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看世界—美國
寫在前面
美國 有50個州,2000~2011年我曾4次去 美國 ,共走過12個州16座城市。有位於 美國 西北 角 華盛頓州 的 西雅圖 ,西南角 加利福尼亞州 的 聖地亞哥 ,東南角 佛羅里達 州的 奧蘭多 ,大西洋沿岸城市 馬薩諸塞州 的 波士頓 ,太平洋沿岸城市 加利福尼亞州 的 舊金山 ,以及世界級城市 洛杉磯 、工業城市 辛辛那提 和 芝加哥 、沙漠城市鳳凰城、最具歷史意義的 費城 、最 大城 市 紐約 和首都 華盛頓 等,有些城市去過多次。
第一次從 美國 回來就想寫感想,沒想到一拖十幾年過去了,動筆越來越膽怯。隨著記憶的消退,好些東西都想不起來了,於是一咬牙整理了曾經的照片和日記,寫出這篇游記。由於時間跨度比較長,涉及的地方比較多,看官要有耐心,待我慢慢把故事一一道來。 一、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911之前的 紐約 (來自網上)
911之後拍的 紐約
↑紐約 紐約 是 美國 第一 大城 市和第一大港,也是世界第一大經濟中心,與 英國 倫敦 和 日本 東京 並稱為世界三大國際都會。許多跨國企業在此設立總部,也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以前 紐約 世貿中心有兩座110層的大廈,號稱“雙子星”,是當時 紐約 的標誌性建築,所有到 紐約 的人必去看一看,它們是 紐約 的驕傲,也是 美國 的驕傲。2000年第一次去 美國 時我曾經參觀過,第二年雙塔就在911恐怖襲擊中被毀。
↑聯合國總部 每次去 美國 都有機會去 紐約 ,其中,有冬季時節去的,也有夏季時節去的;有乘飛機直接抵達,也有坐汽車從別的城市去的;有路過匆匆一瞥的時候,也有連住多日慢慢欣賞的時候。最早聽住在 紐約 的人說過, 紐約 給人最初的印象並不好,可一旦住下來就不願意離開,因為它富有生氣。縱觀我數次去 紐約 的經驗,我還是比較認可這種說法的。
記得2000年第一次到 紐約 ,是從 美國 的西部城市開車過去的,那是5月份的一個下雨天,給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翻開我當時的日記是這樣記載的:“ 紐約 是個擁擠的城市,比西部和南部的城市明顯臟多了。堵車,道路狀況比 北京 還差,街上到處都是人。”
但隨著去的次數多了,我便發現了 紐約 的長處。一是很有包容性。 紐約 是 美國 的“三多”城市,人口多, 紐約 市約有850萬人;族裔多,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語言多,使用的語言多達800種。二是具有世界性。 紐約 擁有世界經濟中心華爾街,文化中心百老匯,新聞中心時代廣場,商業中心和高水平的大學,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 哥倫比亞 大學、 紐約 大學以及 洛克 菲勒大學。三是極富挑戰性。 紐約 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我在其它城市遇見的 中國 留學生,很多表示畢業後要到 紐約 去闖一闖。
↑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 紐約 有很多世界著名的景點, 比如 自由女神像、愛麗絲島、時代廣場、百老匯、中央公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帝國大廈、卡內基音樂廳、 林肯 表演藝術中心、 美國 自然歷史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西點軍校等等,在這裡只能撿幾個主要景點說說。
↑曼哈頓
↑帝國大廈 1.美國自由的象徵-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位於 紐約 海港內自由島的 哈德遜 河口附近,是1876年 法國 為紀念 美國 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 美國 的禮物,1886年10月28日落成。自由女神穿著古 希腊 風格服裝,頭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徵七大洲。右手高舉象徵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獨立宣言》,腳下是打碎的手銬、腳鐐和鎖鏈。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2.美國移民的象徵-愛麗絲島
↑紐約 美國 是移民國家,有研究指出, 美國 的強大靠的是歷史上三次移民高潮。第一次發生在1820~1860年,移民總數達500萬,主要來自 西歐 和 北歐 。第二次發生在1861~1880年,又有500萬移民來到 美國 ,解決了南北戰爭結束後, 美國 工業化高峰期對勞動力的旺盛需求。第三次發生在1881~1920年,移民人數猛增到2350萬,1907年達到頂峰,為128.5萬人。100年間共接納約3350萬移民,使1920年 美國 人口總數首次超過1億。
在第三次移民高潮中, 紐約 的愛麗絲島成為 美國 主要的移民檢查站,所有人都要通過 美國 政府官員的問訊、智力測試和健康檢查等環節,高峰時期每天近一萬人通過這裡進入 美國 。1924年移民法通過後,各國移民人數受到限制, 歐洲 大規模的移民潮就此結束。愛麗絲島現在建有移民歷史博物館,陳列了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向人們宣傳 美國 的包容、 仁愛 、自由精神。去愛麗絲島可到 曼哈頓 碼頭乘船,途中在自由女神像停靠。 3.世界十字路口-時代廣場時代廣場是 曼哈頓 的一塊繁華街區,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原名為朗埃克廣場,後因《 紐約 時報》在此設立總部大樓而更名。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場和劇院。廣場四周是色彩絢爛的霓虹燈和街頭藝人,隨時播放新聞、歌曲MV和電視節目的大屏幕,足以震撼每個人的眼球。包括 美國 廣播公司在內的世界多家新聞媒體都在廣場設有演播室和新聞中心。
