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紅與黃包裹著的恬靜國度(8日深度游,附每日詳細行程)
↑琅勃拉邦
藤球是 東南亞 國家盛行已久的運動,各國稱呼不一,在 老撾 被稱為“rago”。
藤球是一項技巧性很高的運動,在“傳”球時要運用特殊的技術。每支球隊上場2~3人。藤球的基本動作——踢球,通常需要將腳踢到半空齊肩的高度。藤球運動員不許用手觸球。在比賽中,他們可以用腳、腿、肩膀和頭來觸球。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飛行,運動員需要使用停球、各種雜技式的動作或踢球等方法。具體比賽規則與排球類似,因此又被稱為“腳踢排球”。
在旅途中偶遇一群玩兒藤球的 老撾 年輕人,他們的藤球技術了得,居然還展示了騰空用腳扣球的技術(類似黑客帝國里的騰空停頓後一組連環踢的動作,只不過藤球高手們只騰空不停頓,更厲害)。只是我看得震驚,忘記拍照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番。
發球
↑琅勃拉邦
用頭頂球
↑琅勃拉邦
用腳傳球
↑琅勃拉邦
用腳扣球
↑琅勃拉邦 第六天 佈施 Tak Bat / Alms Giving
琅勃拉邦 是 老撾 佛教文化的中心,至今沿襲著“清晨佈施”(Tak Bat)這一個小乘佛教的莊嚴傳統。
每天清晨5:30開始,城中30多間寺院的500多名僧侶從各自的寺院中列隊出發,環繞整個 琅勃拉邦 城一周,接受信徒們的佈施。這場儀式每天進行,準時而安靜,隆重又溫馨,傳承數百年——縷縷橙色成為這座城每日蘇醒過來的象徵,信仰的穿行為城中的每位居民帶去清晨的佛光。
“清晨佈施”是溝通著施予者、僧侶、收受者的橋梁,將“受與施”的關係膠合在一起:天矇矇亮,信徒們已經跪在各條路邊,一字排開,寂靜無聲,身邊放著裝滿糯米飯、粽子、香蕉等各種食物,等待著那縷縷橙色叩開自己一天的心扉。僧侶們到了,信徒們虔誠的為每一個走過的僧侶佈施,一予、一取、一次目光的交匯,都是滿滿的感恩,平靜於面容,純凈於內心。僧侶們又將自己得到的食物佈施給坐於街邊的需要幫助的其他人。——受與施淡淡的互相轉換著,一種幸福感升騰著,不覺熱淚盈眶,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如此的平實而簡單。有人問“佛,在哪裡可以遇到你?”佛沉沒不語,只用體會烙印了人心,從此不遠離。
附上佈施註意事項:
1.全程保持安靜。
2\. 合適著裝,不許露肩膀露胸露腿。
3\. 拍照不要用閃光燈。
4\. 拍照與僧侶保持距離(3米左右)。
5\. 不要從僧侶的隊伍中穿行,打斷他們。
6\. 不要站得比僧侶高。
7\. 如果要親自參與佈施,需要提前準備,不可當場在街邊購買,光腳,女需要跪,男可以站。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一大早,就在Sisavangvong Rd.附近等待,看到了上面圖片中佈施的場景,也洋洋灑灑的寫了上面一大段。但是,那種對心靈的激蕩無法用文字形容,只化作行行熱淚,我想,是的,非身臨其境,無法感同身受。
在Sisavangvong Rd.附近等待看佈施的游客很多,當我從Sisavangvong Rd.返回酒店的時候,在離酒店不遠的路上,目睹一場無游客打擾的完整的佈施過程。很幸運,有這樣的機緣,請跟著我如下的照片細細體會。
信徒們身著傳統服飾(寮裙+圍巾),覆蓋自己的肩膀、胸、腿,排成一排等待僧侶。
↑琅勃拉邦
僧侶逐漸走近,信徒赤腳,將佈施籃放於自己的額前,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著。
↑琅勃拉邦
雙手合十
↑琅勃拉邦
僧侶站立,為信徒念經;信徒將隨身攜帶的水倒在身旁,伴隨著僧侶誦冥聲,這些水便成了聖水。
↑琅勃拉邦
信徒將自己做好的糯米飯和準備好的水果給予僧侶。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僧侶離開後,信徒將聖水和剩餘的糯米飯置於植物之上,並向植物禱告,祈求風調雨順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整個佈施包括等待、儀式、給予、尾聲等步驟。整個氛圍安靜、 平和 、充滿敬意,因而,如此的唯美,如此的與眾不同。
Wat Xieng Muan
位於與Sisavangvong Rd.平行的,靠近 湄公河 的街道(不好意思,街道的名字我給忘了)
我到的時候正好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人員和該寺廟的僧侶在一起維護正殿玄關處的門柱上的雕刻和牆壁上的壁畫。
這個寺廟的壁畫與其他寺廟的不一樣。其他寺廟的都是黑底金色的壁畫和紅底金色的柱子畫,而這個寺廟的壁畫色彩豐富,內容豐富,沒有重覆,描述了一個個佛的故事。值得慢慢的靜靜的看、沉思。
