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一場馬,逛三座城】之京都
前情提要上集鏈接奉上: http://www.mafengwo.cn/i/12320074.html
上回書說到,夏老師帶領著強大的後援團, 成功 拔草 名古屋 女子馬拉松。並且在增重20斤之後,還創下了個人最好成績。比賽後的第二天,本想在 名古屋 市區再轉一轉,無奈天公不作美,一早就綿綿飄雨,絲毫沒有雨過天晴的架勢。於是,一行人只好在早餐後搭乘 新乾 線離開 名古屋 ,前往 京都 。
因為下雨而臨時修改行程的我,本來沒想這麼多。坐在去往 京都 的 新乾 線上,望著窗外傳統的和屋,我突然反映過來, 京都 的住宿是在 Airbnb 上定的名宿,check in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四點。而從 名古屋 到 京都 ,坐 新乾 線只需要四十分鐘左右。我們抵達 京都 時,還不到十點。我急忙聯繫房主,看看能不能提前入住。但是,由於是,Last minute通知,房主那邊還在打掃房間,頂多提前到一點左右入住,還需要加收50新幣的費用。沒辦法,我只好改變策略,在網上尋找 京都 車站寄存行李的地方。
京都 一看就是一個旅游業成熟,背包客遍地的城市。行李寄存業務非常方便。車站裡到處都是自動存包櫃,大到28寸箱子,小到手提包,都有合適的柜子供你寄存行李,後文我會詳細介紹。
就這樣,我們抵達 京都 。 京都 ,不同於 名古屋 ,也讓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關於城市,關於朋友,關於瞬間的永恆。
印象京都與初見 名古屋 的一見鐘情不同,我對 京都 的好感是慢慢產生的。還記得剛到 京都 的那天,我就和隊友們說,對 京都 的印象比 名古屋 差很多,不喜歡 京都 濃重的,太過商業化的旅游氣息。然而,後來我才發現。 京都 是一座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若把 名古屋 比作人見人愛的鄰家少女。那 京都 更像是一個,需要你花時間和精力去慢慢瞭解的淑女。她內斂,文靜,冷若冰霜卻耐人尋味。
起初,對 京都 的嚮往,來源於這座城市仿照唐長安城建設的版圖。可是,到了這裡,我並沒有感受到唐長安城的氣質。 京都 不是一個我想象中的古城。倒是有點像大唐芙蓉園這樣的人造景點。這裡有逛不完的寺廟景點,吃不完的網紅美食。可是, 京都 真正讓我愛上她的,是在街角邂逅的一家老店,是住在和屋裡為小伙伴們準備早餐,是穿著和服漫步在小橋流水的日落,是夜幕將領後,穿梭在街頭巷尾的陣陣歡笑。 京都 的景點無非就是大家游記中提到的那些地方,我在涉足之前就瞭然於心。曾經有人對我說過,他喜歡不怎麼準備的旅程,好讓旅程中充滿驚喜。我卻一直認為,旅途中的驚喜一定不在於景點。而是,一路上的人。的確,此行為我留下了不少驚喜。
坦白的說, 京都 之旅對於我,亦是有得有失。或許,我的旅程太過喧鬧。沒有時間去靜靜的感受 京都 ,去坐一坐禪,觀一觀苔,泡一泡湯,品一品茶。這些其實都是隨著我團隊不斷擴大,而被我從體驗清單上捨棄掉的選項。再加上跑馬的日期固定,不得不三月初到 京都 。趕不上楓葉,也等不及櫻花。舉著相機也無處去拍大片。好在隊友們承擔了此行的一大半樂趣。若再去一次 京都 ,我一定試試獨自出行,去發現一個與此行不一樣的 京都 。
你的 京都 又是什麼樣呢?
