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歐洲行記——葡萄牙五日行(2017.12.9-2017.12.13)
↑路易一世大橋 裡斯本老城區在 波爾圖 短暫停留了兩日,要動身前往 裡斯本 了。清早出門前往火車站時,房東 葡萄牙 老爹特地早起上樓幫我拎行李,把我送出門外一直揮手告別。雖然我們語言不通,也只是短暫相逢,可是旅行中遇到的友善的人,是構成難忘回憶不可或缺的因素。
雖然是第一次在 歐洲 乘坐火車,但是一切順利,上車後我生怕坐錯位置,先拿著詞典查明白窗戶和走廊的 葡萄牙 文。大約是 歐洲 的淡季,整節車廂只有十幾個人,我身邊的座位從第三站後就全程空著。四個多小時候,到達了 葡萄牙 的首都 裡斯本 Oriente火車站。我在 裡斯本 的住處,位於著名的Pombal廣場附近,坐地鐵到達非常方便。 裡斯本 只有四條地鐵線路,分別用藍色的海鷗、綠色的帆船、紅色的羅盤和黃色的菊花來標識,充分體現了這個國家的航海文化,非常有趣。我在換乘站研究乘坐方向時,一名老奶奶主動用英語問我需不需要幫助,其實我已經弄明白了乘坐方向,但為了不辜負她的善意,還是說了我要去的地方,問她如何乘坐。她非常和善的給我指引方向,並提示我可以乘坐直梯搬運行李。我們揮手道別的時候,我對這個初見的城市充滿了好感與好奇。 裡斯本 的酒店三點才可以辦理check-in手續,我在酒店附近的一家 意大利 餐廳用過午餐後,辦理了入住手續,簡單收拾後前往 裡斯本 主教座堂。一路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一邊研究離線地圖,一邊張望,轉過街角,它就這麼突然出現在眼前。這座教堂,外表上就透露出一股滄桑的味道。教堂的前身曾是清真寺, 葡萄牙 國王阿方索趕走摩爾人後下令改建,成為了 裡斯本 最早的教堂,哥特式的玫瑰窗格外引人註目。黃色的28路電車從街角駛過,與教堂相映,構成 裡斯本 最常見的明信片上的畫面。因為下過雨的石板路滑,我一時貪看風景,竟滑倒摔了一跤,身邊有位好心的阿姨上前扶我,詢問是否嚴重。雖然覺得倒霉且丟臉,不過陌生人的友善,又一次溫暖了我。 ↑裡斯本主教座堂 從主座教堂出發,步行沒多遠,可以到達 奧古斯塔 凱旋門,再走不遠,就是特茹河邊。乘坐公交車,可以到達瓷磚博物館。從 波爾圖 到 裡斯本 ,瓷磚裝飾隨處可見, 葡萄牙 人對瓷磚的喜愛可謂溢於言表。這麼有意思的博物館,別處實在難以遇到,我對其充滿了興趣,決定前去一觀。博物館內並沒有多少游客,基本沒有英文介紹,但是基本是看圖說話,所以很好理解。早期的瓷磚還有宗教色彩,後來漸漸世俗化,不乏動植物、風景、人物等主題,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瓷磚,生動再現了不同時期的 葡萄牙 人在這門藝術上的技藝水 平和 社會生活場景。一路下來,我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已經天黑,本來計劃從瓷磚博物館乘坐公交車到Rossio廣場,看看這個的繁華區。結果坐公交車坐了相反的方向,等我意識到已經不知道開到了哪裡,所幸我知道終點站是連接地鐵站的,只好一路坐到終點再轉乘地鐵。早料到了不會一切都是順風順水,一路走來,已經遇到很多友善的人,順利解決了很多事情,這種無傷大雅的小插曲,就當做另一種旅行經歷吧。 ↑奧古斯塔凱旋門 ↑奧古斯塔凱旋門 ↑瓷磚博物館 ↑瓷磚博物館 ↑瓷磚博物館 ↑瓷磚博物館 彩色辛特拉辛特拉 (Sintra)是位於 裡斯本 西邊30公里左右的小鎮,在瀏覽 辛特拉 的照片時,我就被一張彩色的佩納宮外觀照片所吸引,我曾在2015年去過 德國 的新天鵝堡,莫名的覺得佩納宮與新天鵝堡有幾分相似,查詢後發現佩納宮是受 德國 浪漫主義影響修建的,而新天鵝堡是 德國 浪漫主義建築的集大成之作,無怪乎有相似之處,雖然兩者的建成日期還相差幾十年。
