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行 埃塞俄比亞(四)北線之旅 阿克蘇姆、拉利貝拉



阿克蘇姆 文明是古代 非洲 的一重要文明,它的範圍大致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和 厄立特裡亞 西部地區。這裡古代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人類的繁衍發展。公元1世紀, 阿克蘇姆 王國興起,在 阿克蘇姆 定都。公元4世紀, 阿克蘇姆 國王埃扎那開始信奉基督教, 阿克蘇姆 考古遺址作為 阿克蘇姆 王國宗教中心的地位被確定下來,即使後來遷都拉里 貝拉 ,新國王的加冕儀式也還在這裡舉行。
這麼看 埃塞俄比亞 與 埃及 相似,都是文明古國,有歷史有文化, 非洲 的 東北 部是有歷史的,不像 非洲 再往南走一走, 肯尼亞 、 坦桑尼亞 、 烏干達 只有草原和野生動物。當然,如果太有歷史和文化,恐怕草原都修建了城堡皇宮,就沒野生動物了,就沒有 馬賽 馬拉和塞倫蓋蒂了。






乘飛機40分鐘從 阿克蘇姆 飛到 拉利貝拉 ,中午12:50飛機降落在 拉利貝拉 機場。機場離 拉利貝拉 很遠,山路土路暴土揚長,好在ETT旅行社安排當地旅館派車到機場接人。到了旅館休息了一會,下午2點半,有導游帶領我和 巴西 來的一游客去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去參觀。
因為飲食問題,昨晚肚子里翻江倒海,上吐下瀉,折騰我多半夜沒睡覺,早上起來身體軟綿綿無力,堅持到了 拉利貝拉 這個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小鎮,更感覺有高原反應,心慌氣短,兩腿無力,走路打晃,真是提前體驗了一把八九十歲人年老體衰,腿腳無力的感覺,無奈。
拉利貝拉 Lalibela 位於 亞的斯亞貝巴 以北350公里,是 埃塞俄比亞 東正教的一個聖城。 拉利貝拉 自公元四世紀開始歸信基督教東正教會,在 耶路撒冷 被穆斯林所占據後, 拉利貝拉 更一度被提倡為新的 耶路撒冷 城。這座城原名為洛罕,以後改成現名,以紀念這裡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國王拉力 貝拉 。這個王朝於1173年-1270年統治 埃塞俄比亞 。
據說,12世紀 埃塞俄比亞 第七代國王 拉利貝拉 (Lalibela,1176~1207,又一說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時候,一群蜂圍著他的襁褓飛來飛去,驅之不去。 拉利貝拉 的母親認準了那是兒子未來王權的象徵,便給他起名 拉利貝拉 ,意思是“蜂宣告王權”。當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壞心想要毒殺他,被灌了毒藥的 拉利貝拉 三 天長 睡不醒,在夢裡,上帝指引他到 耶路撒冷 朝聖,並得神諭:“在 埃塞俄比亞 造一座新的 耶路撒冷 城,並要求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 拉利貝拉 按照神諭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動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裡稱為 拉利貝拉 。從此, 拉利貝拉 成為 埃塞俄比亞 人的聖地。至今,每年1月7日 埃塞俄比亞 聖誕節,信徒們都將彙集於此。






拉利貝拉 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為3群,彼此間由地道和迴廊連為一個整體。每座教堂占地幾十到幾百平方米,相當於三四層樓房之高。由於教堂完全鑿建在山體岩石內,工程異常艱難。首先要在山坡上尋找合適的完整的沒有裂縫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層浮土和軟岩,然後把四周鑿出12米~15米深的溝槽,使其與整個山體完全脫離。爾後在巨岩石內預留牆體、屋頂、祭壇、廊柱、門和窗,再極其艱難而小心地將岩石內不要的石塊一點一點鑿掉,形成空間,接著,在石壁上精雕細鏤,最後成為一座具有特殊質感和觀感的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