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玩戶外,已被南美無情的嘲諷!
南美有一系列令人嘆為觀止的景觀
它有白皚皚的雪山,危險無比的叢林
夢幻般的沙漠和壯觀的山脈
它一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旅行者
有的人參加戶外探險跋山涉水
有的人只是端坐一旁靜靜欣賞著令人敬畏的安第斯山脈
南美洲 ,從不會讓人失望
這裡的一切,都源自自然最本真的聲音
······
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的這句名言,用在南美最為適合。論說起戶外風光的壯懷瑰麗,南美堪稱第一,而 巴塔哥尼亞 地區以及 智利 、 阿根廷 和 玻利維亞 三國交界處的沙漠鹽鹼湖泊地帶無疑又擁有南美最令人驚嘆的美,著名的 百內國家公園 、菲茨羅伊峰、 莫雷 諾冰川和天空之境 烏尤尼 鹽湖都位於這裡。南美是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心中的勝地,再遠的飛行距離,都難以阻擋心中的那份嚮往。 海岸線、安第斯山脈、亞馬遜森林和潘帕斯草原構成了南美最重要的地形。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僅風光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種族、性格、習俗等等。
巴塔哥尼亞
因為地理位置封閉而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然而這一片荒涼的土地,
也曾讓登山者不斷實現夢想與追求
…… 巴塔哥尼亞 是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地區,位於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脈以東,科羅拉多河以南,在 阿根廷 和 智利 境內。它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鄰 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南面與南極大陸隔海相望,宛如世界盡頭。 托雷鋒是 巴塔哥尼亞 最難攀登的險峻之地,攝影師更是酷愛她的完美山形,而從她山腳下生長出來的冰川更是在一處泄湖拋灑著大大小小的藍冰,為我們的構圖增加著亮色。 原本沒有任何縫隙的烏雲突然破了一個口子,金色的光線如潮水一般涌了出來,在托雷鋒的群山上綻放,我耳邊也頓時響起了澎湃的旋律,心臟提速,奔跑,拍攝,跳躍,按快門, 巴塔哥尼亞 的魔法之門為我足足打開了5分鐘,而我手中的幾台相機此刻也不辱使命,瞬間的位置移動給了我多拍的機會,每一張都是最亮與最暗的完美結合,每一張都是從近到遠毛髮畢現的極致風景,從光線升起到世界重歸灰暗,它記錄下我想要的一切。 菲茨羅伊峰
菲茨羅伊峰並不高,它只有3405 米,但是不同於大多數山峰平緩、連綿的形狀,它與它的幾個次峰突兀地聳立在天地之間,在低矮的灌木與藍色的天空之間,仿佛身披白雪的一群聖人, 棱角分明,不懼狂風與嚴寒。 巴塔哥尼亞 的土著居民 特維爾 切人稱之為“Chalten”,意思是“吞雲吐霧的山”,因為它一年到頭經常籠罩在雲霧之中。游牧的 特維爾 切人,就是以菲茨羅伊峰為坐標,夏季開始,也就是每年11月的時候,他們從大西洋海岸邊向安第斯山遷徙。 夏季是菲茨羅伊山最美的季節,在日出時分,璀璨的 朝陽 會把山頂從金黃渲染至鮮紅,周邊的雲朵仿佛燃燒的火焰,此時登山最為快樂。不過,菲茨羅伊峰的攀登指數,如同它獨特的造型,犀利而難攻,平均每年只有一名登山者能 成功 登頂。 