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熱內盧拾零
在里約住一晚是為了轉機去瑪腦斯亞馬遜雨林,飛機上大家為即將到嘴的 巴西 烤肉興奮不已。下機直奔南區烤肉名店,吃到了正宗的 巴西 烤肉,一隊吃貨從未如此一致地給烤肉打了滿分,酒足肉飽一掃旅途勞頓。因為是第二天晚上的內陸飛機,早晨睡到了自然醒,從容地去幾個打卡點打了卡。 耶酥山1922年,為慶祝 巴西 的百年獨立紀念日,這個多數國民信仰天主教的國家決定修建一座耶穌像。10年後,這座重達一千噸的紀念雕像由 法國 紀念碑雕刻家保羅·蘭多斯基設計,當地的工程師海托·達·席爾瓦·科斯卡監督建設完工,立在了里約的駝峰山上。 耶酥山九點半出發到達山頂十點多,因為周末本地人攜家帶口出動的不少。耶穌山又叫駝峰山,山高七百多米,是俯瞰里約最理想的地方。在山間巨大的岩石上,屹立著巨大的耶穌像,耶酥張開雙臂,雙目低垂俯視著人間。這座雕像連著底座身高約三十八米,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耶穌像。 里約一面 臨海 ,另一面是連綿不絕的山丘,,耶穌山位於里約市西面海岸邊,七百多米海拔的山丘矗立在一眾低矮的山包中挺拔俊秀。登到山頂仰望如洗的藍天下巨大的耶酥像純白潔凈心生敬畏。陣陣雲霧縈繞在遠近山丘海島,里約市若隱若現。在半山看麵包山,雲霧繚繞宛如仙境。 蝴蝶湖很美。 遠看可以容十萬人的足球場像飛碟 這座耶穌塑像是中空的,裡面是一個可以容納一百五十人左右的天主教堂。臺階下的最前端是觀景台,可以一覽里約市的好風光。 里約最知名的山有兩座,一座耶穌山一座就是麵包山,它之所以被稱為麵包山,是因為 巴西 人認為麵包可以給他們帶來富足的生活。麵包山比耶穌山矮,站在耶穌山觀景台可以清晰地看到海上的麵包山和綿延的小島。 一團濃雲正罩在圓形足球場上空緩緩向海上移動。 耶酥山觀景台看海上麵包山近在咫尺,但雲霧瀰漫有時又不見蹤影。 半山看到里約最大的貧民窟,裡邊住有近二十萬人。 貧民窟房頂基本是鐵皮的,不少房子窗戶也沒裝。根本不敢走進去,只是用長焦拉近拍。 據導游說貧民窟里的住戶是不用交水電費的。每個貧民窟里都有黑幫團夥經營。 耶酥山不僅是里約人的自豪也是 巴西 人的驕傲, 巴西 人確實熱情,見面問好後知道你是旅客就會熱心地告訴要去耶酥山看看。的確,居高臨下看美麗的里約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里約天梯大教堂里約天梯大教堂位於 里約熱內盧 市中心,教堂建於1964年,1976年建成使用。 里約大教堂的主體建築呈圓錐形,造型像一座馬雅金字塔。頂高80米底部直徑106米的教堂可容納2萬人禮拜。 教堂的主體建築由規整的框架結構以及方框構成,遠望像高聳入雲的天梯,所以被 巴西 人稱為天梯教堂。有別於其他教堂將鐘樓建在主體頂上的設計,天梯教堂的鐘樓是單獨建在地面高達近百米的單體建築。它們是 里約熱內盧 的地標建築之一。 教堂倒映在街對面大樓玻璃幕牆上。隨光影變化金光閃閃。 進入教堂正門八十米高的天棚立刻吸引了註意力,近萬平米的圓形空間內沒有一根立柱和橫梁,全靠椎形牆承受了重力。 最神奇的是教堂內部,我們從35度艷陽下汗流夾背進入教堂,立即感到清涼的微風輕輕吹來,一會汗就收幹了。仔細看,整個教堂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全靠四周梯形牆上的通風口進來的自然風,這種牆上開的通風口雨水淋不進,風卻能吹進來,上萬人在裡邊做禮拜都不會悶熱。
從外牆看,建築牆面層層傾斜向下的水泥格板下的孔洞就是通風采光用的。 從內牆看,通風孔從向外傾斜的水泥擋板下透進了光線和自然風又擋住了雨水。 站在教堂中抬頭望頂上巨大的白色十字架玻璃穹頂透進了柔和的自然光。 十字架的四端連接著彩繪玻璃窗一直垂到地面。 四壁上四扇從頂到底的巨大彩色玻璃窗透進光線更顯絢麗。每扇彩窗都描述了聖經故事中的禸容。
從外牆看,建築牆面層層傾斜向下的水泥格板下的孔洞就是通風采光用的。 從內牆看,通風孔從向外傾斜的水泥擋板下透進了光線和自然風又擋住了雨水。 站在教堂中抬頭望頂上巨大的白色十字架玻璃穹頂透進了柔和的自然光。 十字架的四端連接著彩繪玻璃窗一直垂到地面。 四壁上四扇從頂到底的巨大彩色玻璃窗透進光線更顯絢麗。每扇彩窗都描述了聖經故事中的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