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赫爾斯基的芬蘭堡(上)
芬蘭 赫爾斯基的 芬蘭 堡(上)。這是世界遺產,在距離赫爾斯基十五分鐘的船程。這處由人工和自然形成又相連在一起的島嶼,真是一個戰鬥的堡壘,一道道厚重而堅實的大門,酷似故宮博物院的城門,固若金湯,“一門當關,萬夫莫開”。這座建於150年前的城堡其實是 瑞典 人建的,那是 瑞典 人統治 芬蘭 的時期,面對對岸的 俄羅斯 帝國覷覦 北歐 的野心,不得不建立這樣一座堡壘。而 芬蘭 堡建立後,威懾的力量大於實戰。即使如此,統治 芬蘭 650年的 瑞典 也把 芬蘭 讓給了胃口極大的 俄羅斯 , 芬蘭 也被 俄羅斯 統一了150年。雖然如此,這座堡壘依然是 芬蘭 人或者說 瑞典 帝國不屈的靈魂。這真是一處上帝特賜的要塞,它就是鑲嵌在海上的一個楔子,把 芬蘭 灣可以牢牢地“楔”住。自此, 芬蘭 方得以平安。踏上堡沿著矮矮的平房,行進約數百米,島面忽然走高成一處隆起的部分,一處教堂就在隆起的最高處,這教堂也好生特別,四周的鏈子,是“炮彈+鐵鏈”圍成的,“炮彈”三枚一組,由鐵鏈連著垂直向上,鐵鏈有如引線一般,隨時都可能暴發一場戰爭。還有教堂的頂端,也顯現出不一般的設計。原來,這裡因為是 芬蘭 堡的最高處,教堂的尖塔還用作引導空中和海上交通的 燈塔 ——這裡的教堂不僅教化人們的思想,還充當著適用功能。與教堂相聯的,是一處紅牆建築,建築十分粗獷但卻很協調,導游解釋說,那便是當年的軍火庫。平房外是一片水域,在微風的吹拂下泛起陣陣漣漪。水域面積不大,舉目可視,周邊的小平房掩映在綠樹叢中,十分雅緻。據說,那些小房子,就是當年的營房。再往前行,會過一座橋。橋,是島與島之間有效連接的重要紐帶。過了橋後,就可以看到一座座工事和堡壘了。那些十分隱蔽的工事全都是石頭砌成,看上去十分堅固,窄窄地 通道 僅可以供一人側身而過。而那些石頭,都是島上堅硬的頑石。地面凹凸不平,那些地道四通八達,列陣一般,遍佈全島,光線也十分陰暗,如果不事先熟悉,冒然進來,肯定會成為瓮中之鱉。在地道里越往前行,就越發現,每隔數米遠,就會有一個瞭望孔,那些孔內大外小,直接可以看到海面很遠的地方。其實,這些孔有三個作用,一是發現敵情,二是為了戰爭供槍炮射擊,三是用於通風透氣。人在裡面獃得久了,也會有不適應。從外面看,這些工事毫不起眼,就是走得近了也容易讓人忽略,這正是設計者所追求的效果。那些孔道外面,都長滿了厚厚的長青藤,偽裝得十分隱蔽。整個島的地面上鋪陳的,全是鵝卵石,這樣的設計應該是為了有利於快速進攻或撤離,踩在地上有力而不至於打滑。兩門大炮直直地對準一幢米黃色的建築物。據說那建築物就是當年 俄羅斯 指揮官的住所,雖然戰爭已經過去快一個世紀了, 芬蘭 至今都在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著一種情緒。如果說 俄羅斯 建築物面前的大炮僅僅具有象徵意義的話,再前行百米開外,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大炮,那些看上去極具威力、可以前後移動的大炮,也都掩映在堡的凹處,炮的後面就是掩體,掩體里住著軍人,一門大炮大約可供一個班的兵力去“服侍”。走遍全島,幾乎每一個要害之處,都佈置有這樣的大炮,炮口都無一例外地對著外海的方向。導游告訴我,那些大炮都是當年服過役打過仗的功臣,那是歷史的物證。時過景遷,它們仍就靜靜地躺在這裡,向著外海虎視眈眈,守護著家園。1 芬蘭 堡地圖。2登上島嶼的第一道大門。3沿岸就是這樣的堅固城牆和堡壘。4-6島上防禦工事層層疊疊,牆內有同道,深邃曲折。7上是戰地醫院,下是大炮。8島上教堂,下右是 俄羅斯 占領期間的東正教堂,後來改造成現在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