莫雷 諾大冰川 在南美的夏季,“冰崩”的現象時有發生,高於湖面74米的冰川上,一塊塊巨大的冰塊落入湖水中,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是生命即將進入新的循環的通告。然而很快一切又都歸於平靜,好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在遠古,人類或許會認為這種現象是超自然的存在,今天看來,它的確依舊充滿神秘,有待我們深思。 莫雷 諾冰川近幾年的幾次冰崩,已造成了一段冰堤,將冰川與對面的麥哲倫半島鏈接了起來,在地球溫室效應的今天,它依舊在緩慢地改變著 巴塔哥尼亞 的地貌、生態系統,是最後的冰川戰士。 莫雷 諾冰川每天都在快速地移動,而且冰層會在移動中頻繁地發生斷裂崩塌,加上呼嘯的山風,斷裂的冰層入水時會發出巨大的轟隆聲。說它崩塌的頻繁,是因為光我們親眼看見的就有五六次,沒看見但聽見了崩塌時發出的轟隆聲的就不計其數了,只可惜每次崩塌的位置不可預測。 莫雷 諾冰川還有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至今仍在“擴張”的活冰川。冰川從皚皚冰原延展而下,以每天2米的速度向前沖向麥哲倫半島,在湖中形成一道冰壩。冰壩與半島的圍合導致 阿根廷 湖的“南部臂膀”與主湖區失去連通,於是水位抬升,有時甚至比主湖區水位高出30米。兩側落差使得水流不斷沖蝕冰壩底部,直到沖蝕出一個拱門重新將水道打通。湖水的流動將拱門越沖越大,當它經受不住冰川流動所產生的壓力時,冰壩就坍塌了。 阿塔卡瑪沙漠 安第斯山脈西側,離 玻利維亞 邊境大約30英里的地方是 智利 的阿塔卡瑪沙漠,它簡直就是一片美得“一塌糊塗”的土地。從這裡出發,隨便向哪個方向走,僅僅一小時,你就可以看到各種奇異的驚人美景。白雪皚皚的火山、晶瑩剔透的藍色鹹水湖、鮮紅艷麗的岩石峽谷、熾熱的天然間歇泉——阿塔卡瑪沙漠樣樣俱全。難怪這個罕見景區成為熱門的旅游勝地。 無意中聽到這首博納富瓦的《夏夜》,霎時間,關於星空的無限眷戀涌上心頭。那關乎無垠宇宙的遐想,溯洄著對人性本身謎一般的思哲。在陰陽頓挫此起彼落的詩意間是須臾間的寥寂– 那就是是宇宙的本質,萬賴俱寂。可沉默間又似乎有一種無聲的聲音在旁白,也不知那隻是星星的閃爍,還是更深層次關乎時間空間的舞蹈。 如果說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利特,那億萬芸芸眾生的世界又能感知到多少宇宙的聲音呢?無論是愛因斯坦的“引力波”還是海 德格 爾的“存在”都凝結在這近的似乎要掉下來,又好似一個巨大深淵讓人不可自拔的星空里。 從外面看,整個峽谷就像是大地皸裂的巨大傷疤,鬼斧神工的岩石泛著白色,看似如雪但其實是鹽,黑色的沙丘與紅土相隨,旁邊因礦物質沉澱而呈現不同顏色層的山峰透著一股詭異的斑斕,身臨其境仿佛置若火星。很慶幸我不用像瓦特內在《火星救援》里那樣面對生死而依然能欣賞這荒蕪之美。於他而言,越是美麗就越是深陷宇宙的絕望,而於我而言,這荒蕪卻醞釀著生機盎然。 身處阿塔卡瑪之中,目之所及沒有一處生命的跡象,太陽一刻不停地烘烤著已經乾裂的大地,所有的水分都從土地的絲絲縫隙里蒸發到天空藍色的畫布上,被風拿來作畫了。 無邊際的乾涸、風聲、稀有的鳥鳴、沙土的摩擦....這裡的聲音,再也沒有其他組成。 說到南美,有一種非常具象的期待和嚮往。感受的方法倒是很簡單,就一個一個慢慢地數下地名吧,數的時候記得腦補畫面: 巴西 里約,張開雙臂的巨型耶穌基督雕像;
智利 複活節島 ,排成一排背向海面的神秘Moai 石像;
秘魯 馬丘比丘 ,高聳在海拔2350 米山脊的印加帝國遺址;
厄瓜多爾 加拉帕戈斯群島 ,成群的巨大陸地象龜、海鬣蜥、不會飛的鸕鶿和北半球唯一的企鵝;
玻利維亞 天空之鏡,天地連成一片,人就像飄浮在空中;
