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落基山行跡(上集)
跟著路標,我們找到了這條步道的起點,沿著步道很快進入茂密的森林,一路向上。我們回頭觀望路易斯湖,驚奇地發現樹林中時隱時現的湖水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奶色。再往上走去,很快到達第一個山中湖泊鏡湖Mirror Lake,實際上是一個暫存雪水的山間水塘。
簡單游覽後,我們繼續沿著步道向高處的觀景台(Lake Agnes Trail View Point)走去。當我們爬上這個觀景點,讓我們吃驚的不是登高望遠的群山,而是俯視剛剛經過的鏡湖,自上而下打量湖水,好像森林里放了一隻盛滿清水的碗。我們小心翼翼地接近懸崖邊緣,看著百米以下的湖水和游人,議論著“地下天上”的突然轉換,感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觀景感受的巨大差異。
鏡湖之上,步道開始變得平坦,好像是登上了一片高山平臺。這裡的視野變得明顯開闊,環顧四周山林,已經不需要特別的仰望。繼續前行,可以遇到雪水在下泄時形成的處處瀑布,這些流水成為步道的點綴。飛濺的雪水打濕了步道,我們穿著新徒步鞋,一步步穩穩地走在濕滑泥濘的步道上,雙腳好像抓在地上,雙腿也因此更加穩定支撐著全身。此時此刻最強烈的感受是:腳下不滑才是野外負重徒步的硬道理。 專業徒步鞋自有專業的道理,我們開始關註游客的各種徒步行頭,鞋、褲子、上衣、帽子、背包、手杖,還有一些輔助性的附件,例如掛照相機或GoPro設備的掛鉤,瞭解到許多想象不出的徒步用品設計,見識很多專業戶外品牌,非常長見識、開眼。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艾格 尼斯 湖Lake Agnes,那裡的茶館Lake Agnes Teahouse已經排起了長隊,我們在湖邊等了個位置,坐下來吃午飯。四周的風景自然不錯,遠處的積雪開始增多,氣溫也有了明顯下降,這些都預示著海拔高度的明顯上升。想想我們將穿過前方積雪,攀登“蜂巢”,心裡不禁小小激動。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艾格 尼斯 湖的“上游”積雪區照的,圖中的那座不起眼的小房子,就是著名的古跡茶館Lake Agnes Teahouse。這裡雖高,但不缺是純凈的飲用水,這一片清澈見底的艾格 尼斯 湖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和路易斯湖不同,這裡的水無色透明,山上的雪水首先在這裡聚集,然後流下山去。山間的梯級湖泊,分不同高度點綴在群山之中,吐納雪水,滋養森林,看上去如詩似畫。但想看到和感受這類詩畫般的落基山,非徒步而不能。
講個小插曲。
在我們休息的時候,一個黑人女孩讓我們為她照相,聽口音肯定不是土生土長的加國人。黑人妹妹照完相也坐了下來,我們聊了起來。我們贊揚落基山的美麗,也討論了各自走過的步道和目的地。突然,對方用流利的中文問了一句:“你說 中國 話嗎?”
我好奇地問她,為什麼猜我們會說中文。她一撇嘴說道:“你太太剛纔和你說的是 中國 話。”接著她不問自答地用中文介紹了自己。她來自一個中美洲國家,曾經在 上海 同濟大學留學, 中國 話當然說的非常好,但不會講 上海 話。當她知道我們來自 北京 ,她表示她也去過 北京 。
“你覺得 上海 和 北京 那個好?”我隨口問到。
“我更喜歡 上海 , 上海 比 北京 好一些。”
“為什麼? 北京 有什麼不好的?”
