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行 埃塞俄比亞(四)北線之旅 阿克蘇姆、拉利貝拉
游覽完方尖碑,步行來到不遠處的大教堂Axum Tsion St. Mary,這座 新建 不久的大教堂著實氣派,據說是海爾 塞拉 西皇帝批准修建的,只可惜其本人沒有見到教堂的落成。隨後,來到教堂旁邊的博物館,看著博物館不起眼就一間大房子,裡面展廳黑漆漆的,但展出的物件可都是珍品,有從前歷代國王皇帝使用的傢具、器具、兵器,穿過的服裝,頭戴的王冠,還有皇室成員的生活用品,總之琳琅滿目,堆在展櫃里,這些都見證了 阿克蘇姆 王國的輝煌。博物館里不讓拍照,所以沒有照片展示。
阿克蘇姆 文明是古代 非洲 的一重要文明,它的範圍大致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和 厄立特裡亞 西部地區。這裡古代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人類的繁衍發展。公元1世紀, 阿克蘇姆 王國興起,在 阿克蘇姆 定都。公元4世紀, 阿克蘇姆 國王埃扎那開始信奉基督教, 阿克蘇姆 考古遺址作為 阿克蘇姆 王國宗教中心的地位被確定下來,即使後來遷都拉里 貝拉 ,新國王的加冕儀式也還在這裡舉行。
這麼看 埃塞俄比亞 與 埃及 相似,都是文明古國,有歷史有文化, 非洲 的 東北 部是有歷史的,不像 非洲 再往南走一走, 肯尼亞 、 坦桑尼亞 、 烏干達 只有草原和野生動物。當然,如果太有歷史和文化,恐怕草原都修建了城堡皇宮,就沒野生動物了,就沒有 馬賽 馬拉和塞倫蓋蒂了。
聖瑪麗大教堂 Axum Tsion St. Mary 這個大教堂也算是 阿克蘇姆 的地標性建築 皇后浴池 The Queen of Sheba’s Bath,一個大水池,供 阿克蘇姆 居民用水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D5 2019.10.25
乘飛機40分鐘從 阿克蘇姆 飛到 拉利貝拉 ,中午12:50飛機降落在 拉利貝拉 機場。機場離 拉利貝拉 很遠,山路土路暴土揚長,好在ETT旅行社安排當地旅館派車到機場接人。到了旅館休息了一會,下午2點半,有導游帶領我和 巴西 來的一游客去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去參觀。
因為飲食問題,昨晚肚子里翻江倒海,上吐下瀉,折騰我多半夜沒睡覺,早上起來身體軟綿綿無力,堅持到了 拉利貝拉 這個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小鎮,更感覺有高原反應,心慌氣短,兩腿無力,走路打晃,真是提前體驗了一把八九十歲人年老體衰,腿腳無力的感覺,無奈。
拉利貝拉 Lalibela 位於 亞的斯亞貝巴 以北350公里,是 埃塞俄比亞 東正教的一個聖城。 拉利貝拉 自公元四世紀開始歸信基督教東正教會,在 耶路撒冷 被穆斯林所占據後, 拉利貝拉 更一度被提倡為新的 耶路撒冷 城。這座城原名為洛罕,以後改成現名,以紀念這裡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國王拉力 貝拉 。這個王朝於1173年-1270年統治 埃塞俄比亞 。
據說,12世紀 埃塞俄比亞 第七代國王 拉利貝拉 (Lalibela,1176~1207,又一說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時候,一群蜂圍著他的襁褓飛來飛去,驅之不去。 拉利貝拉 的母親認準了那是兒子未來王權的象徵,便給他起名 拉利貝拉 ,意思是“蜂宣告王權”。當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壞心想要毒殺他,被灌了毒藥的 拉利貝拉 三 天長 睡不醒,在夢裡,上帝指引他到 耶路撒冷 朝聖,並得神諭:“在 埃塞俄比亞 造一座新的 耶路撒冷 城,並要求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 拉利貝拉 按照神諭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動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裡稱為 拉利貝拉 。從此, 拉利貝拉 成為 埃塞俄比亞 人的聖地。至今,每年1月7日 埃塞俄比亞 聖誕節,信徒們都將彙集於此。
導游帶我們先來到岩石教堂最大最壯觀的聖瑪麗亞教堂。978年,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人類遺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專門撥款,給聖瑪麗亞教堂及其他幾個岩石教堂搭建了巨大的鋼結構頂棚,不讓其在陽光、雨水、風吹中過快風化。只是鋼結構頂棚建得過於現代,顯得有點突兀,破壞了美感。
沿著臺階走下地坑,近距離觀看岩石教堂,初看教堂不以為然,認為建築粗糙、簡陋,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當瞭解到這些教堂不是從下往上用岩石堆砌壘起來的,而是通過人工開鑿的方式,從上往下,將其從整塊岩石中剝離出來的,這時感到極為震撼,嘆為觀止工程的浩大,欽佩埃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岩石教堂主體建築外面的立柱是為了保護和加固而後來壘砌的,可以看到立柱不是原本岩石鑿刻的,是石塊壘砌的
