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大航海時代,一起去伊比利亞——冬日暖陽葡萄牙
↑裡斯本光明球場 我認識的為數不多的球員之一,身披18號,無數的“ 阿根廷 梅西接班人”之一薩爾維奧,在五大聯賽無法立足的他最後選擇了本菲卡作為自己 歐洲 的落腳點。 ↑裡斯本光明球場 ↑裡斯本光明球場 ↑裡斯本光明球場 比賽給我直觀的感受是,本菲卡顯然比 裡斯本 競技踢得更有章法,中場調度與小組配合相得益彰,但臨門一腳還是欠點火候。 ↑裡斯本光明球場 終場前,夏天轉會市場上大火的布魯諾-費爾南德斯為 裡斯本 競技打進了一粒直接任意球,這也為第二回合球隊的翻盤埋下伏筆,兩回合結束, 裡斯本 競技憑藉他的客場進球淘汰本菲卡進軍決賽,在 德比 中笑到最後。 ↑裡斯本光明球場 ↑裡斯本光明球場 七丘之城,沉醉裡斯本葡萄牙 的首都 裡斯本 坐落於特茹河入 海口 北岸的7座山丘上,故得名“七丘之城”。 葡萄牙 人總說,“沒有看過 裡斯本 的人等於沒有見過美景”。
1755年11月1日,萬聖節當天, 裡斯本 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這次地震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全城三分之二的建築毀於一旦。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 裡斯本 付之一炬,同時也令 葡萄牙 的國力嚴重下降,雄霸一方的殖民帝國從此日漸衰落。
首相龐巴爾侯爵帶領 裡斯本 百姓開始了重建工作,我們今天看到的 裡斯本 老城區就是當年龐巴爾侯爵的傑作,龐巴爾侯爵之於 裡斯本 ,如同奧斯曼男爵之於 巴黎 ,奠定了今日 裡斯本 的基調。
裡斯本 ,同時也是 葡萄牙 民族的象徵,貝倫塔。 ↑貝倫塔 裡斯本 的另一大地標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和標誌性的、也是 歐洲 最古老的有軌電車系統。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貝倫區,大航海時代始於此來 葡萄牙 旅游沒來貝倫區,就等於沒來 葡萄牙 。貝倫地處 葡萄牙 特茹母親河的入 海口 ,是 葡萄牙 國粹精英們遠征萬里的揚帆之地,也是英靈不散之地,如詩如畫的貝倫區聚集著 葡萄牙 的人文歷史精髓。這裡的每一道風景名勝記載著 葡萄牙 的歷史故事,鑲嵌著 葡萄牙 國魂。貝倫就像 葡萄牙 如泣如訴的法多,宣泄著 葡萄牙 游子們懷鄉的情懷,成了 葡萄牙 人的《游子吟》,貝倫埋葬著 葡萄牙 的懷鄉人,是 葡萄牙 民族精英們的歸宿地。
貝倫在 葡萄牙 語中的意思是耶穌的出生地 伯利恆 ,地理大發現中眾多航海家正是從這裡的港口啟程前往世界各地的,其中不乏著名的探險家,如瓦斯科·達伽馬。區內16世紀的防禦工事貝倫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亦是 裡斯本 的標誌性建築。
15世紀末以前,從西方通往東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條。一條是陸路,即傳統的“ 絲綢之路 ”,從君士坦丁堡登陸,經小亞細亞、黑海和里 海南 岸至 中亞 ,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到 中國 。另兩條是海路:一條從 敘利亞 和 地中海 東岸,經兩河流域到波斯灣,另一條從 埃及 經 紅海 至 亞丁 灣,再換船到 印度 和 中國 。這幾條商路本來就經過 意大利 、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轉手,才能將貨物運抵 西歐 。15世紀中葉隨著拜占庭帝國的滅亡以及 威尼斯 共和 國和 熱那亞 共和 國之間長期爭霸戰爭造成的衰落。奧斯曼 土耳其 帝國興起,先後占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控制傳統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使運抵 西歐 的貨物不僅量少,而且比原價高8—10倍。於是, 西歐 的商人、貴族,迫切希望另闢一條繞過 地中海 東岸直達 亞洲 的新航路。