這位黑人妹妹接下來的回答讓我們吃驚:“ 北京 的風氣不好。”聽聞我們不禁啞然失笑,真不知道她理解的風氣是什麼內容。 蜂巢Beehive攀爬Big Beehive的步道的難度屬於中等偏難moderate-difficult。我們向湖的另一頭走去,在那裡,我們將穿過一片挺深的積雪,然後開始爬山。步道一會兒濕滑、一會兒崎嶇,難度明顯加大。看著風景之中一溜歪斜的游客,徒步的趣味性明顯增加。 向上的攀爬開始變得困難,以至於我們下山時才發現這段路沒有進行任何拍照。這裡的步道很多時候只能單向通過,上山的 禮讓 下山的,平坦的 禮讓 陡峭的,一切井然溫馨。游客之間不乏交流,解答問題十分熱情和耐心,積雪區太滑的地方,大家彼此也會幫忙通過。我們遇到一對 美國 情侶,見到他們有曬傷的跡象,讓他們分享了我們的防曬霜。
請不要誤會,身穿羽絨服並不意味著午後陽光同樣“寒冷”,畢竟這是六月底的太陽,正毒。這對年輕的情侶好心地告訴我們,偶爾會遇見游客,單獨遇到熊的可能性不大,請我們放心。
我們穩住步伐節奏,繼續向上走去。漸漸地步道開始明顯變緩,但一大團雲霧環繞四周,遮住了50米以外的一切,天空開始飄起鵝毛大雪,望著不遠處一個“亭子”,我們走了過去,亭子旁邊的一塊牌子說的清楚,我們已經登上蜂巢。 牌子上寫著:蜂巢頂部海拔2270米,峰頂的“亭子”是 加拿大 鐵路公司1916年建的,目的是為鐵路勘測人員提供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算是一個“古跡”。一個名叫Walter Wilcox的探險家曾經在100多年前的晴朗秋日來過這裡,他這樣寫道:“站在湖岸,人們會想到蜂巢。。。落葉松樹下,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著欣賞風景,這個誘惑難以阻擋。”這位探險家在落基山地區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和他的名字,他是在這裡探險的先行者和“歷史名人”之一。
牌子也告訴游客這裡的天氣眨眼之間blink of an eye就會發生變化,於是我們耐心等待雪後天晴。 大約20分鐘後,籠罩四周的烏雲在一陣大風中迅速散去,奶色的路易斯湖帶領著遠處的群山、森林和藍天白雲赫然闖入我們的眼睛。這不是一般的風景,“千萬里我追尋著你”不是沒有道理。長達數千公里的北美落基山獨秀此處,真是上帝偏心眼兒。人往高處走,高處不勝美,登上“蜂巢”這樣的高處,看落基山神秘之美,多少需要點敬畏。想想逢山必神的 中國 雪域高原,這裡的海拔只不過2300米,為什麼不誠懇地慢慢爬上去呢,誠懇、耐心和期待,有這三樣就行。
站在“蜂巢”的邊緣,我拍下了這幅照片,這是我們此行數一數二的照片。高山融化的雪水,奔流一路帶下來的細微岩石顆粒,讓一池路易斯湖白如奶、溫如玉,憑空俯瞰,它是一塊玉,山、林與河谷是它的托,它是落基山的擔當和招牌,如果僅僅憑湖遠眺的確有點潦草,它的風姿只展現給殷勤登高的游客。 維多利亞 峰上的冰原和岩石養成了這一片如奶的湖水,相得益彰的山峰和湖水的確一王一後。 高山冰雪 融水 帶著高山岩石“染料”流入路易斯湖 一位來自 美國 牧場上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兒子,登上蜂巢後高興的樣子。 六冰川平原Plain of Six Glaciers我們坐在“蜂巢”的小亭子里,和游客們交流著,盡可能吃完了背在身上的給養,輕裝下山。我們再次回到樹線以下,在陡峭嶙峋的密林小經上走著,時常會遇到反向而行的游客。因為擔心有熊出沒,我們一路都期盼遇到其他游客,驚弓之鳥的心態與一路的風景摻乎在一起,這種從未有過的旅行體驗非常新奇。
再次上行,回到樹線以上,豁然開朗的景觀和短時的艷 陽高 照,真讓人鬆了一口氣。看著眼前的Mt Lefroy和霧中的Mt Victoria兩座大大的雪山,剛纔那個蜂巢馬上被拋在了腦後。
“六冰川平原”就是一個高山臺地,100多年前,在那裡可以看到六條冰川,它們是:Aberdeen, Upper and Lower Lefroy(基本消失), Upper and Lower Victoria, and Popes。由於氣候變暖,現在夏天可以看到的大多是 維多利亞 冰川。冰川叫什麼名字對游客沒有太大意義,能夠走到這裡看白雪皚皚的長年雪山冰原才是這裡的魅力。只有降雪量遠遠大於融雪量,才會有這樣的自然奇觀,能夠徒步走到這裡,才令人拍案叫絕。
沿途看了不少說明牌,知道了這裡有這麼幾個故事:
故事一:1896年,有個叫Phillip Abbot的 美國 人攀登Mt Lefroy山時墜山身亡,這反而激發了其他人登山的熱情,一年後人們登上了這條山谷里的兩座高峰,兩山之間的 通道 用Abbot命名,以示紀念或尊重,但這條 通道 至今仍被稱為“死亡陷阱”,不斷警告前往“六冰川平原”的游客,如果沒有專用裝備、沒有經過培訓,不要輕易冒險,挑戰冰川和冰峰。
故事二:1924年, 加拿大 太平洋鐵路雇佣的 瑞士 嚮導,在一個靠近 維多利亞 峰的高山臺地修建了一個茶館,當時在那個臺地可以看到六條冰川,所以這個地方和這個茶館都被命名為“六冰川平原”。據說,100多年來,氣候不斷變暖,40-70%冰川已經消失,在這裡也只能看到一部分 維多利亞 冰川了。