站在岩石教堂前仰望才感覺教堂的宏偉高大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鑿刻出來的教堂主體和原有的岩石剝離開有一定的距離,想象一下這鑿刻的工程量有多大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始建於公元12世紀後期 拉利貝拉 國王統治時期。有“ 非洲 奇跡”之稱。是12和13世紀基督教文明在 埃塞俄比亞 繁榮發展的非凡產物。岩石教堂在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拉利貝拉 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為3群,彼此間由地道和迴廊連為一個整體。每座教堂占地幾十到幾百平方米,相當於三四層樓房之高。由於教堂完全鑿建在山體岩石內,工程異常艱難。首先要在山坡上尋找合適的完整的沒有裂縫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層浮土和軟岩,然後把四周鑿出12米~15米深的溝槽,使其與整個山體完全脫離。爾後在巨岩石內預留牆體、屋頂、祭壇、廊柱、門和窗,再極其艱難而小心地將岩石內不要的石塊一點一點鑿掉,形成空間,接著,在石壁上精雕細鏤,最後成為一座具有特殊質感和觀感的教堂。
走進岩石教堂內,和以往在 歐洲 見過的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極盡奢華不同,這裡的教堂簡樸得有點超乎想象,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但給人的震撼力,卻遠比 歐洲 那些高聳入雲、富麗堂皇的教堂要大得多。
基督教東正教是教堂的主教,教堂內部都是有 關東 正教的壁畫 看見教堂內部的空間想象一下鑿刻的工程量有多大,整座教堂是在巨大的天然岩石中開鑿分離出來的。其內部空間也是工匠們通過在這塊巨大的岩石內預留出屋頂、梁、柱、牆、門、窗等,然後將岩石內的其它部分 一點點鑿掉,最後在各建築構件上進行修飾美化,最終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教堂。就如同雕鑿一件巨大的藝術品一樣,令人稱奇。
岩石教堂延續900年,現在依然是當地人前來朝拜祈禱的地方 從地坑裡走上來,從地面俯瞰岩石教堂 導游帶著我和 巴西 小伙子游客走上來,從另一個角度觀看岩石教堂 俯瞰岩石教堂 前來祈禱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走進教堂里, 巴西 小伙子游客與教堂里的神父合影 這裡的信徒都很寬容,對游客前來參觀沒有排斥和敵視,游客可以隨便進教堂里參觀,只是要遵守當地的習俗和規定,進教堂前要脫鞋
阿克蘇姆 文明是古代 非洲 的一重要文明,它的範圍大致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和 厄立特裡亞 西部地區。這裡古代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非常適宜人類的繁衍發展。公元1世紀, 阿克蘇姆 王國興起,在 阿克蘇姆 定都。公元4世紀, 阿克蘇姆 國王埃扎那開始信奉基督教, 阿克蘇姆 考古遺址作為 阿克蘇姆 王國宗教中心的地位被確定下來,即使後來遷都拉里 貝拉 ,新國王的加冕儀式也還在這裡舉行。
這麼看 埃塞俄比亞 與 埃及 相似,都是文明古國,有歷史有文化, 非洲 的 東北 部是有歷史的,不像 非洲 再往南走一走, 肯尼亞 、 坦桑尼亞 、 烏干達 只有草原和野生動物。當然,如果太有歷史和文化,恐怕草原都修建了城堡皇宮,就沒野生動物了,就沒有 馬賽 馬拉和塞倫蓋蒂了。
聖瑪麗大教堂 Axum Tsion St. Mary 這個大教堂也算是 阿克蘇姆 的地標性建築 皇后浴池 The Queen of Sheba’s Bath,一個大水池,供 阿克蘇姆 居民用水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D5 2019.10.25
乘飛機40分鐘從 阿克蘇姆 飛到 拉利貝拉 ,中午12:50飛機降落在 拉利貝拉 機場。機場離 拉利貝拉 很遠,山路土路暴土揚長,好在ETT旅行社安排當地旅館派車到機場接人。到了旅館休息了一會,下午2點半,有導游帶領我和 巴西 來的一游客去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去參觀。
因為飲食問題,昨晚肚子里翻江倒海,上吐下瀉,折騰我多半夜沒睡覺,早上起來身體軟綿綿無力,堅持到了 拉利貝拉 這個海拔2600多米的高山小鎮,更感覺有高原反應,心慌氣短,兩腿無力,走路打晃,真是提前體驗了一把八九十歲人年老體衰,腿腳無力的感覺,無奈。
拉利貝拉 Lalibela 位於 亞的斯亞貝巴 以北350公里,是 埃塞俄比亞 東正教的一個聖城。 拉利貝拉 自公元四世紀開始歸信基督教東正教會,在 耶路撒冷 被穆斯林所占據後, 拉利貝拉 更一度被提倡為新的 耶路撒冷 城。這座城原名為洛罕,以後改成現名,以紀念這裡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國王拉力 貝拉 。這個王朝於1173年-1270年統治 埃塞俄比亞 。
