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之旅第二天——辛比梅佛塔、敏貢佛塔、敏貢大鐘、瑞喜宮塔、阿南達寺
今天6點半叫早,8點出發,搭乘敏貢的特色游船前往敏貢古城。敏貢古城位於 曼德勒 以北11 公里 伊洛 瓦底江將上游西岸處,是距離 曼德勒 中心最遠的一個古城,是一座歷史文化濃厚的小城。需要從水路走,乘船大約半個小時。 這是我們今天乘坐的游船,阿美反覆強調大家上船的時候要小心,上船的弦板確實很窄。
溫馨提示:在 緬甸 旅行觀光主要是看佛塔、佛寺,進入都要脫鞋,所以建議大家帶雙拖鞋去比較合適,如果穿旅游鞋,會很麻煩的。 伊洛 瓦底江,流經 緬甸 南北,是 亞洲 中南 半島大河之一,也是 緬甸 境內第一大河。 中國 古稱“大 金沙江 ”“ 麗水 ”,為滇緬貿易交通樞紐之一。 漢代時 雲南 可走水路沿 伊洛 瓦底江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航行到 印度 ,與 印度 洋航道連接起來。《魏略·西戎傳》記載,大秦國水道通益州 永昌 郡,當由 緬甸 海岸登陸而達 永昌 。《厄立特裡業海航行記》關於 印度 東海 岸以東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證這條路線。 英國 歷史學家哈威在《 緬甸 史》中說,前2世紀以來, 中國 以 緬甸 為商業 通道 ,“循 伊洛 瓦底江為一道、循薩爾 溫江 為一道,尚有一道循彌諾江(chindwinr,今親敦江)經曼尼普爾(Mannipur)乘馬需三月乃至 阿富汗 。商人在其地以 中國 絲綢等名產,換取 緬甸 的寶石、翡翠、木棉; 印度 的犀角、象牙和 歐洲 的黃金等珍品”。 駕駛艙 這艘船的船老大 曼德勒 碼頭 我們團的老武夫婦,今年60多了,此次 緬甸 之行,是他們的兒子孝敬他們的,看,臉上的笑容多麼幸福燦爛! 我們的 緬甸 地導,璐璐。
緬甸 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的。他們通常會在名字前冠上一個稱號,以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或官階。 比如 ,男子介紹自己時在名字前加上一個“貌”字,表示自謙;女子則自稱為“瑪”;年輕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不論已婚還是未婚,都稱“杜”;“波”是對於軍官的稱呼,“賽耶”則是對教師和醫生的尊稱。 伊洛 瓦底江中的紅色警戒浮標 兩個老伙計 半個小時後抵達敏貢古城小碼頭 當地婦女在敲打花生 岸上的交通工具。我們一行七人租了一輛雙排座。 這是阿美給大家準備的口罩,因為要做敞篷的雙排座去往敏貢古城,由於沒有柏油馬路一路上儘是塵土飛揚。 今天的第一站:辛比梅佛塔 辛比梅佛塔坐西朝東,整座建築為圓形。佛塔通體呈乳白色,造型非常獨特,遠遠望去,一層層的浪花就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因此被游客戲稱為奶油蛋糕塔。 辛比梅佛塔建於1816年,是貢榜王朝第七位國王孟既為紀念他第一個夫人太子妃辛比梅公主所建。辛比梅因難產,生下孩子後不久就去世了。她的名字直譯過來是“白象公主”。孟既為了紀念她,修建了這座佛塔。佛塔毀於1839年的大地震,1874年由敏東王按原樣進行了重建。
孟既
孟既(?-1846)為 緬甸 最後王朝一一貢榜王朝的第7位君主(1819-1837在位),本性懦弱,但在大將班都拉慫恿下,仍奉行祖父孟雲向 印度 東北 部擴張的政策,他征服阿薩姆和曼尼普爾,使其向 緬甸 納貢。
1824年,為了港口控制權,他展開與 英國 為期三年的第一次英緬戰爭,1826年被迫簽署《揚達波條約》,割讓現在的 德林達依 省(舊名“丹那沙林)及若開邦兩個省份,賠款100萬英鎊,放棄對阿薩姆和曼尼普爾的一切主權要求。戰敗之後, 緬甸 失去了三分之一共約1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孟既仍然不思振作,反而為了賠款加大了剝削,王后和王后的弟弟趁機掌握了大量的財產,農民起義不斷,1837年,王弟沙亞瓦底王為了反抗王后的專權,離開首都,到達瑞冒起兵,孟既鎮壓失敗,被迫退位。 辛比梅佛塔所在的地方,背山面水,風水極佳。這座佛塔根據 緬甸 占星術而建,按 緬甸 人的說法,這裡便是世界中心。 。 辛比梅佛塔按照佛教 須彌山 的形式而建,為巨大的圓形,塔身分三層。 護欄為波浪拱形,象徵了圍繞世界中心的七座大山和海洋。波浪中間有七層小塔,象徵著佛教世界中心 須彌山 周圍的七座山峰。
