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見面·你好澳洲(墨爾本-布裡斯班-黃金海岸-悉尼)
↑十二使徒岩 漫長的海岸線,孤零零的礁石仿佛遺世獨立,靜靜地迎接著南大洋的日出與日落。兩千萬年,強烈的海潮和風力,造就了這壯美之景。 ↑十二使徒岩 未知是旅行中最大的驚喜,無常的天氣,帶來了最美的 雲和 最妙的光,帶來了大洋之上的雙層彩虹。 ↑十二使徒岩 ↑十二使徒岩 ↑十二使徒岩 ↑十二使徒岩 靠近十二門徒還有吉普森階梯Gibson Steps,顧名思義是有一個樓梯可以直接下到海邊,可以近距離感受海浪和沙灘。不過這種天氣下去,呃,似乎不太明智。 ↑十二使徒岩 步行回停車場,天色由陰轉晴,變幻的雲彩,我的最愛。 ↑十二使徒岩 ↑十二使徒岩 這裡有直升飛機,是為方便游客鳥瞰整個島嶼欣賞這“一半是海,一半是草原”的壯闊美景。如果有機會,真應該去空中看看這美景。 ↑十二使徒岩 前臺退房,房東的寶寶,會拉著你SAY HI,非常漂亮。 告別DAYSY HILL,我們繼續出發,剛出鎮轉左上山坡就遇到第一個LOOKOUT,這裡可以俯瞰整個CAMPBELL小鎮全景,清晨的小鎮,靜得像一幅畫。 ↑坎貝爾港 ↑坎貝爾港 十二使徒岩座落於 坎貝爾港 國家公園,又稱為十二使徒岩國家公園。它東起克 里夫頓 海灘(Clifton Beach),西到船灣(BoatBay),全長40公里,被冠以“世界上最美的五條海洋自駕線”之名。 在這條海岸線上,包含克 里夫頓 海灘(Clifton Beach)、吉步森臺階(Gibson Steps)、十二使徒(The Twelve Apostles)、 洛克 阿德峽谷(Loch Ard Gorge)、傷心石(BrokenHead)、拱門石(TheArch)、 倫敦 橋(London Bridge)、穴岩(TheGrotto)、馬特灣(沉船灣)(Bay of Martyrs)、群島灣(Bay of Islands)、船灣(BoatBay),全部免費開放。
鑒於時間有限,我們選擇了其中的幾個去游覽。時間寬裕的話,真心覺得所有的LOOK OUT都值得一看。 ↑十二使徒岩 拱門(The Arch)這是一個拱形岩石。歷經多年海水沖刷,大自然造物的結果。兩處觀景台,一處可以清晰的拍到拱門的樣子,另一處則觀看另一側海岸線。 ↑石拱門 站在這陡峭的山巔上,俯瞰眼底海峽,只見巨浪滔天,波濤洶涌,蔚為壯觀。 ↑石拱門 倫敦斷橋(London Bridge)離 坎貝爾港 的 倫敦 橋是另一篇出自於大自然的宏偉傑作。諾大的海崖在海侵蝕下猶如 倫敦 橋般得雙空橋。被稱為 倫敦 斷橋。從前這個岩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連接的岬,由於海浪的侵蝕沖刷形成2個圓洞,正好成雙拱形,所以起名為“ 倫敦 橋”。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時分,大自然的威力再現,這個雙空橋被海浪摧毀,只剩下一座矗立於海上的單孔橋。 ↑倫敦橋 1990年1月15日,本來與陸地相連的 倫敦 橋突然坍塌,成為如今的樣子,當時橋上還有兩位游客,據說最後出動了直升機救援,並且上了報紙,於是他們出名了,悲劇的是當時他們似乎是在偷情...本來沒人知曉的事情,老天卻以這種形式公佈於眾,讓事實大白於天下。 ↑倫敦橋 穴岩(The Grotto)從停車場到觀景台,要走六七百米的棧道,沿著臺階下到二三十米的穴岩中。 ↑穴岩 ↑穴岩 ↑穴岩 穴岩是一個在風蝕和水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然環狀岩洞。沿著棧道走到最低處,就會看到,據說原先上面種值了一棵 大樹 ,因為海蝕將樹根吃穿了,樹根位置與海蝕位置重合就形成了這個洞。
在這裡海水洞內靜如鏡面,洞外波濤洶涌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晴天的話會更明顯。 ↑穴岩 ↑穴岩 島嶼灣(Bay Of Islands)十二門徒是正在消失的景觀,有人說這裡將會是未來的十二門徒。 ↑大洋路 TIPS: 大洋路 的景點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前半段,Geelong—Otway區域,精華路段一。這一路開來看到的都是海景,路邊有很多觀景台。觀景台越大越豪華,說明從這裡看出去的風景就越美。
第二種是後半段,十二門徒沿線的礁石區域。這一片區域的觀景台,需要把車停在停車場,然後步行大概一兩百米走進去欣賞。建議,但凡看到觀景台標誌,都停車進去看看。