2005年夏季一個周六的白天,我來到時代廣場,街上車水馬龍,游人熙熙攘攘,大白天高樓上的霓虹燈不停地閃爍。廣場上跳街舞的、演唱的、畫畫的,吸引著一圈又一圈圍觀的人群。然而,晚上又是另外一種景象。半夜12點多我轉到 洛克 菲勒廣場,看見一些老年人站在街邊,裝扮成各類人物,吹奏表演向游人索要小錢。還看到不少無家可歸的人睡在大街上,有黑人,也有白人,用包裝箱遮風。
2011年夏季的一個晚上,我再次來到時代廣場,廣場就像一個鍋底,被林立的高樓大廈、百老匯、商業街和納斯達克等巨幅廣告屏幕包圍,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不斷閃爍著。其中新華社也占據了一席之地。一些裝扮成各種人物的藝人一動不動地站立街頭,有償提供游人拍照。有個攝製組將十字路口攔起來拍攝追車場景,使熱鬧的廣場更加擁堵。最難以想象的是政府竟然允許流動食品車賣燒烤香腸和肉串,濃烈的煙霧和氣味在空中繚繞,景象完全不亞於 北京 街邊被取締的 新疆 烤羊肉串的食攤兒。雖然不是周末,但游人依舊熙熙攘攘,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或坐或站,在涼爽的晚風中盡享獨具風情的 紐約 夜晚。
↑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 4.美國戲劇先鋒-百老匯百老匯大道是 紐約 重要的南北向道路,路兩旁分佈著幾十家劇院,成為 美國 戲劇和音樂劇的重要發揚地,一年四季上演不同的劇目。
我曾兩次在此看音樂劇。一次是2005年在The Palace Theatre 看《The Shook Up》,日場門票比晚場便宜。這是一齣為紀念貓王而編寫的音樂劇,劇情描述人們的愛情總是陰差陽錯,最後當然是大團圓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愛情。演員的歌唱水平很高,曲調通俗優美,佈景變化沒測,表演形象貼切,即使觀眾不懂英文,也能大體跟上劇情的喜怒哀樂。
第二次是2011年看《The Lion King》( 獅子 王),票價與六年前相比相差無幾。百老匯熱鬧非凡,很多外地人前來度周末,劇場內座無虛席,我旁邊坐著一對從 邁阿密 來度周末的中年夫婦。音樂劇出乎意料的好看,演員們身上佩帶著動物的模型,非常形象,演的最好的是老 獅子 王的鳥侍從和小 獅子 王的朋友鼴鼠,他們誇張的形體、詼諧的對白和好聽的演唱,引來觀眾陣陣掌聲,演出結束時演員多次謝幕,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聽以前看過該劇的人說,這個劇上演了很長時間,現在比過去又有很多的創新,每次看都有新鮮感。
↑百老匯 5.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華爾街是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1/3英里,寬11米。華爾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集中了 美國 摩根、 洛克 菲勒和杜邦等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是 紐約 證券交易所所在地,以及納斯達克、 美國 證券交易所、 紐約 期貨交易所的總部所在地。
↑華爾街
↑紐約證券交易所 6.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與 英國 倫敦 的 大英 博物館、 法國 巴黎 的盧浮宮、 俄羅斯 聖彼得堡 的 艾爾 米 塔什 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共收藏300萬件展品,記錄著人類的過去。
博物館位於中央公園的中部,門票15美元。粗略瀏覽了一下地圖,發現地方大,分類多,要想在短時間內參觀完根本不可能。我重點選擇了 埃及 藝術館、 歐洲 雕塑、現代藝術、 歐洲 繪畫和 中國 藝術館參觀,然後到屋頂花園觀賞 紐約 市容,共花了3個半小時,估計只參觀了一半內容。 美國 對收藏品保存的非常好,不論是瓷器還是石頭上的彩繪,顏色都栩栩如生。博物館里藏品的種類很多,幾乎包攬世界各歷史悠久國家不同時期的文物,甚至有一座古 埃及 的神廟。 中國 館內的藏品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館內可以拍照,但不允許使用閃光燈,也不允許觸摸展品。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7.紐約後花園-中央公園中央公園被稱為 紐約 的“後花園”,1856年建成,坐落在摩天大樓聳立的 曼哈頓 正中間,占地面積5000多畝。
