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南美游(四)
D4 2019/12/08,星期日,晴 1,紅眼航班這是一次紅眼航班。早0:40叫早起床,由瑪瑙斯3:45起飛去 里約熱內盧 ,8:45到達。在 里約熱內盧 用早餐。 里約熱內盧 是 巴西 第二 大城 市,屬於熱帶草原氣候,人口635萬人(2011年),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和 巴西 第二大港口,主要名勝有耶穌山、麵包山、尼特羅伊大橋等。
里約熱內盧 在 葡萄牙 語中意為“一月的河”。1501年1月 葡萄牙 航海家抵達這裡時,誤以為瓜納 巴拉 灣是大河的入 海口 ,因而得名。 60年後開始建城。從1763-1960年一直是 巴西 的首都。1960年4月, 巴西 政府將首都遷至 巴西利亞 。但現今這裡仍設有相當多的聯邦政府機關以及社團組織和公司的總部,故亦稱 巴西 “第二首都”。 法國 也有船隊到來,作為他們走私 巴西 木材的大本營。1555年, 法國 海軍軍官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ignon帶領了600多名戰士和殖民者,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 歐洲 人殖民地,名為“France Antarctique”。殖民者主要由 法國 雨格諾派徒與 瑞士 加爾 文教徒組成。 這個城市後來在1565年3月1日,由 葡萄牙 殖民者入侵之下成立。他們 成功 占領此城,並將 法國 人驅逐出境。以後城市經常被海盜及私掠船攻擊,特別是 法國 。因此在16世紀起, 葡萄牙 人開始在此地建築城堡,用作防禦和抵抗侵略者。
此城市繼續成為殖民地首都,直到1808年為止。當時 葡萄牙 貴族及皇室害怕法 蘭西 帝國的皇帝拿破侖入侵 葡萄牙 ,乃逃亡到 里約熱內盧 。此地更成為 葡萄牙 首都,因此 里約熱內盧 是唯一一個 歐洲 國家在 歐洲 以外地區設立首都的城市。那個時候,對於貴族突然遷徙,城市缺乏建設空間給予貴族居住。結果大量原居民被迫遷離,以留下空間予一眾 葡萄牙 貴族。 1822年, 巴西 第一任皇帝佩德羅一世宣佈 巴西 獨立,他決定將 里約熱內盧 成為國家的首都,不過城市逐漸失去重要性,他將經濟 和政 治中心遷移到 聖保羅 。但當君主制於1889年被 共和 國所代替, 里約熱內盧 仍是 巴西 的首都。也就在這時候,大量 非洲 人被運來 里約熱內盧 作為奴隸。在1840年,市內奴隸數目達到22萬人。早年 里約熱內盧 人口都是集中於今日商業中心區一帶。直到20世紀早期,城市開始急速發展,市中心的重心開始向 南和 西轉移。 尼特洛伊跨海大橋 2,早餐店這是南美行僅有的一次在酒店外用早餐。小店很有特色。下飛機第一件事…用早點。 團友在用餐 小店點心、蛋糕品種眾多,花色漂亮。 店門口的廚櫃, 店里的蛋糕,真誘人胃口。 3,耶穌山用罷早飯,乘車去耶穌山。山路狹窄,中途換中巴;上到半途,改乘景區小巴;上到頂再乘電梯。終於上到山頂區域了。景區上山有小火車,定時運行,不適合我們。
巴西 里約熱內盧 耶穌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位於 巴西 里約熱內盧 市的科科瓦多山頂,重1145公噸,高38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 波蘭 裔 法國 藝術家朗多夫斯基所設計。該基督像座落在 里約熱內盧 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 里約熱內盧 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 巴西 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 巴西 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 里約熱內盧 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 巴西 的天主教徒。 這座紀念雕像由 法國 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 里約熱內盧 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 巴西 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這一天是 巴西 主保聖人聖母Aparecida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 里約熱內盧 的樞機大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這使得這座基督像成為朝聖聖地,從此以後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禮和宣佈結婚。
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從耶穌山上烏瞰 里約熱內盧 市 耶穌張開雙臂,鳥瞰整個裡約,整個雕像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守護著 里約熱內盧 。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在里約市內的幾乎任何一點角落都可以看到。 綠色遮陽傘處為游客小憇處 耶穌像基座內房間的陳設 山上小火車,似乎有齒條驅動。 4,桑巴舞大道來到桑巴舞大道吃了閉門羹,只好從柵欄孔隙中拍照。其實就是馬路兩邊建的大看臺。