在歷史的彎角,天公眷顧 葡萄牙 ,一個彈丸小國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航海巨人,成了 葡萄牙 乃至世界歷史勃然興起的掌舵人,成就了 葡萄牙 永遠榮耀的回憶, 葡萄牙 國史的每一個章節里成了航海英雄、帝王將相和王公貴族的花名冊,貝倫區文化結晶就是 葡萄牙 歷史的花名冊真實的見證人。漫步在亭台樓閣與水光漣漪交相輝映的貝倫區,丈量著名勝古跡,讓人品味著 葡萄牙 帝國輝煌的盛況,體驗著 葡萄牙 帝國衰敗的沒落,從貝倫區史詩里嘗到 葡萄牙 人的酸甜苦辣。
世界史就是一部弱肉強食的掠奪史,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爭奪戰略要塞,霸占資源,同時還要在自己的臉上貼上輸出文明的標簽,從早期的 葡萄牙 、 西班牙 、 荷蘭 、 法國 、奧匈帝國、俄國、 英國 、 德國 、蘇聯、 美國 ,一個個興起,緊接著一個個輪替衰亡,讓人看到的是一西方式的春秋戰國史,歷史讓每一個國家“30年河東,30年河西”,沒有一個是真正強權者。倉促之間,500年曆史, 葡萄牙 很多經典建築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成了歷史的守望者。
熱莫 尼斯 修道院是 裡斯本 最熱門的景點之一,旺季的時候這裡大排長龍,我們來的時候是淡季,使用 裡斯本 卡一秒入門。
修道院始建於1450年,其間它經歷了不同的建築師。潔白的建築、繁複的雕花、富麗的內飾,這些都是曼努埃爾式建築的顯著特點,體現出那個年代 葡萄牙 國力的強盛。1755年,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在經歷 裡斯本 大地震的洗禮後,仍然屹立不倒,它甚至沒有什麼損毀,更加深了這座修道院的傳奇色彩。
著名航海家達伽馬也長眠於此,還有許多其它大航海家也是如此。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進門左手邊,大廳的盡頭便是達伽馬之墓,非常喜歡這樣的大穹頂,從佈局的對稱性到細節的雕刻都盡善盡美,簡潔的白色與米色讓內部顯得明亮,與其他天主教國家的教堂相比顯得與眾不同。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修道院外拍到的 葡萄牙 航空進場的飛機, 裡斯本 機場離市區近在咫尺,非常方便。 修道院外的瓦斯科達迦馬花園, 裡斯本 人喜歡來這裡享受冬日溫暖的陽光,帶著孩子和狗子在草地上嬉戲,數不盡的海鳥也前來這裡小憩。 ↑Vasco da Gama Garden 從修道院穿過地道來到航海紀念碑,這個紀念碑是為紀念航海家亨利王子(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它的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的浮雕訴說著 葡萄牙 民族英雄們的事跡,紀念 葡萄牙 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