中央公園是一個開放公園,在 紐約 這個寸土寸金的 大城 市裡,留有這麼大一塊綠地,需要政府下很大決心。據說離市中心較近的公園東部比較安全,西部不怎麼太平,那裡聚集著一些無家可歸的黑人。公園裡有一處專門擺地攤的地方,有畫肖像的和賣藝術品的。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 8.將軍的搖籃-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 西點軍校距離 紐約 市80公里。1802年西點軍校成立時只有10名學生和7名軍官,土木工程為主要課程。經過200多年的發展,2005年已有學生4000多名,教師500多名,30多個本科專業。申請進入西點的要求很高,錄取比例為1:10,大部分學生都曾是高中時期的學生領導或球隊隊長。雖然學校不收學費,同時還有津貼補助,但學校仍要求學生家庭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避免影響學習。學生畢業後將獲少尉軍銜,至少要為軍隊服務15-20年。西點軍校號稱“ 美國 將軍的搖籃”,格蘭特、羅伯特·李、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 布萊德 利等著名將軍和總統均是該校的畢業生。
2005年我去西點時正逢學生假期,校園很安靜,只見到一個著軍裝的新生陪著家人參觀校園。校園內有一個天主教堂,可同時容納500人做禮拜,第一排中間的位置是留給現任校長的;還有一間猶太教堂。西點的學生經常與海軍在學校體育場比賽球類,為鼓舞士氣,他們在房頂上書寫了一行大字“擊沉海軍”。校園裡還有很多人物雕塑和武器模型,都是用戰爭遺留下來的槍炮融化鑄成的。校園外面有一座西點博物館,展出 美國 武器裝備和軍服的歷史。 二、美國最古老的城市費城
↑費城 費城 位於 賓夕法尼亞州 東南部,是 美國 第5 大城 市,距 紐約 大約160公里,距 華盛頓 約220公里。 費城 是 美國 最古老、最具歷史意義的城市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北美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被 西歐 各國相繼入侵,到18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塊殖民地。後來殖民地與 英國 產生矛盾, 英國 採取的政策引起該地區居民強烈不滿。1776年7月4日,13個殖民地代表在 費城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主要由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這個宣言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對 英國 殖民統治、進行獨立戰爭的政治綱領,它宣告這13個殖民地脫離 英國 而“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因此,7月4日成為 美國 的“國慶節”。
1787年在 費城 舉行制憲會議,誕生了第一部聯邦憲法;1790-1800年 費城 成為 美國 首都。19世紀以來, 費城 鐵路和港口快速發展,製造業興起,1860年製造業產值曾占全國30%,現在仍為 美國 主要經濟、交通、文化中心之一。
歷史上 美國 在 費城 多次舉辦過重大活動,1876年舉辦世博會和 美國 獨立100周年紀念展,1926年舉辦 美國 獨立150周年博覽會,1976年是 美國 舉辦獨立200周年活動的城市之一。2015年11月 費城 入列世界遺產城市,是第一個進入世界遺產城市行列的 美國 都市。
費城 是 美國 歷史的發源地,當地導游曾講過一個故事, 美國 第一家醫院建立在 費城 ,由於科學不發達,外科手術條件非常簡陋。沒有電,手術室不得不建成天窗式,採用自然光照明。沒有麻醉藥,動手術前醫生會給病人三個選擇:一是喝威士忌麻醉;二是什麼選擇我已記不清楚了;三是用木錘砸頭,把病人打暈後再開刀。有時木錘打得太重了把病人打死了,就把屍體搬出去,醫生接著做下一例手術。當然,故事的真假無從考證。
費城 的早期監獄也很特別,每個房間里只提供一本聖經和一條毯子。基督教認為,只要犯人學好聖經,就能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但事與願違,犯人在枯燥的生活中都快發瘋了,最後監獄不得不改進原有的做法。 費城 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供市民免費閱覽,這是參與起草《獨立宣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提議建造的。富蘭克林出身貧苦,後來在一個牧師家讀了很多書。他想,讀書能讓我改變命運,那麼貧窮的人只要有書讀,也可以改變命運。富蘭克林不僅是思想家、政治家,還是發明家和作家,他發明瞭避雷針,還為自己寫下傳記《富蘭克林自傳》,在傳記里他以拉家常的口吻,把自己 成功 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向世人娓娓道來。
費城 給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城市乾凈,街道整齊,比 紐約 的感覺好很多。 費城 的著名景點有:自由鐘、獨立宮、 費城 藝術博物館、芒特公園、羅丹博物館、 中國 城、 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等。
↑羅丹博物館
↑賓夕法尼亞大學 1.自由鐘
↑自由鐘中心 “自由鐘”1751年製造於 倫敦 ,第二年運到 費城 試敲時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裂痕。自由鐘曾經在第一次宣讀《獨立宣言》時被莊嚴敲響,是 美國 獨立的象徵。
美國 視“自由鐘”為無價之寶,把鐘珍藏在玻璃框里,供游客觀賞。進門前的安檢工作極為嚴格,和機場安檢程序一樣繁瑣,其實裡面除了一口鐘外,就是一些圖片。
1926年 美國 發行紀念獨立150周年半美元銀幣,背面圖案第一次採用自由鐘;1948-1963年 美國 發行的半美元流通銀幣,背面圖案第二次採用自由鐘;1976年 美國 獨立200周年發行的1美元流通紀念幣,第三次採用自由鐘圖案,鐘上的銘文是“向全世界所有的人們宣告自由”。 2.費城藝術博物館

