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加行之八--------乘坐霧中少女號游船,近距離欣賞世界第一美加交界的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 瀑布位於 加拿大 安大略省 和美 國 紐約州 的交界處,是 北美 東北 部 尼亞加拉 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陸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平均流量5,720立方米/秒,與 巴西 阿根廷 伊瓜蘇瀑布 、 維多利亞瀑布 並稱為世界三大跨國瀑布。 尼亞加拉 瀑布一直吸引人們到此度蜜月、走鋼索橫越瀑布或者坐木桶漂游瀑布。但美麗獨特的自然景觀漸漸成為 尼亞加拉 瀑布引人入勝的地方。 在新大陸被髮現之前, 尼亞加拉 這一奇跡一直不為西方人所知。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Louis Hennepin)的 法國 傳教士來到這裡傳教,發現了這一大瀑布,禁不住為它“不可思議的美”贊嘆不已,並細心地記下了自己的見聞 ,對這絕妙的人間仙境做了傳神的描述,把這一勝景介紹給了 歐洲 人。這是進入大瀑布現場的城市街道景色。 1625年, 歐洲 探險者雷勒門特第一個寫下了這條大河與瀑布的名字,稱其為“Niagara” ( 尼亞加拉 )。但讓 尼亞加拉 瀑布真正聲名鵲起的是 法國 皇帝拿破侖的兄弟吉羅姆•波拿巴,當時吉羅姆帶著他的新娘不遠萬里從 新奧爾良 搭乘馬車來到 尼亞加拉 瀑布度蜜月,回到 歐洲 後在皇族中大肆宣揚這裡的美景,於是, 歐洲 興起了到 尼亞加拉 度蜜月的風氣。時至今日,到這裡度蜜月仍是一種時尚 引人註目的冰淇淋廣告。 加拿大 岸邊的女皇公園大門。 公園中一撮撮鮮花耀眼奪目。 這裡可以選擇下河乘船,也可以登上瞭望塔從高處看全景,我們選擇了下河,乘霧中少女號近距離觀看。 尼亞加拉 瀑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在 尼亞加拉 峽谷中,岩石層是接近水平的,每英里僅下降19—22英尺。岩石的頂層由堅硬的 大理 石構成,下麵則是易被水力侵蝕的鬆軟的地質層。水流能夠從瀑布頂部的懸崖邊緣筆直地飛瀉而下,正是由鬆軟地層上的那層堅硬的 大理 石地質層所起的作用。 為了區別游覽游客是來自不同的國家,他們協商規定,凡是 美國 一方的游客穿上藍色的雨衣, 加拿大 一方的游客,穿上橙紅色的雨衣,這是一條 美國 方面的游船。 更新世時期,巨大的大陸冰川後撤, 大理 石層暴露出來,被從 伊利 湖流來的洪流淹沒,形成瞭如今的 尼亞加拉 大瀑布。通過推算冰川後撤的速度,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萬年前形成的。當時瀑布應該位於 安大略湖 的南岸,高度應在100米以上,聲勢之大,應遠非今天所見瀑布之能比擬。這是 美國 一邊岸上的游覽游客。我們在 加拿大 一邊看得清清楚楚。 歷史上,為了爭奪這塊寶地,美、加(當時屬 英國 )兩國曾於1812年至1814年間進行過激烈的戰爭,戰爭結束後,兩國簽定了“ 根特 協定”,規定 尼亞加拉 河為兩國共有,主航道中心線為兩國邊界。從那時起,兩國在瀑布兩側各建一個叫做 尼亞加拉 瀑布城的姐妹城,一個隸屬於 加拿大 的 安大略省 ,另一個隸屬於 美國 的 紐約州 ,兩城隔河相望,由彩虹橋連接,橋中央飄揚著 美國 、 加拿大 和聯合國的旗幟,星條旗在南,楓葉旗在北,聯合國旗居中。兩國在此不設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來,無需辦理過境手續。 和平 的環境也使 尼亞加拉 瀑布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兩國帶來了更多的的回報。除發達的旅游業及隨後興起的賭博業外,食品加工、化學製品、汽車零件、金屬、紙張、釀酒等也發展起來。 尼亞加拉 是國與國之間 和平 開發自然資源的典範,也驗證這 中國 “和為貴”的箴言。 尼亞加拉 河橫跨 美國 紐約州 與 加拿大 安大略省 的邊界。是連接 伊利 湖和 安大略湖 的一條水道,河流蜿蜒而曲折,南起 美國 紐約州 的布法多,北至 加拿大 安大略省 的楊格鎮,全長僅54公里,海拔卻從174米直降至75米,上游河段河面寬2~3千米,水面落差僅15米,水流也較緩。從距 伊利 湖北 岸32千米起河道變窄,河道變窄,水流加速,在一個90°急轉彎處,河道上橫亘了一道石灰岩構成的斷崖,水量豐富的 尼亞加拉 河經此,驟然陡落,水勢澎湃,聲震如雷,形成了 尼亞加拉 瀑布。