里約熱內盧 在 葡萄牙 語中意為“一月的河”。1501年1月 葡萄牙 航海家抵達這裡時,誤以為瓜納 巴拉 灣是大河的入 海口 ,因而得名。 60年後開始建城。從1763-1960年一直是 巴西 的首都。1960年4月, 巴西 政府將首都遷至 巴西利亞 。但現今這裡仍設有相當多的聯邦政府機關以及社團組織和公司的總部,故亦稱 巴西 “第二首都”。 法國 也有船隊到來,作為他們走私 巴西 木材的大本營。1555年, 法國 海軍軍官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ignon帶領了600多名戰士和殖民者,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 歐洲 人殖民地,名為“France Antarctique”。殖民者主要由 法國 雨格諾派徒與 瑞士 加爾 文教徒組成。 這個城市後來在1565年3月1日,由 葡萄牙 殖民者入侵之下成立。他們 成功 占領此城,並將 法國 人驅逐出境。以後城市經常被海盜及私掠船攻擊,特別是 法國 。因此在16世紀起, 葡萄牙 人開始在此地建築城堡,用作防禦和抵抗侵略者。
此城市繼續成為殖民地首都,直到1808年為止。當時 葡萄牙 貴族及皇室害怕法 蘭西 帝國的皇帝拿破侖入侵 葡萄牙 ,乃逃亡到 里約熱內盧 。此地更成為 葡萄牙 首都,因此 里約熱內盧 是唯一一個 歐洲 國家在 歐洲 以外地區設立首都的城市。那個時候,對於貴族突然遷徙,城市缺乏建設空間給予貴族居住。結果大量原居民被迫遷離,以留下空間予一眾 葡萄牙 貴族。 1822年, 巴西 第一任皇帝佩德羅一世宣佈 巴西 獨立,他決定將 里約熱內盧 成為國家的首都,不過城市逐漸失去重要性,他將經濟 和政 治中心遷移到 聖保羅 。但當君主制於1889年被 共和 國所代替, 里約熱內盧 仍是 巴西 的首都。也就在這時候,大量 非洲 人被運來 里約熱內盧 作為奴隸。在1840年,市內奴隸數目達到22萬人。早年 里約熱內盧 人口都是集中於今日商業中心區一帶。直到20世紀早期,城市開始急速發展,市中心的重心開始向 南和 西轉移。 尼特洛伊跨海大橋 2,早餐店這是南美行僅有的一次在酒店外用早餐。小店很有特色。下飛機第一件事…用早點。 團友在用餐 小店點心、蛋糕品種眾多,花色漂亮。 店門口的廚櫃, 店里的蛋糕,真誘人胃口。 3,耶穌山用罷早飯,乘車去耶穌山。山路狹窄,中途換中巴;上到半途,改乘景區小巴;上到頂再乘電梯。終於上到山頂區域了。景區上山有小火車,定時運行,不適合我們。
巴西 里約熱內盧 耶穌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位於 巴西 里約熱內盧 市的科科瓦多山頂,重1145公噸,高38公尺,張開的雙手寬28公尺,由 波蘭 裔 法國 藝術家朗多夫斯基所設計。該基督像座落在 里約熱內盧 國家森林公園中高710米的科科瓦多(又稱駝背山或耶穌山)山頂之上,俯瞰著整個 里約熱內盧 市。耶穌張開雙臂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是 巴西 人民熱情接納和寬闊胸懷的象徵。 在科科瓦多山上建造一座雕像的想法始於1850年代中期,那時一個天主教神父佩德羅·瑪麗亞·博斯請求 巴西 帝國的伊莎貝爾公主籌措資金建造一座大型的宗教紀念物。 第二次“在山上建立一個地標”的提議是 里約熱內盧 大主教在1921年提出的。大主教組織了一個叫做“紀念像周”(Semana do Monumento)的活動來吸引捐款,捐款者主要是 巴西 的天主教徒。 這座紀念雕像由 法國 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一組工程師和技師團研究了蘭多斯基的設計方案,並決定以鋼筋混凝土代替鋼材,以便更適合十字架形狀的雕像。科斯卡和蘭多斯基決定以滑石作為雕像的外層材料,因為它有柔韌性高的特點,而且能夠抵抗惡劣的天氣。 里約熱內盧 還特意建造了科科瓦多山的上山鐵路,以便將打造雕像所需的大塊石料運到山頂。 1931年10月12日在科科瓦多山上舉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禮, 巴西 總統瓦加斯為塑像剪彩,這一天是 巴西 主保聖人聖母Aparecida的紀念日——聖母顯靈日(又稱守護神節)。 2006年10月12日,在塑像落成75周年慶典上, 里約熱內盧 的樞機大主教歐瑟比歐·奧斯卡·舍伊德在塑像下為聖母顯靈日做彌撒,這使得這座基督像成為朝聖聖地,從此以後天主教徒可以在塑像前接受洗禮和宣佈結婚。
2007年7月7日,該基督像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從耶穌山上烏瞰 里約熱內盧 市 耶穌張開雙臂,鳥瞰整個裡約,整個雕像就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白色十字架守護著 里約熱內盧 。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在里約市內的幾乎任何一點角落都可以看到。 綠色遮陽傘處為游客小憇處 耶穌像基座內房間的陳設 山上小火車,似乎有齒條驅動。 4,桑巴舞大道來到桑巴舞大道吃了閉門羹,只好從柵欄孔隙中拍照。其實就是馬路兩邊建的大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