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探秘平壤地鐵
序本帖為攻略而非游記,所有照片均來自網絡,未加水印的照片大多來自Flickr且均允許下載。感謝原作者!
資料來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zaruka/collections
https://abandonedkansai.com/category/pyongyang
http://www.earthnutshell.com/stopping-all-stations-the-pyongyang-metro
1966年,正在 中國 訪問的 朝鮮 首相金日成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 北京 地鐵,對“戰備為主,兼顧交通”興趣濃厚。1970年10月17日,中朝兩國政府簽訂《中華人民 共和 國向 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 共和 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的協定》,確定援助 朝鮮 平壤 地鐵總的範圍——線路全長29.6075公里(正線24.095413公里,聯絡線5.512087公里),車站18個,車輛段2個。 中方 主要負責機電和車輛段設計,朝方主要負責結構設計;土建施工由朝方負責, 中方 派技術人員協助,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以 中方 技術人員為主,朝方配合一定的施工人員;機電設備絕大部分由 中國 提供,並根據 平壤 地鐵特點而設計、製造、選用。
為執行此援建任務,國務院、中央軍委指定鐵道兵為承建部,軍委及國務院有關部門、 北京 市為協作單位,其中工程設計力量及施工力量由鐵道兵地鐵指揮部派出;部隊改編後,此任務繼續由基建兵 北京 指揮部、 北京 城建總公司承擔。1971年10月4日,鐵道兵地鐵設計隊派出設計組赴朝設計,1972年5月11日向朝方提交了本線及車輛段的初步設計方案,10月26日交付全部施工設計圖。1973年1月,以鐵道兵第十五師政委劉訓錄為組長的82人的一期工程機電設備安裝、調試小組趕赴現場指導工作,全力確保 平壤 地鐵先於 首爾 地鐵建成,以向 朝鮮 國慶日(9月9日)獻禮, 沈陽 地鐵項目被迫無限期擱置。
1972年1月13日,朝方派出60名運營實習生到 北京 市地下鐵道運營管理處實習,分為客車、通信、信號、衛技、變電、防護、線路、運營等8個專業。1973年7月30日, 長春 客車廠生產出第一批援朝地鐵車輛15輛,至1976年,共計112輛機車車輛由 長春 運往 平壤 。 朝鮮 對外宣稱該列車型號為DKJI(正日型),由 平壤 金鐘泰電力機車廠製造。1973年9月6日,千里馬線(천리마선,1號線)正式通車,成為 朝鮮半島 第一條地鐵;1975年9月9日,革新線(혁신선,2號線)正式通車。 千里馬線原計劃為連接 大同 江兩岸的地鐵線路。1971年,施工中的隧道突然坍塌,包括一些高級軍官在內的100多名工作人員死亡。事故導致千里馬線過江隧道停工,1986年3月二期工程自烽火站改為沿 大同 江北岸修建,4月11日全部完工。十七年間, 中方 交付朝方地鐵設備已達7956台件,材料總重達33255噸。 如今的 平壤 地鐵規劃圖,1、2號線延伸段和3號線的建設遙遙無期……
在援建 平壤 地鐵的任務中,共有40人獲得 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 共和 國授予的勛章和獎章,其中2人獲勞動勛章,12人獲二級國旗勛章,24人獲三級國旗勛章,2人獲勞動獎章。為紀念這一偉大的工程, 平壤 建成了世上絕無僅有的地下鐵道革命史跡館,但這座建築並非紀念那些付出汗水甚至鮮血的 中國 鐵道兵,而是紀念偉大領袖金日成領導下的 朝鮮 建設者。 進入正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油畫,金日成、金正日父子正緩緩走來。油畫的一角,露出了DK4的車頭…… 館內的另一幅油畫用於展現金日成領導下, 朝鮮 軍民齊心協力、熱火朝天建設地鐵的場面。 地圖上的五角星代表金日成視察每座地鐵站的次數 據稱金日成當年就是坐著這個纜車下井視察的 地鐵建成後,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也曾多次視察 館內陳列了部分模型和實物 不過最多的還是金日成的照片…… 平壤 地鐵平均深度在20~100米之間,號稱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鐵。但因為工程高度機密,實際深度不得而知, 俄羅斯 人則認為 平壤 地鐵是世界第四深的地鐵。