從紀念碑的側面看,從建築結構接近頂部的中間有一個十字形狀的雕塑,近看是一把長劍,我猜寓意是從特茹河口劍指海洋。 ↑發現者紀念碑 特茹河邊, 葡萄牙 的精英們仿佛整齊排列在帆船上,隨時準備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發現者紀念碑 下圖是紀念碑西側的雕刻群像,屹立船頭的就是亨利王子,地理大發現的主要推動者,後面排列著16位航海時代的 葡萄牙 人,和東側的人物合計36位。
(此圖來自網絡)最右側的亨利王子身後,從右到左前三位依次是:
斐 迪南 王子 (Ferdinand the Saint),亨利王子幼弟,曾隨兄遠征 摩洛哥 。從 摩洛哥 戰事的俘虜口中,瞭解到有一條古老的商道可以穿過撒哈拉大沙漠,只需20天即可到達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綠洲,催生了亨利王子從海路探索那裡的大膽想法,可以說是改變世界的戰俘。
若望·貢薩爾 維斯 ·扎爾科(João Gonçalves Zarco), 葡萄牙 貴族,C羅家鄉 馬德拉群島 的殖民者, 馬德拉群島 也是 葡萄牙 帝國向海洋進軍的橋頭堡。
吉爾·埃亞內斯(Gil Eanes),手持羅盤,他是最早參與亨利王子事業的航海家, 成功 穿越被稱為“魔鬼之海”的博哈多爾角(Cape Bojador)。 ↑發現者紀念碑 登上紀念碑頂部可以俯瞰整個貝倫區,熱莫 尼斯 修道院在陽光下顯得潔白而又純潔。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遠方是 裡斯本 貝倫人隊的主場,曾經在 波爾圖 看過你們的比賽~~~ ↑Estadio do Restelo 從紀念碑步行5分鐘左右就到了貝倫塔,矗立於特茹 河北 岸,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 燈塔 ,甚至作為監獄。在大航海時代,這裡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在特茹河口見證著探索者們的遠去與歸來。 ↑貝倫塔 在貝倫區的特茹河岸流連忘返,咪表上購買的停車時間也過點了,竟然忘了去最著名的貝倫蛋撻店,而是徑直開車前往對岸的 裡斯本 耶穌像,不過旅行總是要留點遺憾,為下次再來留下充足的理由 。
裡斯本 大耶穌像與貝倫區隔海相望,位於阿爾馬達山上,門形的基座高82米,耶穌像高28米。1934年 裡斯本 樞機主教訪問 巴西 里約熱內盧 時,受當地大耶穌像啟發而萌生要建造的念頭。整個工程1949年開始建設,歷時十年,於1959年完成。耶穌基督面向 裡斯本 城區,仿佛張開雙臂護佑著這座城市。 ↑裡斯本大耶穌像 從耶穌像腳下的平臺望去,乍一看還以為置身加利福尼亞。這是橫跨 裡斯本 特茹河口的4月25日大橋,和 金門 大橋如此神似,皆因她本身就是由承建 金門 大橋的 美國 公司設計修建,是不折不扣的 金門 大橋姐妹橋,這座橋曾是 歐洲 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也是 裡斯本 引以為傲的地標建築,最早以獨裁者 薩拉 查的名字命名。然而1974年4月25日,不堪忍受的 葡萄牙 人民發動了“丁香革命”,推翻了獨裁軍政府,為了紀念那個日子改成了現名。
先是大耶穌像,然後是歐版 金門 大橋, 裡斯本 算是集齊了南美北美的精華 。 ↑4月25日大橋 ↑4月25日大橋 暮色將至,驅車順路來到愛德華七世公園,公園的盡頭就是龐巴爾侯爵廣場,這裡可以說是老城與 新城 的分界線。公園得名於1902年訪問 葡萄牙 的 英國 國王愛德華七世,是當時英葡親密政治關係的縮影,畢竟 葡萄牙 國力漸衰,但擁有狹長的海岸線,而當時的“日不落帝國”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扼守大西洋與 地中海 分界線的西葡兩國尤為重要。 ↑愛德華七世公園 ——原汁原味,裡斯本上城觀 裡斯本 老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前往各式各樣的觀景台,這裡我小小的總結了一下孰優孰劣,可以移步 http://www.mafengwo.cn/i/11887942.html 查看。
