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見聞錄①』美因河畔的晨光,科隆教堂的夕陽

父母都愛“宅”,旅游常自帶“花錢買難受”的原罪,出發總伴隨著抱怨。
長大的嚮往,旅行是未知。
曾經書本空洞的文字,是如今眼前可觸的現實,探尋世界總是振奮人心。
成熟的煩惱,旅行是逃避。
生活不快十之八九,回到年少對遠方的期待,在旅行中重拾本我。
旅行是人生的書簽🔖。
每段旅行有不一樣的故事。
每段旅行有不一樣的心情。
每段旅行是不一樣的人生。
在新馬🇸🇬🇲🇾,有首出國門的好奇👀;
在 日本 🇯🇵,有少年追夢的回憶🏃;
在 中東 🇦🇪🇪🇬,有異域文明的衝擊🌊…
在 歐洲 🇪🇺,有攜手而行的甜蜜🍬。
歐洲 ,自帶浪漫體質,執著地要把這片美好,留給相伴餘生的人。
這段旅行,這段人生,需要一張甜蜜的書簽🔖。 跟團也沒那麼不好沒有攻略,沒有預算,沒有未知
因為,這是一次跟團游。
其實,驢友眼裡的跟團游常常被妖魔化了。沒行動自由、沒有前路未知,這被視作失去了旅行的靈魂。可是,有時也並不是所有的旅行,都需要那麼多自由和未知。
譬如說,這次蜜月旅行,我們就都不想帶著腦子出門,只想跟著🎏走走、逛逛、看看,也就夠了。但這並不意味著,跟團游就不要自由了,因此選擇很重要。
一天跑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的團,是一定要排除的。 歐洲 雖然不大,高速公路密集,可是高速是限速的,尤其是載客大巴,如果還遇上堵車,那隻能是一路車游。
因此,我們要找路途短、坐車少的深度團游線路。同時還有充裕的自由活動時間,看看自己想看的,吃吃自己想吃的,才能不枉此行啊。
Day1: 深圳 — 法蘭克福 — 科隆 — 荷蘭
Day2: 羊角村 —福倫丹— 阿姆斯特丹
Day3: 贊丹 風車村—代夫特— 鹿特丹
Day4: 鹿特丹 — 安特衛普 — 布魯塞爾
Day5: 布魯塞爾 — 布魯日
Day6:魯特蒙得折扣村— 法蘭克福 — 深圳

法蘭克福 源自Franken法蘭克,而furt是淺灘的意思,連起來理解就是“居住在淺灘的法蘭克人”。
在 德國 ,被賦予 法蘭克福 之名的鎮縣、城市,不止一個,而有四個。因加以區分,而加入了地名,知名度最高的是美因河畔 法蘭克福 和奧德河畔 法蘭克福 。
他們, 一座是萊茵水系美茵河岸 大城 , 德國 中部與西南各邦人口最多的城市,一座是 德國 東部邊境 大學城 。時移物轉,只剩下美因河畔的這座 法蘭克福 被世人所熟悉了。

•擁有超過324家銀行,經營著 德國 85%的股票交易、 歐洲 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車展
•大文豪歌德(Goethe)以及安妮日記的作者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出身於此
• 歐洲 少數幾個有天際線的城市之一, 歐洲 最高的十座建築有八座在 法蘭克福
…… 機場里就顧著辦退稅了