按照慣例, 平壤 地鐵退役的列車會被 朝鮮 國鐵改造成通勤車繼續使用。1997~1999年,一部分DK4被回收,另一部分據稱交還給了 中國 。 1996~1997年, 平壤 地鐵以3萬 德國 馬克(約合1.5萬歐元)的價格,向 柏林 地鐵購買了60列GI型(Gisela“吉 塞拉 ”)列車。該車1978~1982年由東德LEW Hennigsdorf工廠製造,曾服役於 柏林 地鐵2號線。 朝鮮 人的初衷是用品質更為卓越的“東德製造”替代“ 中國 製造”,但該車僅僅在 平壤 地鐵用了5年,就因種種原因被淘汰了。 飽受 美國 製裁的 朝鮮 從來不乏變廢為寶的本領,經過簡易改裝,“吉 塞拉 ”就成了咸北線(Hambuk Line)上的通勤車。這大概是 朝鮮 鐵路最真實的寫照吧…… 1999年, 平壤 地鐵又向 柏林 地鐵購買了108列D型(Dora“多拉”)列車,“西德製造”替代了“東德製造”,成了 平壤 地鐵代表性的車型。 2016年元旦, 平壤 地鐵啟用新車的消息迅速登上國際頭條。新一代列車由金鐘泰電力機車廠研製,不僅外觀富有現代感,車廂內還配備了LCD顯示屏和移動數字電視。 朝鮮 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水平瞬間跨越了四十年,令全世界嘩然。 然而從車門上方的LCD顯示屏來看,製造工藝略顯粗糙…… 儘管如此,金正恩還是忍不住稱贊新車“像美男子一樣好看” 平壤 地鐵單程車票為紙質,多用於出售給外國游客,最為常見 另一種為出售給本地居民的非接觸式IC卡 進站時將其放置在閘機的紅色部分上方即可通過 (圖中這種老舊的閘機已於近兩年陸續更換)
朝鮮 尚未開放自由行, 平壤 地鐵對外國游客正式開放的只有凱旋、榮光和復興三座車站,外國游客搭乘時須有導游陪同,不得擅自移動。目前除了早年間的官方宣傳畫冊和明信片, 歐洲 攝影師的照片成了瞭解 平壤 地鐵的唯一有效途徑。至於前文所提到的地下鐵道革命史跡館,以及其它幾座車站,都從未在 中國 游客的鏡頭中出現過。從這一點判斷, 朝鮮 似乎是在刻意與 中國 保持一段距離。
越是禁忌的東西,越能激發人們試探的欲望。隨著 朝鮮 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 歐洲 游客得以進入部分未對外開放的車站,或公開、或隱秘地用鏡頭記錄下了一切,讓世人得以窺其真容。籠罩在 平壤 地鐵頭上的神秘面紗,正被慢慢揭開……
千里馬線紅星 站(붉은별역)別名三大革命展示館站,距離 平壤 第二醫院和 平壤 外國語大學僅數百米,是千里馬線北端的終點站。2014年,該站照片首次出現在網絡上。 該站地面部分為六角形二層建築 站台盡頭的壁畫展現了金日成領導下的 朝鮮 社會各界眾志成城的景象 立柱上的徽標,代表軍人和工人兩大中堅力量
資料來源: https://www.flickr.com/photos/zaruka/collections
https://abandonedkansai.com/category/pyongyang
http://www.earthnutshell.com/stopping-all-stations-the-pyongyang-metro
1966年,正在 中國 訪問的 朝鮮 首相金日成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 北京 地鐵,對“戰備為主,兼顧交通”興趣濃厚。1970年10月17日,中朝兩國政府簽訂《中華人民 共和 國向 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 共和 國提供經濟技術援助的協定》,確定援助 朝鮮 平壤 地鐵總的範圍——線路全長29.6075公里(正線24.095413公里,聯絡線5.512087公里),車站18個,車輛段2個。 中方 主要負責機電和車輛段設計,朝方主要負責結構設計;土建施工由朝方負責, 中方 派技術人員協助,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以 中方 技術人員為主,朝方配合一定的施工人員;機電設備絕大部分由 中國 提供,並根據 平壤 地鐵特點而設計、製造、選用。
為執行此援建任務,國務院、中央軍委指定鐵道兵為承建部,軍委及國務院有關部門、 北京 市為協作單位,其中工程設計力量及施工力量由鐵道兵地鐵指揮部派出;部隊改編後,此任務繼續由基建兵 北京 指揮部、 北京 城建總公司承擔。1971年10月4日,鐵道兵地鐵設計隊派出設計組赴朝設計,1972年5月11日向朝方提交了本線及車輛段的初步設計方案,10月26日交付全部施工設計圖。1973年1月,以鐵道兵第十五師政委劉訓錄為組長的82人的一期工程機電設備安裝、調試小組趕赴現場指導工作,全力確保 平壤 地鐵先於 首爾 地鐵建成,以向 朝鮮 國慶日(9月9日)獻禮, 沈陽 地鐵項目被迫無限期擱置。