故事三:1887年,一個叫 喬治 的 費城 佬,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買了 加拿大 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旅游票,來到 加拿大 西部。他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全家人在此後的40年,每年夏天都會回到這裡,觀察和研究這裡的環境。這群業餘科學們家每年都會為冰川照相,記錄冰川的變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使用他們的數據,瞭解氣候變化對冰川的影響。這位 費城 佬一家對這裡的熱愛如此執著,他們最終登上了這裡的說明標牌,被後人紀念和標榜。他在筆記里寫道:“Of all the phenomena that affect the nature lover in the high mountains, none is more interesting or appeals more strongly to the imagination than the glaciers.(在所有影響高山自然愛好者的現象中,沒有比冰川更有趣或更能激發想象力的了。)”毫無疑問,他是這裡的英雄。 冰磧地貌Moraine,這個是個地址學名詞:冰磧石,冰磧地貌。指的是冰川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例如許多亂石堆積的山谷和湖泊。但是,太多地方把這個詞翻譯成“夢蓮”或“莫琳”之類,以求詩意的理解和招徠。當我們走進路易斯湖山谷,向 維多利亞 冰川走去,艱難地行走在冰磧石堆積的步道上時,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樣的翻譯。
聽說北美五 大湖 就是冰磧湖,是北美冰川活動“拱出來”的湖泊。這是我對冰磧地貌最早的瞭解。路易斯湖山谷,則是典型的冰磧地貌山谷。這種地貌在落基山區很常見,我們後來又走過幾次類似的冰磧區,所以這種地貌成了我們這次落基山之行的一個難得的冰川地貌體驗。 百度的科 普定 義是:冰磧(Moraine),在冰川堆積作用過程中,所挾帶和搬運的碎屑構成的堆積物,又稱冰川沉積物。它是冰川消融後,以不同形式搬運的物質堆積而成。它實質上是未經其他外力特別是未經冰 融水 明顯改造的沉積物。
我們在路易斯湖山谷,走過了冰磧石完整分佈的步道,路面嶙峋,石塊堅硬。為了滿足好奇心,我們還專門走了一段馬匹行走的小路。這麼說吧,如果沒有穿專業的徒步鞋,還是不要走了。
關於“六冰川平原”的介紹,特別是行走其中的體驗和感覺,有兩個鏈接非常不錯,有興趣的可以打開看看。
https://www.summitpost.org/plain-of-the-six-glaciers/366218
The name itself draws the mountain-minded. The scenery beats the name many times over. Yet the area is accessible just by hiking, hiking that requires just 3-4 hours (total) for people in decent shape. In the Lake Louise area, there is perhaps nothing better than this outing in terms of scenic bang for the hiking buck.
這個名字本身就吸引著有心有高山的人。這裡的景色比它的名字好得多。而且這裡徒步旅行就可以,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徒步旅行只需要3-4個小時。在路易絲湖地區,也許沒有什麼比這裡更適合徒步旅行了。
It's also one hell of a nice way for first-time visitors to the awesome Canadian Rockies to get a little taste of what the area is all about without having to look too hard or go too far. It's easy to imagine this hike giving birth to a mountaineering heart.
對於第一次來 加拿大 落基山脈的游客,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在不太費力或走得太遠的情況下,對這個地區有一點瞭解。不難想象,在這裡徒步旅行,可以孕育一顆登山之心。
http://www.albertawow.com/hikes/Plain_of_Six_Glaciers/Plain_of_Six_Glaciers.htm
The Tea House was built by Swiss guides in 1924. The name "Plain of Six Glaciers" was from the views that can be seen from the Tea House meadow. You can no longer see six glaciers but can imagine what it was like back in the day. Once you arrive at the Tea House the trail continues on for another 1.3Km towards a lookout on top of a lateral moraine. There are a few Hoary Marmots that can't be missed as they whistle at your presence. Once you reach the lookout you can look back towards Lake Louise and the hanging glaciers on top of Mount Victoria. ……The Lake Louise route up to Abbot Pass is nicknamed the Deathtrap due to avalanche, falling rock, falling ice and hidden crevasses near the top of the pass.
