↑好望角 岩石公園的門票可以連續兩天使用,就是為了方便游客觀賞最高和最低潮。早餐後又來到了公園,這次是徒步去,坐車返。林間小道長約1公里,並不難走。下到海灘往東側前行,各種形態的奇 石林 立岸邊,有的像昂首的恐龍,有的像帶著氈帽的老人。有些岩石的根部長滿了綠色的海生植物,一串串一片片的密密麻麻,工作人員說它們的汁液對皮膚好,捏破一個,有一點點黏,應該是和蘆薈的作用類似吧。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好望角 2、 哈利法克斯 要塞。 哈利法克斯 要塞又叫星型軍事城堡,因為有八個角而得名,也叫 喬治 堡(取名於英王 喬治 二世),現在是國家歷史公園。城堡修建在全城的制高點,由鐵礦石和 大理 石建造,曾是 英國 與 法國 在 加拿大 對峙時的重要據點,但是建成後卻從未遭到過敵軍的攻擊,現在有身著 維多利亞 時代服飾的士兵站崗,整點時還有換崗儀式。
3、佩姬灣。 ↑佩姬灣 佩姬灣被稱做 加拿大 的天涯海角。關於佩姬灣這個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個說法是因為這個地方位於Margaret海灣的入口處,而Peggy是Margaret的昵稱,所以這裡被稱為佩姬灣;第二個說法來自當地藝術家和雕塑家William de Garthe的一本書《This is Peggy’s Cove》,裡面寫到:1800年10月,一個可怕的暴風雨之夜,濃霧瀰漫,一艘雙桅帆船在 燈塔 附近的海上行駛時撞到了Halibut 礁石,帆船擱淺並逐漸傾斜下沉,巨大的海浪不斷衝擊著受損嚴重的船體,除了一個名叫Margaret的年輕女人之外,船上的其他人都沉入了海底,她在洶涌的海浪中漂浮著,後來被當地漁民救起,便在那裡定居下來,並與當地一個單身漢結婚。附近村子的人們去探望她之前都說“我們去看看海灣的Peggy吧”,久而久之這個村子就被稱為佩姬灣。 ↑佩姬灣 同樣是原始的自然美, 冰島 的峽灣美得粗獷,稍顯狂野,而佩姬灣這一帶的峽灣則美得婉約,略帶溫柔。在海灣內隨意逛逛,小碼頭停泊著幾艘漁船,岸邊散佈著船塢、貨倉、商鋪、餐館,稍遠處是幾戶人家,牆面漆成了紅、黃等亮麗的顏色,屋後堆放著漁具和木柴,門口擺放著躺椅,周圍大片的草地上野花盛開、隨風搖擺,好一處世外 桃源 。 ↑佩姬灣 在佩姬灣南端的岩石上有一座 加拿大 最有名的 燈塔 ,建造於1914年,替代了1868年建的木製建築,是大西洋省份的地標之一。古老的 燈塔 ,白塔身、紅屋頂,站在旁邊的岩石上,濤聲入耳,海風拂面,不見小橋流水,只見藍天白雲;海浪洶涌,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夕陽低垂,碧水連天,映入眼中儘是深邃的藍。故此吟詩一首“佩姬灣邊有 燈塔 ,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上頭粗來下頭細。” 嘎嘎 ↑佩姬灣 ↑佩姬灣 ↑佩姬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