到 裡斯本 的第二天,我按照計劃決意探訪小鎮 辛特拉 。出了酒店,覺得精神一振,因為終於見到了久違的藍天。 ↑龐巴爾侯爵廣場 從 裡斯本 的Rossio火車站,可以購買到一張綠色的交通卡,持該卡,可以乘坐 裡斯本 與 辛特拉 之間的往返火車,並乘坐 辛特拉 小鎮的所有公交車,非常方便。到達 辛特拉 火車站後,乘坐434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辛特拉 王宮、摩爾人城堡和佩納宮,434路公交是環線, 辛特拉 王宮距離火車站最近,且有下一步去往羅卡角的公交車,所以我選擇最後參觀 辛特拉 宮。先坐434路到達了摩爾人城堡,在這裡可以購買與佩納宮的聯票,可能因為清早較為寒冷,摩爾人城堡內只有寥寥幾個游客。
順著一段山路前行,可以逐漸看到摩爾人防禦的遺跡,忽而下了一陣大雨,幸好我得以在一個小型展覽廳內參觀,順便躲雨。再出來時,天又大晴,對於 葡萄牙 這種陰晴不定的天氣,我已經逐漸習慣了。再前行不遠,檢票入門後,忽的就見到摩爾人這處遺跡。看到的那一瞬間,我不由想感慨一句:在與 中國 相隔甚遠的 葡萄牙 小鎮,竟有與長城相似的防禦性建築。其巍峨壯觀程度雖然無法與長城媲美,但是人類文明共通性的特點由此可見。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 在摩爾人城堡上可以遠眺佩納宮和整個 辛特拉 小鎮,從摩爾人城堡遺跡出來後,再坐一站434路公交車,就可到達佩納宮。到佩納宮的時候,天空完全放晴,它彩色的一面在被洗乾凈後的天空和淡淡白雲的映襯下展現的淋漓盡致。真到了它的面前,我又覺得它和新天鵝堡並不相像了。新天鵝堡是渾然一體的,是路德 維希 對於心中理想建築的呈現。而佩納宮建築融合了哥特式、摩爾式和羅曼式多鐘風格,更像是一個拼湊在一起的玩趣式建築。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 從佩納宮出來再乘坐環線434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辛特拉 王宮,是 葡萄牙 王室的行宮,這裡眾多房間的天花板裝飾和瓷磚裝飾都值得一看,如天鵝廳、人魚廳、徽章廳。此外,還有收藏了兩件 中國 藏品象牙塔和屏風的“ 中國 廳”,其中屏風是清代藏品,從 澳門 獲得。在這個房間的英文簡介上寫著: 澳門 對於 葡萄牙 來說非常重要,是聯結 歐洲 與 中國 、 日本 等 亞洲 國家的紐帶,1999年 澳門 的回歸,標志著 葡萄牙 帝國時代的終結。看到這段話,我不由得覺得歷史這個東西,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從 辛特拉 王宮出來,又開始下一陣急雨。簡單的用過午餐後,我跳上了去往羅卡角(Cabo da Roca)的403路巴士。羅卡角,是此行 辛特拉 我最期待的地方,它位於整個歐亞大陸最西端的懸崖,面向波濤洶涌的大西洋,《大國崛起》講 葡萄牙 的部分短短二十幾分鐘,卻給了這個地方不少鏡頭,將其故事娓娓道來。雖然做好準備迎接羅卡角的大風,但是剛到這裡,還是給了我個下馬威,我不是什麼纖纖弱質的姑娘,卻人生第一次被風吹翻在地,不得不緊緊的扒住離我最近的岩石固定自己,那一刻產生了要被刮到大西洋里的聯想。
費力走到懸崖上,看到了著名的的十字架紀念碑,上面鐫刻著 葡萄牙 詩人卡 蒙斯 的詩句“陸地從這裡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紀念碑對面的山崖上是一座 燈塔 。 燈塔 ,在航海時代有著重要意義,指引著航海家們返航。在這個地方,聽著澎湃的海浪拍擊著岩石,在刺骨寒冷的風中被吹得歪歪斜斜,格外的敬畏大自然,也格外敬佩大航海時代渴望征服海洋,探索新世界的 葡萄牙 航海家們。