這家茶館是1924年由 瑞士 導游建造的。“六冰川平原”的名字來自茶館草地上的景色。你再也看不到六座冰川了,但你可以想象當年的情景。一旦你到達茶館,這條小路將繼續向前延伸1.3公里,通向一個位於側磧頂部的瞭望台。路上總能看到幾隻年老的土撥鼠在你面前吹口哨。一旦你到達瞭望台,你可以回看路易絲湖,仰望 維多利亞 山頂上懸掛的冰川。你也可以向上看到阿博特 通道 到阿博特小屋,雪崩、落石、落冰和 通道 隱藏的裂縫讓這條 通道 被稱為“死亡陷阱”。 中間是Mt Lefroy,右側冰雪覆蓋的是Mt Vitoria,眼前尚有不斷下移的殘雪,山谷是經典的冰磧地貌。 山谷中回看路易斯湖 我們最終走到了“六平原茶館”,狼吞虎咽了一餐溫吞湯和涼涼的蜂蜜糕,這裡燒柴,不供電,日落而息,每年夏季約有5個月時間有人。
飯後我們走向冰原,迎接我們的是一片烏雲、陣陣驟風,夾雜著大片的雪花,沒幾分鐘,我們被裹挾在雲中。我們渾身的汗水立即變得冰冷無比,風雪之中為了保溫,我們加快了步伐,為了安全,我們放棄登上冰原,邁動疲憊雙腿下山了,也為再來留了個念想。
山下無雪,但是大雨,繼而天晴,難得的是看見山谷的遠方,有一抹粗壯的彩虹。 Lakeshore Trail 步道兩個小時之後,我們走過亂石嶙峋的冰磧山谷,終於到達平緩的湖濱步道。對著早上出發的打卡地,我們照了一張針鋒相對的照片。回到酒店,仔細確認了蘋果手錶記錄的行程:徒步33085步、約25.8公里,登高89層樓,下山高度不計。 我們驕傲地走著最後幾公里,極度的疲憊都集中在腿上,所以我們走的很慢。沒有任何時間要求,我們可以靜靜地享受雨後的湖濱步道,聊著一天的感受。
我們不遠萬里來到這裡,不是因為自己的地方沒有高原、湖泊、雪山和森林,而是這裡沒有那麼高,更加容易到達。我們去過自己的高原,例如青藏高原的年寶玉則,那裡有更加美麗的一切,但是它永久關閉了。那裡本來就是神山連綿,美色無邊,但不可能接受世俗和功利的親近,它們本無遮攔,海納一切,但不會人神不分。為了避免《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現世再版,關閉神山、敬而遠之應該是上善之舉。
我們來自東方的都市,那裡一派熱鬧忙碌的繁榮,但難得清靜中感覺離誰都遠。今天的奔波讓我感到自然的寧靜和親近,無論是 加拿大 鐵路雇佣的 瑞士 嚮導、勇於探索長眠於此的艾博特(Abbot)、致力於觀察記錄六冰川變動40年的 喬治 一家,還是後來絡繹不絕開發、維護這裡的人們,他們對這裡的探索、敬畏和回饋讓我們心存感激,我們感激這裡以最自然的狀態向世界開放,好像路易斯湖景區入口的紫色標語:“路易斯湖歡迎全世界”。這裡人與自然的親密與和諧的讓我們嫉妒和安慰。
我們入鄉隨俗,一路上和迎面而來的游客或問候,或攀談,或分享,或鼓勵,攀爬中,好像大家約好同行。沿著路易斯湖濱步道,接近費爾蒙特酒店時,開始遇到自己的同胞。這是此處唯一的五星級酒店,有很多同胞們在此下榻。我們遇到一位後生,簡裝雙杖,大步流星向山谷上游走去,我們告訴他,如果打算去六冰川平原,衣服太薄、運動鞋太簡易。我們遇到一對養尊處優的 江南 夫婦,見我們兩腿泥的狼狽和滿臉的幸福,“笑問客從何處來”。我傻不拉幾地開始炫耀,希望分享一天的豐富,因為25公里的徒步讓我體內內啡肽分泌旺盛,喜樂難以自矜。
