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鳥未絕,飛棲海角處
氣墊船速度挺快,開起來風呼呼的直灌領口,離港口不一會船經過一個沙漠一樣伸入海裡的沙島,讓我覺得奇怪的是這些沙是從哪兒來的?因為岸邊並不是沙灘而是岩層,這海上風這麼大為什麼沒有把這點沙刮到海裡去?在不斷被彈離坐椅的顛簸中腦子裡固執地想找個答案自己也覺得有點好笑。 幾隻海鷗列隊從眼前飛過,舒緩又從容,讓我覺得真是闖入它們的家園了。 寫到此回憶自已的有生之年很少看到大群大群的鳥,記憶中看到最大群的鳥就是麻雀,聽到最大聲的鳥叫就是烏雅的呱噪,那還是七十年代的事了。這兩年環境有所改善,我居住的城市二十多年不見的白鷺又回來了,雖然只有幾十隻已經是很令人興奮的事了。 從帕 拉卡 斯海灣到鳥島的途中,氣墊船放慢速度停在一個半島前,遠望山坡上有一幅巨大的地畫,形狀像 希腊 的蠟燭臺,也有些像 非洲 仙人掌樹。當地人稱燭 台山 。 導游像朗讀一樣介紹這座高270米的小島山坡上的地畫,長128米,寬67米,據記載早期燭臺筆劃的深度有3米,由於海風侵蝕沙土掩埋現在畫的深度大約有二十公分,寬度約有2米多。何時由何人為何所刻至今一直未有解,和 納斯卡 大地畫一樣成了迷。有說是外星人為到訪地球刻的路標,有說是古人為漁船導航用的地標,更有說是古代海盜的藏寶圖,不一而足,總之今天對地球人來說這成了不遠萬里來追尋的觀光景點。
想來挺有意思,人類在地球生存成千上萬年,每代人不過百年,卻總要帶著未知的昨天去探求更加未知的明天,亦或這就是傳承? 出行前查閱帕 拉卡 斯自然保護區內的鳥島叫欽查群島,由 南島 、北島和中島及6個礁石島組成,總面積近34平方公里。北島最大,面積為64公頃,距海岸11公里。欽查群島是世界上三大鳥島之一,集聚了600萬隻海鳥,主要有鵜鶘、海燕、海鷗、鸕鶿、洪堡企鵝、信天翁等十幾種鳥,甚至還有從2.6萬公里之外飛來的候鳥 北極 燕鷗。 看見烏鳥群大家紛紛整理好頭上的帽子扎緊帶子。上船時導游說儘量帶帽子,防曬更防鳥屎蛋。這裡的多數鵜鶘身高近一米,群飛時天上黑鴉鴉難免投蛋,時有游客中大獎,說的我們一群大媽除了帽子連臉都包的只剩兩眼球。 遠遠看去這島像一隻伸頭喝水的恐龍🦕。
海鳥聚集在小島斜坡上黃箭頭指處密密麻麻一大片,發出此起彼伏嘈雜的叫聲。 下圖是上面黃箭頭所指之處長焦拍的,據說這片有幾百萬隻十多種不同的鳥。如此密集真是看的我頭皮發麻。 不時有鸕鶿或鵜鶘從船邊掠過,拍動翅膀飛出令人驚嘆的美麗姿勢。 氣墊船在幾個小島間轉悠,為了讓我們看清鳥的種類,船長會儘量把船靠到每個島近前,船在島邊的浪中不斷顛著,儘管不斷地按快門,多數照片還是都拍糊了。 這一群與我們四目相對的洪堡企鵝一個個獃萌的好想伸手抱一隻回家。原來都不知道企鵝也屬鳥類,家裡5歲小朋友在電腦邊看見這些企鵝告訴我鳥兒里不會飛的鳥是企鵝,我問她怎麼知道?她說她們科學課老師講過。 瞬間想乘時光機回到5歲重新學起。事後一查還真是,所有企鵝都不會飛,進化到直立行走了。 從岩洞里穿出來,身邊一面崖壁上站滿了燕歐。 導游大聲地在介紹各種鳥,鳥島的海鳥多種多樣,紅腿鸕鶿、大嘴鵜鶘、洪堡企鵝,燕鷗⋯連導游也多數叫不上名。 船開進這個岩洞,但鳥兒們都出去覓食了。海浪和大風侵蝕下的岩洞成了鳥兒的避風港。 幾百萬隻烏兒每天排出巨量的糞便。 天長 地久,島上堆積了厚厚的鳥糞。十九世紀 歐洲 科學家首先發現當地農民用鳥糞作肥料,地力大增,作物豐收,而當時 歐洲 農業還實行輪作制。他在 南美洲 考察報告中向 歐洲 介紹和推廣了他的這一發現。 群鳥聚集的緩坡上履蓋著厚厚的灰色鳥糞,船過風刮來了襲人的糞香。但卻是非常好的農肥和化工原料,當地有專門的公司收集鳥糞加工出售和出口。 令人想不到的是歷史上這裡千百年來堆積如山的鳥屎曾經拯救過 秘魯 經濟近半世紀。十九世紀中後期 秘魯 政府因銀礦衰落面臨經濟困難,大量來自 歐洲 的鳥糞訂單使 秘魯 迎來了輝煌的鳥糞時代。從1840年至1880年的四十年間, 秘魯 總共出口鳥糞1080萬噸,每噸均價10英磅,共收入1億英磅。單一鳥糞出口的財政收入占當年國家財政收入80%以上,鳥糞使 秘魯 成了當時南美最 富裕 國家,國力和軍力都達到鼎盛期。 幾百萬隻鳥每天要捕食大量的魚蝦,海藻和貝類,這一片海域是它們的家園, 秘魯 政府把此地列作保護區禁漁禁獵真的能保護到它們嗎? 這些密密麻麻依附在島壁上的貝類最終都會成為鳥兒們的美歺,周而複始在海洋生物食物鏈底端自生自滅。我只是杞人憂天的想海水變暖會不會影響它們的繁衍生長?如果會,鳥食不就少了一個種類嗎?鳥吃不飽也會影響繁衍生長,久而久之會 千山 鳥飛絕嗎?