DAY 3 如夢鳥居 一步千年到了 京都 ,在 京都 車站我們開了一個小型決策會議,我向大家彙報了我的失誤。在提前check in和寄存行李之間,我們選擇了後面的方案。本來還害怕沒有地方寄存行李,或者存行李會很麻煩。結果,我們發現, 京都 車站裡到處都是自動存行李的箱子。 自動存儲箱就在站台 上里 面。箱子分不同的尺寸,不同尺寸有不同的價錢。標價在櫃門上,非常清楚。行李存好後記得收好存條。 ↑伏見稻荷大社 寄放了行李,我們第一個到訪的景點是伏見稻荷 大社 。這裡也是 京都 必打卡的景點,沒有之一。
其實,來 京都 之前,對景點的選擇就讓我相當糾結。一方面,我們人數眾多,急急忙忙打卡所有景點的策略必定不合適。另一方面,我傾向於給旅行找點樂子,不太想去所謂的“景點”。因此,看了挺多游記,問了不少旅日大神。大家都說,伏見稻荷 大社 是必去的景點。衝著那漫山似時光隧道的鳥居,就一定要看一看。數量,帶給人感官的震撼真的非常神奇。就像樹和森林,麥穗和麥田,水滴與大海一樣。 ↑伏見稻荷大社 京都 伏見稻荷 大社 創立於西元711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是 日本 稻禾神社的“總部”。稻禾神掌管農業和商業。古時,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糧倉豐收;現今,人們祈求生意 興隆 ,財源廣進。在 日本 的文化中,狐狸是神明的使者。稻荷 大社 門口這兩隻狐狸,嘴裡銜著的就是象徵豐收的谷鑰匙。 ↑伏見稻荷大社 也許是受華文化影響,稻荷神社中的建築都以紅色為主題。我去的這天,時陰時雨,大紅色的屋頂在細雨中格外靚麗。為守候千年的神社增添了不少氣韻。 ↑伏見稻荷大社 這個紅色柱子,像門樓一樣的建築就是“鳥居”。相傳,鳥居是連接神界與人界的 通道 。人們來神社祈福許願,願望達成了,就會做一個鳥居來還願,答謝神明。祈福的人多了,還願的人也就多了,久而久之,許許多多的鳥居就組成了眼前的景象。伏見稻荷 大社 的這條 通道 被稱為“千本鳥居”,“千”是說明數量眾多。據說,這裡的鳥居不止千座。 ↑伏見稻荷大社 漫步在稻荷山,陽光被樹葉劃破,零零碎碎的灑在樹木和石頭上。那些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就幽幽的生起青苔。此行 日本 ,本想去蔣勛說過的那間破廟觀苔。因行程人多而放棄,未曾想,在稻荷山上反而邂逅了此景。其實,人生中不一定要那麼多的刻意,只要你留意。
↑伏見稻荷大社 先來一張廟門口的全家福。
我趁著大家在 京都 車站寄存行李的空當,去廁所換了一身漢服。去年回家專門為此行置辦了一身襦裙,和著伏見稻荷 大社 ,古樸的神社,悠遠的小徑,格外應景。這也是我的第一身漢服。不過,條件限制,沒有辦法熨燙。請忽略我這一身的褶子吧。 ↑伏見稻荷大社 參拜神社的第一個步驟是“手水舍”,也就是洗洗手。用水將身心洗淨。神社門前都會有一個水池,池子上面放著舀水的勺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右手拿竹勺舀一瓢水將左手洗淨,之後換左手拿勺舀水將右手洗淨,然後右手拿竹勺盛水在左手手掌,捧在嘴旁,喝水漱口。最後把將勺子立起(勺口朝內),讓勺子中剩餘的水由上至下流下,清洗勺柄。
說是這麼說,不過 京都 的伏見稻荷 大社 ,已經很少能看到當地人參拜的身影。來到這裡的,大都是像我一樣的游人,對洗手的程序不瞭解,也不講究。找到好的角度,拍幾張照就心滿意足。大概也正是如此,“神社參拜”這項活動並沒有什麼氣氛。 ↑伏見稻荷大社 洗完手,就準備進入神社啦。在此要感謝甜甜,成為了攝影師身後的女人,讓我也能露個臉。 ↑伏見稻荷大社 為什麼在 日本 參拜神社要搖鈴和拍手呢。原因非常可愛,說是要引起神明的註意。意思是告訴神明:註意啦!認真聽!我要祈福了!
