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奧地利10日游記
在任何一個國家,鹽都是很重要的資源物質,產鹽地經常是富庶的地區,鹽就是這個地區的經濟命脈,我在想這裡一定也是這樣吧,果然在後面的講解詞里就有講到舊時 奧地利 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著這地區的鹽礦,經多瑙河運到 大城 市去買,這裡那時一定是他們的版圖。
講解的導游步伐很快地帶我們穿行於街巷,一樣的馬蹄石,也沒時間看清路邊那些櫥窗里都是什麼就來到了著名的薩爾茲堡城堡下,這是主教們建在山石上的建築,城堡里的博物館內容還不少,講述了不同歷史時期對城堡修建有貢獻的那些主教大人,再有後繼的展廳多數展出的是歷代軍人的軍服、槍械、炮和炮彈、戰鬥場景等等與戰爭有關的東西,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東 西和 一些場景,我隱隱地感覺到 奧地利 這個國家?還是薩爾茲堡這個地區有“尚武”情結?還看到博物館里展出的年代久遠的銅製品、鐵製品、兵器,工藝上做工都非常精細,器物形制都比較大而顯得重,跟我在他們酒店里看到的器物是一種風格,看來這是有淵源的,似乎是融化在骨子(現在叫基因)里的東西了。行前 奧地利 的情況基本沒查,回過頭來又看方明白在歷史上他是一個很厲害的國家,從1278年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奧地利 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與普魯士有戰爭,與 匈牙利 結成聯邦正所謂奧匈帝國,曾經不可一世,所吞併的土地甚多。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了 波黑 ,引發了1914年的 薩拉熱窩 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索。二戰中又與 德國 站在一起,從展覽我看出他們一直緊握著槍,似乎一直在打仗,而且他們為這些歷史而驕傲。在這座城堡上我們欣賞了這座城市的全貌,伏爾 塔瓦 河穿過城區,來自鹽礦的鹽就通過這條河運往他地,河兩岸城市風光旖旎,給人印象是舒適愜意。緊跟導游的步子我們看了莫扎特出生地(樓上四層,並沒有上樓,樓上其實有展覽),又去了電影音樂之聲拍攝地米拉貝爾花園,花園很大,剛下過雨地上有淺水坑,走了不少路已經沒有精力把它全走一遍,年輕人還在那裡放起了音樂之聲的歌曲,製作抖音呢,今天2萬步,好累。
王室在160年前老城區擴建時組織建設了很多的 新建 築,這些建築造就了這個城市現在的建築風格,承襲傳統,一定的歷史元素融匯在建築里,但建築也洋溢著明快清新之氣,氣宇軒昂,莊重大氣,高大牢固,很漂亮。這就是 維也納 的外觀。
百水公寓是由 奧地利 著名畫家兼建築設計師弗利登斯萊希.百水設計,行程上描述的五顏六色的建築、色彩斑斕的瓷磚由於年代已久,色澤已經很暗淡,建築外牆上長出的樹仍然生機勃勃,進到百水藝術村,這裡面彎曲的牆面和起伏的地面倒是讓我對百水的設計親有所感,還有 白水 的畫作、精美的小藝術品和紀念品,價格也親民,我看中了一個有印象派畫幅的彩色玻璃燈,就像他們教堂里的彩色玻璃一樣,裡面可以放蠟燭,點起來一定非常好看,入了。
Day8今天上午奧特萊斯購物,下午 維也納 老城區商業街逛街,對我這不太瞭解各種品牌的人,純屬瞎逛,到處看看而已。坐在街上吃著冰激凌,聽教堂的鐘聲,看各種膚色的、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來來去去在面前經過,什麼都不想,歇著就好。還是想吃中餐,就找了家中餐館,魚香肉絲13.8歐元。
晚上音樂大廳的演出如預料之中,幾乎成為 中國 游客的專場,人們出門在外都穿的不那麼正式,進得廳內狂照相,說話聲大顯得有些噪雜,我很擔心那些白人怎麼看 中國 人,但這不以我的意識為轉移,客觀存在,客觀的說 維也納 金色大廳還是很友好很包容的,存包處的員工忙著存數不清的包,甚至還有大箱子,有的人拉著箱子上街買東西後,來這聽音樂會;開演後工作人員可說是不停地奔走,去阻止那些還在照相的人,但還是有人照,再一次體會什麼叫有錢=任性,怎麼就不能考慮一下 中國 人的教養和顏面呢。音樂的確是人類共同的語言,當它在金色大廳迴響時, 中國 人聽得懂的, 維也納 莫扎特室內樂團身著古裝,演奏的很熱情,輕快、詼諧、激昂都恰到好處,細膩婉轉而且那麼有層次,太好聽了,在國內我沒有聽過這樣的演奏,也難怪學音樂得到 維也納 來。我更深一層地感受了音樂之都的魅力,此行足矣。
明天要往回飛了。家在張開雙臂迎接我,真好!