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の英國🇬🇧—— 哈利波特電影拍攝地的自駕打卡之旅(含愛丁堡藝術節、HP拍攝地攻略)



停車場就在路邊,在兩條主路的岔路口,挺容易發現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要走多深。
英國 荒原風光的精髓或許就在這裡了。兩邊是不算很高但光禿禿的山丘,雲層來來往往仿佛在和土地做光影的游戲;在綿延無盡的草甸子間,一些古老的建築點綴其中,或是教堂、或是火車橋……我們去的時候看Ribblehead火車立交橋正好是背光,橋的影子拍出來特別漂亮。

從遠處的深山中傳來低沉的轟鳴聲。這片地區因為山路險峻非常刺激,經常有超跑和摩托車在公路間穿梭,所以當時也就沒有多想。
但跑車的聲音總是轉瞬即逝;這轟鳴聲一直在持續,越來越響——火車正在接近這座立交橋!
我便興奮地趕緊向前衝去,一路小跑到旁邊的山坡上,但此時火車頭已經消失在後面的山谷里了。
慢下腳步等父母跟上來,發現爸爸在和旁邊的兩個老外搭話——他們中一個來自 英格蘭 ,一個來自 蘇格蘭 愛丁堡 ;其中一個曾經在 中國 當過三年的外教,好像是 寧波 還是 青島 的哪一所學校。
這讓我一下子倍感親切——雖然說很多來 中國 的外籍教師都是為了賺錢搗搗糨糊的,但絕不可能是會來這種地方徒步的人。挺有意思的是,居住在附近 大城 市的人,也不太知道這個地方。
我還跟他們提及了附近的哈利波特取景地,以及相關的故事情節之類,他們也挺吃驚的——因為即使是本地人,看過電影甚至比較喜歡這部電影的本地人,也少有對取景地太大的執念。

耐心沒了,下午6點緩緩走下山坡。
正好到了最底下,一列兩節車廂的客火車經過立交橋!
這一美麗的瞬間被定格住了。




在市區旁邊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停車場,本身決定停三個小時,結果因為米表上硬幣沒有投夠只讓我們停一個半小時,之後還得專門跑回來再付一次錢,把新的停車單放到車窗玻璃下。
天正好下著雨,我們前兩天看了太多的什麼古建築城堡之類,沒太多心思去慢悠悠轉了,決定在這頭一個半小時把杜蘭教堂和杜蘭城堡全都hang掉👋

在很少數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天參觀杜蘭城堡允許“Self-guided Visits”,這就代表著你只需現場買票,不需預約tour,就能參觀城堡了。我們去的時候,正好碰上這麼一天,算是運氣很好了。


英國 的教堂門票不會直接叫“ticket”,而是“donation”,即捐款。工作人員只能用“強烈建議捐款XX英鎊”這樣的用語——畢竟是“非營利性組織”。而大多數時候,因為建築的宏偉與保存的完好,這些錢都會讓人心甘情願地給出來,所以對游客來說,和門票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教堂的“門票”相對其它景點什麼的普遍偏低,最高都才剛超過10英鎊——威斯敏斯特和索斯伯里教堂是特例。
參觀完大教堂直奔城堡:








“I mean, how hard can it be? What could POSSIBLY go wrong??”
“DON'T SAY THAAAAAAAT!”
慘也是蠻慘的,兩本書基本上都是不到三折在促銷。
哈德良長城:
Hadrian's Wall:

George R. R. Martin,《冰與火之歌》原著作者,曾經來訪過這個地方,並稱哈德良長城給予了他“冰雪長城”這一概念的啟發,畢竟哈德良長城的運行方式和士兵與其中的職責,與冰長城的有一點相似。
哈德良長城是古 羅馬 帝國時期國王哈德良下令建造的城牆。因為 羅馬 帝國疆域過於廣大,國內的產出無法補給更大程度的國家擴張,加之當時的 蘇格蘭 地區蠻族活動頻繁,經常南下搶掠侵襲,於是哈德良便下令在 卡萊爾 (Carlisle)到 紐卡斯爾 (Newcastle)建造一條長達117.5km的城牆。在這之後的20年,與 愛丁堡 一線又出現了一段新的城牆叫Antoine's Wall,只不過它遠沒有這裡的哈德良長城保存的那麼完好。
我們參觀的是城牆上一個叫Housesteads的古 羅馬 要塞(類似於冰城牆下黑城堡的作用)。在這裡,註視著地面上僅存的地基,我仿佛還看到了古代的軍營、以及總指揮官的豪宅:
——滾燙的熱水流淌過房子的縫隙,室外不斷傳來金屬撞擊的聲響,與士兵們的圍爐夜話。
註:照片作過膠片式的濾鏡處理。
後來我們在酒店和應該是老闆娘的人聊天,她聽到我們去哈德良長城,很是吃驚:
“你們 中國 都有個那麼大的長城了,還來這裡看什麼?”
全場一片哄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