第一次從 美國 回來就想寫感想,沒想到一拖十幾年過去了,動筆越來越膽怯。隨著記憶的消退,好些東西都想不起來了,於是一咬牙整理了曾經的照片和日記,寫出這篇游記。由於時間跨度比較長,涉及的地方比較多,看官要有耐心,待我慢慢把故事一一道來。 一、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911之前的 紐約 (來自網上)


以前 紐約 世貿中心有兩座110層的大廈,號稱“雙子星”,是當時 紐約 的標誌性建築,所有到 紐約 的人必去看一看,它們是 紐約 的驕傲,也是 美國 的驕傲。2000年第一次去 美國 時我曾經參觀過,第二年雙塔就在911恐怖襲擊中被毀。

記得2000年第一次到 紐約 ,是從 美國 的西部城市開車過去的,那是5月份的一個下雨天,給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翻開我當時的日記是這樣記載的:“ 紐約 是個擁擠的城市,比西部和南部的城市明顯臟多了。堵車,道路狀況比 北京 還差,街上到處都是人。”
但隨著去的次數多了,我便發現了 紐約 的長處。一是很有包容性。 紐約 是 美國 的“三多”城市,人口多, 紐約 市約有850萬人;族裔多,擁有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語言多,使用的語言多達800種。二是具有世界性。 紐約 擁有世界經濟中心華爾街,文化中心百老匯,新聞中心時代廣場,商業中心和高水平的大學,包括世界排名前50的 哥倫比亞 大學、 紐約 大學以及 洛克 菲勒大學。三是極富挑戰性。 紐約 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我在其它城市遇見的 中國 留學生,很多表示畢業後要到 紐約 去闖一闖。