↑大洋路 到這裡我們完成了 大洋路 段,掉頭返回 墨爾本 。 大洋路 ,完美地詮釋了那句最經典的話——最美的風景始終都在路上。從瑰麗山脈到古老 燈塔 ,從蔥鬱雨林到繽紛小鎮,一路風景變幻,一路驚喜重重。 大洋路 ,一定要自駕走一遭才過癮。 回 墨爾本 有兩條路,一條就是來時的沿海公路,一條是內路。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選擇了內陸沿線。內陸沿線以田園風光為主,大片的牧場順著山坡上下起伏,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在草地上閑庭信步。 ↑大洋路 雨越下越大,我們也沒有多做停留,一路趕回 墨爾本 還車。回去的路上,我們在Princes Highway路旁的red rooster吃了頓午餐,這家快餐店很有名,好像只有澳洲才有。 漢堡 超級大,根本吃不完。 ↑大洋路 ↑大洋路 ↑大洋路 從 墨爾本 機場去 大洋路 途中沒有收費路段,但從 大洋路 回 墨爾本 市區,會有一段 TOLL WAY。而我導航時忘記選擇“避開收費路段”,誤上了兩次,共花費99元。提前交押金1000元,還車後三天內押金自動扣除,併發來收費明細。 ↑大洋路
鑒於時間有限,我們選擇了其中的幾個去游覽。時間寬裕的話,真心覺得所有的LOOK OUT都值得一看。 ↑十二使徒岩 拱門(The Arch)這是一個拱形岩石。歷經多年海水沖刷,大自然造物的結果。兩處觀景台,一處可以清晰的拍到拱門的樣子,另一處則觀看另一側海岸線。 ↑石拱門 站在這陡峭的山巔上,俯瞰眼底海峽,只見巨浪滔天,波濤洶涌,蔚為壯觀。 ↑石拱門 倫敦斷橋(London Bridge)離 坎貝爾港 的 倫敦 橋是另一篇出自於大自然的宏偉傑作。諾大的海崖在海侵蝕下猶如 倫敦 橋般得雙空橋。被稱為 倫敦 斷橋。從前這個岩石是突出海面與陸地連接的岬,由於海浪的侵蝕沖刷形成2個圓洞,正好成雙拱形,所以起名為“ 倫敦 橋”。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時分,大自然的威力再現,這個雙空橋被海浪摧毀,只剩下一座矗立於海上的單孔橋。 ↑倫敦橋 1990年1月15日,本來與陸地相連的 倫敦 橋突然坍塌,成為如今的樣子,當時橋上還有兩位游客,據說最後出動了直升機救援,並且上了報紙,於是他們出名了,悲劇的是當時他們似乎是在偷情...本來沒人知曉的事情,老天卻以這種形式公佈於眾,讓事實大白於天下。 ↑倫敦橋 穴岩(The Grotto)從停車場到觀景台,要走六七百米的棧道,沿著臺階下到二三十米的穴岩中。 ↑穴岩 ↑穴岩 ↑穴岩 穴岩是一個在風蝕和水蝕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天然環狀岩洞。沿著棧道走到最低處,就會看到,據說原先上面種值了一棵 大樹 ,因為海蝕將樹根吃穿了,樹根位置與海蝕位置重合就形成了這個洞。
在這裡海水洞內靜如鏡面,洞外波濤洶涌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晴天的話會更明顯。 ↑穴岩 ↑穴岩 島嶼灣(Bay Of Islands)十二門徒是正在消失的景觀,有人說這裡將會是未來的十二門徒。 ↑大洋路 TIPS: 大洋路 的景點分為兩種。
第一種是前半段,Geelong—Otway區域,精華路段一。這一路開來看到的都是海景,路邊有很多觀景台。觀景台越大越豪華,說明從這裡看出去的風景就越美。
第二種是後半段,十二門徒沿線的礁石區域。這一片區域的觀景台,需要把車停在停車場,然後步行大概一兩百米走進去欣賞。建議,但凡看到觀景台標誌,都停車進去看看。
↑大洋路 到這裡我們完成了 大洋路 段,掉頭返回 墨爾本 。 大洋路 ,完美地詮釋了那句最經典的話——最美的風景始終都在路上。從瑰麗山脈到古老 燈塔 ,從蔥鬱雨林到繽紛小鎮,一路風景變幻,一路驚喜重重。 大洋路 ,一定要自駕走一遭才過癮。 回 墨爾本 有兩條路,一條就是來時的沿海公路,一條是內路。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選擇了內陸沿線。內陸沿線以田園風光為主,大片的牧場順著山坡上下起伏,成群的牛羊悠閑地在草地上閑庭信步。 ↑大洋路 雨越下越大,我們也沒有多做停留,一路趕回 墨爾本 還車。回去的路上,我們在Princes Highway路旁的red rooster吃了頓午餐,這家快餐店很有名,好像只有澳洲才有。 漢堡 超級大,根本吃不完。 ↑大洋路 ↑大洋路 ↑大洋路 從 墨爾本 機場去 大洋路 途中沒有收費路段,但從 大洋路 回 墨爾本 市區,會有一段 TOLL WAY。而我導航時忘記選擇“避開收費路段”,誤上了兩次,共花費99元。提前交押金1000元,還車後三天內押金自動扣除,併發來收費明細。 ↑大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