羅 西歐 廣場在 奧古斯塔 大街的盡頭,是下城區北面的起點。羅 西歐 廣場是 裡斯本 的中心,建於十三世紀,雖然在大地震中遭到毀壞,但基本面貌仍然保持至今,美麗的建築和噴泉依舊在優雅地講述耐人尋味的歷史。這裡還是 裡斯本 市交通的樞紐,地鐵Rossio站和大部份的巴士及電車均會經過此地,同時亦是 裡斯本 人每日必經之地。
廣場上的地面做成了波浪形狀,給人一種視覺延伸的放大空間感。龐巴爾下城區是老城地勢最低的區域,左手邊是 裡斯本 上城,可以通過聖胡斯塔升降機來到下城,右手邊就是 裡斯本 的發祥地,位於山丘上的阿爾法瑪區。 ↑羅西歐廣場 我們在一街之隔的Foz Palace兌換了 裡斯本 卡(Lisboa Pass),使用它可以進入 裡斯本 幾乎所有著名的景點,同時也能在有效期內免費乘坐公共交通。
1755年11月1日,萬聖節當天, 裡斯本 經歷了史無前例的大地震,這次地震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和死傷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死亡人數高達約六萬至十萬人,全城三分之二的建築毀於一旦。大地震後隨之而來的火災和海嘯幾乎將整個 裡斯本 付之一炬,同時也令 葡萄牙 的國力嚴重下降,雄霸一方的殖民帝國從此日漸衰落。
首相龐巴爾侯爵帶領 裡斯本 百姓開始了重建工作,我們今天看到的 裡斯本 老城區就是當年龐巴爾侯爵的傑作,龐巴爾侯爵之於 裡斯本 ,如同奧斯曼男爵之於 巴黎 ,奠定了今日 裡斯本 的基調。
裡斯本 ,同時也是 葡萄牙 民族的象徵,貝倫塔。 ↑貝倫塔 裡斯本 的另一大地標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和標誌性的、也是 歐洲 最古老的有軌電車系統。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貝倫區,大航海時代始於此來 葡萄牙 旅游沒來貝倫區,就等於沒來 葡萄牙 。貝倫地處 葡萄牙 特茹母親河的入 海口 ,是 葡萄牙 國粹精英們遠征萬里的揚帆之地,也是英靈不散之地,如詩如畫的貝倫區聚集著 葡萄牙 的人文歷史精髓。這裡的每一道風景名勝記載著 葡萄牙 的歷史故事,鑲嵌著 葡萄牙 國魂。貝倫就像 葡萄牙 如泣如訴的法多,宣泄著 葡萄牙 游子們懷鄉的情懷,成了 葡萄牙 人的《游子吟》,貝倫埋葬著 葡萄牙 的懷鄉人,是 葡萄牙 民族精英們的歸宿地。
貝倫在 葡萄牙 語中的意思是耶穌的出生地 伯利恆 ,地理大發現中眾多航海家正是從這裡的港口啟程前往世界各地的,其中不乏著名的探險家,如瓦斯科·達伽馬。區內16世紀的防禦工事貝倫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亦是 裡斯本 的標誌性建築。
15世紀末以前,從西方通往東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條。一條是陸路,即傳統的“ 絲綢之路 ”,從君士坦丁堡登陸,經小亞細亞、黑海和里 海南 岸至 中亞 ,再翻越帕米爾高原到 中國 。另兩條是海路:一條從 敘利亞 和 地中海 東岸,經兩河流域到波斯灣,另一條從 埃及 經 紅海 至 亞丁 灣,再換船到 印度 和 中國 。這幾條商路本來就經過 意大利 、阿拉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的商人多次轉手,才能將貨物運抵 西歐 。15世紀中葉隨著拜占庭帝國的滅亡以及 威尼斯 共和 國和 熱那亞 共和 國之間長期爭霸戰爭造成的衰落。奧斯曼 土耳其 帝國興起,先後占領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控制傳統商路,對過往商品征收重稅,使運抵 西歐 的貨物不僅量少,而且比原價高8—10倍。於是, 西歐 的商人、貴族,迫切希望另闢一條繞過 地中海 東岸直達 亞洲 的新航路。
