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童話:加東自駕3000公里游五城五地(魁北克~金斯頓~多倫多~蒙特利爾~渥太華及周邊)
↑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1541年,卡地亞爺爺和 法國 殖民地指揮官Jean-François de la Rocque de Roberval在 魁北克 上游地區的紅角(Cap Rouge)試圖建立殖民地。他們帶來了種子、建築工人、移民,還有女人;但 法國 人沒能和土著建立起友好關係。Roberval雖然在1542年重來北美,但來年的春天,不得不重回 法國 。 ↑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法國 探險家香 普蘭 (Samuel de Champlain)在他的美洲日記里,詳細地記錄了他的所見所聞。當他受 西班牙 國王委托來到 加勒比海 時,發現 西班牙 人對當地土著採取虐待政策,造成與當地土著的關係緊張。因此,當他受 法國 國王委托率領殖民者來到 魁北克 時,採取了親 和政 策。當時,皮毛貿易利潤越來越高,激起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香 普蘭 決定建立一個永久殖民地,發展皮毛貿易,同時繼續尋找通往東方的海上之路。這就是新法 蘭西 建立的初衷。1604年,他在聖十字小島上建立居住點,但嚴寒的冬天奪去了30多人的生命。於是,在土著的幫助下,他不得不來到 魁北克 下城的皇家廣場。 魁北克 之父在他1613年的著作中畫下了 魁北克 1608年建城時最早的城堡,先為木頭的,後改為堅固的石頭。1632年,香 普蘭 出版了《西方的新法 蘭西 之旅》。 法國 人在此開疆拓土,繁衍子嗣,新法 蘭西 延續了100多年。 ↑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今天,7百多萬 加拿大 人的母語仍然是法語。他們主要生活在 魁北克 ,但其他省和地區也都有法語社區。 加拿大 法語與 法國 法語有諸多不同,他們保留了古法語的發音和用途,並加入了北美印第安土著的語言元素,特別是對植物和動物的稱呼。 加拿大 音樂也融合了當地的旋律和音調。 ↑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很多,一層大廳有巨大的圖騰柱、先民展廳、郵票展和檔案館,二樓兒童博物館,我們主要看的是三樓的歷史館,獨特的燈光效果仿佛帶我們走入宏闊的歷史洪流之中,身臨其境。 ↑加拿大國家歷史博物館 渥太華 緯度和 哈爾濱 差不多,被稱作“嚴寒之都”。不過,10月之初陰雨纏綿的天氣,我也就穿了個風衣,裡面一件線衫,可比 魁北克 老城暖和多了。
開車穿過壯闊的 渥太華 橋,首都的重頭戲來了,這組石砌的青銅黑鐵屋頂的哥特式建築群:國會大廈。1 參議院;2 眾議院;3 中央主樓;4 東樓;5 游客中心。 加拿大 的政治心臟,議員們商榷和決定國家大事的地方。 ↑渥太華 實際上,中央主樓才是真正的國會大廈, 和平 塔東是參議院,塔西是眾議院。但因為重大維修改造工程,兩院都搬家到了現在的位置。而且,這工程從2019年2月開始,計劃至少10年完工。這是中央主樓自1920年開放以來第一次全面維改。艾瑪,整整百年了!據說,之前那座被火燒毀了。
我常常自嘲渾身上下找不到一根政治的骨頭。意思就是對政治極其不敏感,不感冒。可我非常努力學習的呀,無奈就是搞不懂啊。高考政治將將及格,拖了總分的後腿。所以害怕讀研還要考政治,就逃去 巴黎 讀書了哈哈哈!但是,這次我決定要做個好學生,認真上政治課。 ↑渥太華國會大廈 加拿大 是英聯邦國家之一,實行君主立憲制。 英國 女王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總督是名義領袖在加國的代表。政府體系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和司法。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由參議院(上院)和眾議院(下院)組成。