在第三次移民高潮中, 紐約 的愛麗絲島成為 美國 主要的移民檢查站,所有人都要通過 美國 政府官員的問訊、智力測試和健康檢查等環節,高峰時期每天近一萬人通過這裡進入 美國 。1924年移民法通過後,各國移民人數受到限制, 歐洲 大規模的移民潮就此結束。愛麗絲島現在建有移民歷史博物館,陳列了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向人們宣傳 美國 的包容、 仁愛 、自由精神。去愛麗絲島可到 曼哈頓 碼頭乘船,途中在自由女神像停靠。 3.世界十字路口-時代廣場時代廣場是 曼哈頓 的一塊繁華街區,被稱為世界的十字路口和世界的中心點。原名為朗埃克廣場,後因《 紐約 時報》在此設立總部大樓而更名。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場和劇院。廣場四周是色彩絢爛的霓虹燈和街頭藝人,隨時播放新聞、歌曲MV和電視節目的大屏幕,足以震撼每個人的眼球。包括 美國 廣播公司在內的世界多家新聞媒體都在廣場設有演播室和新聞中心。
2005年夏季一個周六的白天,我來到時代廣場,街上車水馬龍,游人熙熙攘攘,大白天高樓上的霓虹燈不停地閃爍。廣場上跳街舞的、演唱的、畫畫的,吸引著一圈又一圈圍觀的人群。然而,晚上又是另外一種景象。半夜12點多我轉到 洛克 菲勒廣場,看見一些老年人站在街邊,裝扮成各類人物,吹奏表演向游人索要小錢。還看到不少無家可歸的人睡在大街上,有黑人,也有白人,用包裝箱遮風。
2011年夏季的一個晚上,我再次來到時代廣場,廣場就像一個鍋底,被林立的高樓大廈、百老匯、商業街和納斯達克等巨幅廣告屏幕包圍,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不斷閃爍著。其中新華社也占據了一席之地。一些裝扮成各種人物的藝人一動不動地站立街頭,有償提供游人拍照。有個攝製組將十字路口攔起來拍攝追車場景,使熱鬧的廣場更加擁堵。最難以想象的是政府竟然允許流動食品車賣燒烤香腸和肉串,濃烈的煙霧和氣味在空中繚繞,景象完全不亞於 北京 街邊被取締的 新疆 烤羊肉串的食攤兒。雖然不是周末,但游人依舊熙熙攘攘,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或坐或站,在涼爽的晚風中盡享獨具風情的 紐約 夜晚。



我曾兩次在此看音樂劇。一次是2005年在The Palace Theatre 看《The Shook Up》,日場門票比晚場便宜。這是一齣為紀念貓王而編寫的音樂劇,劇情描述人們的愛情總是陰差陽錯,最後當然是大團圓的結局,每個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愛情。演員的歌唱水平很高,曲調通俗優美,佈景變化沒測,表演形象貼切,即使觀眾不懂英文,也能大體跟上劇情的喜怒哀樂。
第二次是2011年看《The Lion King》( 獅子 王),票價與六年前相比相差無幾。百老匯熱鬧非凡,很多外地人前來度周末,劇場內座無虛席,我旁邊坐著一對從 邁阿密 來度周末的中年夫婦。音樂劇出乎意料的好看,演員們身上佩帶著動物的模型,非常形象,演的最好的是老 獅子 王的鳥侍從和小 獅子 王的朋友鼴鼠,他們誇張的形體、詼諧的對白和好聽的演唱,引來觀眾陣陣掌聲,演出結束時演員多次謝幕,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聽以前看過該劇的人說,這個劇上演了很長時間,現在比過去又有很多的創新,每次看都有新鮮感。



博物館位於中央公園的中部,門票15美元。粗略瀏覽了一下地圖,發現地方大,分類多,要想在短時間內參觀完根本不可能。我重點選擇了 埃及 藝術館、 歐洲 雕塑、現代藝術、 歐洲 繪畫和 中國 藝術館參觀,然後到屋頂花園觀賞 紐約 市容,共花了3個半小時,估計只參觀了一半內容。 美國 對收藏品保存的非常好,不論是瓷器還是石頭上的彩繪,顏色都栩栩如生。博物館里藏品的種類很多,幾乎包攬世界各歷史悠久國家不同時期的文物,甚至有一座古 埃及 的神廟。 中國 館內的藏品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紀。館內可以拍照,但不允許使用閃光燈,也不允許觸摸展品。