在羅卡角被風吹傻了,我想也沒想跳上了403巴士,以為可以直接返回 辛特拉 火車站,結果沒有註意403巴士是有開往 辛特拉 和 卡斯凱什 兩條線路的,等我到了 卡斯凱什 公交車總站,才意識到這一點。好在那裡也有直接開到 辛特拉 火車站的唯一一趟巴士。 葡萄牙 的巴士都有固定發車時間,在寒風中等待半個多小時,才坐上了車,輾轉回到 裡斯本 時候,天已經黑了。又是一次坐錯車的小插曲,為旅行添了諸多回憶。 ↑羅卡角 ↑羅卡角 日落貝倫區我倒時差一直是件困難的事情,已經是來 葡萄牙 的第五天了,還是早早的醒來,雖然知道很多博物館都是十點開門,想著能在好天氣里在貝倫區沿著特茹河走走,還是出了門。沿著特茹河一路慢慢走尋找航海紀念碑,可以看到一些當地居民沿此路晨跑、騎行。當它出現在我面前時,在清晨的陽光下壯觀的讓人移不開眼睛。一個晨跑的 葡萄牙 姑娘也不禁停下腳步,跑到航海紀念碑下拍照。這座紀念碑是1960年為了紀念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整個紀念碑是一條快帆的形狀。稍微看過一點 葡萄牙 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恩里克王子對於 葡萄牙 的意義,此人終生沒有出過海,卻是 葡萄牙 航海時代的先驅,沒有他 大興 航海學校,就沒有 葡萄牙 在航海時代的輝煌。紀念碑前地上的風玫瑰裝飾磚,由 南非 提供,也是為了紀念恩里克的在航海事業上的功績,從而推動了 葡萄牙 人發現好望角。航海紀念碑東側遠處,是4月25日大橋,和 金門 大橋是一家公司承建,遠觀起來和 金門 大橋極為相似。
紀念碑可以登頂眺望貝倫區,但是要十點才可以進入,看門的 葡萄牙 大叔友善的用肢体語言建議我先去附近逛逛,最終我還是成為了今天第一個登頂航海紀念碑的游客。在航海紀念碑地下一層的展廳,展出了某位黑人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其在紀錄片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並表明這個展覽的收益將用於救助需要幫助的黑人女性和兒童。在航海者紀念碑里的展廳中做這樣的展覽,又是一次從兩面來對應來看歷史,引人深思。無可否認,葡西兩國在航海時代的殖民掠奪,給當地的原住民帶來苦難,影響至今。但對葡西兩國來說,乘船出海開疆拓土的航海家們,無疑是他們的英雄。殖民與被殖民,掠奪與被掠奪,是那個時代的印記。 ↑航海紀念碑
雖然是第一次在 歐洲 乘坐火車,但是一切順利,上車後我生怕坐錯位置,先拿著詞典查明白窗戶和走廊的 葡萄牙 文。大約是 歐洲 的淡季,整節車廂只有十幾個人,我身邊的座位從第三站後就全程空著。四個多小時候,到達了 葡萄牙 的首都 裡斯本 Oriente火車站。我在 裡斯本 的住處,位於著名的Pombal廣場附近,坐地鐵到達非常方便。 裡斯本 只有四條地鐵線路,分別用藍色的海鷗、綠色的帆船、紅色的羅盤和黃色的菊花來標識,充分體現了這個國家的航海文化,非常有趣。我在換乘站研究乘坐方向時,一名老奶奶主動用英語問我需不需要幫助,其實我已經弄明白了乘坐方向,但為了不辜負她的善意,還是說了我要去的地方,問她如何乘坐。她非常和善的給我指引方向,並提示我可以乘坐直梯搬運行李。我們揮手道別的時候,我對這個初見的城市充滿了好感與好奇。 裡斯本 的酒店三點才可以辦理check-in手續,我在酒店附近的一家 意大利 餐廳用過午餐後,辦理了入住手續,簡單收拾後前往 裡斯本 主教座堂。一路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一邊研究離線地圖,一邊張望,轉過街角,它就這麼突然出現在眼前。這座教堂,外表上就透露出一股滄桑的味道。教堂的前身曾是清真寺, 葡萄牙 國王阿方索趕走摩爾人後下令改建,成為了 裡斯本 最早的教堂,哥特式的玫瑰窗格外引人註目。黃色的28路電車從街角駛過,與教堂相映,構成 裡斯本 最常見的明信片上的畫面。因為下過雨的石板路滑,我一時貪看風景,竟滑倒摔了一跤,身邊有位好心的阿姨上前扶我,詢問是否嚴重。雖然覺得倒霉且丟臉,不過陌生人的友善,又一次溫暖了我。 ↑裡斯本主教座堂 從主座教堂出發,步行沒多遠,可以到達 奧古斯塔 凱旋門,再走不遠,就是特茹河邊。乘坐公交車,可以到達瓷磚博物館。從 波爾圖 到 裡斯本 ,瓷磚裝飾隨處可見, 葡萄牙 人對瓷磚的喜愛可謂溢於言表。這麼有意思的博物館,別處實在難以遇到,我對其充滿了興趣,決定前去一觀。博物館內並沒有多少游客,基本沒有英文介紹,但是基本是看圖說話,所以很好理解。早期的瓷磚還有宗教色彩,後來漸漸世俗化,不乏動植物、風景、人物等主題,通過一幅幅精美的瓷磚,生動再現了不同時期的 葡萄牙 人在這門藝術上的技藝水 平和 社會生活場景。一路下來,我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已經天黑,本來計劃從瓷磚博物館乘坐公交車到Rossio廣場,看看這個的繁華區。結果坐公交車坐了相反的方向,等我意識到已經不知道開到了哪裡,所幸我知道終點站是連接地鐵站的,只好一路坐到終點再轉乘地鐵。早料到了不會一切都是順風順水,一路走來,已經遇到很多友善的人,順利解決了很多事情,這種無傷大雅的小插曲,就當做另一種旅行經歷吧。 ↑奧古斯塔凱旋門 ↑奧古斯塔凱旋門 ↑瓷磚博物館 ↑瓷磚博物館 ↑瓷磚博物館 ↑瓷磚博物館 彩色辛特拉辛特拉 (Sintra)是位於 裡斯本 西邊30公里左右的小鎮,在瀏覽 辛特拉 的照片時,我就被一張彩色的佩納宮外觀照片所吸引,我曾在2015年去過 德國 的新天鵝堡,莫名的覺得佩納宮與新天鵝堡有幾分相似,查詢後發現佩納宮是受 德國 浪漫主義影響修建的,而新天鵝堡是 德國 浪漫主義建築的集大成之作,無怪乎有相似之處,雖然兩者的建成日期還相差幾十年。
到 裡斯本 的第二天,我按照計劃決意探訪小鎮 辛特拉 。出了酒店,覺得精神一振,因為終於見到了久違的藍天。 ↑龐巴爾侯爵廣場 從 裡斯本 的Rossio火車站,可以購買到一張綠色的交通卡,持該卡,可以乘坐 裡斯本 與 辛特拉 之間的往返火車,並乘坐 辛特拉 小鎮的所有公交車,非常方便。到達 辛特拉 火車站後,乘坐434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辛特拉 王宮、摩爾人城堡和佩納宮,434路公交是環線, 辛特拉 王宮距離火車站最近,且有下一步去往羅卡角的公交車,所以我選擇最後參觀 辛特拉 宮。先坐434路到達了摩爾人城堡,在這裡可以購買與佩納宮的聯票,可能因為清早較為寒冷,摩爾人城堡內只有寥寥幾個游客。
順著一段山路前行,可以逐漸看到摩爾人防禦的遺跡,忽而下了一陣大雨,幸好我得以在一個小型展覽廳內參觀,順便躲雨。再出來時,天又大晴,對於 葡萄牙 這種陰晴不定的天氣,我已經逐漸習慣了。再前行不遠,檢票入門後,忽的就見到摩爾人這處遺跡。看到的那一瞬間,我不由想感慨一句:在與 中國 相隔甚遠的 葡萄牙 小鎮,竟有與長城相似的防禦性建築。其巍峨壯觀程度雖然無法與長城媲美,但是人類文明共通性的特點由此可見。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 ↑摩爾人城堡 在摩爾人城堡上可以遠眺佩納宮和整個 辛特拉 小鎮,從摩爾人城堡遺跡出來後,再坐一站434路公交車,就可到達佩納宮。到佩納宮的時候,天空完全放晴,它彩色的一面在被洗乾凈後的天空和淡淡白雲的映襯下展現的淋漓盡致。真到了它的面前,我又覺得它和新天鵝堡並不相像了。新天鵝堡是渾然一體的,是路德 維希 對於心中理想建築的呈現。而佩納宮建築融合了哥特式、摩爾式和羅曼式多鐘風格,更像是一個拼湊在一起的玩趣式建築。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 ↑佩納宮 從佩納宮出來再乘坐環線434路公交車,可以到達 辛特拉 王宮,是 葡萄牙 王室的行宮,這裡眾多房間的天花板裝飾和瓷磚裝飾都值得一看,如天鵝廳、人魚廳、徽章廳。此外,還有收藏了兩件 中國 藏品象牙塔和屏風的“ 中國 廳”,其中屏風是清代藏品,從 澳門 獲得。