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與自在,秋色下的首爾


這裡還不定時的有各種演出穿插,
玩累了可以坐下來小歇看看表演。









樂園裡面也增添了很多萬聖節的主題裝飾,
很多游客也畫上了萬聖節嚇人的妝容,
據說這個節日在 韓國 是一個很盛大熱鬧。




我唯一敢做的就是旋轉鞦韆了,
其他什麼過山車海盜船之類的,
都有點受不了那個失重感
我指著那個高空蹦極說那個好嚇人不敢坐,
小問子冷冷的對我說:
“媽媽,連你都不敢坐,那你還叫我坐”
……
被鄙視了。



一些特別的項目還有萬聖節主題的活動,
以及室內熱鬧的花車巡演。


但是到了晚上就基本沒有什麼人了,
所以想玩一些項目又怕排隊的朋友,
可以待到晚一點再離開。


怎能錯過連續三年觀看人數第一的、非常具有 韓國 特色的演出塗鴉秀,
塗鴉秀想必字面意思便能大體瞭解這是一場與繪畫和藝術有關的演出。
如今四歲半的問問正是對繪畫充滿興趣和想象力的階段,
其實早在3歲去 印度 的時候,
我們已經發覺他有著對於畫作和藝術品的關註和喜好,
因為一幅壁畫而停留,
詮釋那些我們成年人的視角截然不同的場景,
在回到生活日常里會將那些擠在腦海裡的旅途回憶畫在紙上,
甚至還會用畫筆去描繪腦子裡天馬行空想象中的場景。

起初我還有點擔心小家伙能不能坐得住,
直到被宣傳介紹的一段話所打動,
“大部分人欣賞美術作品都是在安靜的美術展館中觀看,
畫作不僅是只看到最後完成的作品,
而是將畫的過程更加有趣生動的表現給大家看。”

不正與我們的價值和育兒觀有所契合嘛,
在這個越來越看重結果的時代,
有多少人是真正關註和享受過程的。
如同我們哪怕很辛苦犧牲財力與精力,
也毅然堅持親力親為的陪伴孩子,
是因為在這個過程裡面有很多與孩子成長有關的細枝末葉看似不起眼的點滴,
有在影響著他,
我們想要陪伴他一起去面對這些對他的人生來說各種全新的東西。
直到他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自信心和勇敢。

鐘路3街的演出廳相對更市中心一點,
離明洞大概也只有1公里左右的距離,
所以我們選擇在這個周邊逛一逛傍晚去看演出。
每天5點鐘和8點鐘有兩場,
我們怕太晚了問問犯困所以去了5點場,
劇院貼心的為低齡的小朋友準備的增高坐墊以保證不被前排擋到。

一開場我才知道跟起初想象的在暗幕下進行塗鴉和光繪作品截然不同,
塗鴉秀不僅有繪畫元素,
還有燈光、舞蹈、音樂的結合,
而演員們無聲的肢体語言表達以及滑稽的互動全場更是演出的亮點,
整個75分鐘,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銜接與過度的相當完美,
不覺得拖也不覺得趕又很好的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與其說是一場藝術演出,
倒不如說是一場考慮到觀眾情感訴求和視覺體驗的優秀產品策劃,
這一點絕不是只懂藝術和繪畫的人能創造出來的,
後來才得知,
參與演出的演員全都不是美術的科班出身,
我想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他們才得以在繪畫與表演這樣一個跨界結合的領域里,
充分自由的發揮那些源於自我的想象力和張力吧。

75分鐘想要給觀眾一個強烈的視覺衝擊和印象,
除了震撼的大場景和大畫幅,
還要李小龍、邁克爾 傑克遜 這些年少時代的“英雄角色”
這一點上怎能不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鳴。
而那些“熒光點亮的夜空”,
全場漆黑一片,演員手握的熒光畫筆一點一點勾勒出星星點點的美妙畫面,
有充分滿足了女性與情侶觀眾的浪漫情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