同胞,請遠足,不徒步、無班夫。
簡單游覽後,我們繼續沿著步道向高處的觀景台(Lake Agnes Trail View Point)走去。當我們爬上這個觀景點,讓我們吃驚的不是登高望遠的群山,而是俯視剛剛經過的鏡湖,自上而下打量湖水,好像森林里放了一隻盛滿清水的碗。我們小心翼翼地接近懸崖邊緣,看著百米以下的湖水和游人,議論著“地下天上”的突然轉換,感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觀景感受的巨大差異。
鏡湖之上,步道開始變得平坦,好像是登上了一片高山平臺。這裡的視野變得明顯開闊,環顧四周山林,已經不需要特別的仰望。繼續前行,可以遇到雪水在下泄時形成的處處瀑布,這些流水成為步道的點綴。飛濺的雪水打濕了步道,我們穿著新徒步鞋,一步步穩穩地走在濕滑泥濘的步道上,雙腳好像抓在地上,雙腿也因此更加穩定支撐著全身。此時此刻最強烈的感受是:腳下不滑才是野外負重徒步的硬道理。 專業徒步鞋自有專業的道理,我們開始關註游客的各種徒步行頭,鞋、褲子、上衣、帽子、背包、手杖,還有一些輔助性的附件,例如掛照相機或GoPro設備的掛鉤,瞭解到許多想象不出的徒步用品設計,見識很多專業戶外品牌,非常長見識、開眼。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艾格 尼斯 湖Lake Agnes,那裡的茶館Lake Agnes Teahouse已經排起了長隊,我們在湖邊等了個位置,坐下來吃午飯。四周的風景自然不錯,遠處的積雪開始增多,氣溫也有了明顯下降,這些都預示著海拔高度的明顯上升。想想我們將穿過前方積雪,攀登“蜂巢”,心裡不禁小小激動。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艾格 尼斯 湖的“上游”積雪區照的,圖中的那座不起眼的小房子,就是著名的古跡茶館Lake Agnes Teahouse。這裡雖高,但不缺是純凈的飲用水,這一片清澈見底的艾格 尼斯 湖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和路易斯湖不同,這裡的水無色透明,山上的雪水首先在這裡聚集,然後流下山去。山間的梯級湖泊,分不同高度點綴在群山之中,吐納雪水,滋養森林,看上去如詩似畫。但想看到和感受這類詩畫般的落基山,非徒步而不能。
講個小插曲。
在我們休息的時候,一個黑人女孩讓我們為她照相,聽口音肯定不是土生土長的加國人。黑人妹妹照完相也坐了下來,我們聊了起來。我們贊揚落基山的美麗,也討論了各自走過的步道和目的地。突然,對方用流利的中文問了一句:“你說 中國 話嗎?”
我好奇地問她,為什麼猜我們會說中文。她一撇嘴說道:“你太太剛纔和你說的是 中國 話。”接著她不問自答地用中文介紹了自己。她來自一個中美洲國家,曾經在 上海 同濟大學留學, 中國 話當然說的非常好,但不會講 上海 話。當她知道我們來自 北京 ,她表示她也去過 北京 。
“你覺得 上海 和 北京 那個好?”我隨口問到。
“我更喜歡 上海 , 上海 比 北京 好一些。”
“為什麼? 北京 有什麼不好的?”