在歷史的彎角,天公眷顧 葡萄牙 ,一個彈丸小國造就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航海巨人,成了 葡萄牙 乃至世界歷史勃然興起的掌舵人,成就了 葡萄牙 永遠榮耀的回憶, 葡萄牙 國史的每一個章節里成了航海英雄、帝王將相和王公貴族的花名冊,貝倫區文化結晶就是 葡萄牙 歷史的花名冊真實的見證人。漫步在亭台樓閣與水光漣漪交相輝映的貝倫區,丈量著名勝古跡,讓人品味著 葡萄牙 帝國輝煌的盛況,體驗著 葡萄牙 帝國衰敗的沒落,從貝倫區史詩里嘗到 葡萄牙 人的酸甜苦辣。
世界史就是一部弱肉強食的掠奪史,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爭奪戰略要塞,霸占資源,同時還要在自己的臉上貼上輸出文明的標簽,從早期的 葡萄牙 、 西班牙 、 荷蘭 、 法國 、奧匈帝國、俄國、 英國 、 德國 、蘇聯、 美國 ,一個個興起,緊接著一個個輪替衰亡,讓人看到的是一西方式的春秋戰國史,歷史讓每一個國家“30年河東,30年河西”,沒有一個是真正強權者。倉促之間,500年曆史, 葡萄牙 很多經典建築被完好地保存下來,成了歷史的守望者。
熱莫 尼斯 修道院是 裡斯本 最熱門的景點之一,旺季的時候這裡大排長龍,我們來的時候是淡季,使用 裡斯本 卡一秒入門。
修道院始建於1450年,其間它經歷了不同的建築師。潔白的建築、繁複的雕花、富麗的內飾,這些都是曼努埃爾式建築的顯著特點,體現出那個年代 葡萄牙 國力的強盛。1755年,熱羅尼莫斯修道院在經歷 裡斯本 大地震的洗禮後,仍然屹立不倒,它甚至沒有什麼損毀,更加深了這座修道院的傳奇色彩。
著名航海家達伽馬也長眠於此,還有許多其它大航海家也是如此。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進門左手邊,大廳的盡頭便是達伽馬之墓,非常喜歡這樣的大穹頂,從佈局的對稱性到細節的雕刻都盡善盡美,簡潔的白色與米色讓內部顯得明亮,與其他天主教國家的教堂相比顯得與眾不同。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修道院外拍到的 葡萄牙 航空進場的飛機, 裡斯本 機場離市區近在咫尺,非常方便。 修道院外的瓦斯科達迦馬花園, 裡斯本 人喜歡來這裡享受冬日溫暖的陽光,帶著孩子和狗子在草地上嬉戲,數不盡的海鳥也前來這裡小憩。 ↑Vasco da Gama Garden 從修道院穿過地道來到航海紀念碑,這個紀念碑是為紀念航海家亨利王子(1394~1460)逝世500周年而建。它的外形如同一艘展開巨帆的船隻,碑上的浮雕訴說著 葡萄牙 民族英雄們的事跡,紀念 葡萄牙 300年來開拓海洋的光輝歷史。
從紀念碑的側面看,從建築結構接近頂部的中間有一個十字形狀的雕塑,近看是一把長劍,我猜寓意是從特茹河口劍指海洋。 ↑發現者紀念碑 特茹河邊, 葡萄牙 的精英們仿佛整齊排列在帆船上,隨時準備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發現者紀念碑 下圖是紀念碑西側的雕刻群像,屹立船頭的就是亨利王子,地理大發現的主要推動者,後面排列著16位航海時代的 葡萄牙 人,和東側的人物合計36位。
(此圖來自網絡)最右側的亨利王子身後,從右到左前三位依次是:
斐 迪南 王子 (Ferdinand the Saint),亨利王子幼弟,曾隨兄遠征 摩洛哥 。從 摩洛哥 戰事的俘虜口中,瞭解到有一條古老的商道可以穿過撒哈拉大沙漠,只需20天即可到達森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綠洲,催生了亨利王子從海路探索那裡的大膽想法,可以說是改變世界的戰俘。
若望·貢薩爾 維斯 ·扎爾科(João Gonçalves Zarco), 葡萄牙 貴族,C羅家鄉 馬德拉群島 的殖民者, 馬德拉群島 也是 葡萄牙 帝國向海洋進軍的橋頭堡。
吉爾·埃亞內斯(Gil Eanes),手持羅盤,他是最早參與亨利王子事業的航海家, 成功 穿越被稱為“魔鬼之海”的博哈多爾角(Cape Bojador)。 ↑發現者紀念碑 登上紀念碑頂部可以俯瞰整個貝倫區,熱莫 尼斯 修道院在陽光下顯得潔白而又純潔。 ↑熱羅尼莫斯修道院 遠方是 裡斯本 貝倫人隊的主場,曾經在 波爾圖 看過你們的比賽~~~ ↑Estadio do Restelo 從紀念碑步行5分鐘左右就到了貝倫塔,矗立於特茹 河北 岸,歷史上被用作海關、電報站、 燈塔 ,甚至作為監獄。在大航海時代,這裡也是航海家們的起點,在特茹河口見證著探索者們的遠去與歸來。 ↑貝倫塔 在貝倫區的特茹河岸流連忘返,咪表上購買的停車時間也過點了,竟然忘了去最著名的貝倫蛋撻店,而是徑直開車前往對岸的 裡斯本 耶穌像,不過旅行總是要留點遺憾,為下次再來留下充足的理由 。
裡斯本 大耶穌像與貝倫區隔海相望,位於阿爾馬達山上,門形的基座高82米,耶穌像高28米。1934年 裡斯本 樞機主教訪問 巴西 里約熱內盧 時,受當地大耶穌像啟發而萌生要建造的念頭。整個工程1949年開始建設,歷時十年,於1959年完成。耶穌基督面向 裡斯本 城區,仿佛張開雙臂護佑著這座城市。 ↑裡斯本大耶穌像 從耶穌像腳下的平臺望去,乍一看還以為置身加利福尼亞。這是橫跨 裡斯本 特茹河口的4月25日大橋,和 金門 大橋如此神似,皆因她本身就是由承建 金門 大橋的 美國 公司設計修建,是不折不扣的 金門 大橋姐妹橋,這座橋曾是 歐洲 第一長橋、世界第三長懸索橋,也是 裡斯本 引以為傲的地標建築,最早以獨裁者 薩拉 查的名字命名。然而1974年4月25日,不堪忍受的 葡萄牙 人民發動了“丁香革命”,推翻了獨裁軍政府,為了紀念那個日子改成了現名。
先是大耶穌像,然後是歐版 金門 大橋, 裡斯本 算是集齊了南美北美的精華 。 ↑4月25日大橋 ↑4月25日大橋 暮色將至,驅車順路來到愛德華七世公園,公園的盡頭就是龐巴爾侯爵廣場,這裡可以說是老城與 新城 的分界線。公園得名於1902年訪問 葡萄牙 的 英國 國王愛德華七世,是當時英葡親密政治關係的縮影,畢竟 葡萄牙 國力漸衰,但擁有狹長的海岸線,而當時的“日不落帝國”是當之無愧的海洋霸主,扼守大西洋與 地中海 分界線的西葡兩國尤為重要。 ↑愛德華七世公園 ——原汁原味,裡斯本上城觀 裡斯本 老城,最好的方式就是前往各式各樣的觀景台,這裡我小小的總結了一下孰優孰劣,可以移步 http://www.mafengwo.cn/i/11887942.html 查看。
羅 西歐 廣場在 奧古斯塔 大街的盡頭,是下城區北面的起點。羅 西歐 廣場是 裡斯本 的中心,建於十三世紀,雖然在大地震中遭到毀壞,但基本面貌仍然保持至今,美麗的建築和噴泉依舊在優雅地講述耐人尋味的歷史。這裡還是 裡斯本 市交通的樞紐,地鐵Rossio站和大部份的巴士及電車均會經過此地,同時亦是 裡斯本 人每日必經之地。
廣場上的地面做成了波浪形狀,給人一種視覺延伸的放大空間感。龐巴爾下城區是老城地勢最低的區域,左手邊是 裡斯本 上城,可以通過聖胡斯塔升降機來到下城,右手邊就是 裡斯本 的發祥地,位於山丘上的阿爾法瑪區。 ↑羅西歐廣場 我們在一街之隔的Foz Palace兌換了 裡斯本 卡(Lisboa Pass),使用它可以進入 裡斯本 幾乎所有著名的景點,同時也能在有效期內免費乘坐公共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