所以,參拜神社的步驟有“二禮二拍手一禮,即:先給盒子里塞香油錢,然後搖鈴,並且鞠躬兩次(二禮);之後拍兩次手(二拍);最後合掌再鞠躬一次(一禮)。
我呢,自知心不誠,也省了那麼多禮。搖搖鈴鐺,只是讓本地的神明知道六毛到此一游。 ↑伏見稻荷大社 求簽也是參拜神社的步驟之一。簽筒捧起來重重的,不過我估計,為了人人討個好彩頭。筒里怕只有上簽,上上簽。最差也是個中簽。解簽的偈文,全是 日本 ,也讀不懂。在去往稻荷山的路上,有一個架子,上面綁滿瞭解簽偈文,像一隻只白鴿。讓我想起《千與千尋》中湯婆婆的那些小紙偶。 ↑伏見稻荷大社 漫步千本鳥居之中,就像身處時光隧道。隨著陽光的變化,鳥居的紅色忽明忽暗,你不知道前路還有多長。因此,也不由自主的去幻想所謂的“神界”。在路的盡頭,你會邂逅偏偏而立的白衣少年?還是解救一隻受傷的九尾靈狐?是故事的開始,還是萬事的終結?
鳥居的柱子上刻著設立的日期,用的是漢字。邊走邊讀,有時兩根柱子之間跨越的可能是幾十年的光陰,就這樣,一路走來,如夢如幻,一步千年。 ↑伏見稻荷大社 我沒有想到,有一天,身邊結交的朋友會越來越年輕,但也欣然接受。年輕的孩子們涉世未深,都重感情,不像浮沉於俗世中的老油條,好不容易被觸動情感,都要遮遮掩掩。6心疼我的裙子拖地,於是,在我下臺階的時候,他總是上前一步,幫我提著裙子。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偶爾的一次被照顧,都會令人感動。 ↑伏見稻荷大社 爬稻荷山的路上,會經過很多茅店。簡易的棚子,昏暗的燈光。可陳設的物品都是極致精緻的。精緻到,讓你捨不得買下,總覺得,這些個物件,躺在這裡才是最應景的。 ↑伏見稻荷大社 千本鳥居的步道很長,沿著稻荷山斷斷續續,綿延不絕。稻荷山上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神龕。本來,逛千本鳥居不一定要爬完整座山。不過,隊友們抱著既來之,則上之的心態,硬生生在行程 裡加 入了戶外徒步的內容。爬到山頂,俯瞰了 京都 市。從這個角度看, 京都 的地理位置真的與 西安 有些許相似。 ↑伏見稻荷大社 稻荷山上到處都能遇到神奇的生物。假的狐狸不少,真的貓更是遍地。上圖是大神拍的神貓。總覺得這種出沒於神社的動物,身上多少帶點兒靈氣。我是不喜歡貓的。貓太冷,哭喪著臉。狗狗傻一點,可是走到哪兒都樂樂呵呵。
DAY 3.1 前方高卡路里預警如題,前方高卡路里預警,吃貨慎入。 ↑伏見稻荷大社 徒步了整座稻荷山,我的小伙伴們已經累的精神恍惚了。就在這時,我們發現伏見稻荷 大社 旁邊的有一條美食街。這條街在我做攻略的時候並沒有發現。要不是準備從伏見稻荷 大社 走去東福寺,我們還不會發現這條小道。於是,算是意外之喜。小伙伴們一擁而上。
上圖即是小吃街的入口。同志們,開始刷街! ↑伏見稻荷大社 烤年糕?烤果子?
我搞不懂這是什麼。吃起來口感像年糕一樣。有原味的和海藻味道。店鋪大哥是 日本 人,華語說的也是相當溜。口感Q彈勁爽,我給滿分,不過沒什麼味道就是。 ↑伏見稻荷大社 灌湯小籠包
這玩意兒到底是從哪兒發源的,我已經糊塗了。總之, 日本 人似乎對包子餃子也是情有獨鐘。街頭巷尾,隨處都能看到餃子館,也和 日本 滿街都是 東北 人,相得益彰。這家小籠包味道比較清淡。皮兒勁道有嚼勁,餡兒清香不油膩。一人一個,意猶未盡。 ↑伏見稻荷大社 銅鑼燒
看到銅鑼燒就會想起哆啦A夢!這種拿紙包住的銅鑼燒,符合了我對路邊攤的所有幻想。熱騰騰的銅鑼燒捧在手心,甜甜的奶香糅合著紙的木香。一口咬下鬆軟的蛋餅,紅豆餡從蛋餅里溢出,劃入唇齒,捲在舌心,久久不舍咽下。這條街太長了,我們的策略就是,一樣買一份,一人分一口,反倒吃出了幸福感。 ↑伏見稻荷大社 花式可頌?
