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城,一周一友一生”——花花的緬甸之旅

緬甸 是個愛笑的國度,佛像笑得大慈大悲,民眾笑得恬然知足。身居其中亦受感染,姑娘們笑成一朵花兒。
淺笑安然



1、從阿瓦古城的巴亞恰僧院和金色宮殿僧院看出, 緬甸 的柚木寺不像通常的 中國 寺廟建築那樣樓宇連綿、殿堂雄偉,在規模和氣勢上要精緻得多;造型和結構上糅合了實用性和藝術美;內外門窗很多,使本為黑色的柚木寺在空間色調上也絲毫不顯壓抑。
2、 阿瓦古城的巴亞恰僧院、烏本橋、 曼德勒 皇宮還有金色宮殿僧院都是由柚木建造而成,可見 緬甸 是個盛產柚木的國家。柚木是一種生長在熱帶雨林的珍貴樹種,質地堅固、耐腐蝕,但生長周期漫長。大自然賜予 緬甸 一筆巨大的財富呵~
3、山達穆尼佛塔、固都陶佛塔、金色宮殿僧院都是敏東王的傑作,其藝術造詣之高可見一斑。此外, 緬甸 的國粹木偶劇也是敏東王發揚光大的。
形態各異的木偶

醉心於藝術的程度,一如宋徽宗趙佶;
擁半壁 江山 卻對侵略者一再妥協,一如宋高宗趙構;
致力於改革最終卻被改革所蝕,一如清德宗光緒皇帝。
1885年 英國 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占領 曼德勒 ,國王錫袍被俘,貢榜王朝滅亡。
如今, 曼德勒 是 緬甸 的第二 大城 市。8月7日,我們由 昆明 飛往 曼德勒 。相對於 昆明 長水機場, 曼德勒 機場迷你卻富有 緬甸 特色。
昆明 長水機場










翡翠商店像民宅,若不仔細尋找還真不易發現。


夜晚,這裡沒有夜間生活,沒有喧囂和浮躁。
伊洛 瓦底江邊蓋了很多小竹棚,裡面住的或許是江上的漁民、又或許是碼頭的工人,他們的所有家當只是一個竹棚、一張床,一家人的生活全在這裡面。雖然很艱苦,但也沒有看到他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



僧侶們的伙食除卻葷素還有水果。上前厚臉皮討要西瓜,慷慨的遞給我們。

起先是小沙彌,然後才是青壯年僧人。






佈施是一個持續了千年的活動,就是戰爭也不能將它中斷,每家每戶在每個僧缽中放上一勺米、菜蔬或一點零錢。人們今天吃什麼,僧侶也吃什麼,就這樣點點滴滴的佈施,日復一日,人們養育著一直龐大的僧侶隊伍,供養求的是來時的善報,佈施多少是沒有關係的。

對於一個 緬甸 人來說,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就是獲得接納成為僧侶。在佛家思想里,在此之前,他跟動物沒什麼區別。為了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他必須在一生中某一個時刻脫離他的世俗生活出家,效仿佛祖離開家庭尋求大徹 大悟 。至於出家的次數並無限制,時間也可長可短。
儀式完畢,我們四周轉了轉,恰巧撞見一位歐美游客付費觀看袈裟穿法表演。

僧院周圍的窮孩子圍著吃完的討要食物

獨特僧院(Atumashi monastery)俗稱孔雀寺,歸於“有其殼無其韻”之列。據說燒毀前是柚木建造,也是自敏東王的手筆。
這裡壓根沒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