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的風,比利時的城,德國的雪,冬日三國16天行記
二戰時期的 科隆 大教堂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入口處仍可以看到珍貴的影像資料。
德國 人民認為 科隆 大教堂是信仰的象徵,新 歐洲 中部文化傳統統一的見證。於是,二戰後的重建時期,它才又得到了很好的修繕和重建。
科隆 教堂初期的石頭還是呈現米白色的狀態,但在二戰時期戰火的熏灼下, 科隆 大教堂的外壁漸漸開始發黑。二戰後期 德國 經濟快速發展, 科隆 作為最重要的工業基地, 德國 主要的褐煤生產基地。
泛酸的空氣侵蝕著教堂的每一塊石頭,由於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變成黑褐色。政府決定保留雙塔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現在大家看到的 科隆 大教堂發出黑褐色的 光澤 ,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在硬朗的 德國 地區,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教堂內部還是一樣的宏偉壯觀 教堂里最具有看點就要數四壁窗戶上的彩色玻璃了。
進入教堂前可以去信息處拿一份旅游導覽圖,裡面詳細介紹了教堂彩色玻璃畫作的歷史和典故。畫著各類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稱為法 蘭西 火焰式,陽光的照射下看起來異常的華麗和鮮艷。雖然畫面如此漂亮,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全部的彩繪玻璃只有用到4種顏色,金色、紅色、藍色和綠色。金色--代表人類共有一個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恆。紅色--代表愛。藍色--代表信仰。綠色--代表希望和未來。 當地的幼兒園小朋友由老師帶領著來參觀 科隆 大教堂,有專門的的講解員帶領他們進行講解。比起國內單一的教學模式,這種實地參觀的方式更具有教學意義。講解員很認真的給小朋友們講解教堂的歷史和典故,包括耶穌受難和升天的故事,小朋友們似懂非懂的表情非常可愛。 耶穌受難的雕塑。這種類似三開門冰箱的雕塑在各大教堂都可以看到。 在地面看完大教堂的全貌,接下來可以登上大教堂的塔樓,不但可以將 科隆 全市的景色一覽無遺,同時還可以近距離欣賞下教堂邊的各種哥特式雕塑。
科隆 大教堂塔高157米,可以從北側的樓梯登上去。門票2歐,不允許帶包裹,背包也不可以。因為狹窄的樓梯有時甚至容不下體型稍大的男子。 這裡就是 科隆 教堂的登塔入口,位於底下一層。
在 科隆 逛商店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經常商場會有地下幾層。越往下走,空間越開闊。原來自教堂完工後, 科隆 市政府要求城內所有建築不得高過教堂,這就造成了 科隆 許多大樓地上的建築只有七、八層,地下卻有四、五層之多的特殊現象。 爬上了157米,視野頓時變得開闊起來。遠處縱橫的鐵路,繁忙的列車,萊茵河水靜靜的流淌著,一切都美的不像話。只是百米高空的風猛烈的像刀子一般,零下3度的氣溫加 上高 空的寒風讓人根本無法逗留太久。 科隆 大教堂頂看遠處,萊茵河在城市的中心靜靜的流淌 哥特式的建築總是有許多規則的形狀,把這些形狀當做前景,對焦對準遠處的景色,拍出來的效果很特別。這算是另一個角度看 科隆 了。 科隆 大教堂頂的 通道 ,像各大旅游景點一樣,這裡早就被各式的“到此一游”塗鴉給覆蓋。800多年的建築就這樣被刻上新時代的印記。
在國內旅行的時候如果出現這些新聞,某些鍵盤俠總會酸溜溜的說:看看人家國外的人素質多好,國人的素質就是這麼差,國外如何如何的好,國人素質跟不上之類的blabla。
但是,在 科隆 大教堂頂樓,我甚至都沒發現任何的中文,反倒是各類英文, 德文 ,日文甚至阿拉伯文的塗鴉,一層一層的覆蓋。 ↑科隆大教堂 很多人好奇前面這兩張照片是怎麼拍的?機位大概就是這麼低吧。 不同的角度看 科隆 大教堂 霍亨索倫橋,在實際上是個橫跨萊茵河的,集鐵路,人行車道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可供游人,自行車和火車通行。
橋上最特別的風景線就要數橋邊一個個鎖上的愛情鎖了。