這是什麼玩意兒我也不清楚。感覺像是可頌麵包上加了一些芝士,蔥花, 韓國 泡菜之類的玩意兒。 ↑伏見稻荷大社 蔥花卷餅?
好吧,又是一份我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看上去像用麵糊攤成的煎餅,中間捲著肉和菜,外面在淋上千島醬和蔥花。捲餅糯糯的,包裹著醬汁,每咬一口下去,所有的食材都混合在一起,雖說完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不過味道也還不錯。 ↑伏見稻荷大社 炸雞塊
鮮嫩多汁的炸雞塊我就不仔細介紹了,反正我覺得比德克士魔法雞塊還好吃! ↑伏見稻荷大社 章魚小丸子
來到 日本 ,怎能少的了章魚小丸子呢?我個人認為,章魚小丸子的精髓有二。其一是火候,如何能夠控制的外酥里嫩,鮮而不生。其二是醬汁,甜咸適度,濃稠恰當。反正這一盤,在一人一個的原則上,我吃了兩個哦。 ↑伏見稻荷大社 蟹肉棒
終於有一張拍到價格了。這條街上的小吃主要都是在500日元左右。
這根蟹肉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蟹肉,反正我是第一次見這樣烤蟹肉棒的。蟹肉都是一個味道,調料任你選,味道自己DIY哦。 ↑伏見稻荷大社 鐵板豆腐
鐵板豆腐我吃過不少,這樣形狀的我還是第一次吃。口感有點兒像臭豆腐,外面酥酥的,裡面滑滑的。 ↑伏見稻荷大社 仙貝
日本 是仙貝的故鄉,來到 日本 ,仙貝也是必吃的零食之一。從小吃旺旺雪餅,仙貝,後燒海苔長大,說實話,我根本沒想過仙貝還有這麼多的做法。百變仙貝!要不是我已經吃了一條街,我真的想每一種都試一下。
DAY 3.2 解鎖日落寺廟,邂逅街邊面館小吃街走出來,準確的說是吃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五點了。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 日本 的寺廟都是關門很早的。於是,我們悠悠閑閑的漫步在去往東福寺的路上。 我好喜歡老街,尤其喜歡老街上空縱橫交錯的電線。這些縱橫交錯的電線在 日本 隨處可見。
根據生產力水平與國名生產總值來看, 日本 屬於發達國家。以前,只要提起“發達”一詞,在我的腦海中都是高樓林立,街道寬廣的景象。曾經有個環游世界的朋友告訴,在 歐洲 ,許多發達國家並不是我想著想中的那樣。他們反而還保留著小村莊原始的樣子。國家的發達與否,與這個國家的建築,城市規劃,老建築的保留情況是沒有必然關係的。
我也許是受到 中國 近代激進思想的影響。誰說推動城市發展就要除舊革新?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若不除舊革新,那麼,如何使新舊和諧相融,又是一個難題。 ↑東福寺 打卡東福寺。
我們到達東福寺的時候,離閉園不到半個小時。看門的青年男人正準備關門,探出頭看到走來的我們,嘰里咕嚕的說了幾句日語,就放我們進去了。
我很喜歡東福寺。也許是我們到訪的太晚,見到它時,與伏見稻荷 大社 形成強烈對比。這裡人跡罕至,十分靜謐。