美加兩國一直很重視 尼亞加拉 瀑布的旅游開發。到19世紀20年代, 尼亞加拉 瀑布城就已成為旅游勝地。1888年5月24日, 尼亞加拉 瀑布公園正式對外開放。除了分別建立一個 尼亞加拉 瀑布市的旅游城市用於發展旅游業之外,早在1885年 加拿大 建國之初, 加拿大 政府就建立起 尼亞加拉 公園管理委員會,負責保護這一地區的自然、人文遺跡,規劃景區的建設, 安大略省 政府還把 尼亞加拉 瀑布附近的3000英畝土地收歸國有,用來建設旅游設施。
導游已經給我們準備好了船票,我們團隊人員排隊去乘船。 這個瀑布是在 美國 一方落下, 加拿大 一方看到全部, 美國 一方就建立了觀賞電梯平臺,在平臺上看,不過總是沒有 加拿大 一方看得過癮。 對面碼頭上又一艘游船滿載在游客離開碼頭,船上都是穿著藍色的衣服,游船的航行路線基本相同,首先看 美國 瀑布,再看遠一些的 加拿大 瀑布,所以在游船上看,應該兩邊都是一樣了,區別不是很大。 就是這座橋,名字就叫彩虹橋,連接了美加兩國 尼亞加拉 瀑布鎮,橋上中間是聯合國旗,南面是 美國 旗幟,北面是 加拿大 旗幟,鎮上的兩地居民可以自由來往,無需簽證。 我們排隊在這裡上船。 加拿大 “霧中少女”的乘船碼頭在 美國 瀑布的正對面,購票後先乘坐電梯到河邊,然後每人領取一件雨衣。游船先經過 美國 瀑布,然後開往 加拿大 瀑布,在這裡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瀉直下而產生的巨大水汽與浪花,水勢洶涌有如千軍萬馬,驚心動魄。我們是 加拿大 一方的都穿上紅色雨衣,登上輪船,大家擠在一起觀看瀑布,親臨穿越大瀑布的經歷。 尼亞加拉 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 尼亞加拉 峽谷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目前 尼亞加拉 瀑布所在地的表層岩石屬於古生代志留紀的白雲岩,抗侵蝕能力極強,但這層岩石之下卻是脆弱的頁岩和沙質岩層,瀑布的常年沖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 尼亞加拉 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後退。 據1842~1927年觀測記錄,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萬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為了輓救 尼亞加拉 瀑布,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採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後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釐米。這是 美國 一方的游客在觀賞步道上從側面看瀑布。 尼亞加拉 瀑布的水流衝下懸崖至下游重新匯合之後,在峽谷里繼續翻滾騰躍,在不足2公里長的河段上以高於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時35.4公里跌蕩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繹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險的漩渦急流,又衝進深38的漩渦潭,然後一個蛟龍翻身,經過左岸 加拿大 的 昆斯 頓、右岸 美國 的利 維斯 頓,衝過“魔鬼洞急流”,沿著最後的“利 維斯 頓支流峽谷”由西向東進入 安大略湖 。我們在輪船上親身感受到船在激流中航行的艱難,特別是順流航行,掉頭,靠岸等 水上 航行動作,如果有大風,都是對輪船駕駛員駕駛技術的重大考驗。 為了讓游客充分觀賞瀑布並領略瀑布的磅礴氣勢,這裡準備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美、加兩國在河的兩岸個建造了一個碼頭,配備了4艘游船,每艘能載客數百人,其中“霧中少女”(Maid of the Mist)號游船最為有名。自1846年開始,這艘游船著名的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引領游客與瀑布親密接觸。
游船取名“霧中少女”也有來歷,據說300年前,居住在當地的印第安人震懾於自然的威力,於每年收穫季節時選一天,集合全村少女,酋長站立中央,引弓對天放箭,箭尖下落,離哪位少女最近,這一少女即被選為代表,被送上獨木舟,舟中裝滿穀物水果,從上游順著激湍衝下,墜入飛瀑中,隨著瀑布氣流升上天空·····。於是人們都說 尼亞加拉 瀑布的霧氣,便是少女的化身。