溫馨提示:在 緬甸 旅行觀光主要是看佛塔、佛寺,進入都要脫鞋,所以建議大家帶雙拖鞋去比較合適,如果穿旅游鞋,會很麻煩的。 伊洛 瓦底江,流經 緬甸 南北,是 亞洲 中南 半島大河之一,也是 緬甸 境內第一大河。 中國 古稱“大 金沙江 ”“ 麗水 ”,為滇緬貿易交通樞紐之一。 漢代時 雲南 可走水路沿 伊洛 瓦底江順流而下,出孟加拉灣航行到 印度 ,與 印度 洋航道連接起來。《魏略·西戎傳》記載,大秦國水道通益州 永昌 郡,當由 緬甸 海岸登陸而達 永昌 。《厄立特裡業海航行記》關於 印度 東海 岸以東地方的描述也可以印證這條路線。 英國 歷史學家哈威在《 緬甸 史》中說,前2世紀以來, 中國 以 緬甸 為商業 通道 ,“循 伊洛 瓦底江為一道、循薩爾 溫江 為一道,尚有一道循彌諾江(chindwinr,今親敦江)經曼尼普爾(Mannipur)乘馬需三月乃至 阿富汗 。商人在其地以 中國 絲綢等名產,換取 緬甸 的寶石、翡翠、木棉; 印度 的犀角、象牙和 歐洲 的黃金等珍品”。 駕駛艙 這艘船的船老大 曼德勒 碼頭 我們團的老武夫婦,今年60多了,此次 緬甸 之行,是他們的兒子孝敬他們的,看,臉上的笑容多麼幸福燦爛! 我們的 緬甸 地導,璐璐。
緬甸 人不論男女都是有名無姓的。他們通常會在名字前冠上一個稱號,以表示性別、長幼、社會地位或官階。 比如 ,男子介紹自己時在名字前加上一個“貌”字,表示自謙;女子則自稱為“瑪”;年輕較大或受人尊敬的婦女,不論已婚還是未婚,都稱“杜”;“波”是對於軍官的稱呼,“賽耶”則是對教師和醫生的尊稱。 伊洛 瓦底江中的紅色警戒浮標 兩個老伙計 半個小時後抵達敏貢古城小碼頭 當地婦女在敲打花生 岸上的交通工具。我們一行七人租了一輛雙排座。 這是阿美給大家準備的口罩,因為要做敞篷的雙排座去往敏貢古城,由於沒有柏油馬路一路上儘是塵土飛揚。 今天的第一站:辛比梅佛塔 辛比梅佛塔坐西朝東,整座建築為圓形。佛塔通體呈乳白色,造型非常獨特,遠遠望去,一層層的浪花就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因此被游客戲稱為奶油蛋糕塔。 辛比梅佛塔建於1816年,是貢榜王朝第七位國王孟既為紀念他第一個夫人太子妃辛比梅公主所建。辛比梅因難產,生下孩子後不久就去世了。她的名字直譯過來是“白象公主”。孟既為了紀念她,修建了這座佛塔。佛塔毀於1839年的大地震,1874年由敏東王按原樣進行了重建。
孟既
孟既(?-1846)為 緬甸 最後王朝一一貢榜王朝的第7位君主(1819-1837在位),本性懦弱,但在大將班都拉慫恿下,仍奉行祖父孟雲向 印度 東北 部擴張的政策,他征服阿薩姆和曼尼普爾,使其向 緬甸 納貢。
1824年,為了港口控制權,他展開與 英國 為期三年的第一次英緬戰爭,1826年被迫簽署《揚達波條約》,割讓現在的 德林達依 省(舊名“丹那沙林)及若開邦兩個省份,賠款100萬英鎊,放棄對阿薩姆和曼尼普爾的一切主權要求。戰敗之後, 緬甸 失去了三分之一共約1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孟既仍然不思振作,反而為了賠款加大了剝削,王后和王后的弟弟趁機掌握了大量的財產,農民起義不斷,1837年,王弟沙亞瓦底王為了反抗王后的專權,離開首都,到達瑞冒起兵,孟既鎮壓失敗,被迫退位。 辛比梅佛塔所在的地方,背山面水,風水極佳。這座佛塔根據 緬甸 占星術而建,按 緬甸 人的說法,這裡便是世界中心。 。 辛比梅佛塔按照佛教 須彌山 的形式而建,為巨大的圓形,塔身分三層。 護欄為波浪拱形,象徵了圍繞世界中心的七座大山和海洋。波浪中間有七層小塔,象徵著佛教世界中心 須彌山 周圍的七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