比我們我早到這裡的驢和康宇倆人,四處走了走,說是後山有一片墳地。我本也想去看看,結果剛走到這裡,就被人催促著離開。意猶未盡地旅程像是意猶未盡地美食,令人浮想翩翩,留下遺憾,也創造了完美的回憶。
上回書說到,夏老師帶領著強大的後援團, 成功 拔草 名古屋 女子馬拉松。並且在增重20斤之後,還創下了個人最好成績。比賽後的第二天,本想在 名古屋 市區再轉一轉,無奈天公不作美,一早就綿綿飄雨,絲毫沒有雨過天晴的架勢。於是,一行人只好在早餐後搭乘 新乾 線離開 名古屋 ,前往 京都 。
因為下雨而臨時修改行程的我,本來沒想這麼多。坐在去往 京都 的 新乾 線上,望著窗外傳統的和屋,我突然反映過來, 京都 的住宿是在 Airbnb 上定的名宿,check in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四點。而從 名古屋 到 京都 ,坐 新乾 線只需要四十分鐘左右。我們抵達 京都 時,還不到十點。我急忙聯繫房主,看看能不能提前入住。但是,由於是,Last minute通知,房主那邊還在打掃房間,頂多提前到一點左右入住,還需要加收50新幣的費用。沒辦法,我只好改變策略,在網上尋找 京都 車站寄存行李的地方。
京都 一看就是一個旅游業成熟,背包客遍地的城市。行李寄存業務非常方便。車站裡到處都是自動存包櫃,大到28寸箱子,小到手提包,都有合適的柜子供你寄存行李,後文我會詳細介紹。
就這樣,我們抵達 京都 。 京都 ,不同於 名古屋 ,也讓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關於城市,關於朋友,關於瞬間的永恆。
印象京都與初見 名古屋 的一見鐘情不同,我對 京都 的好感是慢慢產生的。還記得剛到 京都 的那天,我就和隊友們說,對 京都 的印象比 名古屋 差很多,不喜歡 京都 濃重的,太過商業化的旅游氣息。然而,後來我才發現。 京都 是一座需要慢慢品味的城市。若把 名古屋 比作人見人愛的鄰家少女。那 京都 更像是一個,需要你花時間和精力去慢慢瞭解的淑女。她內斂,文靜,冷若冰霜卻耐人尋味。
起初,對 京都 的嚮往,來源於這座城市仿照唐長安城建設的版圖。可是,到了這裡,我並沒有感受到唐長安城的氣質。 京都 不是一個我想象中的古城。倒是有點像大唐芙蓉園這樣的人造景點。這裡有逛不完的寺廟景點,吃不完的網紅美食。可是, 京都 真正讓我愛上她的,是在街角邂逅的一家老店,是住在和屋裡為小伙伴們準備早餐,是穿著和服漫步在小橋流水的日落,是夜幕將領後,穿梭在街頭巷尾的陣陣歡笑。 京都 的景點無非就是大家游記中提到的那些地方,我在涉足之前就瞭然於心。曾經有人對我說過,他喜歡不怎麼準備的旅程,好讓旅程中充滿驚喜。我卻一直認為,旅途中的驚喜一定不在於景點。而是,一路上的人。的確,此行為我留下了不少驚喜。
坦白的說, 京都 之旅對於我,亦是有得有失。或許,我的旅程太過喧鬧。沒有時間去靜靜的感受 京都 ,去坐一坐禪,觀一觀苔,泡一泡湯,品一品茶。這些其實都是隨著我團隊不斷擴大,而被我從體驗清單上捨棄掉的選項。再加上跑馬的日期固定,不得不三月初到 京都 。趕不上楓葉,也等不及櫻花。舉著相機也無處去拍大片。好在隊友們承擔了此行的一大半樂趣。若再去一次 京都 ,我一定試試獨自出行,去發現一個與此行不一樣的 京都 。
你的 京都 又是什麼樣呢?