現在, 尼亞加拉 瀑布周圍建設了一系列游樂設施,在 加拿大 一側劃為 維多利亞 (女王公園), 美國 一側劃為 尼亞加拉 公園,瀑布四周建立四座高塔,游人可乘電梯登塔,瞭望全景,也可乘電梯深入地下隧道,鑽到大瀑佈下,傾聽瀑布落下時洪釧雷鳴般的響聲。 美國 居民或游客也只有來到 加拿大 境內,才能完整地觀賞瀑布壯麗景色,每年前來這裡參觀的游客高達1400萬。 尼亞加拉 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捲,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不同的感受。面對大瀑布,人們一盪胸懷,在大自然這個驚天動地的傑作之中,增幾分天地正氣,減幾許塵寰猥瑣。這是 加拿大 一方的游輪碼頭全景,我們游船已經慢慢離開碼頭。 這是 加拿大 一方的岸線,最高豎立的就是觀景塔,能夠360度旋轉。旁邊有幾家星級瀑布酒店,在酒店房間里就能夠享受瀑布的美景。 尼亞加拉 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 尼亞加拉 峽谷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目前 尼亞加拉 瀑布所在地的表層岩石屬於古生代志留紀的白雲岩,抗侵蝕能力極強,但這層岩石之下卻是脆弱的頁岩和沙質岩層,瀑布的常年沖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 尼亞加拉 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後退。據1842~1927年觀測記錄,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萬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為了輓救 尼亞加拉 瀑布,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採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後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釐米。這是 加拿大 一方岸邊的混凝土加固崖壁。
美加兩國一直很重視 尼亞加拉 瀑布的旅游開發。到19世紀20年代, 尼亞加拉 瀑布城就已成為旅游勝地。1888年5月24日, 尼亞加拉 瀑布公園正式對外開放。除了分別建立一個 尼亞加拉 瀑布市的旅游城市用於發展旅游業之外,早在1885年 加拿大 建國之初, 加拿大 政府就建立起 尼亞加拉 公園管理委員會,負責保護這一地區的自然、人文遺跡,規劃景區的建設, 安大略省 政府還把 尼亞加拉 瀑布附近的3000英畝土地收歸國有,用來建設旅游設施。
導游已經給我們準備好了船票,我們團隊人員排隊去乘船。 這個瀑布是在 美國 一方落下, 加拿大 一方看到全部, 美國 一方就建立了觀賞電梯平臺,在平臺上看,不過總是沒有 加拿大 一方看得過癮。 對面碼頭上又一艘游船滿載在游客離開碼頭,船上都是穿著藍色的衣服,游船的航行路線基本相同,首先看 美國 瀑布,再看遠一些的 加拿大 瀑布,所以在游船上看,應該兩邊都是一樣了,區別不是很大。 就是這座橋,名字就叫彩虹橋,連接了美加兩國 尼亞加拉 瀑布鎮,橋上中間是聯合國旗,南面是 美國 旗幟,北面是 加拿大 旗幟,鎮上的兩地居民可以自由來往,無需簽證。 我們排隊在這裡上船。 加拿大 “霧中少女”的乘船碼頭在 美國 瀑布的正對面,購票後先乘坐電梯到河邊,然後每人領取一件雨衣。游船先經過 美國 瀑布,然後開往 加拿大 瀑布,在這裡可以很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狂瀉直下而產生的巨大水汽與浪花,水勢洶涌有如千軍萬馬,驚心動魄。我們是 加拿大 一方的都穿上紅色雨衣,登上輪船,大家擠在一起觀看瀑布,親臨穿越大瀑布的經歷。 尼亞加拉 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 尼亞加拉 峽谷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目前 尼亞加拉 瀑布所在地的表層岩石屬於古生代志留紀的白雲岩,抗侵蝕能力極強,但這層岩石之下卻是脆弱的頁岩和沙質岩層,瀑布的常年沖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 尼亞加拉 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後退。 