這位黑人妹妹接下來的回答讓我們吃驚:“ 北京 的風氣不好。”聽聞我們不禁啞然失笑,真不知道她理解的風氣是什麼內容。 蜂巢Beehive攀爬Big Beehive的步道的難度屬於中等偏難moderate-difficult。我們向湖的另一頭走去,在那裡,我們將穿過一片挺深的積雪,然後開始爬山。步道一會兒濕滑、一會兒崎嶇,難度明顯加大。看著風景之中一溜歪斜的游客,徒步的趣味性明顯增加。 向上的攀爬開始變得困難,以至於我們下山時才發現這段路沒有進行任何拍照。這裡的步道很多時候只能單向通過,上山的 禮讓 下山的,平坦的 禮讓 陡峭的,一切井然溫馨。游客之間不乏交流,解答問題十分熱情和耐心,積雪區太滑的地方,大家彼此也會幫忙通過。我們遇到一對 美國 情侶,見到他們有曬傷的跡象,讓他們分享了我們的防曬霜。
請不要誤會,身穿羽絨服並不意味著午後陽光同樣“寒冷”,畢竟這是六月底的太陽,正毒。這對年輕的情侶好心地告訴我們,偶爾會遇見游客,單獨遇到熊的可能性不大,請我們放心。
我們穩住步伐節奏,繼續向上走去。漸漸地步道開始明顯變緩,但一大團雲霧環繞四周,遮住了50米以外的一切,天空開始飄起鵝毛大雪,望著不遠處一個“亭子”,我們走了過去,亭子旁邊的一塊牌子說的清楚,我們已經登上蜂巢。 牌子上寫著:蜂巢頂部海拔2270米,峰頂的“亭子”是 加拿大 鐵路公司1916年建的,目的是為鐵路勘測人員提供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也算是一個“古跡”。一個名叫Walter Wilcox的探險家曾經在100多年前的晴朗秋日來過這裡,他這樣寫道:“站在湖岸,人們會想到蜂巢。。。落葉松樹下,找一個舒適的地方坐著欣賞風景,這個誘惑難以阻擋。”這位探險家在落基山地區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足跡和他的名字,他是在這裡探險的先行者和“歷史名人”之一。
牌子也告訴游客這裡的天氣眨眼之間blink of an eye就會發生變化,於是我們耐心等待雪後天晴。 大約20分鐘後,籠罩四周的烏雲在一陣大風中迅速散去,奶色的路易斯湖帶領著遠處的群山、森林和藍天白雲赫然闖入我們的眼睛。這不是一般的風景,“千萬里我追尋著你”不是沒有道理。長達數千公里的北美落基山獨秀此處,真是上帝偏心眼兒。人往高處走,高處不勝美,登上“蜂巢”這樣的高處,看落基山神秘之美,多少需要點敬畏。想想逢山必神的 中國 雪域高原,這裡的海拔只不過2300米,為什麼不誠懇地慢慢爬上去呢,誠懇、耐心和期待,有這三樣就行。
站在“蜂巢”的邊緣,我拍下了這幅照片,這是我們此行數一數二的照片。高山融化的雪水,奔流一路帶下來的細微岩石顆粒,讓一池路易斯湖白如奶、溫如玉,憑空俯瞰,它是一塊玉,山、林與河谷是它的托,它是落基山的擔當和招牌,如果僅僅憑湖遠眺的確有點潦草,它的風姿只展現給殷勤登高的游客。 維多利亞 峰上的冰原和岩石養成了這一片如奶的湖水,相得益彰的山峰和湖水的確一王一後。 高山冰雪 融水 帶著高山岩石“染料”流入路易斯湖 一位來自 美國 牧場上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兒子,登上蜂巢後高興的樣子。 六冰川平原Plain of Six Glaciers我們坐在“蜂巢”的小亭子里,和游客們交流著,盡可能吃完了背在身上的給養,輕裝下山。我們再次回到樹線以下,在陡峭嶙峋的密林小經上走著,時常會遇到反向而行的游客。因為擔心有熊出沒,我們一路都期盼遇到其他游客,驚弓之鳥的心態與一路的風景摻乎在一起,這種從未有過的旅行體驗非常新奇。
再次上行,回到樹線以上,豁然開朗的景觀和短時的艷 陽高 照,真讓人鬆了一口氣。看著眼前的Mt Lefroy和霧中的Mt Victoria兩座大大的雪山,剛纔那個蜂巢馬上被拋在了腦後。
“六冰川平原”就是一個高山臺地,100多年前,在那裡可以看到六條冰川,它們是:Aberdeen, Upper and Lower Lefroy(基本消失), Upper and Lower Victoria, and Popes。由於氣候變暖,現在夏天可以看到的大多是 維多利亞 冰川。冰川叫什麼名字對游客沒有太大意義,能夠走到這裡看白雪皚皚的長年雪山冰原才是這裡的魅力。只有降雪量遠遠大於融雪量,才會有這樣的自然奇觀,能夠徒步走到這裡,才令人拍案叫絕。
沿途看了不少說明牌,知道了這裡有這麼幾個故事:
故事一:1896年,有個叫Phillip Abbot的 美國 人攀登Mt Lefroy山時墜山身亡,這反而激發了其他人登山的熱情,一年後人們登上了這條山谷里的兩座高峰,兩山之間的 通道 用Abbot命名,以示紀念或尊重,但這條 通道 至今仍被稱為“死亡陷阱”,不斷警告前往“六冰川平原”的游客,如果沒有專用裝備、沒有經過培訓,不要輕易冒險,挑戰冰川和冰峰。
故事二:1924年, 加拿大 太平洋鐵路雇佣的 瑞士 嚮導,在一個靠近 維多利亞 峰的高山臺地修建了一個茶館,當時在那個臺地可以看到六條冰川,所以這個地方和這個茶館都被命名為“六冰川平原”。據說,100多年來,氣候不斷變暖,40-70%冰川已經消失,在這裡也只能看到一部分 維多利亞 冰川了。