各大景點還是不能免俗的總要有個祈願愛情長久的地方。游客到了 科隆 ,都會在霍亨索倫橋上鎖上一把愛情鎖,再將鑰匙扔入萊茵河中,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保佑他們的愛情長長久久。 大聖馬丁教堂。離 科隆 大教堂不過幾百米的距離。與 科隆 大教堂相比,大聖馬丁教堂顯得朴實很多,一路從 科隆 大教堂走來,要想找一處安靜的休息地,那這裡會是最好的選擇。
德國 人民認為 科隆 大教堂是信仰的象徵,新 歐洲 中部文化傳統統一的見證。於是,二戰後的重建時期,它才又得到了很好的修繕和重建。
科隆 教堂初期的石頭還是呈現米白色的狀態,但在二戰時期戰火的熏灼下, 科隆 大教堂的外壁漸漸開始發黑。二戰後期 德國 經濟快速發展, 科隆 作為最重要的工業基地, 德國 主要的褐煤生產基地。
泛酸的空氣侵蝕著教堂的每一塊石頭,由於長期受到工業廢氣和酸雨的污染腐蝕,雙塔由原來的銀白變成黑褐色。政府決定保留雙塔的黑褐色,以引起世人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現在大家看到的 科隆 大教堂發出黑褐色的 光澤 ,哥特式的建築風格,在硬朗的 德國 地區,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教堂內部還是一樣的宏偉壯觀 教堂里最具有看點就要數四壁窗戶上的彩色玻璃了。
進入教堂前可以去信息處拿一份旅游導覽圖,裡面詳細介紹了教堂彩色玻璃畫作的歷史和典故。畫著各類聖經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稱為法 蘭西 火焰式,陽光的照射下看起來異常的華麗和鮮艷。雖然畫面如此漂亮,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全部的彩繪玻璃只有用到4種顏色,金色、紅色、藍色和綠色。金色--代表人類共有一個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恆。紅色--代表愛。藍色--代表信仰。綠色--代表希望和未來。 當地的幼兒園小朋友由老師帶領著來參觀 科隆 大教堂,有專門的的講解員帶領他們進行講解。比起國內單一的教學模式,這種實地參觀的方式更具有教學意義。講解員很認真的給小朋友們講解教堂的歷史和典故,包括耶穌受難和升天的故事,小朋友們似懂非懂的表情非常可愛。 耶穌受難的雕塑。這種類似三開門冰箱的雕塑在各大教堂都可以看到。 在地面看完大教堂的全貌,接下來可以登上大教堂的塔樓,不但可以將 科隆 全市的景色一覽無遺,同時還可以近距離欣賞下教堂邊的各種哥特式雕塑。
科隆 大教堂塔高157米,可以從北側的樓梯登上去。門票2歐,不允許帶包裹,背包也不可以。因為狹窄的樓梯有時甚至容不下體型稍大的男子。 這裡就是 科隆 教堂的登塔入口,位於底下一層。
在 科隆 逛商店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經常商場會有地下幾層。越往下走,空間越開闊。原來自教堂完工後, 科隆 市政府要求城內所有建築不得高過教堂,這就造成了 科隆 許多大樓地上的建築只有七、八層,地下卻有四、五層之多的特殊現象。 爬上了157米,視野頓時變得開闊起來。遠處縱橫的鐵路,繁忙的列車,萊茵河水靜靜的流淌著,一切都美的不像話。只是百米高空的風猛烈的像刀子一般,零下3度的氣溫加 上高 空的寒風讓人根本無法逗留太久。 科隆 大教堂頂看遠處,萊茵河在城市的中心靜靜的流淌 哥特式的建築總是有許多規則的形狀,把這些形狀當做前景,對焦對準遠處的景色,拍出來的效果很特別。這算是另一個角度看 科隆 了。 科隆 大教堂頂的 通道 ,像各大旅游景點一樣,這裡早就被各式的“到此一游”塗鴉給覆蓋。800多年的建築就這樣被刻上新時代的印記。
在國內旅行的時候如果出現這些新聞,某些鍵盤俠總會酸溜溜的說:看看人家國外的人素質多好,國人的素質就是這麼差,國外如何如何的好,國人素質跟不上之類的blabla。
但是,在 科隆 大教堂頂樓,我甚至都沒發現任何的中文,反倒是各類英文, 德文 ,日文甚至阿拉伯文的塗鴉,一層一層的覆蓋。 ↑科隆大教堂 很多人好奇前面這兩張照片是怎麼拍的?機位大概就是這麼低吧。 不同的角度看 科隆 大教堂 霍亨索倫橋,在實際上是個橫跨萊茵河的,集鐵路,人行車道為一體的交通樞紐。可供游人,自行車和火車通行。
橋上最特別的風景線就要數橋邊一個個鎖上的愛情鎖了。
各大景點還是不能免俗的總要有個祈願愛情長久的地方。游客到了 科隆 ,都會在霍亨索倫橋上鎖上一把愛情鎖,再將鑰匙扔入萊茵河中,他們認為這樣就可以保佑他們的愛情長長久久。 大聖馬丁教堂。離 科隆 大教堂不過幾百米的距離。與 科隆 大教堂相比,大聖馬丁教堂顯得朴實很多,一路從 科隆 大教堂走來,要想找一處安靜的休息地,那這裡會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