•全球最重要國際機場和航空運輸樞紐之一
匆匆行色與井然忙碌
金屬幕牆與明透玻璃
FK機場瀰漫著德式機械的精準與冷靜。
沒有網紅打卡
沒有瘋狂購物
但這裡有退稅。

退稅商品購買後,是不能使用的,因此那些需要立刻使用的商品,就不用考慮退稅了。還有價格太低的商品也別考慮退稅了,那是由於退稅不是免費,需要有手續費。
拿穩護照,填好退稅單信息,拖好行李來到FK機場。第一步,托運行李。沒有免稅商品的行李,可以從一般櫃臺托運。如果是有退稅商品的,就要來到附近的專門櫃臺托運。海關會對照清單檢查商品,會檢查,會檢查,真的會檢查。
因此,當手中退稅單很多的時候,要大概搞清楚哪張單對應哪件商品。同時,你的免稅商品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可以想象,櫃臺排隊的人流,如果你把自己的行李翻得鋪滿一地,不僅自己著急尷尬,海關大哥也會不留情面地把你清出去慢慢找。
海關大哥照單檢查結束後,你要麻利地打包好,然後你的行李就會被立刻扔進傳送帶,送上飛機。此時,海關大哥會在你的退稅單上蓋章,然後你就可以拿著退稅單過安檢,前往免稅公司櫃臺拿錢了。
顯而易見,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有人利用退稅政策逃稅漏稅。
如果有退稅商品是跟人上飛機的,就直接帶著過安檢,然後來到免稅公司櫃臺附近,找到小巷子里的辦公室接受檢查,然後蓋章,再到櫃臺拿錢。
FK機場免稅櫃臺有兩個,開著對門,分別屬於兩家公司。把相應的免稅公司的賬單給他們,就可以拿錢。可以取現金,可以退到信用卡,還可以支付寶。
最好是用支付寶,一般來說,退款神速。其次是退現金。最後是退卡,流程比較長,而且有很微的幾率,寫錯卡號或者退款失敗,你懂。如果要補辦,就很麻煩了。還有一種是回國,寄順豐,那是由於這是國內公司。
簡化版:
1.退稅單信息要提前寫好,別寫錯
2.整理好要退稅的物品,要便於檢查
3.退稅單要檢查蓋章才能生效
4.安檢後找到櫃臺拿錢,別漏單
5.海關檢查很認真,不要有僥幸心理
6.不能帶上飛機千萬要托運,安檢很嚴格
7.安檢後再蓋章的,要帶著商品登機
現場太匆忙,照片啥的既不好拍,也沒時間拍,有些地點的描述不太具體,請見諒 羅馬廣場真的不在羅馬

這條不寬的街道把 法蘭克福 大致分隔為老城與 新城 。左側是 聖保羅 大教堂和不遠的 羅馬 廣場,右側是高樓林立的CBD和Shopping Mall。

這座橢圓形的新教教堂是德意志民主的搖籃和統一的象徵。建於1789年,1833年完工,曾毀於二戰戰火,戰後以現代簡約形式重建為 德國 自由與民主紀念館,不再用於宗教用途。

他用武力蕩滌存在了數百年來建立的封建秩序,傳播了 法國 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的理念。
“1848年 歐洲 革命”爆發,德意志邦聯的多個邦國爆發了推翻君主專制、建立 共和 體制的民主革命。
1848年5月18日,德意志各邦國代表集聚 法蘭克福 ,在 聖保羅 教堂召開了德意志歷史上第一次國民議會,起草了第一部民主憲法。但遭到普魯士、 奧地利 等邦國統治者的極力反對。
1849年5月30日,國民議會被迫解散,通過議會民主來實現德意志 和平 統一的方式宣告失敗。 聖保羅 教堂恢復宗教用途。
直到1862年,俾斯麥擔任普魯士首相後,通過一系列鐵血戰爭,才於1871年實現了德意志民族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
1873年, 聖保羅 教堂作為美因河畔 法蘭克福 市新教路德教會的主教堂。





市政廳前的正義女神噴泉,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面向市政廳,左手持天平,右手握利劍,告誡商販公平交易,也告誡官員維護正義、打擊罪惡。噴泉曾經在舉行加冕禮時,噴出紅白葡萄酒與民分享。


旁邊的 聖尼古拉 教堂,則是建於1290年以前是宮廷教堂。紅白搭配的哥特風格,高高的塔樓配上綠色尖頂,與廣場上其他建築營造了濃濃的德意志風情。

•1356年,神聖 羅馬 帝國皇帝查理四世頒佈了《金璽詔書》,規定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產生而非世襲,此後選舉皇帝就在這座教堂的選舉禮拜堂里進行。
•1562~1792年間, 法蘭克福 取代 亞琛 ,成為皇帝加冕盛典舉行地,先後有10位皇帝在這座大教堂的加冕禮壇前加冕。
•1867年大教堂曾毀於大火,之後按新哥特風格重建;二戰期間又毀於盟軍大轟炸,1950年代初重建成現在的模樣。 美因河畔有座“曼哈頓”









這座古騰堡紀念雕像是 德國 雕塑家朗尼茨1840年為紀念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400周年而完成的作品。
雕像上三位站立者分別是古騰堡和資助古騰堡發明的美茵茨富商約翰內斯• 福斯特 及其女婿彼得•舍弗爾。




旁邊巴 洛克 風格的聖 凱瑟琳 教堂是 法蘭克福 最大的新教教堂,獻給早期基督教聖人 亞歷山大 • 凱瑟琳 。教堂建於1678~1681年,歌德就是在這裡接受了洗禮,在1944年毀於二戰盟軍大轟炸之前,教堂內部是華麗的巴 洛克 式裝飾,戰後以更簡潔的風格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