故事三:1887年,一個叫 喬治 的 費城 佬,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買了 加拿大 太平洋鐵路公司的旅游票,來到 加拿大 西部。他們無論如何沒有想到,全家人在此後的40年,每年夏天都會回到這裡,觀察和研究這裡的環境。這群業餘科學們家每年都會為冰川照相,記錄冰川的變化。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使用他們的數據,瞭解氣候變化對冰川的影響。這位 費城 佬一家對這裡的熱愛如此執著,他們最終登上了這裡的說明標牌,被後人紀念和標榜。他在筆記里寫道:“Of all the phenomena that affect the nature lover in the high mountains, none is more interesting or appeals more strongly to the imagination than the glaciers.(在所有影響高山自然愛好者的現象中,沒有比冰川更有趣或更能激發想象力的了。)”毫無疑問,他是這裡的英雄。 冰磧地貌Moraine,這個是個地址學名詞:冰磧石,冰磧地貌。指的是冰川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例如許多亂石堆積的山谷和湖泊。但是,太多地方把這個詞翻譯成“夢蓮”或“莫琳”之類,以求詩意的理解和招徠。當我們走進路易斯湖山谷,向 維多利亞 冰川走去,艱難地行走在冰磧石堆積的步道上時,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這樣的翻譯。
聽說北美五 大湖 就是冰磧湖,是北美冰川活動“拱出來”的湖泊。這是我對冰磧地貌最早的瞭解。路易斯湖山谷,則是典型的冰磧地貌山谷。這種地貌在落基山區很常見,我們後來又走過幾次類似的冰磧區,所以這種地貌成了我們這次落基山之行的一個難得的冰川地貌體驗。 百度的科 普定 義是:冰磧(Moraine),在冰川堆積作用過程中,所挾帶和搬運的碎屑構成的堆積物,又稱冰川沉積物。它是冰川消融後,以不同形式搬運的物質堆積而成。它實質上是未經其他外力特別是未經冰 融水 明顯改造的沉積物。
我們在路易斯湖山谷,走過了冰磧石完整分佈的步道,路面嶙峋,石塊堅硬。為了滿足好奇心,我們還專門走了一段馬匹行走的小路。這麼說吧,如果沒有穿專業的徒步鞋,還是不要走了。
關於“六冰川平原”的介紹,特別是行走其中的體驗和感覺,有兩個鏈接非常不錯,有興趣的可以打開看看。
https://www.summitpost.org/plain-of-the-six-glaciers/366218
The name itself draws the mountain-minded. The scenery beats the name many times over. Yet the area is accessible just by hiking, hiking that requires just 3-4 hours (total) for people in decent shape. In the Lake Louise area, there is perhaps nothing better than this outing in terms of scenic bang for the hiking buck.
這個名字本身就吸引著有心有高山的人。這裡的景色比它的名字好得多。而且這裡徒步旅行就可以,對於身體健康的人來說,徒步旅行只需要3-4個小時。在路易絲湖地區,也許沒有什麼比這裡更適合徒步旅行了。
It's also one hell of a nice way for first-time visitors to the awesome Canadian Rockies to get a little taste of what the area is all about without having to look too hard or go too far. It's easy to imagine this hike giving birth to a mountaineering heart.
對於第一次來 加拿大 落基山脈的游客,這也是一種極好的方式,可以讓他們在不太費力或走得太遠的情況下,對這個地區有一點瞭解。不難想象,在這裡徒步旅行,可以孕育一顆登山之心。
http://www.albertawow.com/hikes/Plain_of_Six_Glaciers/Plain_of_Six_Glaciers.htm
The Tea House was built by Swiss guides in 1924. The name "Plain of Six Glaciers" was from the views that can be seen from the Tea House meadow. You can no longer see six glaciers but can imagine what it was like back in the day. Once you arrive at the Tea House the trail continues on for another 1.3Km towards a lookout on top of a lateral moraine. There are a few Hoary Marmots that can't be missed as they whistle at your presence. Once you reach the lookout you can look back towards Lake Louise and the hanging glaciers on top of Mount Victoria. ……The Lake Louise route up to Abbot Pass is nicknamed the Deathtrap due to avalanche, falling rock, falling ice and hidden crevasses near the top of the pass.