在這個房間的英文簡介上寫著: 澳門 對於 葡萄牙 來說非常重要,是聯結 歐洲 與 中國 、 日本 等 亞洲 國家的紐帶,1999年 澳門 的回歸,標志著 葡萄牙 帝國時代的終結。看到這段話,我不由得覺得歷史這個東西,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辛特拉王宮 從 辛特拉 王宮出來,又開始下一陣急雨。簡單的用過午餐後,我跳上了去往羅卡角(Cabo da Roca)的403路巴士。羅卡角,是此行 辛特拉 我最期待的地方,它位於整個歐亞大陸最西端的懸崖,面向波濤洶涌的大西洋,《大國崛起》講 葡萄牙 的部分短短二十幾分鐘,卻給了這個地方不少鏡頭,將其故事娓娓道來。雖然做好準備迎接羅卡角的大風,但是剛到這裡,還是給了我個下馬威,我不是什麼纖纖弱質的姑娘,卻人生第一次被風吹翻在地,不得不緊緊的扒住離我最近的岩石固定自己,那一刻產生了要被刮到大西洋里的聯想。
費力走到懸崖上,看到了著名的的十字架紀念碑,上面鐫刻著 葡萄牙 詩人卡 蒙斯 的詩句“陸地從這裡結束,海洋從這裡開始”,紀念碑對面的山崖上是一座 燈塔 。 燈塔 ,在航海時代有著重要意義,指引著航海家們返航。在這個地方,聽著澎湃的海浪拍擊著岩石,在刺骨寒冷的風中被吹得歪歪斜斜,格外的敬畏大自然,也格外敬佩大航海時代渴望征服海洋,探索新世界的 葡萄牙 航海家們。
在羅卡角被風吹傻了,我想也沒想跳上了403巴士,以為可以直接返回 辛特拉 火車站,結果沒有註意403巴士是有開往 辛特拉 和 卡斯凱什 兩條線路的,等我到了 卡斯凱什 公交車總站,才意識到這一點。好在那裡也有直接開到 辛特拉 火車站的唯一一趟巴士。 葡萄牙 的巴士都有固定發車時間,在寒風中等待半個多小時,才坐上了車,輾轉回到 裡斯本 時候,天已經黑了。又是一次坐錯車的小插曲,為旅行添了諸多回憶。 ↑羅卡角 ↑羅卡角 日落貝倫區我倒時差一直是件困難的事情,已經是來 葡萄牙 的第五天了,還是早早的醒來,雖然知道很多博物館都是十點開門,想著能在好天氣里在貝倫區沿著特茹河走走,還是出了門。沿著特茹河一路慢慢走尋找航海紀念碑,可以看到一些當地居民沿此路晨跑、騎行。當它出現在我面前時,在清晨的陽光下壯觀的讓人移不開眼睛。一個晨跑的 葡萄牙 姑娘也不禁停下腳步,跑到航海紀念碑下拍照。這座紀念碑是1960年為了紀念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整個紀念碑是一條快帆的形狀。稍微看過一點 葡萄牙 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恩里克王子對於 葡萄牙 的意義,此人終生沒有出過海,卻是 葡萄牙 航海時代的先驅,沒有他 大興 航海學校,就沒有 葡萄牙 在航海時代的輝煌。紀念碑前地上的風玫瑰裝飾磚,由 南非 提供,也是為了紀念恩里克的在航海事業上的功績,從而推動了 葡萄牙 人發現好望角。航海紀念碑東側遠處,是4月25日大橋,和 金門 大橋是一家公司承建,遠觀起來和 金門 大橋極為相似。
紀念碑可以登頂眺望貝倫區,但是要十點才可以進入,看門的 葡萄牙 大叔友善的用肢体語言建議我先去附近逛逛,最終我還是成為了今天第一個登頂航海紀念碑的游客。在航海紀念碑地下一層的展廳,展出了某位黑人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其在紀錄片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並表明這個展覽的收益將用於救助需要幫助的黑人女性和兒童。在航海者紀念碑里的展廳中做這樣的展覽,又是一次從兩面來對應來看歷史,引人深思。無可否認,葡西兩國在航海時代的殖民掠奪,給當地的原住民帶來苦難,影響至今。但對葡西兩國來說,乘船出海開疆拓土的航海家們,無疑是他們的英雄。殖民與被殖民,掠奪與被掠奪,是那個時代的印記。 ↑航海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