想來挺有意思,人類在地球生存成千上萬年,每代人不過百年,卻總要帶著未知的昨天去探求更加未知的明天,亦或這就是傳承? 出行前查閱帕 拉卡 斯自然保護區內的鳥島叫欽查群島,由 南島 、北島和中島及6個礁石島組成,總面積近34平方公里。北島最大,面積為64公頃,距海岸11公里。欽查群島是世界上三大鳥島之一,集聚了600萬隻海鳥,主要有鵜鶘、海燕、海鷗、鸕鶿、洪堡企鵝、信天翁等十幾種鳥,甚至還有從2.6萬公里之外飛來的候鳥 北極 燕鷗。 看見烏鳥群大家紛紛整理好頭上的帽子扎緊帶子。上船時導游說儘量帶帽子,防曬更防鳥屎蛋。這裡的多數鵜鶘身高近一米,群飛時天上黑鴉鴉難免投蛋,時有游客中大獎,說的我們一群大媽除了帽子連臉都包的只剩兩眼球。 遠遠看去這島像一隻伸頭喝水的恐龍🦕。
海鳥聚集在小島斜坡上黃箭頭指處密密麻麻一大片,發出此起彼伏嘈雜的叫聲。 下圖是上面黃箭頭所指之處長焦拍的,據說這片有幾百萬隻十多種不同的鳥。如此密集真是看的我頭皮發麻。 不時有鸕鶿或鵜鶘從船邊掠過,拍動翅膀飛出令人驚嘆的美麗姿勢。 氣墊船在幾個小島間轉悠,為了讓我們看清鳥的種類,船長會儘量把船靠到每個島近前,船在島邊的浪中不斷顛著,儘管不斷地按快門,多數照片還是都拍糊了。 這一群與我們四目相對的洪堡企鵝一個個獃萌的好想伸手抱一隻回家。原來都不知道企鵝也屬鳥類,家裡5歲小朋友在電腦邊看見這些企鵝告訴我鳥兒里不會飛的鳥是企鵝,我問她怎麼知道?她說她們科學課老師講過。 瞬間想乘時光機回到5歲重新學起。事後一查還真是,所有企鵝都不會飛,進化到直立行走了。 從岩洞里穿出來,身邊一面崖壁上站滿了燕歐。 導游大聲地在介紹各種鳥,鳥島的海鳥多種多樣,紅腿鸕鶿、大嘴鵜鶘、洪堡企鵝,燕鷗⋯連導游也多數叫不上名。 船開進這個岩洞,但鳥兒們都出去覓食了。海浪和大風侵蝕下的岩洞成了鳥兒的避風港。 幾百萬隻烏兒每天排出巨量的糞便。 天長 地久,島上堆積了厚厚的鳥糞。十九世紀 歐洲 科學家首先發現當地農民用鳥糞作肥料,地力大增,作物豐收,而當時 歐洲 農業還實行輪作制。他在 南美洲 考察報告中向 歐洲 介紹和推廣了他的這一發現。 群鳥聚集的緩坡上履蓋著厚厚的灰色鳥糞,船過風刮來了襲人的糞香。但卻是非常好的農肥和化工原料,當地有專門的公司收集鳥糞加工出售和出口。 令人想不到的是歷史上這裡千百年來堆積如山的鳥屎曾經拯救過 秘魯 經濟近半世紀。十九世紀中後期 秘魯 政府因銀礦衰落面臨經濟困難,大量來自 歐洲 的鳥糞訂單使 秘魯 迎來了輝煌的鳥糞時代。從1840年至1880年的四十年間, 秘魯 總共出口鳥糞1080萬噸,每噸均價10英磅,共收入1億英磅。單一鳥糞出口的財政收入占當年國家財政收入80%以上,鳥糞使 秘魯 成了當時南美最 富裕 國家,國力和軍力都達到鼎盛期。 幾百萬隻鳥每天要捕食大量的魚蝦,海藻和貝類,這一片海域是它們的家園, 秘魯 政府把此地列作保護區禁漁禁獵真的能保護到它們嗎? 這些密密麻麻依附在島壁上的貝類最終都會成為鳥兒們的美歺,周而複始在海洋生物食物鏈底端自生自滅。我只是杞人憂天的想海水變暖會不會影響它們的繁衍生長?如果會,鳥食不就少了一個種類嗎?鳥吃不飽也會影響繁衍生長,久而久之會 千山 鳥飛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