DAY 3 如夢鳥居 一步千年到了 京都 ,在 京都 車站我們開了一個小型決策會議,我向大家彙報了我的失誤。在提前check in和寄存行李之間,我們選擇了後面的方案。本來還害怕沒有地方寄存行李,或者存行李會很麻煩。結果,我們發現, 京都 車站裡到處都是自動存行李的箱子。 自動存儲箱就在站台 上里 面。箱子分不同的尺寸,不同尺寸有不同的價錢。標價在櫃門上,非常清楚。行李存好後記得收好存條。 ↑伏見稻荷大社 寄放了行李,我們第一個到訪的景點是伏見稻荷 大社 。這裡也是 京都 必打卡的景點,沒有之一。
其實,來 京都 之前,對景點的選擇就讓我相當糾結。一方面,我們人數眾多,急急忙忙打卡所有景點的策略必定不合適。另一方面,我傾向於給旅行找點樂子,不太想去所謂的“景點”。因此,看了挺多游記,問了不少旅日大神。大家都說,伏見稻荷 大社 是必去的景點。衝著那漫山似時光隧道的鳥居,就一定要看一看。數量,帶給人感官的震撼真的非常神奇。就像樹和森林,麥穗和麥田,水滴與大海一樣。 ↑伏見稻荷大社 京都 伏見稻荷 大社 創立於西元711年,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是 日本 稻禾神社的“總部”。稻禾神掌管農業和商業。古時,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糧倉豐收;現今,人們祈求生意 興隆 ,財源廣進。在 日本 的文化中,狐狸是神明的使者。稻荷 大社 門口這兩隻狐狸,嘴裡銜著的就是象徵豐收的谷鑰匙。 ↑伏見稻荷大社 也許是受華文化影響,稻荷神社中的建築都以紅色為主題。我去的這天,時陰時雨,大紅色的屋頂在細雨中格外靚麗。為守候千年的神社增添了不少氣韻。 ↑伏見稻荷大社 這個紅色柱子,像門樓一樣的建築就是“鳥居”。相傳,鳥居是連接神界與人界的 通道 。人們來神社祈福許願,願望達成了,就會做一個鳥居來還願,答謝神明。祈福的人多了,還願的人也就多了,久而久之,許許多多的鳥居就組成了眼前的景象。伏見稻荷 大社 的這條 通道 被稱為“千本鳥居”,“千”是說明數量眾多。據說,這裡的鳥居不止千座。 ↑伏見稻荷大社 漫步在稻荷山,陽光被樹葉劃破,零零碎碎的灑在樹木和石頭上。那些太陽照不到的地方,就幽幽的生起青苔。此行 日本 ,本想去蔣勛說過的那間破廟觀苔。因行程人多而放棄,未曾想,在稻荷山上反而邂逅了此景。其實,人生中不一定要那麼多的刻意,只要你留意。
↑伏見稻荷大社 先來一張廟門口的全家福。
我趁著大家在 京都 車站寄存行李的空當,去廁所換了一身漢服。去年回家專門為此行置辦了一身襦裙,和著伏見稻荷 大社 ,古樸的神社,悠遠的小徑,格外應景。這也是我的第一身漢服。不過,條件限制,沒有辦法熨燙。請忽略我這一身的褶子吧。 ↑伏見稻荷大社 參拜神社的第一個步驟是“手水舍”,也就是洗洗手。用水將身心洗淨。神社門前都會有一個水池,池子上面放著舀水的勺子。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右手拿竹勺舀一瓢水將左手洗淨,之後換左手拿勺舀水將右手洗淨,然後右手拿竹勺盛水在左手手掌,捧在嘴旁,喝水漱口。最後把將勺子立起(勺口朝內),讓勺子中剩餘的水由上至下流下,清洗勺柄。
說是這麼說,不過 京都 的伏見稻荷 大社 ,已經很少能看到當地人參拜的身影。來到這裡的,大都是像我一樣的游人,對洗手的程序不瞭解,也不講究。找到好的角度,拍幾張照就心滿意足。大概也正是如此,“神社參拜”這項活動並沒有什麼氣氛。 ↑伏見稻荷大社 洗完手,就準備進入神社啦。在此要感謝甜甜,成為了攝影師身後的女人,讓我也能露個臉。 ↑伏見稻荷大社 為什麼在 日本 參拜神社要搖鈴和拍手呢。原因非常可愛,說是要引起神明的註意。意思是告訴神明:註意啦!認真聽!我要祈福了!