中央公園是一個開放公園,在 紐約 這個寸土寸金的 大城 市裡,留有這麼大一塊綠地,需要政府下很大決心。據說離市中心較近的公園東部比較安全,西部不怎麼太平,那裡聚集著一些無家可歸的黑人。公園裡有一處專門擺地攤的地方,有畫肖像的和賣藝術品的。






2005年我去西點時正逢學生假期,校園很安靜,只見到一個著軍裝的新生陪著家人參觀校園。校園內有一個天主教堂,可同時容納500人做禮拜,第一排中間的位置是留給現任校長的;還有一間猶太教堂。西點的學生經常與海軍在學校體育場比賽球類,為鼓舞士氣,他們在房頂上書寫了一行大字“擊沉海軍”。校園裡還有很多人物雕塑和武器模型,都是用戰爭遺留下來的槍炮融化鑄成的。校園外面有一座西點博物館,展出 美國 武器裝備和軍服的歷史。 二、美國最古老的城市費城

北美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18世紀被 西歐 各國相繼入侵,到18世紀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塊殖民地。後來殖民地與 英國 產生矛盾, 英國 採取的政策引起該地區居民強烈不滿。1776年7月4日,13個殖民地代表在 費城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主要由傑弗遜起草的《獨立宣言》。這個宣言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對 英國 殖民統治、進行獨立戰爭的政治綱領,它宣告這13個殖民地脫離 英國 而“成為自由獨立的合眾國”。因此,7月4日成為 美國 的“國慶節”。

歷史上 美國 在 費城 多次舉辦過重大活動,1876年舉辦世博會和 美國 獨立100周年紀念展,1926年舉辦 美國 獨立150周年博覽會,1976年是 美國 舉辦獨立200周年活動的城市之一。2015年11月 費城 入列世界遺產城市,是第一個進入世界遺產城市行列的 美國 都市。
費城 是 美國 歷史的發源地,當地導游曾講過一個故事, 美國 第一家醫院建立在 費城 ,由於科學不發達,外科手術條件非常簡陋。沒有電,手術室不得不建成天窗式,採用自然光照明。沒有麻醉藥,動手術前醫生會給病人三個選擇:一是喝威士忌麻醉;二是什麼選擇我已記不清楚了;三是用木錘砸頭,把病人打暈後再開刀。有時木錘打得太重了把病人打死了,就把屍體搬出去,醫生接著做下一例手術。當然,故事的真假無從考證。
費城 的早期監獄也很特別,每個房間里只提供一本聖經和一條毯子。基督教認為,只要犯人學好聖經,就能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但事與願違,犯人在枯燥的生活中都快發瘋了,最後監獄不得不改進原有的做法。 費城 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供市民免費閱覽,這是參與起草《獨立宣言》的本傑明.富蘭克林提議建造的。富蘭克林出身貧苦,後來在一個牧師家讀了很多書。他想,讀書能讓我改變命運,那麼貧窮的人只要有書讀,也可以改變命運。富蘭克林不僅是思想家、政治家,還是發明家和作家,他發明瞭避雷針,還為自己寫下傳記《富蘭克林自傳》,在傳記里他以拉家常的口吻,把自己 成功 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向世人娓娓道來。




美國 視“自由鐘”為無價之寶,把鐘珍藏在玻璃框里,供游客觀賞。進門前的安檢工作極為嚴格,和機場安檢程序一樣繁瑣,其實裡面除了一口鐘外,就是一些圖片。
1926年 美國 發行紀念獨立150周年半美元銀幣,背面圖案第一次採用自由鐘;1948-1963年 美國 發行的半美元流通銀幣,背面圖案第二次採用自由鐘;1976年 美國 獨立200周年發行的1美元流通紀念幣,第三次採用自由鐘圖案,鐘上的銘文是“向全世界所有的人們宣告自由”。 2.費城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