眾議員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席位338席;參議員由總理推薦,總督指定,代表地區和少數群體,席位105席。眾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其領袖任總理,執行行政權。司法機構分為聯邦法庭與省區法庭, 加拿大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國會包含行 政和 立法。 ↑渥太華國會大廈 現在眾議院所在的西樓,曾經是議員和部長們的辦公室。建成於1865年,是一棟紅磚裝飾的黑鐵屋頂的城堡式建築。我們從 西北 角的游客中心進入前往參觀。參觀必須在網上提前預約,分英文和法文組。Mr.Z預約了法文講解。
原來青銅屋頂藏裡面了!而且,眾議院議會廳完全以綠色為背景,地毯和議員們的桌椅都是綠色的。所以,也被習慣性地叫做“綠廳”。所有 加拿大 人都可以到會聆聽,設有專門的公眾席,灰色座椅,英法雙語互譯。為了大修,他們把中央主樓眾議院的桌椅都搬這兒來了。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眾議員就像我們的人大代表,代表他所在地區的公民,負責將民聲傳達到眾議院。然後他們為改善民生展開討論、投票、提出法律草案等。眾議員一般都分屬某黨派,占最多數席位的黨派組成政府內閣;占第二多席位的,即為反對黨。每次議會會議,反對黨擁有45分鐘提出政策綱領等方面的質疑,總理和內閣必須向 加拿大 人做好彙報,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坦誠,不得有任何隱瞞。。
眾議院內部建築既有石頭的古典厚重,拱門的優雅婉約;又有鋼鐵的現代時尚,玻璃的輕盈透亮。走廊的牆上掛著歷任議長的畫像。講解小姐 魁北克 口音的法語很是親切,鼻音很重,語調起伏得甚是厲害,像在唱歌劇。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出得門來,細雨濕流光的廣場上人也不少啊。居然還有各種集會活動,各種訴求吶喊聲。
中央主樓聳立的 和平 塔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逝去的 加拿大 民眾,其中包括11.8萬士兵。眾議院參觀的最後一站就是一戰紀念館。可惜,中央主樓全部被圍上了,不能爬上 和平 塔去登高望遠了,也不能去寶塔式的圖書館參觀了。 ↑和平塔 ↑和平塔 廣場中央百年生日的篝火自1967年燃燒不熄至今。記得 莫斯科 紅場上也有這樣的永恆之火。1867年7月1日, 加拿大 正式建國,成為英聯邦國家之一,不再是英屬殖民地。篝火建在水池之上,四周鑲嵌著 加拿大 10個省和3個地區的省徽地徽,並刻有各省各區加入聯邦的時間,象徵 加拿大 的多元文化水火相容,生生不息。 ↑不熄之火 東行前往參議院,經過麗都運河(Le Canal Rideau)。麗都運河當年是聖勞倫斯河的備用航線,連接的另一頭便是 安大略湖 邊的 金斯頓 。全程202公里的水道,風光秀麗,冬天結上冰便是世界上最長的滑冰場。河岸邊,唯美的城堡式建築,我猜,我猜,定是Fairmont酒店無疑了。站在街頭,默默地期待一下。 ↑麗都運河 ↑渥太華 1854年, 渥太華 建成第一條鐵路,為本地區貿易開啟了新篇章。20世紀初,這段線路成為橫貫 加拿大 鐵路的一部分。在那個火車的黃金時代,首都地區就有10家鐵路公司,其中最著名的Grand Trunk Railway在1912年建立了中央火車站,即後來的聯合車站,現在的臨時參議院所在地。同年,街對面的Laurier(月桂樹)城堡酒店開業,就是Fairmont啦。原來最早,它就是個鐵路旅館啊。火車站1966年停用。橋上的講解牌這樣寫道。 ↑麗都運河 ↑渥太華國會大廈 高大挺拔的科斯林廊柱氣派而精美,半圓的拱窗玲瓏,鐘錶仿佛一直掛在那裡,滴滴答答提醒著人們火車出發的時間。想象當年一輛輛巨大的蒸汽火車在這裡呼嘯著冒著白煙出發和進站,真可謂壯觀。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眾議員每四年選舉一次;參議員則是任命制,可一直工作到75歲,所以參議院不愧是元老院。參議院使人口稀少的省區同樣在議會中擁有發言權,也使婦女、土著和少數民族的權益得到保障。 比如 :北方三省都確保各有一名議員。