所以,參拜神社的步驟有“二禮二拍手一禮,即:先給盒子里塞香油錢,然後搖鈴,並且鞠躬兩次(二禮);之後拍兩次手(二拍);最後合掌再鞠躬一次(一禮)。
我呢,自知心不誠,也省了那麼多禮。搖搖鈴鐺,只是讓本地的神明知道六毛到此一游。 ↑伏見稻荷大社 求簽也是參拜神社的步驟之一。簽筒捧起來重重的,不過我估計,為了人人討個好彩頭。筒里怕只有上簽,上上簽。最差也是個中簽。解簽的偈文,全是 日本 ,也讀不懂。在去往稻荷山的路上,有一個架子,上面綁滿瞭解簽偈文,像一隻只白鴿。讓我想起《千與千尋》中湯婆婆的那些小紙偶。 ↑伏見稻荷大社 漫步千本鳥居之中,就像身處時光隧道。隨著陽光的變化,鳥居的紅色忽明忽暗,你不知道前路還有多長。因此,也不由自主的去幻想所謂的“神界”。在路的盡頭,你會邂逅偏偏而立的白衣少年?還是解救一隻受傷的九尾靈狐?是故事的開始,還是萬事的終結?
鳥居的柱子上刻著設立的日期,用的是漢字。邊走邊讀,有時兩根柱子之間跨越的可能是幾十年的光陰,就這樣,一路走來,如夢如幻,一步千年。 ↑伏見稻荷大社 我沒有想到,有一天,身邊結交的朋友會越來越年輕,但也欣然接受。年輕的孩子們涉世未深,都重感情,不像浮沉於俗世中的老油條,好不容易被觸動情感,都要遮遮掩掩。6心疼我的裙子拖地,於是,在我下臺階的時候,他總是上前一步,幫我提著裙子。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偶爾的一次被照顧,都會令人感動。 ↑伏見稻荷大社 爬稻荷山的路上,會經過很多茅店。簡易的棚子,昏暗的燈光。可陳設的物品都是極致精緻的。精緻到,讓你捨不得買下,總覺得,這些個物件,躺在這裡才是最應景的。 ↑伏見稻荷大社 千本鳥居的步道很長,沿著稻荷山斷斷續續,綿延不絕。稻荷山上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神龕。本來,逛千本鳥居不一定要爬完整座山。不過,隊友們抱著既來之,則上之的心態,硬生生在行程 裡加 入了戶外徒步的內容。爬到山頂,俯瞰了 京都 市。從這個角度看, 京都 的地理位置真的與 西安 有些許相似。 ↑伏見稻荷大社 稻荷山上到處都能遇到神奇的生物。假的狐狸不少,真的貓更是遍地。上圖是大神拍的神貓。總覺得這種出沒於神社的動物,身上多少帶點兒靈氣。我是不喜歡貓的。貓太冷,哭喪著臉。狗狗傻一點,可是走到哪兒都樂樂呵呵。
DAY 3.1 前方高卡路里預警如題,前方高卡路里預警,吃貨慎入。 ↑伏見稻荷大社 徒步了整座稻荷山,我的小伙伴們已經累的精神恍惚了。就在這時,我們發現伏見稻荷 大社 旁邊的有一條美食街。這條街在我做攻略的時候並沒有發現。要不是準備從伏見稻荷 大社 走去東福寺,我們還不會發現這條小道。於是,算是意外之喜。小伙伴們一擁而上。
上圖即是小吃街的入口。同志們,開始刷街! ↑伏見稻荷大社 烤年糕?烤果子?
我搞不懂這是什麼。吃起來口感像年糕一樣。有原味的和海藻味道。店鋪大哥是 日本 人,華語說的也是相當溜。口感Q彈勁爽,我給滿分,不過沒什麼味道就是。 ↑伏見稻荷大社 灌湯小籠包
這玩意兒到底是從哪兒發源的,我已經糊塗了。總之, 日本 人似乎對包子餃子也是情有獨鐘。街頭巷尾,隨處都能看到餃子館,也和 日本 滿街都是 東北 人,相得益彰。這家小籠包味道比較清淡。皮兒勁道有嚼勁,餡兒清香不油膩。一人一個,意猶未盡。 ↑伏見稻荷大社 銅鑼燒
看到銅鑼燒就會想起哆啦A夢!這種拿紙包住的銅鑼燒,符合了我對路邊攤的所有幻想。熱騰騰的銅鑼燒捧在手心,甜甜的奶香糅合著紙的木香。一口咬下鬆軟的蛋餅,紅豆餡從蛋餅里溢出,劃入唇齒,捲在舌心,久久不舍咽下。這條街太長了,我們的策略就是,一樣買一份,一人分一口,反倒吃出了幸福感。 ↑伏見稻荷大社 花式可頌?