↑Wat Xieng Muan ↑Wat Xieng Muan ↑Wat Xieng Muan
僧侶宿舍( 老撾 語kuti)
藤球是 東南亞 國家盛行已久的運動,各國稱呼不一,在 老撾 被稱為“rago”。
藤球是一項技巧性很高的運動,在“傳”球時要運用特殊的技術。每支球隊上場2~3人。藤球的基本動作——踢球,通常需要將腳踢到半空齊肩的高度。藤球運動員不許用手觸球。在比賽中,他們可以用腳、腿、肩膀和頭來觸球。為了使球保持在空中飛行,運動員需要使用停球、各種雜技式的動作或踢球等方法。具體比賽規則與排球類似,因此又被稱為“腳踢排球”。
在旅途中偶遇一群玩兒藤球的 老撾 年輕人,他們的藤球技術了得,居然還展示了騰空用腳扣球的技術(類似黑客帝國里的騰空停頓後一組連環踢的動作,只不過藤球高手們只騰空不停頓,更厲害)。只是我看得震驚,忘記拍照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番。
發球
↑琅勃拉邦
用頭頂球
↑琅勃拉邦
用腳傳球
↑琅勃拉邦
用腳扣球
↑琅勃拉邦 第六天 佈施 Tak Bat / Alms Giving
琅勃拉邦 是 老撾 佛教文化的中心,至今沿襲著“清晨佈施”(Tak Bat)這一個小乘佛教的莊嚴傳統。
每天清晨5:30開始,城中30多間寺院的500多名僧侶從各自的寺院中列隊出發,環繞整個 琅勃拉邦 城一周,接受信徒們的佈施。這場儀式每天進行,準時而安靜,隆重又溫馨,傳承數百年——縷縷橙色成為這座城每日蘇醒過來的象徵,信仰的穿行為城中的每位居民帶去清晨的佛光。
“清晨佈施”是溝通著施予者、僧侶、收受者的橋梁,將“受與施”的關係膠合在一起:天矇矇亮,信徒們已經跪在各條路邊,一字排開,寂靜無聲,身邊放著裝滿糯米飯、粽子、香蕉等各種食物,等待著那縷縷橙色叩開自己一天的心扉。僧侶們到了,信徒們虔誠的為每一個走過的僧侶佈施,一予、一取、一次目光的交匯,都是滿滿的感恩,平靜於面容,純凈於內心。僧侶們又將自己得到的食物佈施給坐於街邊的需要幫助的其他人。——受與施淡淡的互相轉換著,一種幸福感升騰著,不覺熱淚盈眶,原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如此的平實而簡單。有人問“佛,在哪裡可以遇到你?”佛沉沒不語,只用體會烙印了人心,從此不遠離。
附上佈施註意事項:
1.全程保持安靜。
2\. 合適著裝,不許露肩膀露胸露腿。
3\. 拍照不要用閃光燈。
4\. 拍照與僧侶保持距離(3米左右)。
5\. 不要從僧侶的隊伍中穿行,打斷他們。
6\. 不要站得比僧侶高。
7\. 如果要親自參與佈施,需要提前準備,不可當場在街邊購買,光腳,女需要跪,男可以站。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一大早,就在Sisavangvong Rd.附近等待,看到了上面圖片中佈施的場景,也洋洋灑灑的寫了上面一大段。但是,那種對心靈的激蕩無法用文字形容,只化作行行熱淚,我想,是的,非身臨其境,無法感同身受。
在Sisavangvong Rd.附近等待看佈施的游客很多,當我從Sisavangvong Rd.返回酒店的時候,在離酒店不遠的路上,目睹一場無游客打擾的完整的佈施過程。很幸運,有這樣的機緣,請跟著我如下的照片細細體會。
信徒們身著傳統服飾(寮裙+圍巾),覆蓋自己的肩膀、胸、腿,排成一排等待僧侶。
↑琅勃拉邦
僧侶逐漸走近,信徒赤腳,將佈施籃放於自己的額前,口中念念有詞地祈禱著。
↑琅勃拉邦
雙手合十
↑琅勃拉邦
僧侶站立,為信徒念經;信徒將隨身攜帶的水倒在身旁,伴隨著僧侶誦冥聲,這些水便成了聖水。
↑琅勃拉邦
信徒將自己做好的糯米飯和準備好的水果給予僧侶。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僧侶離開後,信徒將聖水和剩餘的糯米飯置於植物之上,並向植物禱告,祈求風調雨順
↑琅勃拉邦 ↑琅勃拉邦
整個佈施包括等待、儀式、給予、尾聲等步驟。整個氛圍安靜、 平和 、充滿敬意,因而,如此的唯美,如此的與眾不同。
Wat Xieng Muan
位於與Sisavangvong Rd.平行的,靠近 湄公河 的街道(不好意思,街道的名字我給忘了)
我到的時候正好看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工作人員和該寺廟的僧侶在一起維護正殿玄關處的門柱上的雕刻和牆壁上的壁畫。
這個寺廟的壁畫與其他寺廟的不一樣。其他寺廟的都是黑底金色的壁畫和紅底金色的柱子畫,而這個寺廟的壁畫色彩豐富,內容豐富,沒有重覆,描述了一個個佛的故事。值得慢慢的靜靜的看、沉思。
↑Wat Xieng Muan ↑Wat Xieng Muan ↑Wat Xieng Muan
僧侶宿舍( 老撾 語k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