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水一城,一周一友一生”——花花的緬甸之旅
↑曼德勒 餐後,乘渡輪往對岸的阿瓦古城。江畔的風放肆拼命的吹,無端撥弄時光的琴弦。阿瓦,我來也~ ↑茵瓦古城 剛上岸,阿瓦就徹底顛覆了我對江邊浣紗的印象。我不忍直視,而她們卻很坦然。這就是每天的生活呀~ ↑茵瓦古城 往裡走,路兩邊的民居一片狼藉,連回家都得小心翼翼的踩著毛竹桿和梯子;孩童好奇的看著來往的游人。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古城裡唯一的一座2層民居,看起來整潔些,可門前也是一片水窪地。 ↑茵瓦古城 乘馬車,游古城。姑娘們一個個激動的喲,你方拍完我入鏡~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噠噠的馬蹄聲、吱吱的軲轆聲混雜著馬夫的吆喝聲恰似一曲午後鄉間小調。 ↑茵瓦古城 第一站:Daw gyan Pagoda Complex中文名、歷史我已無法考證。 ↑茵瓦古城 寺廟裡的草地遍佈小石子,我便沒有脫鞋徑直走入。恰巧遇到志願者抓我為典型,唯有聽之任之,結果寸步難移。要光腳走多少的路才能練就一身腳底板功夫啊~待他轉身,我還是穿鞋一溜煙閃進去了
寺廟很小,赭紅色的磚牆已然斑駁,雕像也面露滄桑,但佛前的鮮花意味著這裡並未被遺忘。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我觸摸著你蒼老的容顏,讓指尖感受你歲月的痕跡 ↑茵瓦古城 我倚靠著你僵硬的身軀,讓身體體會你緩慢的心跳 ↑茵瓦古城 我傾聽著你渾厚的嗓音,讓內心追隨你曾經的榮耀。 ↑茵瓦古城 在你面前,我就像個忐忑的少女。站也好、坐也罷,只願與你共畫面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寺廟外,志願者正在給當地人贈送大米。沒有贈送者的傲慢,也沒有受贈者的卑微,有的只是雙方真誠的微笑。 ↑茵瓦古城 註: 緬甸 無論男女老少都身穿筒裙(如上圖),這是他們的“國服”,男士的筒裙叫“籠基”,女士的叫“特敏”,就是一塊布圍在下身,腰間系個節。我尋思著,這筒裙不掉麽?小葉,你怎麼看~
緬甸 ,實在是個神奇的國度。明明生活困窘,卻依舊面帶微笑。或許這源之於他們幾千年來未曾改變的農耕社會和對佛教“輪迴轉世”觀念的深信不疑。 ↑茵瓦古城 在這種生活態度下,小溫馨隨處可見。 ↑茵瓦古城 第二站:巴亞恰僧院(Bagaya Kyaung Monastery) ↑巴亞恰僧院 ↑巴亞恰僧院 寺廟坐落在一片椰林中,由柚木建成。每一扇門窗上都有人物、花鳥等精美的雕刻。 ↑巴亞恰僧院 室內四周的柱子呈棕黑色,而中央供奉著金色的佛像,頗有眾星捧月之妙。 ↑巴亞恰僧院 寺廟原是 緬甸 王室曾經的學堂,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僧侶的小學堂。 ↑巴亞恰僧院 ↑巴亞恰僧院 話說 緬甸 人學習的欲望令人印象深刻,在景點隨時能見到當地人與外國人搭訕學習英語,連小商小販都能隨意切換各種語言的“你好”。
第三站:雅達納斯尼寺(Yadana Sinme Pagoda)
寺廟坐落在水中央,迎面是呈現的是歷史的厚重感,一扭頭卻是自然的清新感。
寺廟很小,赭紅色的磚牆已然斑駁,雕像也面露滄桑,但佛前的鮮花意味著這裡並未被遺忘。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我觸摸著你蒼老的容顏,讓指尖感受你歲月的痕跡 ↑茵瓦古城 我倚靠著你僵硬的身軀,讓身體體會你緩慢的心跳 ↑茵瓦古城 我傾聽著你渾厚的嗓音,讓內心追隨你曾經的榮耀。 ↑茵瓦古城 在你面前,我就像個忐忑的少女。站也好、坐也罷,只願與你共畫面 ↑茵瓦古城 ↑茵瓦古城 寺廟外,志願者正在給當地人贈送大米。沒有贈送者的傲慢,也沒有受贈者的卑微,有的只是雙方真誠的微笑。 ↑茵瓦古城 註: 緬甸 無論男女老少都身穿筒裙(如上圖),這是他們的“國服”,男士的筒裙叫“籠基”,女士的叫“特敏”,就是一塊布圍在下身,腰間系個節。我尋思著,這筒裙不掉麽?小葉,你怎麼看~
緬甸 ,實在是個神奇的國度。明明生活困窘,卻依舊面帶微笑。或許這源之於他們幾千年來未曾改變的農耕社會和對佛教“輪迴轉世”觀念的深信不疑。 ↑茵瓦古城 在這種生活態度下,小溫馨隨處可見。 ↑茵瓦古城 第二站:巴亞恰僧院(Bagaya Kyaung Monastery) ↑巴亞恰僧院 ↑巴亞恰僧院 寺廟坐落在一片椰林中,由柚木建成。每一扇門窗上都有人物、花鳥等精美的雕刻。 ↑巴亞恰僧院 室內四周的柱子呈棕黑色,而中央供奉著金色的佛像,頗有眾星捧月之妙。 ↑巴亞恰僧院 寺廟原是 緬甸 王室曾經的學堂,現在已經成為當地僧侶的小學堂。 ↑巴亞恰僧院 ↑巴亞恰僧院 話說 緬甸 人學習的欲望令人印象深刻,在景點隨時能見到當地人與外國人搭訕學習英語,連小商小販都能隨意切換各種語言的“你好”。
第三站:雅達納斯尼寺(Yadana Sinme Pagoda)
寺廟坐落在水中央,迎面是呈現的是歷史的厚重感,一扭頭卻是自然的清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