這是什麼玩意兒我也不清楚。感覺像是可頌麵包上加了一些芝士,蔥花, 韓國 泡菜之類的玩意兒。 ↑伏見稻荷大社 蔥花卷餅?
好吧,又是一份我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看上去像用麵糊攤成的煎餅,中間捲著肉和菜,外面在淋上千島醬和蔥花。捲餅糯糯的,包裹著醬汁,每咬一口下去,所有的食材都混合在一起,雖說完全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不過味道也還不錯。 ↑伏見稻荷大社 炸雞塊
鮮嫩多汁的炸雞塊我就不仔細介紹了,反正我覺得比德克士魔法雞塊還好吃! ↑伏見稻荷大社 章魚小丸子
來到 日本 ,怎能少的了章魚小丸子呢?我個人認為,章魚小丸子的精髓有二。其一是火候,如何能夠控制的外酥里嫩,鮮而不生。其二是醬汁,甜咸適度,濃稠恰當。反正這一盤,在一人一個的原則上,我吃了兩個哦。 ↑伏見稻荷大社 蟹肉棒
終於有一張拍到價格了。這條街上的小吃主要都是在500日元左右。
這根蟹肉棒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蟹肉,反正我是第一次見這樣烤蟹肉棒的。蟹肉都是一個味道,調料任你選,味道自己DIY哦。 ↑伏見稻荷大社 鐵板豆腐
鐵板豆腐我吃過不少,這樣形狀的我還是第一次吃。口感有點兒像臭豆腐,外面酥酥的,裡面滑滑的。 ↑伏見稻荷大社 仙貝
日本 是仙貝的故鄉,來到 日本 ,仙貝也是必吃的零食之一。從小吃旺旺雪餅,仙貝,後燒海苔長大,說實話,我根本沒想過仙貝還有這麼多的做法。百變仙貝!要不是我已經吃了一條街,我真的想每一種都試一下。
DAY 3.2 解鎖日落寺廟,邂逅街邊面館小吃街走出來,準確的說是吃出來的時候,已經快到五點了。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 日本 的寺廟都是關門很早的。於是,我們悠悠閑閑的漫步在去往東福寺的路上。 我好喜歡老街,尤其喜歡老街上空縱橫交錯的電線。這些縱橫交錯的電線在 日本 隨處可見。
根據生產力水平與國名生產總值來看, 日本 屬於發達國家。以前,只要提起“發達”一詞,在我的腦海中都是高樓林立,街道寬廣的景象。曾經有個環游世界的朋友告訴,在 歐洲 ,許多發達國家並不是我想著想中的那樣。他們反而還保留著小村莊原始的樣子。國家的發達與否,與這個國家的建築,城市規劃,老建築的保留情況是沒有必然關係的。
我也許是受到 中國 近代激進思想的影響。誰說推動城市發展就要除舊革新?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若不除舊革新,那麼,如何使新舊和諧相融,又是一個難題。 ↑東福寺 打卡東福寺。
我們到達東福寺的時候,離閉園不到半個小時。看門的青年男人正準備關門,探出頭看到走來的我們,嘰里咕嚕的說了幾句日語,就放我們進去了。
我很喜歡東福寺。也許是我們到訪的太晚,見到它時,與伏見稻荷 大社 形成強烈對比。這裡人跡罕至,十分靜謐。
比我們我早到這裡的驢和康宇倆人,四處走了走,說是後山有一片墳地。我本也想去看看,結果剛走到這裡,就被人催促著離開。意猶未盡地旅程像是意猶未盡地美食,令人浮想翩翩,留下遺憾,也創造了完美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