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國環行記——土耳其的十個日夜

星月國的環游,是從 歐洲 的 伊斯坦布爾 ,輾轉到小亞細亞的 伊茲密爾 、代尼 利茲 、 費特希耶 、 格雷梅 ,最後再回到 伊斯坦布爾 ,算是在安納托利亞大陸的西邊打了一個圈。瓷器和紅茶,檸檬和海水,清真寺和教堂,高原和洞窟, 羅馬 遺跡和伊斯蘭民眾,和諧共存著。
宗教在世俗化,歷史也在世俗化著。

上海 飛往 伊斯坦布爾 的航線,巧合地與古絲路吻合。從中原略過,經 青海 、 甘肅 ,入 新疆 ,擦著 祁連山 脈和 天山 山脈出境。再穿過帕米爾高原,到達小亞細亞。
在 青海 上空,能看到一個湖,被兩條雪山山脈所夾,是哈拉湖。

這個在古代被叫做西域的地方,是佛教傳到東方的通路,現在,卻基本上只能在岩洞壁畫上才能抓著一點點佛教痕跡了。龜茲、烏孫、 若羌 、樓蘭、車師,都被深埋在大漠戈壁之下。
天山 山脈將 新疆 分成了南北兩塊,沿著 天山 延綿的是綠洲,幾條東西向的綠洲貫穿了 絲綢之路 。山脈,就是生命線,也是連通文明的 通道 。
很快就看到了東 天山 主峰——博格達峰。山的後面就是 烏魯木齊 。
然後, 絲綢之路 越過蔥嶺,一路向西,橫貫小亞細亞,直達 羅馬 帝國。其中貫通歐亞大陸最重要的一站,就在拜占庭也就是現在的 伊斯坦布爾 。
今天,當我們在萬米高空,俯視這古老漫長的商路,還是能深深震驚於人類文明中心之間征服高山大漠、互相吸引,形成如水脈般 通道 的神奇。

2015年10月2日,上午6點
一夜奔波,到 伊斯坦布爾 的時候已經是凌晨,在暗夜中行走, 伊斯坦布爾 跟其他 大城 市似乎也沒什麼不同,只是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吹來的猛烈海風和黑夜中時隱時現的宣禮塔在提醒著你,你已經到達歐亞大陸的交界點了。
等到再次張開眼睛的時候,天已經開始矇矇亮。在金角灣的那一頭,遠遠就能望到泛著微光的加拉太塔。拜占庭皇帝在帝國最輝煌的時候建造了加拉太塔,彰顯帝國的實力;1632年,奧斯曼的 土耳其 人Hezarfen從加拉太塔頂起飛,高高地飛越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讓 土耳其 人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現在,暮色未盡時,只有它仍然泛著昏沉的光,讓博斯布魯斯海峽的輪船能遠遠地看到城市的邊沿。星月國的第一個鏡頭,就是加拉太塔。

安拉的頌歌,電車的轟鳴,交織在一起,遠遠地傳遍了老城。
伊斯坦布爾 的神奇,就在於同一座城市,卻可以讀出1600年來作為 羅馬 、拜占庭、奧斯曼三大帝國首都的輝煌和滄桑。



當加拉太塔的燈光熄滅,街巷就開始熱鬧起來。縱橫交錯的街巷間開始飄來麵包甜圈的香味,煮沸的開水沖泡出了第一壺紅茶。
1894年, 庫爾 德人組織民兵對 亞美尼亞 人進行屠殺,奧斯曼帝國風雨飄搖,恰巧在這一年, 土耳其 人第一次種植茶葉。三十年後,帝國滅亡,茶葉卻在帝國土地上被大面積種植。現在,紅茶已經成為了 土耳其 人生活的必需品。
土耳其 紅茶是用特別的茶壺煮出來的。小茶壺裡裝有適量乾茶葉,大茶壺 裡加 滿水,把小茶壺疊放在大茶壺的壺口,用大火燒至水開。在這個過程中,小茶壺裡的茶葉的清香被烘烤出來。然後把大茶壺裡燒開的水註入小茶壺中,再在大茶壺中加滿水。繼續把上下兩個茶壺疊放在一起,用小火慢慢燒至大茶壺裡的水再次滾開。茶煮好關火以後要稍等片刻,待滾開的茶水沉靜下來,最後倒透明的細腰玻璃杯中。
在漫長的歷史中,如此複雜的烹茶過程已經成為 土耳其 人維繫家庭、朋友、生意的社交催化劑,早上,穿行在奧斯曼的老市場、街邊、碼頭,到處可以聞到琥珀茶湯散髮的清香。


清晨的大橋上已經有垂釣的人,海風帶著魚腥氣掃過橋面。



遠處聖索菲亞的穹頂,近處建築上巨大的 共和 國國旗,各色樓房上斑駁的牆面,被輪船轟鳴聲驚起的海鷗,如此自然的混合在一起。


1597年,穆罕默德三世的母親下令在金角灣建造一座清真寺,但因為王朝更替一度被停工,直到半個世紀後才完工。比起聖索菲亞、 蘇萊曼 和藍色清真寺,它都是“新”的,於是,被冠上了新清真寺的稱號。正因為經歷了王朝更替,令新清真寺看上去風格不那麼突出,游客也不多。


土耳其 有綿長的海岸線,一般靠海的地方,男人都喜歡垂釣。不管有沒有釣到魚,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加拉太大橋上儀式化的釣魚場景,讓這裡更像是一個公共社交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