這家茶館是1924年由 瑞士 導游建造的。“六冰川平原”的名字來自茶館草地上的景色。你再也看不到六座冰川了,但你可以想象當年的情景。一旦你到達茶館,這條小路將繼續向前延伸1.3公里,通向一個位於側磧頂部的瞭望台。路上總能看到幾隻年老的土撥鼠在你面前吹口哨。一旦你到達瞭望台,你可以回看路易絲湖,仰望 維多利亞 山頂上懸掛的冰川。你也可以向上看到阿博特 通道 到阿博特小屋,雪崩、落石、落冰和 通道 隱藏的裂縫讓這條 通道 被稱為“死亡陷阱”。 中間是Mt Lefroy,右側冰雪覆蓋的是Mt Vitoria,眼前尚有不斷下移的殘雪,山谷是經典的冰磧地貌。 山谷中回看路易斯湖 我們最終走到了“六平原茶館”,狼吞虎咽了一餐溫吞湯和涼涼的蜂蜜糕,這裡燒柴,不供電,日落而息,每年夏季約有5個月時間有人。
飯後我們走向冰原,迎接我們的是一片烏雲、陣陣驟風,夾雜著大片的雪花,沒幾分鐘,我們被裹挾在雲中。我們渾身的汗水立即變得冰冷無比,風雪之中為了保溫,我們加快了步伐,為了安全,我們放棄登上冰原,邁動疲憊雙腿下山了,也為再來留了個念想。
山下無雪,但是大雨,繼而天晴,難得的是看見山谷的遠方,有一抹粗壯的彩虹。 Lakeshore Trail 步道兩個小時之後,我們走過亂石嶙峋的冰磧山谷,終於到達平緩的湖濱步道。對著早上出發的打卡地,我們照了一張針鋒相對的照片。回到酒店,仔細確認了蘋果手錶記錄的行程:徒步33085步、約25.8公里,登高89層樓,下山高度不計。 我們驕傲地走著最後幾公里,極度的疲憊都集中在腿上,所以我們走的很慢。沒有任何時間要求,我們可以靜靜地享受雨後的湖濱步道,聊著一天的感受。
我們不遠萬里來到這裡,不是因為自己的地方沒有高原、湖泊、雪山和森林,而是這裡沒有那麼高,更加容易到達。我們去過自己的高原,例如青藏高原的年寶玉則,那裡有更加美麗的一切,但是它永久關閉了。那裡本來就是神山連綿,美色無邊,但不可能接受世俗和功利的親近,它們本無遮攔,海納一切,但不會人神不分。為了避免《漁夫與金魚的故事》現世再版,關閉神山、敬而遠之應該是上善之舉。
我們來自東方的都市,那裡一派熱鬧忙碌的繁榮,但難得清靜中感覺離誰都遠。今天的奔波讓我感到自然的寧靜和親近,無論是 加拿大 鐵路雇佣的 瑞士 嚮導、勇於探索長眠於此的艾博特(Abbot)、致力於觀察記錄六冰川變動40年的 喬治 一家,還是後來絡繹不絕開發、維護這裡的人們,他們對這裡的探索、敬畏和回饋讓我們心存感激,我們感激這裡以最自然的狀態向世界開放,好像路易斯湖景區入口的紫色標語:“路易斯湖歡迎全世界”。這裡人與自然的親密與和諧的讓我們嫉妒和安慰。
我們入鄉隨俗,一路上和迎面而來的游客或問候,或攀談,或分享,或鼓勵,攀爬中,好像大家約好同行。沿著路易斯湖濱步道,接近費爾蒙特酒店時,開始遇到自己的同胞。這是此處唯一的五星級酒店,有很多同胞們在此下榻。我們遇到一位後生,簡裝雙杖,大步流星向山谷上游走去,我們告訴他,如果打算去六冰川平原,衣服太薄、運動鞋太簡易。我們遇到一對養尊處優的 江南 夫婦,見我們兩腿泥的狼狽和滿臉的幸福,“笑問客從何處來”。我傻不拉幾地開始炫耀,希望分享一天的豐富,因為25公里的徒步讓我體內內啡肽分泌旺盛,喜樂難以自矜。
同胞,請遠足,不徒步、無班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