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生長著牛扒,流淌著美酒;
安第斯山脈,縱貫南美大陸,流傳著“縮頭術”的神秘傳說; 巴塔哥尼亞 高原,拔地而起直至高聳入雲的人間神境地。
它有白皚皚的雪山,危險無比的叢林
夢幻般的沙漠和壯觀的山脈
它一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旅行者
有的人參加戶外探險跋山涉水
有的人只是端坐一旁靜靜欣賞著令人敬畏的安第斯山脈
南美洲 ,從不會讓人失望
這裡的一切,都源自自然最本真的聲音
······
大自然的每一個領域都是美妙絕倫的。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的這句名言,用在南美最為適合。論說起戶外風光的壯懷瑰麗,南美堪稱第一,而 巴塔哥尼亞 地區以及 智利 、 阿根廷 和 玻利維亞 三國交界處的沙漠鹽鹼湖泊地帶無疑又擁有南美最令人驚嘆的美,著名的 百內國家公園 、菲茨羅伊峰、 莫雷 諾冰川和天空之境 烏尤尼 鹽湖都位於這裡。南美是每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心中的勝地,再遠的飛行距離,都難以阻擋心中的那份嚮往。 海岸線、安第斯山脈、亞馬遜森林和潘帕斯草原構成了南美最重要的地形。不同的自然環境不僅風光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文化、種族、性格、習俗等等。
巴塔哥尼亞
因為地理位置封閉而被稱為“世界的盡頭”,
然而這一片荒涼的土地,
也曾讓登山者不斷實現夢想與追求
…… 巴塔哥尼亞 是美洲大陸最南端的地區,位於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脈以東,科羅拉多河以南,在 阿根廷 和 智利 境內。它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鄰 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南面與南極大陸隔海相望,宛如世界盡頭。 托雷鋒是 巴塔哥尼亞 最難攀登的險峻之地,攝影師更是酷愛她的完美山形,而從她山腳下生長出來的冰川更是在一處泄湖拋灑著大大小小的藍冰,為我們的構圖增加著亮色。 原本沒有任何縫隙的烏雲突然破了一個口子,金色的光線如潮水一般涌了出來,在托雷鋒的群山上綻放,我耳邊也頓時響起了澎湃的旋律,心臟提速,奔跑,拍攝,跳躍,按快門, 巴塔哥尼亞 的魔法之門為我足足打開了5分鐘,而我手中的幾台相機此刻也不辱使命,瞬間的位置移動給了我多拍的機會,每一張都是最亮與最暗的完美結合,每一張都是從近到遠毛髮畢現的極致風景,從光線升起到世界重歸灰暗,它記錄下我想要的一切。 菲茨羅伊峰
菲茨羅伊峰並不高,它只有3405 米,但是不同於大多數山峰平緩、連綿的形狀,它與它的幾個次峰突兀地聳立在天地之間,在低矮的灌木與藍色的天空之間,仿佛身披白雪的一群聖人, 棱角分明,不懼狂風與嚴寒。 巴塔哥尼亞 的土著居民 特維爾 切人稱之為“Chalten”,意思是“吞雲吐霧的山”,因為它一年到頭經常籠罩在雲霧之中。游牧的 特維爾 切人,就是以菲茨羅伊峰為坐標,夏季開始,也就是每年11月的時候,他們從大西洋海岸邊向安第斯山遷徙。 夏季是菲茨羅伊山最美的季節,在日出時分,璀璨的 朝陽 會把山頂從金黃渲染至鮮紅,周邊的雲朵仿佛燃燒的火焰,此時登山最為快樂。不過,菲茨羅伊峰的攀登指數,如同它獨特的造型,犀利而難攻,平均每年只有一名登山者能 成功 登頂。 莫雷 諾大冰川 在南美的夏季,“冰崩”的現象時有發生,高於湖面74米的冰川上,一塊塊巨大的冰塊落入湖水中,震耳欲聾的轟鳴聲是生命即將進入新的循環的通告。