105名議員都是各行業的佼佼者: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教授、法官、運動員……參議員們審核眾議院提出的法律草案,也可以自己提出草案,討論修訂意見,最後提交總督通過和頒佈。 ↑渥太華國會大廈 前廳的橡樹大門上按加入聯邦的時間順序掛著各省省徽和區徽,表示地方和國家政府的團結統一。目前 加拿大 共有10個省和3個地區。最早加入聯邦的是 安大略省 和 魁北克省 。第二塊有百合花圖案的省徽代表的就是 魁北克 。 ↑渥太華國會大廈 皇家紅裝飾的參議院大廳被稱作“紅廳”,區別於眾議院的“綠廳”。“家”還沒有完全搬過來,大廳里空空蕩盪的,講解員小妹妹只好紙上談兵。紅色的地毯上都是楓葉的圖案。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1.兩面牆上掛著8幅關於戰爭的油畫:描述的是 加拿大 參加一戰的場景,警醒人們戰爭的殘酷後果,熱愛 和平 。
2.議長椅:議長坐在這裡主持議會,確保會議順利進行。
3.君主的寶座:君主在此宣佈皇家對法案的同意,或發表演講。不在的時候,便是 加拿大 總督的位置。
4.速記員:議會開始後,速記員記錄會場的所有情況,併在會議結束後整理彙編。
5.觀眾席:參議院同眾議院一樣,向公眾開放,歡迎公眾旁聽,共有350個座位。北邊的座位是預留給記者的。
6.黑棒引座員:高級禮賓官員,是君主的貼身侍從和信使。手持的黑棒為儀式性用品。
7.書記官桌子:上面放有日曆。開會時,權杖也會放在這裡,直到休會為止。如果權杖沒有在桌上,議會就不能開始開會。這是從 英國 議會沿襲過來的傳統,使每一場參議院的會議都充滿儀式感。書記官就程序事項向議員提出建議,並記錄辯論和決定。
8\. 維多利亞 女王半身像:儘管女王從未訪問過她參與創建的國家,但她仍被親切地稱做“聯邦之母”。她在紅廳北端默默地守望著。就是她,1857年,一紙令書將 渥太華 定為整個 加拿大 的首都。 金斯頓 、 多倫多 、 蒙特利爾 統統下馬。聯邦之父就是我們之前見過的那個麥當勞老爺爺:John A. McDonald先生。
遺憾這次沒能參觀真正的參議院和眾議院,但是有遺憾才會有念想。希望10年後再來,住在唯美的月桂樹城堡酒店。啦啦啦。
因為已是深秋十月,所以在國會山沒有見到皇家衛兵的換崗交接儀式(一般在七八月);但有幸趕上了聯邦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執勤換崗儀式。 ↑聯邦廣場 剛走出參議院,風裡絲簧聲傳來,我們加快腳步。從橋底下的麗都運河上來一位軍官和三位士兵。其中前面領隊的男士兵穿著百褶裙,吹著風笛;後面兩位穿筆挺的藍色軍裝,踏正步前進;軍官則在三米開外喊口令。走到聯邦廣場的紀念碑前立定。廣場上聳立著1939年5月建成的戰爭紀念碑,主要紀念1914—1918年一戰中犧牲的士兵。游人們迅速自覺地圍成一圈,拍照或者錄像;我也不甘落後,搶占了好位置。士兵白人黑人和其他族裔人的都有,威武英俊。 蘇格蘭 男人有穿裙子的傳統,所以這個儀式肯定也是從 英國 繼承過來的,更何況 加拿大 本就是英聯邦國家。踏正步、致敬、轉身,整個換崗儀式莊嚴肅穆。但與我們的三軍儀仗隊相比,我只覺得好可愛好逗趣哈。請原諒我的不一本正經。 ↑聯邦廣場 麗都運河向西,被稱作上城,是許多政府機構、郵局、銀行、最高法院的所在地。古老的青銅黑鐵屋頂與滄桑的石牆幻映在現代辦公樓的玻璃立幕里,令人有一種時光交錯的既視感和恍惚感,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是穿越在前世的輪迴里,還是深陷在今生的記憶里?從最高法院前寬闊的草坪回望國會山,哥特式的 和平 塔尖上驕傲地飄揚著紅楓葉的 加拿大 國旗。 ↑渥太華 ↑渥太華
開車穿過壯闊的 渥太華 橋,首都的重頭戲來了,這組石砌的青銅黑鐵屋頂的哥特式建築群:國會大廈。1 參議院;2 眾議院;3 中央主樓;4 東樓;5 游客中心。 加拿大 的政治心臟,議員們商榷和決定國家大事的地方。 ↑渥太華 實際上,中央主樓才是真正的國會大廈, 和平 塔東是參議院,塔西是眾議院。但因為重大維修改造工程,兩院都搬家到了現在的位置。而且,這工程從2019年2月開始,計劃至少10年完工。這是中央主樓自1920年開放以來第一次全面維改。艾瑪,整整百年了!據說,之前那座被火燒毀了。