1972年1月13日,朝方派出60名運營實習生到 北京 市地下鐵道運營管理處實習,分為客車、通信、信號、衛技、變電、防護、線路、運營等8個專業。1973年7月30日, 長春 客車廠生產出第一批援朝地鐵車輛15輛,至1976年,共計112輛機車車輛由 長春 運往 平壤 。 朝鮮 對外宣稱該列車型號為DKJI(正日型),由 平壤 金鐘泰電力機車廠製造。1973年9月6日,千里馬線(천리마선,1號線)正式通車,成為 朝鮮半島 第一條地鐵;1975年9月9日,革新線(혁신선,2號線)正式通車。 千里馬線原計劃為連接 大同 江兩岸的地鐵線路。1971年,施工中的隧道突然坍塌,包括一些高級軍官在內的100多名工作人員死亡。事故導致千里馬線過江隧道停工,1986年3月二期工程自烽火站改為沿 大同 江北岸修建,4月11日全部完工。十七年間, 中方 交付朝方地鐵設備已達7956台件,材料總重達33255噸。 如今的 平壤 地鐵規劃圖,1、2號線延伸段和3號線的建設遙遙無期……
在援建 平壤 地鐵的任務中,共有40人獲得 朝鮮 民主主義人民 共和 國授予的勛章和獎章,其中2人獲勞動勛章,12人獲二級國旗勛章,24人獲三級國旗勛章,2人獲勞動獎章。為紀念這一偉大的工程, 平壤 建成了世上絕無僅有的地下鐵道革命史跡館,但這座建築並非紀念那些付出汗水甚至鮮血的 中國 鐵道兵,而是紀念偉大領袖金日成領導下的 朝鮮 建設者。 進入正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油畫,金日成、金正日父子正緩緩走來。油畫的一角,露出了DK4的車頭…… 館內的另一幅油畫用於展現金日成領導下, 朝鮮 軍民齊心協力、熱火朝天建設地鐵的場面。 地圖上的五角星代表金日成視察每座地鐵站的次數 據稱金日成當年就是坐著這個纜車下井視察的 地鐵建成後,金日成、金正日父子也曾多次視察 館內陳列了部分模型和實物 不過最多的還是金日成的照片…… 平壤 地鐵平均深度在20~100米之間,號稱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鐵。但因為工程高度機密,實際深度不得而知, 俄羅斯 人則認為 平壤 地鐵是世界第四深的地鐵。
按照慣例, 平壤 地鐵退役的列車會被 朝鮮 國鐵改造成通勤車繼續使用。1997~1999年,一部分DK4被回收,另一部分據稱交還給了 中國 。 1996~1997年, 平壤 地鐵以3萬 德國 馬克(約合1.5萬歐元)的價格,向 柏林 地鐵購買了60列GI型(Gisela“吉 塞拉 ”)列車。該車1978~1982年由東德LEW Hennigsdorf工廠製造,曾服役於 柏林 地鐵2號線。 朝鮮 人的初衷是用品質更為卓越的“東德製造”替代“ 中國 製造”,但該車僅僅在 平壤 地鐵用了5年,就因種種原因被淘汰了。 飽受 美國 製裁的 朝鮮 從來不乏變廢為寶的本領,經過簡易改裝,“吉 塞拉 ”就成了咸北線(Hambuk Line)上的通勤車。這大概是 朝鮮 鐵路最真實的寫照吧…… 1999年, 平壤 地鐵又向 柏林 地鐵購買了108列D型(Dora“多拉”)列車,“西德製造”替代了“東德製造”,成了 平壤 地鐵代表性的車型。 2016年元旦, 平壤 地鐵啟用新車的消息迅速登上國際頭條。新一代列車由金鐘泰電力機車廠研製,不僅外觀富有現代感,車廂內還配備了LCD顯示屏和移動數字電視。 朝鮮 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水平瞬間跨越了四十年,令全世界嘩然。 然而從車門上方的LCD顯示屏來看,製造工藝略顯粗糙…… 儘管如此,金正恩還是忍不住稱贊新車“像美男子一樣好看” 平壤 地鐵單程車票為紙質,多用於出售給外國游客,最為常見 另一種為出售給本地居民的非接觸式IC卡 進站時將其放置在閘機的紅色部分上方即可通過 (圖中這種老舊的閘機已於近兩年陸續更換)
朝鮮 尚未開放自由行, 平壤 地鐵對外國游客正式開放的只有凱旋、榮光和復興三座車站,外國游客搭乘時須有導游陪同,不得擅自移動。目前除了早年間的官方宣傳畫冊和明信片, 歐洲 攝影師的照片成了瞭解 平壤 地鐵的唯一有效途徑。至於前文所提到的地下鐵道革命史跡館,以及其它幾座車站,都從未在 中國 游客的鏡頭中出現過。從這一點判斷, 朝鮮 似乎是在刻意與 中國 保持一段距離。
越是禁忌的東西,越能激發人們試探的欲望。隨著 朝鮮 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 歐洲 游客得以進入部分未對外開放的車站,或公開、或隱秘地用鏡頭記錄下了一切,讓世人得以窺其真容。籠罩在 平壤 地鐵頭上的神秘面紗,正被慢慢揭開……
千里馬線紅星 站(붉은별역)別名三大革命展示館站,距離 平壤 第二醫院和 平壤 外國語大學僅數百米,是千里馬線北端的終點站。2014年,該站照片首次出現在網絡上。 該站地面部分為六角形二層建築 站台盡頭的壁畫展現了金日成領導下的 朝鮮 社會各界眾志成城的景象 立柱上的徽標,代表軍人和工人兩大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