據1842~1927年觀測記錄,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萬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為了輓救 尼亞加拉 瀑布,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採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後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釐米。這是 美國 一方的游客在觀賞步道上從側面看瀑布。 尼亞加拉 瀑布的水流衝下懸崖至下游重新匯合之後,在峽谷里繼續翻滾騰躍,在不足2公里長的河段上以高於大瀑布的流速每小時35.4公里跌蕩而下15.8米的落差,演繹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險的漩渦急流,又衝進深38的漩渦潭,然後一個蛟龍翻身,經過左岸 加拿大 的 昆斯 頓、右岸 美國 的利 維斯 頓,衝過“魔鬼洞急流”,沿著最後的“利 維斯 頓支流峽谷”由西向東進入 安大略湖 。我們在輪船上親身感受到船在激流中航行的艱難,特別是順流航行,掉頭,靠岸等 水上 航行動作,如果有大風,都是對輪船駕駛員駕駛技術的重大考驗。 為了讓游客充分觀賞瀑布並領略瀑布的磅礴氣勢,這裡準備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美、加兩國在河的兩岸個建造了一個碼頭,配備了4艘游船,每艘能載客數百人,其中“霧中少女”(Maid of the Mist)號游船最為有名。自1846年開始,這艘游船著名的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引領游客與瀑布親密接觸。
游船取名“霧中少女”也有來歷,據說300年前,居住在當地的印第安人震懾於自然的威力,於每年收穫季節時選一天,集合全村少女,酋長站立中央,引弓對天放箭,箭尖下落,離哪位少女最近,這一少女即被選為代表,被送上獨木舟,舟中裝滿穀物水果,從上游順著激湍衝下,墜入飛瀑中,隨著瀑布氣流升上天空·····。於是人們都說 尼亞加拉 瀑布的霧氣,便是少女的化身。
現在, 尼亞加拉 瀑布周圍建設了一系列游樂設施,在 加拿大 一側劃為 維多利亞 (女王公園), 美國 一側劃為 尼亞加拉 公園,瀑布四周建立四座高塔,游人可乘電梯登塔,瞭望全景,也可乘電梯深入地下隧道,鑽到大瀑佈下,傾聽瀑布落下時洪釧雷鳴般的響聲。 美國 居民或游客也只有來到 加拿大 境內,才能完整地觀賞瀑布壯麗景色,每年前來這裡參觀的游客高達1400萬。 尼亞加拉 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捲,從不同的角度觀賞,有不同的感受。面對大瀑布,人們一盪胸懷,在大自然這個驚天動地的傑作之中,增幾分天地正氣,減幾許塵寰猥瑣。這是 加拿大 一方的游輪碼頭全景,我們游船已經慢慢離開碼頭。 這是 加拿大 一方的岸線,最高豎立的就是觀景塔,能夠360度旋轉。旁邊有幾家星級瀑布酒店,在酒店房間里就能夠享受瀑布的美景。 尼亞加拉 瀑布及由它衝出來的 尼亞加拉 峽谷的形成有著特殊的地質條件,目前 尼亞加拉 瀑布所在地的表層岩石屬於古生代志留紀的白雲岩,抗侵蝕能力極強,但這層岩石之下卻是脆弱的頁岩和沙質岩層,瀑布的常年沖蝕,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斷坍塌,致使 尼亞加拉 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後退。據1842~1927年觀測記錄,平均每年後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漸減小,照此下去,再過5萬年左右,瀑布將完全消失。為了輓救 尼亞加拉 瀑布,20世紀50年代以來,由於美、加兩國政府耗費巨資採取了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後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釐米。這是 加拿大 一方岸邊的混凝土加固崖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