我常常自嘲渾身上下找不到一根政治的骨頭。意思就是對政治極其不敏感,不感冒。可我非常努力學習的呀,無奈就是搞不懂啊。高考政治將將及格,拖了總分的後腿。所以害怕讀研還要考政治,就逃去 巴黎 讀書了哈哈哈!但是,這次我決定要做個好學生,認真上政治課。 ↑渥太華國會大廈 加拿大 是英聯邦國家之一,實行君主立憲制。 英國 女王是名義上的國家領袖,總督是名義領袖在加國的代表。政府體系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和司法。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由參議院(上院)和眾議院(下院)組成。眾議員由人民選舉產生,代表人民,席位338席;參議員由總理推薦,總督指定,代表地區和少數群體,席位105席。眾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組閣,其領袖任總理,執行行政權。司法機構分為聯邦法庭與省區法庭, 加拿大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國會包含行 政和 立法。 ↑渥太華國會大廈 現在眾議院所在的西樓,曾經是議員和部長們的辦公室。建成於1865年,是一棟紅磚裝飾的黑鐵屋頂的城堡式建築。我們從 西北 角的游客中心進入前往參觀。參觀必須在網上提前預約,分英文和法文組。Mr.Z預約了法文講解。
原來青銅屋頂藏裡面了!而且,眾議院議會廳完全以綠色為背景,地毯和議員們的桌椅都是綠色的。所以,也被習慣性地叫做“綠廳”。所有 加拿大 人都可以到會聆聽,設有專門的公眾席,灰色座椅,英法雙語互譯。為了大修,他們把中央主樓眾議院的桌椅都搬這兒來了。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眾議員就像我們的人大代表,代表他所在地區的公民,負責將民聲傳達到眾議院。然後他們為改善民生展開討論、投票、提出法律草案等。眾議員一般都分屬某黨派,占最多數席位的黨派組成政府內閣;占第二多席位的,即為反對黨。每次議會會議,反對黨擁有45分鐘提出政策綱領等方面的質疑,總理和內閣必須向 加拿大 人做好彙報,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坦誠,不得有任何隱瞞。。
眾議院內部建築既有石頭的古典厚重,拱門的優雅婉約;又有鋼鐵的現代時尚,玻璃的輕盈透亮。走廊的牆上掛著歷任議長的畫像。講解小姐 魁北克 口音的法語很是親切,鼻音很重,語調起伏得甚是厲害,像在唱歌劇。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出得門來,細雨濕流光的廣場上人也不少啊。居然還有各種集會活動,各種訴求吶喊聲。
中央主樓聳立的 和平 塔是為了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逝去的 加拿大 民眾,其中包括11.8萬士兵。眾議院參觀的最後一站就是一戰紀念館。可惜,中央主樓全部被圍上了,不能爬上 和平 塔去登高望遠了,也不能去寶塔式的圖書館參觀了。 ↑和平塔 ↑和平塔 廣場中央百年生日的篝火自1967年燃燒不熄至今。記得 莫斯科 紅場上也有這樣的永恆之火。1867年7月1日, 加拿大 正式建國,成為英聯邦國家之一,不再是英屬殖民地。篝火建在水池之上,四周鑲嵌著 加拿大 10個省和3個地區的省徽地徽,並刻有各省各區加入聯邦的時間,象徵 加拿大 的多元文化水火相容,生生不息。 ↑不熄之火 東行前往參議院,經過麗都運河(Le Canal Rideau)。麗都運河當年是聖勞倫斯河的備用航線,連接的另一頭便是 安大略湖 邊的 金斯頓 。全程202公里的水道,風光秀麗,冬天結上冰便是世界上最長的滑冰場。河岸邊,唯美的城堡式建築,我猜,我猜,定是Fairmont酒店無疑了。站在街頭,默默地期待一下。 ↑麗都運河 ↑渥太華 1854年, 渥太華 建成第一條鐵路,為本地區貿易開啟了新篇章。20世紀初,這段線路成為橫貫 加拿大 鐵路的一部分。在那個火車的黃金時代,首都地區就有10家鐵路公司,其中最著名的Grand Trunk Railway在1912年建立了中央火車站,即後來的聯合車站,現在的臨時參議院所在地。同年,街對面的Laurier(月桂樹)城堡酒店開業,就是Fairmont啦。原來最早,它就是個鐵路旅館啊。