然而很快一切又都歸於平靜,好像從來沒發生過一樣。 在遠古,人類或許會認為這種現象是超自然的存在,今天看來,它的確依舊充滿神秘,有待我們深思。 莫雷 諾冰川近幾年的幾次冰崩,已造成了一段冰堤,將冰川與對面的麥哲倫半島鏈接了起來,在地球溫室效應的今天,它依舊在緩慢地改變著 巴塔哥尼亞 的地貌、生態系統,是最後的冰川戰士。 莫雷 諾冰川每天都在快速地移動,而且冰層會在移動中頻繁地發生斷裂崩塌,加上呼嘯的山風,斷裂的冰層入水時會發出巨大的轟隆聲。說它崩塌的頻繁,是因為光我們親眼看見的就有五六次,沒看見但聽見了崩塌時發出的轟隆聲的就不計其數了,只可惜每次崩塌的位置不可預測。 莫雷 諾冰川還有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它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至今仍在“擴張”的活冰川。冰川從皚皚冰原延展而下,以每天2米的速度向前沖向麥哲倫半島,在湖中形成一道冰壩。冰壩與半島的圍合導致 阿根廷 湖的“南部臂膀”與主湖區失去連通,於是水位抬升,有時甚至比主湖區水位高出30米。兩側落差使得水流不斷沖蝕冰壩底部,直到沖蝕出一個拱門重新將水道打通。湖水的流動將拱門越沖越大,當它經受不住冰川流動所產生的壓力時,冰壩就坍塌了。 阿塔卡瑪沙漠 安第斯山脈西側,離 玻利維亞 邊境大約30英里的地方是 智利 的阿塔卡瑪沙漠,它簡直就是一片美得“一塌糊塗”的土地。從這裡出發,隨便向哪個方向走,僅僅一小時,你就可以看到各種奇異的驚人美景。白雪皚皚的火山、晶瑩剔透的藍色鹹水湖、鮮紅艷麗的岩石峽谷、熾熱的天然間歇泉——阿塔卡瑪沙漠樣樣俱全。難怪這個罕見景區成為熱門的旅游勝地。 無意中聽到這首博納富瓦的《夏夜》,霎時間,關於星空的無限眷戀涌上心頭。那關乎無垠宇宙的遐想,溯洄著對人性本身謎一般的思哲。在陰陽頓挫此起彼落的詩意間是須臾間的寥寂– 那就是是宇宙的本質,萬賴俱寂。可沉默間又似乎有一種無聲的聲音在旁白,也不知那隻是星星的閃爍,還是更深層次關乎時間空間的舞蹈。 如果說一千個讀者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利特,那億萬芸芸眾生的世界又能感知到多少宇宙的聲音呢?無論是愛因斯坦的“引力波”還是海 德格 爾的“存在”都凝結在這近的似乎要掉下來,又好似一個巨大深淵讓人不可自拔的星空里。 從外面看,整個峽谷就像是大地皸裂的巨大傷疤,鬼斧神工的岩石泛著白色,看似如雪但其實是鹽,黑色的沙丘與紅土相隨,旁邊因礦物質沉澱而呈現不同顏色層的山峰透著一股詭異的斑斕,身臨其境仿佛置若火星。很慶幸我不用像瓦特內在《火星救援》里那樣面對生死而依然能欣賞這荒蕪之美。於他而言,越是美麗就越是深陷宇宙的絕望,而於我而言,這荒蕪卻醞釀著生機盎然。 身處阿塔卡瑪之中,目之所及沒有一處生命的跡象,太陽一刻不停地烘烤著已經乾裂的大地,所有的水分都從土地的絲絲縫隙里蒸發到天空藍色的畫布上,被風拿來作畫了。 無邊際的乾涸、風聲、稀有的鳥鳴、沙土的摩擦....這裡的聲音,再也沒有其他組成。 說到南美,有一種非常具象的期待和嚮往。感受的方法倒是很簡單,就一個一個慢慢地數下地名吧,數的時候記得腦補畫面: 巴西 里約,張開雙臂的巨型耶穌基督雕像;
智利 複活節島 ,排成一排背向海面的神秘Moai 石像;
秘魯 馬丘比丘 ,高聳在海拔2350 米山脊的印加帝國遺址;
厄瓜多爾 加拉帕戈斯群島 ,成群的巨大陸地象龜、海鬣蜥、不會飛的鸕鶿和北半球唯一的企鵝;
玻利維亞 天空之鏡,天地連成一片,人就像飄浮在空中;
阿根廷 潘帕斯草原,生長著牛扒,流淌著美酒;
安第斯山脈,縱貫南美大陸,流傳著“縮頭術”的神秘傳說; 巴塔哥尼亞 高原,拔地而起直至高聳入雲的人間神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