據說,12世紀 埃塞俄比亞 第七代國王 拉利貝拉 (Lalibela,1176~1207,又一說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時候,一群蜂圍著他的襁褓飛來飛去,驅之不去。 拉利貝拉 的母親認準了那是兒子未來王權的象徵,便給他起名 拉利貝拉 ,意思是“蜂宣告王權”。當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壞心想要毒殺他,被灌了毒藥的 拉利貝拉 三 天長 睡不醒,在夢裡,上帝指引他到 耶路撒冷 朝聖,並得神諭:“在 埃塞俄比亞 造一座新的 耶路撒冷 城,並要求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 拉利貝拉 按照神諭在 埃塞俄比亞 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動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時間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裡稱為 拉利貝拉 。從此, 拉利貝拉 成為 埃塞俄比亞 人的聖地。至今,每年1月7日 埃塞俄比亞 聖誕節,信徒們都將彙集於此。
導游帶我們先來到岩石教堂最大最壯觀的聖瑪麗亞教堂。978年,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人類遺跡,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專門撥款,給聖瑪麗亞教堂及其他幾個岩石教堂搭建了巨大的鋼結構頂棚,不讓其在陽光、雨水、風吹中過快風化。只是鋼結構頂棚建得過於現代,顯得有點突兀,破壞了美感。
沿著臺階走下地坑,近距離觀看岩石教堂,初看教堂不以為然,認為建築粗糙、簡陋,並沒有什麼奇特之處,但當瞭解到這些教堂不是從下往上用岩石堆砌壘起來的,而是通過人工開鑿的方式,從上往下,將其從整塊岩石中剝離出來的,這時感到極為震撼,嘆為觀止工程的浩大,欽佩埃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岩石教堂主體建築外面的立柱是為了保護和加固而後來壘砌的,可以看到立柱不是原本岩石鑿刻的,是石塊壘砌的
站在岩石教堂前仰望才感覺教堂的宏偉高大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鑿刻出來的教堂主體和原有的岩石剝離開有一定的距離,想象一下這鑿刻的工程量有多大 拉利貝拉 岩石教堂始建於公元12世紀後期 拉利貝拉 國王統治時期。有“ 非洲 奇跡”之稱。是12和13世紀基督教文明在 埃塞俄比亞 繁榮發展的非凡產物。岩石教堂在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拉利貝拉 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為3群,彼此間由地道和迴廊連為一個整體。每座教堂占地幾十到幾百平方米,相當於三四層樓房之高。由於教堂完全鑿建在山體岩石內,工程異常艱難。首先要在山坡上尋找合適的完整的沒有裂縫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層浮土和軟岩,然後把四周鑿出12米~15米深的溝槽,使其與整個山體完全脫離。爾後在巨岩石內預留牆體、屋頂、祭壇、廊柱、門和窗,再極其艱難而小心地將岩石內不要的石塊一點一點鑿掉,形成空間,接著,在石壁上精雕細鏤,最後成為一座具有特殊質感和觀感的教堂。
走進岩石教堂內,和以往在 歐洲 見過的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極盡奢華不同,這裡的教堂簡樸得有點超乎想象,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裝飾。但給人的震撼力,卻遠比 歐洲 那些高聳入雲、富麗堂皇的教堂要大得多。
基督教東正教是教堂的主教,教堂內部都是有 關東 正教的壁畫 看見教堂內部的空間想象一下鑿刻的工程量有多大,整座教堂是在巨大的天然岩石中開鑿分離出來的。其內部空間也是工匠們通過在這塊巨大的岩石內預留出屋頂、梁、柱、牆、門、窗等,然後將岩石內的其它部分 一點點鑿掉,最後在各建築構件上進行修飾美化,最終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教堂。就如同雕鑿一件巨大的藝術品一樣,令人稱奇。
岩石教堂延續900年,現在依然是當地人前來朝拜祈禱的地方 從地坑裡走上來,從地面俯瞰岩石教堂 導游帶著我和 巴西 小伙子游客走上來,從另一個角度觀看岩石教堂 俯瞰岩石教堂 前來祈禱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走進教堂里, 巴西 小伙子游客與教堂里的神父合影 這裡的信徒都很寬容,對游客前來參觀沒有排斥和敵視,游客可以隨便進教堂里參觀,只是要遵守當地的習俗和規定,進教堂前要脫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