火車站1966年停用。橋上的講解牌這樣寫道。 ↑麗都運河 ↑渥太華國會大廈 高大挺拔的科斯林廊柱氣派而精美,半圓的拱窗玲瓏,鐘錶仿佛一直掛在那裡,滴滴答答提醒著人們火車出發的時間。想象當年一輛輛巨大的蒸汽火車在這裡呼嘯著冒著白煙出發和進站,真可謂壯觀。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眾議員每四年選舉一次;參議員則是任命制,可一直工作到75歲,所以參議院不愧是元老院。參議院使人口稀少的省區同樣在議會中擁有發言權,也使婦女、土著和少數民族的權益得到保障。 比如 :北方三省都確保各有一名議員。105名議員都是各行業的佼佼者: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教授、法官、運動員……參議員們審核眾議院提出的法律草案,也可以自己提出草案,討論修訂意見,最後提交總督通過和頒佈。 ↑渥太華國會大廈 前廳的橡樹大門上按加入聯邦的時間順序掛著各省省徽和區徽,表示地方和國家政府的團結統一。目前 加拿大 共有10個省和3個地區。最早加入聯邦的是 安大略省 和 魁北克省 。第二塊有百合花圖案的省徽代表的就是 魁北克 。 ↑渥太華國會大廈 皇家紅裝飾的參議院大廳被稱作“紅廳”,區別於眾議院的“綠廳”。“家”還沒有完全搬過來,大廳里空空蕩盪的,講解員小妹妹只好紙上談兵。紅色的地毯上都是楓葉的圖案。 ↑渥太華國會大廈 ↑渥太華國會大廈 1.兩面牆上掛著8幅關於戰爭的油畫:描述的是 加拿大 參加一戰的場景,警醒人們戰爭的殘酷後果,熱愛 和平 。
2.議長椅:議長坐在這裡主持議會,確保會議順利進行。
3.君主的寶座:君主在此宣佈皇家對法案的同意,或發表演講。不在的時候,便是 加拿大 總督的位置。
4.速記員:議會開始後,速記員記錄會場的所有情況,併在會議結束後整理彙編。
5.觀眾席:參議院同眾議院一樣,向公眾開放,歡迎公眾旁聽,共有350個座位。北邊的座位是預留給記者的。
6.黑棒引座員:高級禮賓官員,是君主的貼身侍從和信使。手持的黑棒為儀式性用品。
7.書記官桌子:上面放有日曆。開會時,權杖也會放在這裡,直到休會為止。如果權杖沒有在桌上,議會就不能開始開會。這是從 英國 議會沿襲過來的傳統,使每一場參議院的會議都充滿儀式感。書記官就程序事項向議員提出建議,並記錄辯論和決定。
8\. 維多利亞 女王半身像:儘管女王從未訪問過她參與創建的國家,但她仍被親切地稱做“聯邦之母”。她在紅廳北端默默地守望著。就是她,1857年,一紙令書將 渥太華 定為整個 加拿大 的首都。 金斯頓 、 多倫多 、 蒙特利爾 統統下馬。聯邦之父就是我們之前見過的那個麥當勞老爺爺:John A. McDonald先生。
遺憾這次沒能參觀真正的參議院和眾議院,但是有遺憾才會有念想。希望10年後再來,住在唯美的月桂樹城堡酒店。啦啦啦。
因為已是深秋十月,所以在國會山沒有見到皇家衛兵的換崗交接儀式(一般在七八月);但有幸趕上了聯邦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執勤換崗儀式。 ↑聯邦廣場 剛走出參議院,風裡絲簧聲傳來,我們加快腳步。從橋底下的麗都運河上來一位軍官和三位士兵。其中前面領隊的男士兵穿著百褶裙,吹著風笛;後面兩位穿筆挺的藍色軍裝,踏正步前進;軍官則在三米開外喊口令。走到聯邦廣場的紀念碑前立定。廣場上聳立著1939年5月建成的戰爭紀念碑,主要紀念1914—1918年一戰中犧牲的士兵。游人們迅速自覺地圍成一圈,拍照或者錄像;我也不甘落後,搶占了好位置。士兵白人黑人和其他族裔人的都有,威武英俊。 蘇格蘭 男人有穿裙子的傳統,所以這個儀式肯定也是從 英國 繼承過來的,更何況 加拿大 本就是英聯邦國家。踏正步、致敬、轉身,整個換崗儀式莊嚴肅穆。但與我們的三軍儀仗隊相比,我只覺得好可愛好逗趣哈。請原諒我的不一本正經。 ↑聯邦廣場 麗都運河向西,被稱作上城,是許多政府機構、郵局、銀行、最高法院的所在地。古老的青銅黑鐵屋頂與滄桑的石牆幻映在現代辦公樓的玻璃立幕里,令人有一種時光交錯的既視感和恍惚感,不知今夕何夕,不知是穿越在前世的輪迴里,還是深陷在今生的記憶里?從最高法院前寬闊的草坪回望國會山,哥特式的 和平 塔尖上驕傲地飄揚著紅楓葉的 加拿大 國旗。 ↑渥太華 ↑渥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