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ANMAR DAYS,以佛塔之名,探尋佛國秘境(曼蒲茵三地)

蒲甘 首先是一個地理名稱。它位於 緬甸 中部, 伊洛 瓦底江東岸。現屬於 曼德勒 省敏羌縣 良烏 鎮,離 良烏 約4英里。現在的 蒲甘 地區氣候乾燥炎熱,土地嚴重沙化,屬於半沙漠化地區。這種氣候土壤條件再加上嚴重缺水, 蒲甘 地區只能種植花生、油棕等耐旱的農作物。但炎熱乾燥的氣候有利於文物的保存,因此 蒲甘 地區的部分佛塔才得以保存至今。
蒲甘 也是一個歷史符號。公元1044年,緬族首領阿奴律陀建立了 緬甸 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定都 蒲甘 ,因此稱為 蒲甘 王朝。 蒲甘 王朝也是第一個由緬族建立的國家。在 蒲甘 王朝之前, 緬甸 境內已經生活著驃族、孟族、 克倫 族、若開族等民族,驃族建立了“汗林”“毗濕奴”和“室利差旦羅”三個城市國家。孟族建立了 勃固 和直通兩個國家。當時驃族和孟族在文化上都已經比較發達,他們有自己的文字,信仰佛教和婆羅門教,在農業種植和建築等領域也有較高成就。孟人的國家直通在公元8世紀時已經是世界上座部佛教的中心,佛教文化非常發達。
而今天 緬甸 的主體民族緬族則是最晚進入 緬甸 境內的漢藏語系民族。緬族起源於 中國 西北 地區,是古羌族的一個分支。緬族大約在公元10世紀從我國 雲南 進入 緬甸 境內。緬族進入 緬甸 時,在文化上還處於落後的階段,他們沒有文字,在信仰方面則信仰萬物有靈。在進入 緬甸 境內後,緬族才接觸到佛教和文字。緬族國王阿奴律陀在孟族高僧信阿羅漢的勸導下,決定立上座部佛教為國教。
可以說, 蒲甘 的佛教建築群是緬族、孟族、驃族、 蒲甘 的 印度 人共同的智慧結晶,是他們留給世界的精神財富和考古資料寶庫。 蒲甘 佛教建築群代表著 緬甸 佛教建築史的最高水平,也向我們展示了 蒲甘 王朝的富足和包容。13世紀後 緬甸 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壯觀、如此精美、數量如此龐大的佛教建築群。 吃一次正宗的緬甸早餐看完日出後也就不到8點,Theint帶我們去吃緬式早餐,一家不起眼只有當地人才來的小飯館。


用雞肉、香蔥配上麵條,原料中加上烘焙的鷹嘴豆粉、薑黃粉和辣椒油,將這些配料搖勻,再加腌菜和一碗肉湯,就大功告成了。

吃飽後Theint又把我們帶到了 良烏 市場,體驗下當地的市井生活,看一下最真實的百姓人生。這座接地氣的市場基本就是本地人日常生活用品的集散地, 從蔬菜水果生鮮、生活用品到手工藝品、紀念品,應有盡有,就是一座露天的大超市。






用黃香楝樹幹磨成的粉與水混合,擦抹在臉上,本地人用來做防曬霜,也可以用來美容養顏。



這個攤位是賣檳榔葉的。 緬甸 人愛嚼檳榔,在大街上幾乎沒有見到過吸煙的人,但嘴裡嚼檳榔的人卻吵吵見到。用抹上石灰的蔞葉,把切成小塊的檳榔果,外加其他名目繁多的香料包起來。最後幾個一串用牙簽串上,或者裝到小塑料袋里,慢慢享用。吃完檳榔的殘渣要和口水一起吐掉,於是在 緬甸 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地面上有紅色的“檳榔印記”。





當然,這還有許多賣 緬甸 的各式手工藝品的商鋪,性價比還可以,但要記得砍價!漆器、木雕、手工刺繡。小到首飾盒、大到擺放的裝飾品,設計巧妙,造型精美, 每一款藝術品上面的花紋都不盡相同。





瑞喜宮佛塔(Shwezigon Paya)瑞喜宮佛塔(Shwezigon Paya) 應該算是 蒲甘 古城必去的地方,距離 良烏 市場不是很遠。它也是 蒲甘 地區最古老、最壯觀、工程最浩大、保存最完整的佛塔,公元1031年由阿奴律陀王始建,1090年建成。作為 蒲甘 唯一用石頭堆砌築的建築,也是第一座 緬甸 風格的佛塔,塔頂高聳,塔壁有各種裝飾,周圍環繞著無數亭台和小塔。連赫赫有名的 仰光 大 金塔 都是以瑞喜宮佛塔為模本建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